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from Quanzhou Bay, China 被引量:74
1
作者 YU Ruilian YUAN Xing +2 位作者 ZHAO Yuanhui HU Gongren TU Xiangl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4-669,共6页
Th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eavy metals (Cu, Zn, Pb, Cd, Cr, Ni, Hg, and As) in the intertidal surface sediments from Quanzhou Bay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level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due to urbanizati... Th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eavy metals (Cu, Zn, Pb, Cd, Cr, Ni, Hg, and As) in the intertidal surface sediments from Quanzhou Bay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level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Quanzhou region, southeast China. The ranges of the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diments are as follows: 24.8-119.7 mg/kg for Cu, 105.5-241.9 mg/kg for Zn, 34.3-100. 9 mg/kg for Pb, 0.28-0. 89 mg/kg for Cd, 51.1-121.7 mg/kg for Cr, 16.1-45.7 mg/kg for Ni, 0.17-0.74 mg/kg for Hg, and 17.7-30.2 mg/kg for As. The overal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bove metals exceed the primary standard criteria but meet the secondary standard criteria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of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Several contents of Cu and Hg exceed the secondary standard criteria at some stations. The results of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show that Cd causes strong pollution in most of the study area.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most of these heavy metals, indicating they have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Some locations present severe pollution by heavy metal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s, of which sewage outlets, aquatic breeding, and commercial port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contaminants to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intertidal sediment CONTAMINATION geoaccumulation index quanzhou Bay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秦成 王红旗 +1 位作者 田雅楠 姚治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35-338,共4页
系统分析"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普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对立度,识别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因子,结合瓶颈因子出现频次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分析"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普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对立度,识别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瓶颈因子,结合瓶颈因子出现频次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实例显示,针对泉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水土协调度、水环境纳污能力、环境用水率、城市化水平、人均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指标体系 集对分析 瓶颈因子 泉州市
下载PDF
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成分图谱 被引量:23
3
作者 谢瑞加 侯红霞 陈永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4-1492,共9页
烟花爆竹燃放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来源的途径之一.以泉州城区春节期间为例,研究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服务大气污染的特殊污染源管理.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SO_2、PM_(10)和PM_(2.5)浓度明显升高,尤以PM_(2.5... 烟花爆竹燃放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来源的途径之一.以泉州城区春节期间为例,研究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服务大气污染的特殊污染源管理.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SO_2、PM_(10)和PM_(2.5)浓度明显升高,尤以PM_(2.5)的升高最为显著,城区PM_(2.5)日均浓度峰值约为年均值的4倍,涂山街点位PM_(2.5)小时浓度峰值约为城区年均值的21倍;燃放高峰期Al、Mg、Ba、Cu、Sr等烟花爆竹的特征元素占比迅速上升,Al^+、Mg^+、Ba^+、Cu^+间的小时数浓度高度相关;监测期间泉州城区细颗粒物主要污染源是烟花爆竹燃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占总颗粒物的一半以上,燃煤和工业工艺源的比例相对较低,均低于10.0%;集中燃放时段大气细颗粒物浓度高达0.578 mg·m^(-3),此时的烟花源的贡献比例也提升到58.2%;污染过程分析表明PM_(2.5)浓度与烟花源的占比、数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趋同性.以上结果说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是春节期间泉州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大气细颗粒物(PM2.5)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 烟花爆竹 污染源
原文传递
宋元外销瓷的窑口与输出港口 被引量:21
4
作者 森达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4,共9页
中国陶瓷的对外输出,始于唐代后半期,至宋、元畴期达到最兴盛阶段。本文以南宋、元两代为中心,考察中国海外贸易陶瓷器生产地及海外贸易运输线路的变迁。南宋、元代的中国陶瓷输出,根据外销地点的不同,主要的贸易港口及外销陶瓷器的品... 中国陶瓷的对外输出,始于唐代后半期,至宋、元畴期达到最兴盛阶段。本文以南宋、元两代为中心,考察中国海外贸易陶瓷器生产地及海外贸易运输线路的变迁。南宋、元代的中国陶瓷输出,根据外销地点的不同,主要的贸易港口及外销陶瓷器的品类组成也有差异。通常而言,南宋、元外销东南亚与西亚的线路是以泉州为出发点,而销往日本的则是以福州与宁波为出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销瓷 中国陶瓷 陶瓷贸易 泉州 福州 宁波
下载PDF
生活便利性视角下城市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评价——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邹利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1,共7页
