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数据的塔南策勒荒漠-绿洲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兮之 HelgeBruelheide +1 位作者 MichaelRunge 王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91-1499,T001,共10页
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的策勒绿洲为例 ,利用 SOPT 4卫星遥感数据 ,借助 ERDAS image和 Arc/ View软件 ,对其荒漠 -绿洲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形成研究区栅格景观分类图 ,一共分为 1 4类景观类型。在栅格分类图的基础上生成矢量化... 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的策勒绿洲为例 ,利用 SOPT 4卫星遥感数据 ,借助 ERDAS image和 Arc/ View软件 ,对其荒漠 -绿洲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形成研究区栅格景观分类图 ,一共分为 1 4类景观类型。在栅格分类图的基础上生成矢量化的分类图 ,进而使用 ARC/ INFO与 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计算 9种类型的景观参数 ,并从斑块、类型和景观 3个水平上详细列出近 70几种相应的参数和景观指数 ,定量化地揭示了策勒绿洲的景观分布格局与类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策勒荒漠-绿洲 景观格局 定量分析 景观分类 景观指数
下载PDF
40多年来塔南策勒绿洲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兮之 葛剑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5,共7页
利用策勒绿洲 195 6、1990和 1998年 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 (航片、TM和SPOT)进行配准、解译与分类处理 ,比较分析绿洲 4 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 ,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绿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从 195 6年到 1998年策勒绿洲... 利用策勒绿洲 195 6、1990和 1998年 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 (航片、TM和SPOT)进行配准、解译与分类处理 ,比较分析绿洲 4 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 ,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绿洲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从 195 6年到 1998年策勒绿洲西北部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绿洲面积增加了近 2 0 % ;林地的分布明显改变 ;河道发生显著位移 ,据实地调查大约向北移动 4 0 0m。对 1990年TM与 1998年SPOT分类数据 ,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并比较分析 ,发现研究区的绿洲、绿洲 荒漠交错带、荒漠和沙丘 4种景观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绿洲面积增加而斑块数减少了近一半 ;交错带面积减少而斑块数增加了 35 % ;荒漠面积减少而斑块数增加了 6 0 % ;沙丘面积基本没有变化但斑块数减少了 2 0 %。绿洲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人工绿洲的面积增大而绿洲 荒漠交错带的面积明显减少 ,同时整个绿洲的破碎度增加而连通性降低 ,绿洲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遥感数据 景观指数 动态变化 生态学
下载PDF
SPOT4遥感数据在荒漠-绿洲景观分类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兮之 王刚 +1 位作者 Helge Bruelheide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13-1116,共4页
应用SPOT 4多光谱遥感数据 ,结合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所测定的地面控制点和地面景观类型调查数据 ,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荒漠 绿洲景观分类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利用ERDAS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 ,对SPO... 应用SPOT 4多光谱遥感数据 ,结合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所测定的地面控制点和地面景观类型调查数据 ,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和田地区的策勒荒漠 绿洲景观分类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 .利用ERDAS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 ,对SPOT 4卫片进行几何纠正、投影转换和监督分类 ,形成研究区的景观分类图 ,对策勒绿洲的景观分布格局进行了定性的描述 ,并进一步探讨了SPOT及其它遥感数据在荒漠 绿洲景观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4遥感数据 荒漠-绿洲 景观分类 应用
下载PDF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THOMAS F.M. FOETZKI 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 ,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 ,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 ,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 ,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 (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 ,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 ,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 ,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 ,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溉 地下水 水分关系 绿洲前沿地区 多枝柽柳
下载PDF
风沙侵袭影响下绿洲边缘植物群落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帆 王雪芹 +2 位作者 杨东亮 韩章勇 郑新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3-769,共7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运用Ripley’s K(t)函数点格局分析,研究风沙侵袭影响下植物群落结构和点分布格局的变化。风沙侵袭对植物组成种类无影响,均由骆驼刺、柽柳和花花柴组成,但自内侧向外围随着风沙侵袭强度加大,植...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运用Ripley’s K(t)函数点格局分析,研究风沙侵袭影响下植物群落结构和点分布格局的变化。风沙侵袭对植物组成种类无影响,均由骆驼刺、柽柳和花花柴组成,但自内侧向外围随着风沙侵袭强度加大,植株密度和盖度会明显降低,组成比例上从以骆驼刺为主向各种群均匀发展,并且骆驼刺的树冠面积随之显著增加,柽柳和花花柴的树冠面积显著减小。种群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3个种群在30 m的空间尺度上均以聚集分布为主,随风沙掩埋强度增加,3个种群分布类型从聚集变为随机,且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及聚集峰值所在尺度逐渐减小。研究区内各种群间以负关联为主,随风沙侵袭强度加大,各种群间的负关联程度及尺度范围均呈减弱趋势,最终变为不关联或部分尺度上较弱负关联。风沙掩埋的直接干扰和植物适应性及种间关联关系是种群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强烈的风沙掩埋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促使群落退化,所以绿洲边缘的流沙深入区是过渡带建设及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点格局 风沙掩埋 种间关系 策勒绿洲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2001—2010年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光耀 穆桂金 +2 位作者 岳健 贺俊霞 孙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通过分析多年的NDVI,探讨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空间结构变化,并结合同期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过渡带植被变化总体上受地下水位控制,植被由绿洲向沙漠梯度递减;其内部植被覆盖区域与裸沙地并存,植被分布呈斑块... 