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4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289
1
作者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6-352,共7页
依据景观格局数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从单个斑块特征分析、单一景观要素的格局分析及景观镶嵌体特征分析等三方面介绍了数量分析方法 。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格局分析 数量方法 景观要素
下载PDF
温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82
2
作者 朱凤武 彭补拙 +1 位作者 丁建中 张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 (市、区 )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 ,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 ,在土地利用方面 ,对经济发达的平原...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 (市、区 )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 ,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 ,在土地利用方面 ,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 ,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 ;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空间格局 温州市
下载PDF
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陈其春 吕成文 +1 位作者 李壁成 全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231,共9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结构内涵理解,选取相关定量指标组合并结合GIS技术,以安徽省含山县为例,利用其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和2000年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探讨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定量分析结果与县域实际... 基于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结构内涵理解,选取相关定量指标组合并结合GIS技术,以安徽省含山县为例,利用其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和2000年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探讨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定量分析结果与县域实际相一致,所选取的定量指标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尤其是在表征数量结构总体特征上,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和组合系数4个指标之间优势互补,相互验证,最为显著,这说明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其关键在于合理地选取具有明确意义的定量指标组合,包括指标选取以及各指标之间的优化组合。全县土地利用结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以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为组合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景观基质,土地利用程度不高,以农用地为主,县域地形地貌格局是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单位面积土地GDP、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区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县级,尤其是类似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空间结构 定量分析 县级尺度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春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2km的红树林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的 75 7% ;14个海湾中有 10个海湾的红树林岸线率≥ 80 % ;红树林分布由海岸 (堤 )向外海延伸 50~ 10 0 0m ,最远外延达 2 82 0m ;74 4%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堤外侧 ;桐花树群落 (Comm .Ae 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秋茄—桐花树群落 (Comm .Kandeliacandel,Aegicerascornic ulatum)和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 ,Aegicerascorniculatum )为优势群落 ;61 9%的红树林覆盖度≥70 % ;78 1%的红树林平均高度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数量分布 林分结构 广西
下载PDF
四川省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颖 邓良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4-200,共7页
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以及区位指数对四川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的土地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明显、组合类型数小等特征,同时也指出四川省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人地矛盾突出、土地... 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以及区位指数对四川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的土地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明显、组合类型数小等特征,同时也指出四川省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贫乏等问题,提出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强土地开发和复垦,在土地管理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可持续利用 四川
下载PDF
川西北窄叶鲜卑花灌丛的类型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8
6
作者 吴宁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9期860-870,共11页
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Rehd.)Hand.Maz.)灌丛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山灌丛中特有的、具代表性的类型。选择该群落的典型分布区域,运用数值分类法,将窄叶鲜卑花群系分为4个群丛组、10个群... 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Rehd.)Hand.Maz.)灌丛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山灌丛中特有的、具代表性的类型。选择该群落的典型分布区域,运用数值分类法,将窄叶鲜卑花群系分为4个群丛组、10个群丛类型。用PCA排序技术定量分析了各类型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格局,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类型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境中土壤条件(主要是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热量条件的垂直梯度变化,而群落的分类等级越低,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越敏感。生物量的研究表明,窄叶鲜卑花灌丛的群落生物量在38.99~47.72t·hm-2之间,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分别在25.87~32.16t·hm-2和12.05~13.73t·hm-2之间,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通常高于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窄叶鲜卑花 数值分类 生物量结构
下载PDF
近25 a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36
7
作者 杜金龙 朱记伟 +1 位作者 解建仓 马增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近25 a来,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陕西省1990—2015年4期30 m栅格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分... 近25 a来,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陕西省1990—2015年4期30 m栅格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最大,1990、2000、2010、2015年分别占46.25%、45.81%、44.73%和43.94%;(2)研究期内,耕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面积较大,减少了12.79×104hm^2,林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了14.94×104hm^2,增加幅度69.88%,未利用土地减少0.58×104hm^2,减少幅度38.16%;(3)由于人类活动干预,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频繁,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草地去向和来源主要为耕地和林地,林地去向和来源主要为耕地和草地等;(4)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从204.693 4、1.774 6、0.574 1上升到211.805 5、1.851 8、0.599 1,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异质性增加;(5)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政策和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关中地区 数量结构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素英 黄月圆 曹秀玲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8,共7页
