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经脉探析中焦、气舍与气机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继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43-45,共3页
中焦与气舍无论从部位结构、生理功能特征还是病机传变、临证治疗上,均与气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籍中已有诸多内容丰富的论述,仍是现代中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石,虽历代医学流派繁多,对中焦有着... 中焦与气舍无论从部位结构、生理功能特征还是病机传变、临证治疗上,均与气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籍中已有诸多内容丰富的论述,仍是现代中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石,虽历代医学流派繁多,对中焦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历代医家仍以治病者善治中焦者居多,如李东垣之脾胃论,吴鞠通之三焦辨证等,认为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对中焦与脏腑肝、脾、胃的气机关系论述者占据主流,而现代医家更是探索从中焦气机升降理论论治肺系、中风等非脾胃疾病;对气舍与气机的关系,现代医家也在不断的研究,如从元气论述脐疗的机制等方面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中焦 气机 气舍
下载PDF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of Qishe Pill(芪麝丸)Use for Management of Neck Pain in a Chinese Patient Cohort to Determine Its Safety,Tole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被引量:1
2
作者 CUI Xue-jun SUN Yue-li +7 位作者 ZHANG Chang-qing WU Tao TAN Jun ZHU Zhen-an CHEN Yong-qiang WANG Qiu-gen LI Ming WANG Yong-ju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08-416,共9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Qishe Pill(芪麝丸)on neck pain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A multi-center,p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urveillance in 8 hospitals across Shanghai was cond...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Qishe Pill(芪麝丸)on neck pain in realworld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A multi-center,p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urveillance in 8 hospitals across Shanghai was conducted.During patients receiving 4-week Qishe Pill medication,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d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assessments have been used to assess their pain and function,while safety monitoring have been observed after 2 and 4 weeks.Results:Results from 2,023 patients(mean age 54.5 years)suggest that the drug exposure per unit of body mass was estimated at 3.41±0.62 g/kg.About 8.5%(172/2,023)of all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adverse events(AEs),while 3.8%(78/2,023)of all 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adverse reaction.The most common AEs were gastrointestinal events and respiratory events.The VAS score(pain)and NDI score(function)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4-week treatment.An effect-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to show that the normal clinical dosage may be consider as 3–4 g/kg,at which dosage the satisfactory pain-relief effect may achieve by 40-mm reduction in VAS.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cervical radiculopathy who received Qishe Pill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pain and function.(Registration No.NCT01875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k pain pain assessment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qishe Pill Chinese medicine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原文传递
天突、气舍针刺安全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跃 吴炳煌 +4 位作者 谢永财 董卫国 张文光 阙庆辉 张家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天突、气舍穴局部解剖与针刺安全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号克氏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在46具正常成人尸体上、左右共92侧解剖观测了天突和气舍穴针刺途径的局部解剖特点。结果:50·0%的标本胸骨柄后的两侧胸膜返折部相交在胸... 目的:探讨天突、气舍穴局部解剖与针刺安全的关系。方法:采用小号克氏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在46具正常成人尸体上、左右共92侧解剖观测了天突和气舍穴针刺途径的局部解剖特点。结果:50·0%的标本胸骨柄后的两侧胸膜返折部相交在胸骨角平面,6·5%的标本两侧胸膜返折部相交在第1肋平面;天突针刺途径的局部解剖观测结果为43·5%的标本左头臂静脉上缘平齐或接近胸骨柄上缘,56·5%的标本左头臂静脉上缘平齐于胸骨柄中部;在气舍穴的钢针穿刺中观察到有68侧标本颈内静脉被刺穿,占73·9%,有24侧标本的左颈总动脉被刺损,占26·1%;并有约50侧标本的迷走神经被钢针触及,占54·3%。结论:天突和气舍的针刺操作不仅仅易伤及上部胸膜腔,更易伤及上纵隔及颈根部的大血管、迷走神经等要害结构,应引起重视与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突 气舍 针刺疗法/方法 解剖学 局部
下载PDF
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葛继荣 王和鸣 +4 位作者 孟翠霞 童培建 雷龙鸣 杨风云 方苏亭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0-514,共5页