通过分析多年的NDVI,探讨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空间结构变化,并结合同期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过渡带植被变化总体上受地下水位控制,植被由绿洲向沙漠梯度递减;其内部植被覆盖区域与裸沙地并存,植被分布呈斑块状。根据过渡带NDVI的变化,将过渡带分为单向渐变型、双向渐变型和突变型过渡带。②2001—2010年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边界变化剧烈,过渡带内边界主要受控于人为活动;过渡带外边界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③虽然绿洲地下水受到持续过度开采,绿洲-沙漠过渡带不断被开垦成为耕地,但是由于封育保护,2001—2010年过渡带植被略有改善,基本上保持其自身的稳定。④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NDVI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变化幅度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空间结构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策勒 新疆
原文传递
近40年来新疆策勒绿洲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满苏尔·沙比提 米娜瓦尔·斯拉吉丁 吐尼沙古丽·牙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96,共5页
利用策勒县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策勒绿洲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近40年来策勒绿洲年均气温总体呈增... 利用策勒县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策勒绿洲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近40年来策勒绿洲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27℃/10a。从20世纪60年代,气温在平均值附近波动降低,自70年代以来波动较大,并明显升高,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夏、秋和冬三个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的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冬、秋两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2)近40年来策勒绿洲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均降水量线性倾向率约为-0.63mm/10a,结果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趋势相反。20世纪60年代年降水在多年平均值附近波动,增减不明显,自70至80年代波动较大,先减后增,到90年代低水平波动,变干趋势明显。年内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除了夏季外,春、秋、冬三个季节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和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变化特征 分析 新疆策勒绿洲
下载PDF
新疆南部矮化红枣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毅 金谦 +4 位作者 桂东伟 薛杰 孙怀卫 严冬 曾凡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6-1152,共7页
应用FLGS-TDP插针式热扩散探针技术,对策勒绿洲的矮化红枣树干液流进行长期监测,同步记录试验地周围的气象因子,分析矮化红枣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建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夏季偶尔会出现双... 应用FLGS-TDP插针式热扩散探针技术,对策勒绿洲的矮化红枣树干液流进行长期监测,同步记录试验地周围的气象因子,分析矮化红枣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建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液流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夏季偶尔会出现双峰曲线;天气条件对液流变化有影响,晴天条件下的液流速率最大,沙尘天气次之,雨天液流速率最低;不同季节间的液流速率差异显著,夏季液流启动于06:30左右,比春季和秋季的液流启动时间早;夏季树干液流持续时间最长,春季和秋季液流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夏季液流速率峰值最高,春季和秋季峰值偏低;生长期内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种环境因子中太阳辐射强度对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927,其次是大气温度,相关系数为0.725,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小,其相关系数为0.548。通过对矮化红枣树干液流进行监测,研究分析矮化红枣的水分消耗特征,为绿洲农业水资源分配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P热扩散探针技术 矮化红枣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策勒绿洲 新疆
原文传递
策勒绿洲植被生态规划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 塔西普拉提.提衣拜库尔班.马木提 +1 位作者 海米提.衣米提 大林成行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72-77,共6页
研究了对植被现状及绿洲与绿洲 -沙漠交错带存在的问题 ,结合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 ,绘制了植被现状图 ,分析了不同生境中的植被和土壤样品中的 N、P、K、有机质、水分含量及 p H值 .针对不同景观植被破坏、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 ,从景观... 研究了对植被现状及绿洲与绿洲 -沙漠交错带存在的问题 ,结合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 ,绘制了植被现状图 ,分析了不同生境中的植被和土壤样品中的 N、P、K、有机质、水分含量及 p H值 .针对不同景观植被破坏、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 ,从景观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角度 ,与本地区实际情况、林业、种植业和农牧业区划材料和策勒县国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材料 (1 986~ 2 0 0 0 )等的内容相结合 ,对策勒绿洲进行了规划和设计 ,按这个基础上绘制了 1∶ 1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植被 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学 植被生态学
下载PDF
典型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外部性分析——以策勒绿洲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春轶 瓦哈甫.哈力克 +1 位作者 马燕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策勒绿洲深处封闭环境之中,是典型的极端干旱区,属于独特的荒漠——绿洲型生态系统,通过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圈层结构及其绿洲化与荒漠化的反馈关系直观的反映出干旱区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 策勒绿洲深处封闭环境之中,是典型的极端干旱区,属于独特的荒漠——绿洲型生态系统,通过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圈层结构及其绿洲化与荒漠化的反馈关系直观的反映出干旱区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具体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两种,通过对策勒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表现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外部性 策勒绿洲 环境友好型 土地利用模式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response to groundwater of a typical oasis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被引量:3