将GIS网络分析与改进引力模型相结合,从生活便利性视角对泉州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泉州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取决于居民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认知度和公共服务设施自身的吸引力;居住适宜性与该区域... 将GIS网络分析与改进引力模型相结合,从生活便利性视角对泉州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泉州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居住适宜性取决于居民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认知度和公共服务设施自身的吸引力;居住适宜性与该区域的建设历史和功能定位密切相关;对居住适宜性的改造应根据其适宜水平采取差异性策略,Ⅰ级适宜区应合理地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其服务边界且改造重点放在居民非物质层面上,Ⅱ级适宜区应继续提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且应避免大拆大建,Ⅲ级适宜区应当增配次一级公共服务设施并加大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Ⅳ级适宜区应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Ⅴ级适宜区应依托项目改造提升区域居住环境质量和通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居住适宜性 生活便利性 泉州
原文传递
泉州走马埭典型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园 王宪 +2 位作者 陈丽丹 郑盛华 蔡真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2,共6页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研究了泉州走马埭国家农田示范保护区典型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Cd、Pb)的化学形态分布,通过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析比较了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化学形...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研究了泉州走马埭国家农田示范保护区典型土壤中重金属(Cr、Ni、Cu、Zn、Cd、Pb)的化学形态分布,通过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析比较了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余形态所占的比例很小;Cu以残渣态含量最高,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最低;Zn以残渣态为主,可交换态含量最低;Cd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水溶态含量最低;Pb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水溶态含量最低。土壤中除Cd外,Zn、Cu、Cr、Pb、Ni在正常自然条件下相对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土壤 泉州
下载PDF
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群的需水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韶伟 许新宜 +1 位作者 贾香香 徐劲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1,共3页
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一个由5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并运用该模型对福建省泉州市用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能够充分利用近期用水量信息预测未来用水量变化趋势;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 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一个由5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并运用该模型对福建省泉州市用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能够充分利用近期用水量信息预测未来用水量变化趋势;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避免了单一灰色模型容易利用不稳定信息的缺陷,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预测结果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预测 灰色动态模型群 泉州
下载PDF
蕨类植物中总黄酮的提取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瑞宁 黄慰生 +1 位作者 蔡建秀 蔡伟明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38-741,共4页
以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蕨类植物为试样,对药用蕨类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及条件进行比较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回流装置、提取溶剂和层析材料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60%的丙酮或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用索氏回流装置... 以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蕨类植物为试样,对药用蕨类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及条件进行比较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回流装置、提取溶剂和层析材料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60%的丙酮或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用索氏回流装置回流提取,提取液用聚酰胺或硅胶分离提纯是提取蕨类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黄酮 提取 清源山 泉州
原文传递
回鹘摩尼僧开教福建补说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富学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7,139,共9页
福建摩尼教开教者呼禄法师一般被学界视作中古波斯语xrwhxw’n(呼嚧唤)之音译,然呼嚧唤为摩尼教低级官号,不具授徒资格,且官号不能与"法师"二字搭配使用。"呼禄"实为回鹘语Qutluγ(吉祥)之音译。福建各地发现的摩... 福建摩尼教开教者呼禄法师一般被学界视作中古波斯语xrwhxw’n(呼嚧唤)之音译,然呼嚧唤为摩尼教低级官号,不具授徒资格,且官号不能与"法师"二字搭配使用。"呼禄"实为回鹘语Qutluγ(吉祥)之音译。福建各地发现的摩尼教八字偈语,与回鹘文献所见一致,而不同于西亚诸语文献所见。从霞浦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献看,其始祖为呼禄法师,可证霞浦摩尼教是由回鹘僧直接传入的。有一种意见认为福建摩尼教系经由海路传自西亚,另有一种意见认为早在会昌法难以前即已出现,这些都纯属推想,得不到确证,既与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历史背景不符,也与历史记载相违,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回鹘 泉州 霞浦 回鹘文文献 呼禄法师
原文传递
福建沿海3个盆地的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董菲蕃 陈国兴 金丹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5-151,共7页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需涉及的重要参数之一。以福建沿海的福州,泉州,漳州3个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得到各盆地土体等效剪切波速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泉州盆地等效剪切波速整体大于福... 土体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工作需涉及的重要参数之一。以福建沿海的福州,泉州,漳州3个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剪切波速实测资料,得到各盆地土体等效剪切波速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泉州盆地等效剪切波速整体大于福州、漳州两个盆地;②福州盆地等效剪切波速呈现出闽江沿岸地区较小的分布特征。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拟合结果,福州、漳州盆地的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泉州盆地则呈二次多项式的非线性关系,并推荐了其拟合参数;拟合公式预测的场地不同深度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与场地的实测剪切波速值基本吻合,可为该地区无剪切波速实测值的场地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土层深度 统计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经验公式 福州、泉州、漳州盆地
下载PDF