目的评价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以颈复康颗粒为对照。共纳入4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芪麝丸组)和对照组(颈复康颗粒组)。芪麝丸... 目的评价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以颈复康颗粒为对照。共纳入4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芪麝丸组)和对照组(颈复康颗粒组)。芪麝丸组予芪麝丸+颈复康颗粒模拟剂,颈复康颗粒组予颈复康颗粒+芪麝丸模拟剂,均为每次各1袋,每日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进行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综合疗效以及各单项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16例患者完成试验,芪麝丸组311例,颈复康颗粒组105例,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颈项部疼痛或不适、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等各单项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芪麝丸组神疲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于颈复康颗粒组(P<0.01),其他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芪麝丸组症状和体征总分为(6.9±5.2)分,低于颈复康颗粒组[(8.2±5.9)分,P<0.05]。芪麝丸组、颈复康颗粒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3.8%,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芪麝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颈复康颗粒组为3.6%(P>0.05)。结论芪麝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改善主症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芪麝丸 临床试验 Ⅲ期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多中心研究 气虚血瘀
原文传递
芪麝颈康丸调控大鼠颈椎间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拥军 施杞 +5 位作者 徐宇 沈培芝 刘思敏 周重建 刘梅 杨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mRNA 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椎间盘组织内 bFGF、IGF-ImRNA 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mRNA 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椎间盘组织内 bFGF、IGF-ImRNA 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 bFGF mRNA 表达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麝颈康丸、活血通络方、芬必得都可以下调 bFGF,尤以芪麝颈康丸下调明显(P<0.01)。模型组 IGF-Ⅰ mRNA 表达明显减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芪麝颈康丸可以上调 IGF-ⅠmRNA(P<0.01),活血通络方、芬必得作用不明显。结论:芪麝颈康丸可以在下调椎间盘组织内 bFGF mRNA,上调 IGF-Ⅰ mRNA 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改变 芪麝颈康丸 RT-PCR bFGF MRNA 表达 IGF-I MRNA 表达
全文增补中
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梅 王拥军 +2 位作者 施杞 周重建 张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 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川芎浸泡2h,加入10倍水提取8h;最佳包合方法为组织捣碎法。结论:挥发油最佳提取方法、包合方法均具有良好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麝片 川芎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下载PDF
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芪麝丸中9种成分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思邈 潘一峰 张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1-1276,共6页
目的建立芪麝丸(黄芪、川芎、青风藤、粉防己等)中9种成分,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素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青藤碱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内标法,选用异补骨脂素为内标... 目的建立芪麝丸(黄芪、川芎、青风藤、粉防己等)中9种成分,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素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青藤碱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内标法,选用异补骨脂素为内标物,样品经过甲醇提取,采用Kromasil C18柱,甲醇-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62 nm。结果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素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青藤碱分别在13.8~440μg/mL、25.9~830μg/mL、9.7~310μg/mL、6.6~212μg/mL、6.3~200μg/mL、6.3~200μg/mL、14.1~450μg/mL、11.3~360μg/mL、50.9~1 6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内标法与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芪麝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麝丸 毛蕊异黄酮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芒柄花素 芒柄花素苷 洋川芎内酯I 洋川芎内酯A 粉防己碱 防己诺林碱 青藤碱 HPLC内标法
下载PDF
清代“国语骑射”与八旗科举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凯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192,共8页
"国语骑射"中的"国语"又称"清语"或"清文","骑射"指以骑马射箭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技艺。清代将"国语骑射"视为"满洲根本"及"满洲旧俗"加以提倡,以保持... "国语骑射"中的"国语"又称"清语"或"清文","骑射"指以骑马射箭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技艺。清代将"国语骑射"视为"满洲根本"及"满洲旧俗"加以提倡,以保持其自身民族特性与尚武习俗;同时"国语骑射"作为"八旗科举"的重要科目是八旗子弟的晋身途径,也是满族政治特权集团形成的制度保证。故将国语骑射与八旗科举联合考察,便于解读清代政治文化中的满族集体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 国语骑射 八旗科举
下载PDF