本文回顾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的研究状况 ,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数量范畴 数词 量词 数量结构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群 王万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5,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文献的归纳与整理,分析下一步需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优化目标选择与优化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土地... 研究目的:通过对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文献的归纳与整理,分析下一步需深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的优化目标选择与优化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研究显现薄弱。研究结论:(1)加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机理研究;(2)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多目标协同的研究,特别是其协同评价标准研究;(3)强化GI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并重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 数量结构 空间布局
下载PDF
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军涛 李颖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9,共9页
东北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对典型样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量化分析,解析了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 东北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基于对典型样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量化分析,解析了近10年来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变化 数量结构 土地利用程度
下载PDF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的浮游植物 被引量:22
11
作者 尹健强 黄晖 +3 位作者 黄良民 林永水 李开枝 练健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4,共7页
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沿岸现代珊瑚礁。根据2004年8月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和数量分布等,以期为珊瑚礁生态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有108种... 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沿岸现代珊瑚礁。根据2004年8月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和数量分布等,以期为珊瑚礁生态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有108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34属85种、甲藻门10属21种、蓝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的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浮游植物大致划分为近岸低盐类群、近海广布类群和外海高温高盐类群等3个生态类群;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奇异菱形藻Nitzschiaparadoxa等8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3.448和0.655,总体分布比较均匀;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平均值为93×104cells/m3,其中硅藻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密集于灯楼角南面的A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珊瑚礁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夏季的浮游动物 被引量:19
12
作者 尹健强 黄晖 +2 位作者 黄良民 李开枝 练健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2004年8月在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分别使用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和浮游幼虫19个类群(或类型),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达45种。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约3/4的种类... 2004年8月在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分别使用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和浮游幼虫19个类群(或类型),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达45种。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约3/4的种类属于终身浮游生物,1/4属于阶段性浮游生物。中小型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两种网具采集的浮游动物总种数、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中小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相当显著,而大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不明显。用浅水Ⅱ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总密度平均值为5270ind/m3,是浅水Ⅰ型网的110倍。桡足类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72.45%,其次幼虫占23.41%。浮游动物密度呈斑块状分布,最高达16257ind/m3,底质为珊瑚礁的测站的浮游动物数量一般较多。优势种主要是中小型种类和底栖动物的幼虫,如强额孔雀哲水蚤、蔓足类无节幼虫、细长腹剑水蚤、驼背隆哲水蚤、无节幼虫、双壳类面盘幼虫、桡足幼体、简长腹剑水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珊瑚礁 夏季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乌苏里江秋大麻哈鱼生殖洄游群体结构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2 位作者 朱翥 潘志强 刘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20-123,128,共5页
2010年10月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回归群体捕捞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并对其回归群体数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回归数量出现一次大高峰和一次小高峰,回归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经方差分析,两阶段大麻哈鱼的性比、叉长、体质量和年龄... 2010年10月对乌苏里江大麻哈鱼回归群体捕捞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并对其回归群体数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回归数量出现一次大高峰和一次小高峰,回归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经方差分析,两阶段大麻哈鱼的性比、叉长、体质量和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大麻哈鱼雌雄个体数比为1.01∶1,平均叉长、体质量分别为60.6 cm和2 309.5 g,雌雄个体分别以3+和2+为优势年龄组。与历史资料相比,叉长、体质量和成熟年龄均有减小的趋势,大麻哈鱼小型化和成熟年龄低龄化现象受到捕捞作业选择性、物种间相互作用和环境因子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江 大麻哈鱼 数量结构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图像层状结构的增强与定量测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毅 何永红 +4 位作者 李鹏 何卫红 高应俊 曾楠 马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520,共6页
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于眼底等层状组织的定量测量有赖于光学相干层析图像中层状结构的提取。为了对原始光学相干层析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及散斑、增强图中的层状结构,并更好地保护图像中的层状结构,进而更... 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于眼底等层状组织的定量测量有赖于光学相干层析图像中层状结构的提取。为了对原始光学相干层析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及散斑、增强图中的层状结构,并更好地保护图像中的层状结构,进而更准确地定量测量图像中有重要意义的层状结构的光程信息,提出在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CED)算法中引入二阶导数项以控制沿相干方向的扩散强度,并将引入二阶导数项的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算法应用于不同样品的光学相干层析图像。结合在预处理后图像中层状结构位置的查找结果与样品的折射率信息,实现了对光学相干层析图像中有重要意义的层状结构厚度的定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引入二阶导数项的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算法对光学相干层析图像预处理有利于对图中重要层状结构的更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相干增强各向异性扩散 定量测量 二阶导数 层状结构
原文传递