11
作者 SUN Lingxiao YU Yang +7 位作者 GAO Yuting ZHANG Haiyan YU Xiang HE Jing WANG Dagang Ireneusz MALIK Malgorzata WISTUBA YU Ruide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11期1142-1154,共13页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an oasis can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a plant community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wing to the extreme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carce p...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an oasis can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a plant community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wing to the extreme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carce precipitation in the arid oasis regions, groundwater plays a key role i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tion. The Qira Oasis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Tarim Basin, China) that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regions regarding vegetation growth and water scarcity in the worl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Qira Oasis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measured by the ground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2006-2019,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NPP in the oasis as well as its rel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depth using a modified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CASA) model. At the spatial scale, NPP of the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Qira Oasis to the margin;at the temporal scale,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oasis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ranging from 29.80 to 50.07 g C/(m2•month)) but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average increase rate of 0.07 g C/(m2•month). The regions with decreasing NPP occupied 64%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oasi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NPP of both farmland and grassl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at of fores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was deep in the south of the oasis and shallow in the north, showing a gradual in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 to north. Groundwater,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urfac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the arid oasis, determines the succession direction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Qira Oasi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depth, grassland coverage and vegetation NPP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2008-2015, with the recovery of groundwater level, NPP values of all types of vegetation with different coverages increased.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groundwater depth land use NDVI qira oasis
下载PDF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responses of cotton to field capacity-based deficit irrigation in an extremely arid area of China 被引量:2
12
作者 Haifeng Li Zhiming Qi +1 位作者 Dongwei Gui Fanjiang Z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9年第6期91-101,共11页
The objectives of present investigation were to test the effects on 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cotton yield of implementing a range of deficit irrigation regimes triggered at specific fractions of root zone soil moi... The objectives of present investigation were to test the effects on 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cotton yield of implementing a range of deficit irrigation regimes triggered at specific fractions of root zone soil moisture,field capacity(θfc)and different crop phenological stage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southern oasis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China.The cotton crop’s WUE was quantified,as were leaf photosynthesis and yield.From a photosynthetic perspective,deficit irrigation resulted in 16.8%,10.3%and 2.2%increases in leaf WUE underθfc-based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T1,T2,and T3),compared to the control,respectively.Cott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irrigation depths(p≤0.05).A relatively high seed yield(0.65 kg/m3)and the highest WUE were achieved,under T3(70%θfc at seedling stage,60%θfc at squaring,50%θfc at full-bloom,70%θfc at boll,70%θfc at boll cracking stage),showing it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productive irrigation schedule tested.As the application ofθfc-based deficit irrigation in surface-irrigated cotton fields showed great potential in saving water,maintaining a high WUE,and improving cotton seed yield,a management strategy consisting or irrigation thresholds of 70%θfc in the root zone at the seedling,boll and boll cracking stages,and of 60%θfc at the squaring stage,and 50%θfc at the full-bloom stage,would be recommended for this extremely 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seed cotto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qira oasis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绿洲ET_(0)模型适用性评价及修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大刚 于洋 +5 位作者 孙凌霄 何婧 Ireneusz Malik Malgorzata Wistuba 姜逢清 于瑞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53,共13页