芪麝丸对直立大鼠腰椎骨质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卞琴 梁倩倩 +4 位作者 侯炜 赵永见 卢盛 王拥军 施杞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观察芪麝丸对长期直立大鼠腰椎骨质增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麝丸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普通饲养笼喂养。模型组和芪麝丸组大鼠行手术截断前肢配合强迫站立建立长期直... 目的:观察芪麝丸对长期直立大鼠腰椎骨质增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麝丸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普通饲养笼喂养。模型组和芪麝丸组大鼠行手术截断前肢配合强迫站立建立长期直立大鼠模型。芪麝丸组于术后8个月开始予芪麝丸5g/(kg·d)灌胃,连续灌胃1个月。所有大鼠术后9个月处死并取材,第5腰椎椎体行藏红-固绿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Ⅹ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第1~3腰椎生长板及椎间盘Ⅰ型胶原α2(typeⅠcollagenα2,Col1α2)、Ⅹ型胶原α1(typeⅩcollagenα1,Col10α1)、TGF-β1、VEGF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基因的表达。结果:藏红-固绿染色显示模型组椎体边缘-椎间盘连接处非基质成分增加,发生骨质增生;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芪麝丸组与模型组比,相同部位非基质成分较少。天狼星红染色示正常对照组椎体边缘-椎间盘连接处胶原排列致密,模型组该处Ⅰ型和Ⅲ型胶原增加,芪麝丸组椎体边缘-椎间盘连接处胶原致密,以Ⅰ型胶原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模型组骨质增生形成部位Ⅹ型胶原、VEGF和TGF-β1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芪麝丸组Ⅹ型胶原和VEGF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而TGF-β1表达无明显改变。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示芪麝丸组Col10α1和Runx2基因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1)。结论:芪麝丸能延缓腰椎边缘-椎间盘连接处骨质增生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增生骨质中细胞外基质Ⅹ型胶原的含量和椎间盘Ⅹ型胶原及Runx2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麝丸 骨质增生 纤维胶原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大鼠
下载PDF
芪麝丸中多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思邈 李强 +2 位作者 李秋芬 张忠亮 张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71-176,共6页
目的:研究芪麝丸中多种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0.675 g·kg-1芪麝丸药液后于30 min,1,2,3,4,6 h采集大鼠心、肝、肺、肾、脑及颈椎周围肌肉组织,采用HPLC-MS/MS检测11个效应成分不同时间点的组织浓... 目的:研究芪麝丸中多种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0.675 g·kg-1芪麝丸药液后于30 min,1,2,3,4,6 h采集大鼠心、肝、肺、肾、脑及颈椎周围肌肉组织,采用HPLC-MS/MS检测11个效应成分不同时间点的组织浓度。结果:芪麝丸中黄酮类主要集中于脑(毛蕊异黄酮5.33μg·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4.94μg·g-1、芒柄花素3.61μg·g-1、芒柄花苷1.24μg·g-1)和肺(毛蕊异黄酮1.38μg·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5.33μg·g-1、芒柄花素0.29μg·g-1、芒柄花苷53.75μg·g-1),生物碱类主要集中于肌肉(青藤碱347.06μg·g-1、防己碱706.69μg·g-1、防己诺林碱589.07μg·g-1),萜类及有机酸类主要集中于脑(洋川芎内酯A 5.75μg·g-1、洋川芎内酯I 0.59μg·g-1、阿魏酸2.40μg·g-1、胆酸56.82μg·g-1)。结论:芪麝丸中多种有效成分具有病灶部位的趋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麝丸 多效应成分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芪麝丸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秋芬 杜思邈 +3 位作者 周永全 张忠亮 潘一峰 张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748-1755,共8页
目的研究芪麝丸在2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特性,为建立以溶出法评价该制剂质量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浆法,以1%聚山梨酯80水溶液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溶出介质,以HPLC法测定的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 目的研究芪麝丸在2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特性,为建立以溶出法评价该制剂质量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浆法,以1%聚山梨酯80水溶液和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为溶出介质,以HPLC法测定的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青藤碱为指标,考察芪麝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度,同时比较采用不同溶出介质时的各成分释放情况,拟合其溶出模型,求算溶出参数。结果青藤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洋川芎内酯I、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洋川芎内酯A分别在0.718~10.770、0.190~2.850、0.100~1.500μg、31.4~471.0、34.0~510.0、33.6~504.0、40.0~600.0 ng呈良好线性关系,以1%聚山梨酯80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时,在45 min时各指标成分的累计溶出率均达到90%以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除外),以0.5%SDS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时,各指标成分溶出均较缓慢。在2种介质中Weibull模型拟合芪麝丸中7种指标成分均较好,但个别成分在不同种介质中的其他模型拟合相关性更高。f2相似因子法作为模型比较表明芪麝丸中同种成分在2种不同溶出介质下的溶出不具有相似性。结论各指标成分在1%聚山梨酯80水溶液中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0.5%SDS水溶液;以1%聚山梨酯80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时,各指标成分的溶出具有相似性,释放具有同步性。芪麝丸溶出研究适合在1%聚山梨酯80水溶液的介质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麝丸 溶出模型 相似度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苷 洋川芎内酯A
原文传递
复方芪麝片中黄芪等药味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梅 张宁 +4 位作者 王拥军 施杞 周重建 胡志俊 周泉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确定复方芪麝片中黄芪等药味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小鼠耳廓肿胀率、小鼠热板疼痛抑制率为指标,通过药化学和药效学的综合评价,优选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纯化方法为水提醇沉法,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结论:最... 目的:确定复方芪麝片中黄芪等药味的最佳纯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小鼠耳廓肿胀率、小鼠热板疼痛抑制率为指标,通过药化学和药效学的综合评价,优选最佳纯化工艺。结果:最佳纯化方法为水提醇沉法,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结论:最佳纯化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麝片 纯化 药化学和药效学
