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u binding potential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n sediment from Taihu Lake using multiple techniques 被引量:7
1
作者 Yuan ZHANG Yan ZHANG Tao Y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66-674,共9页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vy metal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especially for eutrophic lakes which have higher DOM concentration. Taihu Lake is the thi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avy metal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especially for eutrophic lakes which have higher DOM concentration. Taihu Lake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shwater and a high eutrophic lake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In the lake, frequent breakout of algae blooms greatly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 matters in the lake sediment. In this study,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various part of Taihu Lak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binding potential of DOM with Cu. The titration experiment was adopt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II) and DOM extracted from Taihu Lake sediments using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echnology. The I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ogenous DOM had higher binding ability than endogenous DOM, and DOM derived from aquatic macrophytes had a higher binding ability than that derived from algae.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umic substance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DOM and Cu(II) in the lak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frequent breakout of algae blooms, protein-like matters are also main component like hnmic matters in Taihu Lake. Therefore, the metals bound by protein-like substances should be caused concern as protein-like substances in DOM were unstable and they will release bound metal when decom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ding ability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fluorescence quenching complex capacity Taihu Lake
原文传递
面包乳杆菌ZHG2-1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淬灭作用
2
作者 吕欣然 温馨 +5 位作者 王扬蕊 白凤翎 崔方超 檀茜倩 励建荣 郭晓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5,共10页
以紫色杆菌CV026为指示菌株,验证面包乳杆菌ZHG2-1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检测其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致腐因子表型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面包乳杆菌ZHG2-1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淬灭机制。结果表明:菌株ZHG2-1无细胞上清液... 以紫色杆菌CV026为指示菌株,验证面包乳杆菌ZHG2-1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检测其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致腐因子表型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面包乳杆菌ZHG2-1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淬灭机制。结果表明:菌株ZHG2-1无细胞上清液对荧光假单胞菌AHLs的降解活性为100%。在亚抑制质量浓度(1.0,2.0,3.0 mg/mL)下,菌株ZHG2-1粗提物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和清除率分别为在9.66%~31.32%和28.62%~62.82%范围,对胞外多糖、蛋白酶、脂肪酶、生物胺等致腐因子抑制率在7.23%~100%范围,并呈质量浓度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亚抑制质量浓度的菌株ZHG2-1粗提物处理使其生物膜量显著减少,细菌菌落处于分散状态。qRT-PCR结果显示,菌株ZHG2-1粗提物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基因rhlI和rhlR分别下调0.93和0.99,aprX、algA、orm、flgA、ldcA等生物膜和致腐基因的表达水平也被显著抑制,说明面包乳杆菌ZHG2-1通过干扰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基因的表达,影响其生物膜和腐败因子的产生。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水产品新型生物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乳杆菌ZHG2-1 群体感应淬灭 荧光假单胞菌 致腐能力