中心城区城市增长的情景模拟与空间格局演化——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巍 周生路 +3 位作者 魏也华 刘克华 陈江龙 管卫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41-2054,共14页
基于1993-2008年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应用SLEUTH模型模拟与预测自组织和规划引导两类情景下泉州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增长过程,并借助空间关联法分析其城市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为"两规"空间协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S... 基于1993-2008年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应用SLEUTH模型模拟与预测自组织和规划引导两类情景下泉州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增长过程,并借助空间关联法分析其城市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为"两规"空间协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SLEUTH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的城市增长模拟与预测,其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数量拟合要优于空间匹配,可作为多方案情景模拟的一个技术手段。②规划引导预案的MPS、ED、AWMSI、MPI四类景观指数均优于自组织预案,城市用地斑块的整体性、连接性较优,未来城市发展较为紧凑,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的集聚发展。③随预测时间推移,研究区城市用地扩展的速率以及空间集聚性将有所减弱,城市增长的热点区也会发生演变与迁移。2008-2020年,热点区分布总体呈现"圈层式"结构,局部以"跨江发展"为主要特征;2020-2030年,热点区总体布局较为发散,局部则呈"环湾发展"与"孤立分布"特征。本研究将情景模拟、景观指数、空间分析等方法有效结合,有助于深刻理解研究区的城市空间增长过程,可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城市增长 热点区 SLEUTH模型 空间关联 泉州
原文传递
泉州官式大厝的词源及其读音释义辨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关瑞明 陈力 《福建建筑》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官式大厝是泉州众多传统民居类型的原型,是福建“红砖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在传统民居研究中深受学界的关注。由于闽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许多学者在深入研究这种地域性极强的民居类型时困难重重。本文以闽南方言与... 官式大厝是泉州众多传统民居类型的原型,是福建“红砖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在传统民居研究中深受学界的关注。由于闽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许多学者在深入研究这种地域性极强的民居类型时困难重重。本文以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具有同源的特点为依据,对泉州官式大厝中的“厝”的读音释义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泉州官式大厝的渊源及其各个室内空间的名称、读音、释义与属性义音准确地展示出来,纠正长期以来学界与民间对官式大厝的误读与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传统民居 官式大厝 读音 释义
下载PDF
经济发展对泉州市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袁建军 陈怀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6-69,共4页
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 ,对泉州沿岸海域水质进行了三期的采样分析 ,并结合该地区 1996~ 2 0 0 0年五年的监测数据 ,针对沿岸海域及滩涂生态环境的现状 ,综合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就如何实现... 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 ,对泉州沿岸海域水质进行了三期的采样分析 ,并结合该地区 1996~ 2 0 0 0年五年的监测数据 ,针对沿岸海域及滩涂生态环境的现状 ,综合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 ,就如何实现资源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污染的治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泉州市 治理对策 海洋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文实 黄民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3年第6期425-426,370,共3页
在分析"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海外交通、宗教、建筑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优劣势的基础上,就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整合资源和拓展内涵来提炼和突出文化主题,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和重视品牌塑造等方... 在分析"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海外交通、宗教、建筑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优劣势的基础上,就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整合资源和拓展内涵来提炼和突出文化主题,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和重视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市 文化旅游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海外交通 宗教
下载PDF
由“非遗”资源到文化产业——泉州提线木偶戏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邹文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36-143,共8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传统民族社会原有的文化边界正在日益消解。长期依附于泉州地区俗礼科仪的提线木偶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土壤,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凸显了能否让&qu...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传统民族社会原有的文化边界正在日益消解。长期依附于泉州地区俗礼科仪的提线木偶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土壤,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凸显了能否让"提线木偶戏活化续存"的时代疑问。新时代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为提线木偶戏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非遗"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也是这一古老戏曲艺术赓续与薪传的内在需求。提线木偶戏的产业化需要围绕强化传承群体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谋求创新、构建立体的传播渠道、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及延伸提线木偶戏产业链几个维度展开,逐步实现以产业化恢复"造血"功能,进而实现"活化"传承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 提线木偶戏 产业化
下载PDF
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恭任 于瑞莲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8,共4页