下载PDF
芪麝丸体外抗炎的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一峰 杨晓露 +1 位作者 王建强 章丹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44-147,共4页
目的:考察芪麝丸体外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干扰素γ(1×104U.mL-1)和脂多糖(100μg.L-1)协同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1×105/mL)24 h造成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产量;We... 目的:考察芪麝丸体外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干扰素γ(1×104U.mL-1)和脂多糖(100μg.L-1)协同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1×105/mL)24 h造成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产量;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COX-2)的蛋白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芪麝丸(250,500,1 000 mg.L-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且无细胞毒性。较模型组,经芪麝丸500,1 000 mg.L-1剂量处理后,iNOS蛋白表达从(1.00±0.06)下调至(0.61±0.07)和(0.02±0.15),(P<0.01),COX-2蛋白表达从(0.56±0.03)下调至(0.42±0.02),(0.30±0.03),(P<0.01)。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从(1.04±0.04)下调至(0.79±0.06),(0.73±0.10),(P<0.01)。p38磷酸化水平从(0.51±0.06)下调至(0.39±0.07),(0.29±0.15),(P<0.05),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从(1.05±0.03)下调至(0.65±0.02),(0.66±0.033),(P<0.01)。结论:芪麝丸部分通过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过程中关键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下调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NO的产量,同时下调COX-2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芪麝丸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芪麝丸对大鼠背根节压迫后COX2-PGE2-EP4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薇娜 唐占英 +5 位作者 刘丹 林婕 陈苹华 李攀 顾陈栋 胡志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COX2-PGE2-EP4神经通路在根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芪麝丸缓解根性神经痛的原理。方法将24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麝丸组,每组各8只。芪麝丸组在造模后进行芪麝丸灌胃,持续给药28 d。采取Real-time PCR... 目的研究COX2-PGE2-EP4神经通路在根性神经痛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芪麝丸缓解根性神经痛的原理。方法将24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麝丸组,每组各8只。芪麝丸组在造模后进行芪麝丸灌胃,持续给药28 d。采取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每组大鼠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DRG神经元COX2mRNA、PGE2mRNA、EP4mRNA表达显著升高。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芪麝丸干预后COX2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芪麝丸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芪麝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芪麝丸干预后PGE2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芪麝丸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芪麝丸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芪麝丸干预后EP4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芪麝丸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背根神经节压迫损伤导致根性神经痛能够促进大鼠DRG神经元COX2mRNA、PGE2mRNA、EP4mRNA表达,芪麝丸干预后能够明显抑制大鼠DRG神经元COX2mRNA、PGE2mRNA、EP4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PGE2-EP4 芪麝丸 根性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损伤
下载PDF
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青藤碱浓度及芪麝丸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雪 李翠 +3 位作者 崔学军 王拥军 施杞 王菊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89,共5页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检测人血浆中青藤碱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芪麝丸后青藤碱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普萘洛尔),加甲醇沉淀蛋白后分离上清液进行检测,...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的检测人血浆中青藤碱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芪麝丸后青藤碱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普萘洛尔),加甲醇沉淀蛋白后分离上清液进行检测,流动相甲醇-水(含0.1%甲酸+5 mmol·L^(-1)甲酸铵)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选择反应离子监测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青藤碱和普萘洛尔离子对的m/z分别为(330.2~152.2和260.2~183.1)。利用Win Nonlin 6.3软件计算人口服芪麝丸后青藤碱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人血浆中青藤碱线性范围5~1 000μg·L^(-1),定量下限5.0μg·L^(-1),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偏差均在±10.0%以内,RSD均<15.0%,青藤碱的回收率103.3%,无明显基质效应,稳定性良好。人口服芪麝丸后血浆中青藤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_(max)),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48 h)),半衰期(t_(1/2))分别为(2.5±0.8)h,(477.9±60.1)μg·L^(-1),(4 808.8±791.7)h·μg·L-1,(7.5±1.3)h。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可用于研究人口服芪麝丸后青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该制剂的致敏机制和药代-药效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学基础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芪麝丸 药代动力学 普萘洛尔 颈椎病 胃肠道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芪麝丸对背根节神经元COX2-PGE2-EP信号通路影响的体外研究