下载PDF
锻热淬火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维平 黄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0-573,共4页
普通淬火是钢材强化的主要途径,但淬火零件韧性不足,淬透性差,限制了钢材的应用范围.锻热淬火,细化钢材亚结构组织,能有效弥补普通淬火的缺陷,同时节能降耗,为发展少无切削钢材提供了广阔前景.
关键词 普通淬火 锻热淬火 淬透性 韧性 强度 节能
下载PDF
油温对60Si2MnA钢淬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文凤 黄文荣 张永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5-216,219,共3页
研究了普通淬火油油温变化对60Si2Mn A钢淬透深度、拉伸性能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温在30℃时钢的淬透深度最大,50℃时钢的抗拉强度和淬火变形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油温升高而减小。
关键词 60SI2MNA钢 油温 淬透深度 拉伸性能 变形
下载PDF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诱导的双重信号放大与MoS2纳米片荧光猝灭性质的核酸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宇飞 薛金涛 +3 位作者 闫慧娟 杨丽娟 刘巍 孙祥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08,共6页
将核酸外切酶Ⅲ诱导的双重信号放大技术与Mo S_2纳米片的荧光猝灭性质结合,构建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DNA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两条末端修饰荧光基团的探针核酸(HP1和HP2)。由于两条探针核酸具有3'粘性末端,使其不会被核酸外切酶Ⅲ降... 将核酸外切酶Ⅲ诱导的双重信号放大技术与Mo S_2纳米片的荧光猝灭性质结合,构建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DNA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两条末端修饰荧光基团的探针核酸(HP1和HP2)。由于两条探针核酸具有3'粘性末端,使其不会被核酸外切酶Ⅲ降解,因而被吸附于Mo S_2纳米片而猝灭其荧光。当目标DNA存在时,会促使核酸外切酶Ⅲ启动双重信号放大反应,并将探针核酸降解成大量的不能吸附于Mo S_2纳米片表面的荧光碎片。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在0.5~6.0 pmol/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8 pmol/L。与单重信号放大技术相比,本方法极大改善了分析灵敏度和检出限,且具有良好的单碱基错配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传感器 Mo S2纳米片 核酸外切酶Ⅲ 双重信号放大 荧光猝灭
下载PDF
高铬铸铁水基聚合物淬火液的特性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明 陈自立 《大型铸锻件》 2008年第5期28-30,共3页
针对无钼、镍高铬铸铁空冷淬火后常存在淬透性低和耐磨性差等不足,开发了适合于高铬铸铁淬火冷却的水基聚合物淬火液。该水基聚合物淬火液应用于高铬铸铁淬火,既可提高高铬铸铁的淬透性、明显改善其耐磨性,还可以大量减少钼、镍、铜等... 针对无钼、镍高铬铸铁空冷淬火后常存在淬透性低和耐磨性差等不足,开发了适合于高铬铸铁淬火冷却的水基聚合物淬火液。该水基聚合物淬火液应用于高铬铸铁淬火,既可提高高铬铸铁的淬透性、明显改善其耐磨性,还可以大量减少钼、镍、铜等合金元素的加入量,明显降低高铬铸铁生产成本。该水基聚合物淬火液无公害、安全可靠,消除了火灾隐患及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已在锤头、板锤、衬板和磨球等耐磨备件上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铸铁 淬火液 淬透性 耐磨性
下载PDF
水、油等淬火介质淬硬能力的数值评价方法
7
作者 曾广益 《热处理》 CAS 1999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论述了以淬火硬度评定水、油及冷却特性介于水油之间的淬火介质淬硬能力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中的每条曲线代表着钢的某一硬度,反之也可以认为淬火硬度也对应着该图的某一条曲线,代表介质的淬硬能力,从而就... 本文论述了以淬火硬度评定水、油及冷却特性介于水油之间的淬火介质淬硬能力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中的每条曲线代表着钢的某一硬度,反之也可以认为淬火硬度也对应着该图的某一条曲线,代表介质的淬硬能力,从而就可以借助于淬火硬度值来评定水、油等淬火介质的淬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介质 淬火硬质 淬火能力 数值评价
下载PDF
用涡流喷射器提高油冷却能力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燕来生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6-20,共5页
本文对在淬火油槽内用超声波振动提高油冷却能力的试验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被迫对流和超声波振动同时作用于淬火油槽的方法。试验研究表明,用涡流喷射器作用淬火油槽,可显著提高油的冷却能力。
关键词 涡流喷射器 淬火槽 淬火油 冷却
下载PDF
多间隙灭弧结构熄灭工频电弧的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婷 周文俊 +4 位作者 黄海鲲 许军 苏梓铭 邱凌 冷小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53-2861,共9页