报道了福建省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方法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 :(1)泉州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 72 .3~ 16 5 .1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为 111.5 n Gy/ h和 110 .9n Gy/ h,高于福建省的平均值 (分别为 92 .6 n Gy/ h和87.1n Gy/... 报道了福建省泉州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方法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 :(1)泉州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 72 .3~ 16 5 .1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为 111.5 n Gy/ h和 110 .9n Gy/ h,高于福建省的平均值 (分别为 92 .6 n Gy/ h和87.1n Gy/ h) ,是 UNSCEAR1982年报告中给出的世界陆地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加权均值 (5 0 n Gy/ h)的 2 .2 2倍。(2 )泉州市道路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6 5 .8~ 14 9.5 n Gy/ h,均值 113.7n Gy/ h,略高于福建省均值 10 6 .4 n Gy/ h。 (3)泉州市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 12 8.9~ 2 86 .3n Gy/ h,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 190 .7n Gy/ h和 188.5 n Gy/h。不同建筑材料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花岗石房 >砖与混凝土房 >煤渣砖房 >砖木、土木房。(4)泉州市天然γ辐射、宇宙和线射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1.0 5 m Sv、0 .16 m Sv和1.2 1m Sv,全区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 0 .76× 10 4人· Sv,0 .12× 10 4人·Sv,0 .88× 10 4人· Sv。(5 )土壤中 2 2 6 Ra、2 32 Th、4 0 K含量均值分别为 71.3Bq/ kg、6 8.8Bq/ kg、6 8.8Bq/ kg、94 3.7Bq/ kg。(6 )地下水中2 2 6 Ra、U、Th、Rn浓度均值分别为 31.9m Bq/ L、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Γ辐射 环境调查 空气吸收剂量率 地下水 土壤 泉州市
下载PDF
泉州地区三峡移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7
作者 林华东 陈燕玲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4,共8页
自2000年9月起,福建省泉州市开始接受重庆三峡移民。为了解10年来他们的语言生活状况以及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情况,我们以分发问卷和现场交谈的方式深入8个三峡移民点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三峡移民双语生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三峡移民当... 自2000年9月起,福建省泉州市开始接受重庆三峡移民。为了解10年来他们的语言生活状况以及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情况,我们以分发问卷和现场交谈的方式深入8个三峡移民点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三峡移民双语生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三峡移民当前接纳闽南方言的程度、语言观念的变化、语言生活倾向及今后的走向做出可能性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三峡移民 语言生活 闽南方言 双语现象
下载PDF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增强游客体验为视角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益军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重要意义和可行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几点构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可以共赢的观念;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游客体验与旅游产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内...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重要意义和可行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几点构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可以共赢的观念;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游客体验与旅游产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内涵;营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体验环境;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体系;塑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体验 泉州
下载PDF
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叶建芬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等,依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在全面分析侨乡泉州体育场地总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投资金额等基础上,就泉州及各县市区体育场地经济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经济成分比例较高...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等,依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在全面分析侨乡泉州体育场地总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场地面积、投资金额等基础上,就泉州及各县市区体育场地经济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经济成分比例较高,各种民间资本以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形式存在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体育场地之中是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模式、乡族观念、侨缘禀赋是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特殊性的“内源因子”;单位自筹是侨乡泉州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社会捐赠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重要补充,民营企业和华侨捐赠是社会捐赠的主渠道;集体经济成分体育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水平、产业特色、地理位置、侨区分布等是影响侨乡泉州各县市区体育场地经济成分比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体育场地 经济成分 泉州
下载PDF
区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以泉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月云 陈霞明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体育场地数量、规模、投资、类型、位置分布等进行横纵比较。研究表明:泉州体育场地数量居福建省首位,但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及增速均...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以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依据,对泉州市体育场地数量、规模、投资、类型、位置分布等进行横纵比较。研究表明:泉州体育场地数量居福建省首位,但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及增速均低于全省水平;体育场地建设投资居全省首位,增速高于全省水平,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体育场地类型居全省第3位,体育场地相对集中于乡镇/村和校园,公园、居住小区比较匮乏。泉州区域经济结构、文化习俗拓展了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来源,优良传统、运动偏爱推进了体育场地提档升级;但应对人口的快速增长体育场地规划性不足,体育场地资源配置明显滞后是影响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优化公共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加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插体"工程,增强城市公共空间体育功能;创新体育场馆建设投资模式,拓宽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体等是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地 区域体育 场地建设 发展水平 发展路径 泉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