ET_(0)模型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适用性,而对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ET_(0)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较为稀缺。利用2006—2014年生长季(4—10月)策勒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以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数据为标准,采用最大绝对误差(MAE)... ET_(0)模型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适用性,而对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的ET_(0)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较为稀缺。利用2006—2014年生长季(4—10月)策勒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以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数据为标准,采用最大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效率(EF)和一致性指数(d)4个指标,在日、月时间尺度上评价了6种常用ET_(0)模型在策勒绿洲的适用性,并使用回归修正法和比例修正法分别修正了这6种模型。结果表明:(1)日、月时间尺度上,Hargreaves-Samani(H-S)模型高估程度较大,其余模型均不同程度低估,拟合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AO-56PM、Jensen-Haise(J-H)、Priestley-Taylor(P-T)、Makkink、Turc、H-S。(2)所有ET_(0)模型月值变化趋势与蒸渗仪实测值基本一致,除FAO-56PM和Turc模型计算的ET_(0)月值在6月达到峰值外,其余模型均在7月达到峰值,在生长季尺度所有模型ET_(0)月值与蒸渗仪实测值呈显著相关。(3)日、月时间尺度上,回归修正法和比例修正法修正后的ET_(0)模型计算结果与蒸渗仪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相关,回归修正法优于比例修正法。(4)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策勒绿洲ET_(0)影响由高到低的气象因子依次为Tmean>Tmin>P>Tmax>Rs>U2>RHm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策勒绿洲 参考作物蒸散发量 适用性评价 模型修正
原文传递
水资源约束下的典型干旱区农业水土平衡研究
14
作者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马燕 +1 位作者 瓦哈甫.哈力克 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4期443-446,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结构,进而改变水资源分配,影响了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和过程。策勒绿洲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可用水的缺乏造成土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结构,进而改变水资源分配,影响了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和过程。策勒绿洲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但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不多,可用水的缺乏造成土地的开荒—撂荒—开荒的反复,使得策勒绿洲耕地面积波动较大。日益膨胀的绿洲过度耗水,进一步影响到绿洲外围山区水源区环境,造成荒漠水分不足,影响植被生长。通过对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研究,简析了水土平衡的重要意义,为策勒绿洲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1,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农业 水土资源 水土平衡
下载PDF
策勒绿洲资源约束型贫困问题研究
15
作者 阿布都沙塔尔.买买提明 瓦哈甫.哈力克 +1 位作者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马燕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在生态环境及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当中,自然资源匮乏是导致策勒绿洲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充分了解自然资源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策勒绿洲加快扶贫开发的重点。在对研究区自然环境条... 在生态环境及资源、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当中,自然资源匮乏是导致策勒绿洲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充分了解自然资源现状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策勒绿洲加快扶贫开发的重点。在对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资源状况,特别是对短缺的水、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这3种资源对该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图1,表1,参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贫困 资源约束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策勒绿洲地下水空间变异性与土地覆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代述勇 雷加强 +3 位作者 赵景峰 范敬龙 范冬冬 杨光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109,共9页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的观测资料,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和地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取数据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和pH值服从正态分布,矿化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pH值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在步长为8km范围之内,地下水特征的空间变异是各向同性的,当步长>8km时,四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发生了不同的变化;3)受盆地地形影响,地下水埋深从南到北变浅,东部区域埋深最浅,最小为1.56m;矿化度分布趋势则是从南到北逐渐增大;pH值高值区发生在绿洲东南部和中北部,pH值高的区域矿化度较低,而pH值低的区域矿化度较高;4)绿洲耕地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埋深为5~25m,且矿化度<2.0g·L-1的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布于绿洲边缘区,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浅,平均水位<10m,而地下水矿化度较高,>2.0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和pH值 空间变异性 土地覆盖 塔里木南缘策勒绿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