为研究多间隙灭弧结构遭雷电过电压击穿后熄灭工频续流电弧的能力,分析了多间隙灭弧室内的灭弧过程及可能的熄弧方式,并基于Mayr电弧模型理论,针对10 k V电压等级,建立了多间隙灭弧结构击穿后的电弧动态模型,计算了工频续流过零时电弧... 为研究多间隙灭弧结构遭雷电过电压击穿后熄灭工频续流电弧的能力,分析了多间隙灭弧室内的灭弧过程及可能的熄弧方式,并基于Mayr电弧模型理论,针对10 k V电压等级,建立了多间隙灭弧结构击穿后的电弧动态模型,计算了工频续流过零时电弧的熄灭过程,对影响熄弧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冲击与工频续流试验相结合的联合试验平台对具有多间隙结构的装置进行了联合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较小的时间常数以及较高的耗散功率有利于工频续流电弧的熄灭,而多间隙灭弧结构能拉长电弧的特点能同时满足以上两点要求;联合试验时,多间隙灭弧结构能在闪络后的续流阶段快速熄灭电弧,熄弧发生在续流的第一个过零点时刻,熄弧后随着工频电压的恢复,该结构不会发生再次击穿;由于电弧在工频续流阶段存在一定的弧道压降,可保证输电线路不会发生短路性过流保护引发的跳闸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灭弧结构 Mayr电弧模型 工频续流 联合试验 熄弧能力
下载PDF
金属网阻火器设计参数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振成 小川辉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S2期176-182,共7页
就不同的火焰速度,应采用合理的金属同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临界消焰速度和金属网形状系数(d/W)以及金属同层数之间的实验式。提出了网与网之间的理想间隔,并研究出多层金属网的最佳故数。按照本文提出的有关论据,便可在设计... 就不同的火焰速度,应采用合理的金属同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临界消焰速度和金属网形状系数(d/W)以及金属同层数之间的实验式。提出了网与网之间的理想间隔,并研究出多层金属网的最佳故数。按照本文提出的有关论据,便可在设计金属网阻火器时,对有关参数进行优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火器 消焰性能 无因次数 金属网 自由基
下载PDF
Nd_(60)Fe_(30)Al_(10)大块非晶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克强 王爱民 +3 位作者 张庆生 张海峰 丁炳哲 胡壮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29-832,共4页
采用熔渣包覆水淬法获得了直径为 6 mm,长度为 50 mm的非晶 Nd60Fe30Al10合金,并对其非晶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在三元系非晶合金中,除 Pd基合金外,这是目前所报道的采用水淬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尺寸的非晶合金 对... 采用熔渣包覆水淬法获得了直径为 6 mm,长度为 50 mm的非晶 Nd60Fe30Al10合金,并对其非晶形成能力进行了研究.在三元系非晶合金中,除 Pd基合金外,这是目前所报道的采用水淬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尺寸的非晶合金 对 Nd70Fe20Al10,在同样的条件下可获得直径为 3 mm,长度为 50 mm的部分非晶组织 与普通铜模铸造方法所获得的临界直径相比,前者提高了 2 mm,而后者降低了 4 mm.利用 DTA 和 DSC 对 Nd60Fe30Al10合金的熔点和形成能力进行了分析,所计算的临界冷却速率为0.55K/s,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大的非晶形成能力.表观晶化能计算结果和 DSC曲线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60Fe30Al10 大块非晶合金 熔渣包覆水淬法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草源D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昕 樊团团 +3 位作者 孙小平 任浩宇 马飞扬 刘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2-292,共11页
将采集自徒骇河聊城河段沉水植被生长区的DOM分为3个分子量级别:<0.7μm DOM、<500 kDaDOM、<100 kDaDOM,通过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荧光滴定法探讨水体中不同分子量DOM的荧光特征及其与重金属(Cu^(2+)和Pb^... 将采集自徒骇河聊城河段沉水植被生长区的DOM分为3个分子量级别:<0.7μm DOM、<500 kDaDOM、<100 kDaDOM,通过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荧光滴定法探讨水体中不同分子量DOM的荧光特征及其与重金属(Cu^(2+)和Pb^(2+))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草源DOM的有机碳主要储存在分子量<100 kDa组分中.PARAFAC分析得出4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组分C2、C4,以及酪氨酸组分C1和类腐殖质组分C3.草源DOM主要以分子量<100 kDa的类色氨酸组分C2和酪氨酸组分C1为主.二维相关光谱(2D-COS)表明,与类腐殖物质相比,类蛋白物质优先与Cu^(2+)与Pb^(2+)发生猝灭,DOM中不同分子量组分与Cu^(2+)与Pb^(2+)的猝灭顺序未发生改变.在与Cu^(2+)结合的过程中,不同分子量中类腐殖质组分C3的络合常数(logKa)大于类蛋白组分C1、C2,表明类腐殖质组分的金属结合能力强于类蛋白质组分;随着分子量级别的降低,组分C3的logKa值逐渐增大(3.47<3.59<3.73),表明低分子量(<100 kDa)中的类腐殖质与Cu^(2+)具有更高的结合能力.不同分子量DOM中,类蛋白组分C1、C2、C4在分子量<0.7μm DOM中的logKa值均最高,表明高分子量(<0.7μm)的类蛋白质更容易与Cu^(2+)结合,而Pb^(2+)与各组分结合出现了荧光增强或猝灭的现象.DOM-Cu^(2+)与DOM-Pb^(2+)结合表现出不同的结合规律,反映出金属种类与DOM结合的异质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分子量特征 荧光猝灭 二维相关光谱(2D-COS) 金属结合能力
原文传递
高塑性W-Cu-Zr非晶合金药型罩材料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娜娜 董素荣 +3 位作者 郭强 卢文杰 赵军强 常秀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6,共3页
为获取高性能药型罩材料,采用铜模水淬制备W-Cu-Zr六元非晶合金。该非晶合金以Cu-Zr-Ni系铜基非晶为母合金,添加钨、钽、硼、锆、镍等元素,并根据各元素原子半径、密度、熔点、沸点,确定出最佳配比组合。结果表明:采用此材料制得?10 mm&... 为获取高性能药型罩材料,采用铜模水淬制备W-Cu-Zr六元非晶合金。该非晶合金以Cu-Zr-Ni系铜基非晶为母合金,添加钨、钽、硼、锆、镍等元素,并根据各元素原子半径、密度、熔点、沸点,确定出最佳配比组合。结果表明:采用此材料制得?10 mm×50 mm圆柱形试样的抗拉强度为1 820 MPa,伸长率为16.5%,断裂强度达2 030 MPa,综合性能优越,用于药型罩材料有利于提高侵彻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铜模水淬法 药型罩 侵彻能力