16
作者 陈苹华 唐占英 +3 位作者 刘丹 袁薇娜 李攀 胡志俊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芪麝丸对背根节神经元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受体(cyclooxygenase 2-prosta-glandin E2-E-prostanoid,COX2-PGE2-E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麝丸... 目的:探讨芪麝丸对背根节神经元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受体(cyclooxygenase 2-prosta-glandin E2-E-prostanoid,COX2-PGE2-E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麝丸组。培养7天后分别检测环氧合酶2的信使核糖核酸(cyclooxygenase 2 messenger RNA,COX2 mRNA)、前列腺素E2的信使核糖核酸(prostaglandin E2 messenger RNA,PGE2 mRNA)、前列腺素E2受体的信使核糖核酸(E-prostanoid Messenger RNA,EP mRNA)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蛋白、前列腺素E2受体4(E-prostanoid 4,EP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中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后COX2 mRNA、EP2 mRNA、EP4 mRNA表达上调,芪麝丸组各指标表达水平下降;TNF-α能够促进COX2蛋白及EP4蛋白表达增加,芪麝丸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芪麝丸可能下调离体培养的背根节神经元中COX2-PGE2-EP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背根节痛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受体 芪麝丸 大鼠
下载PDF
复方芪麝片质量标准研究
17
作者 张钰泉 刘新华 +1 位作者 张宁 刘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7-978,共2页
目的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麝香酮、胆酸进行定性研究;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检出了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黄芪甲苷在5.175-36.22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 目的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麝香酮、胆酸进行定性研究;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检出了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黄芪甲苷在5.175-36.22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1.9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芪麝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芪麝片 黄芪甲苷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芪麝颈康丸对椎间盘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施杞 谢林 +3 位作者 沈培芝 徐宇 王拥军 程枫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抑制颈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成4组,切除其中36只(A、B、C 3组)颈后部浅、中层肌,造成颈椎间盘退变模型,D 组为正常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芪麝颈康丸(A)及对照药颈复康(B)等药物治疗,C、D 组不给药。...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抑制颈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成4组,切除其中36只(A、B、C 3组)颈后部浅、中层肌,造成颈椎间盘退变模型,D 组为正常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芪麝颈康丸(A)及对照药颈复康(B)等药物治疗,C、D 组不给药。4个月后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 在大鼠颈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芪麝颈康丸对两者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各组椎问盘退变程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空白(C)组椎间盘退变明显,与 A、D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TNF-α mRNA 阳性信号各组均在椎间盘终板有较高表达,4组程度相似。除 C 组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中有明显表达外,其余各组髓核中未见 TNF-α mRNA 阳性信号表达。IL-6mRNA 阳性信号零散地见于各组椎间盘终板,且数量均很少。结论:TNF-α与颈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而 IL-6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芪麝颈康丸抑制髓核细胞 TNF-α mRNA 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芪麝颈康丸 动物模型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故宫箭亭《训守冠服骑射》碑解读
19
作者 李伟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乾隆十七年,为扭转满人逐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对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的维护。乾隆对满洲旧制... 乾隆十七年,为扭转满人逐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对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的维护。乾隆对满洲旧制的重视及为维护满洲旧制所采取的措施,固然较为有效地维持了满洲的民族特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满人的独立性,强化满族的统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守冠服骑射》碑 乾隆帝 满洲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