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波曼 余加林 +3 位作者 刘官信 胡琳燕 李芳 杨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发展过程中空间立体结构变化。方法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PAO1菌株,体外建立6h、1d、3d及6d时间组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BF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发展过程中空间立体结构变化。方法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PAO1菌株,体外建立6h、1d、3d及6d时间组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BF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摄取BF形成发展各阶段不同层面的图片堆,经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structureanaly-zer,ISA)分析获得PAO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结果①CLSM结合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实现了对PAO1菌株BF动态形成过程的观察。②随着BF形成时间的延长,各层死菌比例逐渐增加,且死菌多分布于微菌落中心。③ISA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随着BF发展,厚度显著增加,前3d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后3d;区域孔率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扩散距离呈逐渐增加趋势;结构熵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利用ISA程序结合SYTO9/PI荧光探针可以表征PAO1菌株BF的空间结构特征和BF各层细菌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 定量分析 结构
下载PDF
脂肪酯结构与折光指数之间定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克强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距离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染色因子标识分子中的原子,发展了一种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据此探讨了脂肪酯结构与折光指数的关系、提出了预测折光指数的定量关系式.对149种脂肪酯的计算结果表明,折光指...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距离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染色因子标识分子中的原子,发展了一种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据此探讨了脂肪酯结构与折光指数的关系、提出了预测折光指数的定量关系式.对149种脂肪酯的计算结果表明,折光指数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能关系 定量关系 折光指数 脂肪酯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建军 张晓萍 +3 位作者 陈凤娟 马芹 雷泳南 万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71-79,共9页
选取定量指标并结合GIS技术,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内涵,对退耕还林背景下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县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较高,集中化指数则较低,组合类型和洛伦兹曲线体现了全县土地利用较... 选取定量指标并结合GIS技术,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内涵,对退耕还林背景下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县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较高,集中化指数则较低,组合类型和洛伦兹曲线体现了全县土地利用较丰富的组合特征,集约化水平较低,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不高。空间分析定量化阐明了各乡(镇)地类区位意义、县域地类斑块空间分布状态。结构分析体现了北部塬面沟坡,南部残塬沟壑2大分区的县域特色。全县土地利用总体特征为:以林地+耕地为景观基质,林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为组合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土地利用程度较低。黄土高原沟壑区塬、坡、沟的地貌格局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自然基础。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显著相关,居民工矿用地区位优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地利用结构。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利用没有直接反映经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空间结构 长武县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定量示踪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亚平 陈余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示踪试验具有实际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等特点,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对岩溶管道的探究、地下水空间分布、堤坝渗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文综述了岩溶地下河的定量示踪技术,包括示踪剂的... 示踪试验具有实际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等特点,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对岩溶管道的探究、地下水空间分布、堤坝渗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文综述了岩溶地下河的定量示踪技术,包括示踪剂的选用、监测以及数据解释。现有研究表明,荧光素钠是国际上首选的人工示踪剂,高精度、高密度和多指标的自动检测技术是获得高质量示踪数据的重要基础。定量示踪研究能够提供可用于分析地下水流场、水文地质结构等的示踪剂滞留时间、迁移速度、弥散系数等水力参数,可为岩溶地下河生态脆弱性评价和溶质运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岩溶区 定量示踪 穿透曲线 水力参数 管道结构
下载PDF
盐城市春季几种城市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群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葛宝明 张代臻 +4 位作者 张华彬 李振兴 刘总堂 周春霖 唐伯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2,共6页
2011年4月下旬在江苏省盐城市5种城市绿地(杨树林、公园绿地、苗圃、草坪和油菜地)对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功能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中的类群数、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功能群类群数、丰度大小趋势为植食性>腐食性&... 2011年4月下旬在江苏省盐城市5种城市绿地(杨树林、公园绿地、苗圃、草坪和油菜地)对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功能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中的类群数、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功能群类群数、丰度大小趋势为植食性>腐食性>肉食性;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绿地类型、土壤层及其交互作用对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丰度均存在显著作用;除草坪与油菜地、苗圃与公园绿地2组对比中的植食性与非植食性丰度数据频数分布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绿地间有显著差异;系统聚类及非度量多维排序分析结果显示,草坪和油菜地间群落较相似,其他群落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分布 土壤层次 群落相似性 非度量多维排序 垂直结构
原文传递
1983-200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耕地结构特征演变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建军 陈凤娟 +3 位作者 白建勤 张晓萍 雷泳南 刘二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32-239,F0004,共9页
为明确退耕还林前后黄土高塬沟壑区耕地数量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以长武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内涵,采用GIS技术和定量指标,对1983年、1993年和200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耕地数量和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武县3个时期的耕地数... 为明确退耕还林前后黄土高塬沟壑区耕地数量和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以长武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内涵,采用GIS技术和定量指标,对1983年、1993年和200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耕地数量和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武县3个时期的耕地数量分别为292.1、181.3和159.2km2,耕地减少主要位于0~2°,>15~25°和>25°坡度耕地,相对于1983年、1993年分别下降了29.6%、48.9%、60.1%和15.6%、15.7%、48.8%,耕地与其他地类的相互转化频繁。该区0~6°缓坡耕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和居工地,>15°的陡坡耕地主要转化为林地和未利用地(荒草地)。结构分析表明耕地数量的坡度分布趋于合理,缓坡耕地空间结构上向均匀性、核心板块的团簇式发展,陡坡耕地主要以核心斑块的分散分布为主。耕地在过去30a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其结构演变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和农业集约化发展。1983-1993年期间的退耕为种植业效益驱动下农户自发性质的退耕或者弃荒,1993-2009年期间则是科学宏观退耕并对前期自发退耕地和弃荒地的整理利用。该文为区域土地利用管理和政策制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结构 耕地 数量结构 空间结构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