下载PDF
真空高压气淬处理后2Cr13钢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运玲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9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研究了真空高压气淬热处理工艺对2Cr13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淬压力的升高,2Cr13钢的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伸长率和冲击韧度有所降低,断面收缩率和淬透性的变化不大;采用真空高压气淬工艺处理试样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板... 研究了真空高压气淬热处理工艺对2Cr13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淬压力的升高,2Cr13钢的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伸长率和冲击韧度有所降低,断面收缩率和淬透性的变化不大;采用真空高压气淬工艺处理试样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板条状淬火马氏体组织,力学性能及淬透性满足标准要求;而且试样表面光洁,呈银亮色,可免除淬火后的清洗;可替代现有的真空油淬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l3钢 真空高压气淬 真空油淬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淬透性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Pd_(40.5)Ni_(40.5)Si_xP_(19-x) bulk metallic glasses
15
作者 Yang Li Yao-cen Wang Ke-fu Y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04-207,共4页
With the addition of Si to replace some P,Pd40.5Ni40.5SixP19-x(x=0,2.5,5,9.5,14,and 19 in atomic number fraction) bulk glassy samples with the diameter of about 5 mm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e of flux treatme... With the addition of Si to replace some P,Pd40.5Ni40.5SixP19-x(x=0,2.5,5,9.5,14,and 19 in atomic number fraction) bulk glassy samples with the diameter of about 5 mm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se of flux treatment and water quenching technology.With the increase of Si content,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of Pd40.5Ni40.5Si-xP19-x increases first for low Si content and then decreases for high Si content (Si≥9.5at%).The Pd40.50Ni40.5Si5P14 glassy alloy possesses the largest 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T of 119 K,the largest reduce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0.621,and the largestγparameter of 0.460,indicating that this glassy alloy possesses very large glass forming ability and very high therm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k metallic glass flux method glass forming ability water quenching thermal stability
下载PDF
9Ni钢焊接接头性能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熹 刘宏 +3 位作者 郭占山 陈延清 杨建炜 雍岐龙 《电焊机》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对首钢生产的30 mm规格9Ni钢进行了最高硬度试验、斜Y坡口冷裂纹敏感性试验及焊接接头热输入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预热进行焊接,9Ni钢最高硬度为HV10=353;预热75℃后焊接,最高硬度HV10=355,虽然钢材淬硬倾向较明显,但任可不预热... 对首钢生产的30 mm规格9Ni钢进行了最高硬度试验、斜Y坡口冷裂纹敏感性试验及焊接接头热输入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预热进行焊接,9Ni钢最高硬度为HV10=353;预热75℃后焊接,最高硬度HV10=355,虽然钢材淬硬倾向较明显,但任可不预热焊接。采用焊条电弧焊在焊接热输入8-20 k J/cm内,焊缝、热影响区-196℃冲击韧性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焊接性能 热影响区 淬硬倾向
下载PDF
添加乙二醇对聚醚淬火剂冷却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祖国胤 王漪琼 +1 位作者 张精华 卢日环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通过测试聚醚淬火剂和聚醚-乙二醇淬火剂的冷却曲线、冷却硬化能力来评价乙二醇的加入对聚醚淬火剂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醇质量分数为20%的聚醚-乙二醇淬火剂具有良好的冷却特性,聚醚-乙二醇淬火剂的质量分数为5%时的最大... 通过测试聚醚淬火剂和聚醚-乙二醇淬火剂的冷却曲线、冷却硬化能力来评价乙二醇的加入对聚醚淬火剂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醇质量分数为20%的聚醚-乙二醇淬火剂具有良好的冷却特性,聚醚-乙二醇淬火剂的质量分数为5%时的最大冷却速度可达120℃/s,且可有效抑制40Cr钢的先共析铁素体产生.向聚醚淬火剂中添加乙二醇可使淬火剂的冷却硬化能力增强,并有效提高了工件的硬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聚醚淬火剂 冷却特性 冷却硬化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