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贾磊 姚顺波 +5 位作者 邓元杰 侯孟阳 丁振民 李园园 龚直文 刘广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8-413,共16页
基于InVEST模型,采用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三期的GlobeLand30土地覆被数据对其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运用地形因子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耕地、林地和草... 基于InVEST模型,采用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三期的GlobeLand30土地覆被数据对其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运用地形因子研究其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2)2000、2010和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平均生境质量均值分别为0.8689、0.8675和0.8640,呈持续下降态势;20年间,高等生境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低等生境面积大幅增加,2000~2020年期间增长了945 km^(2);(3)生境质量较高地区多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秦岭山脉及南部大巴山脉周围,较低生境主要分布于西安、汉中和安康三大城镇群及周边区域;2000~2020年,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呈现整体稳定,局部恶化的态势;(4)陕西秦巴山区生境质量分布具有显著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在低地形梯度上具有强烈分布优势,高等生境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生境质量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因此,可根据不同生境类型的地形分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生境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生境保护和规划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形梯度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地河谷型城市形态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银兵 杨华 +1 位作者 丁礼萍 赵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山地河谷型城市是在一定地质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形态研究可以揭示其发展过程,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重要依据。选取9个典型山地河谷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典型平原城市为参照,采用基于标准化变量的空... 山地河谷型城市是在一定地质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形态研究可以揭示其发展过程,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重要依据。选取9个典型山地河谷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典型平原城市为参照,采用基于标准化变量的空间句法线段模型对城市形态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河谷型城市穿行度略高,但可达性极低,反映该类型城市以降低整合度来换取较高穿行度的发展规律;山地河谷型城市前景网络由一条或两条空间影响力高值轴线构成,但其影响力较低,且分布范围有限。山地河谷型城市破碎与分散的形态对城市物质空间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线段模型 空间影响力 城市规划 秦巴山区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及价值量空间格局 被引量:8
3
作者 余玉洋 李晶 曾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利用CASA模型测算净初级生产力(NPP),在碳循环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估算2000—2017年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净现值(NPV)法估算出2015年、2017年土壤有机碳的经济价值,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土壤碳价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时间尺... 利用CASA模型测算净初级生产力(NPP),在碳循环过程模型的基础上估算2000—2017年秦巴山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使用净现值(NPV)法估算出2015年、2017年土壤有机碳的经济价值,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土壤碳价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秦巴山区植被NP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5年植被NPP均值达到峰值;在空间尺度上,秦巴山区植被NPP呈现中间高、四周低,山区高于平原的整体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矿质化强度的影响,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秦岭山脉中段和大巴山区部分区域。采用净现值法估算秦巴山区2015年、2017年不同情景下土壤有机碳的价值量发现:在不同碳价和贴现率情形下,有机碳的价值量有很大差异,并且贴现率和碳价越高,价值量就越高;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下,单位面积价值量和价值总量也会不同,林地、草地的总价值量较高,而未利用地的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将贴现率和碳价纳入到土壤有机碳价值量的估算中,不仅更切合实际情况,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设置合理碳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土壤有机碳 净现值(NPV) 秦巴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4
作者 尹力 魏伟 +2 位作者 薄立明 张轲 夏俊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93,共16页
[目的]科学认知秦巴山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是助力全国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协调和推动中西部崛起的关键,更是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方法]基于空间转移矩阵、地形位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 [目的]科学认知秦巴山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是助力全国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协调和推动中西部崛起的关键,更是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方法]基于空间转移矩阵、地形位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从“格局规模―地形位置”2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间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1)近20年秦巴山区城镇剧烈扩张、农业和生态空间持续缩减,占比58.33%的县区人口减少的同时城镇用地依然呈扩张态势,“人口总量―城镇规模”出现严重两极分化;(2)城镇、农业空间“上山爬坡”、生态空间“下谷”现象明显,新增城镇和农业空间平均上移1~2个地形位,下游丹江口水库坝体加高工程对山区整体国土空间分布梯度产生显著影响;(3)“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动态调整置换是秦巴山区主导转换类型,财政支出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农业空间是新增城镇的主要来源,同时秦巴山区城镇退化为农业、生态空间的规模显著;(4)国土开发政策、山地地形属性、交通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制约影响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演化结果,各类型因素在不同转换方向上的作用强度和显著因子数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推动新增城镇向重点开发区集中,科学引导农业和生态空间顺应地形梯度布局,慎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谋划区域“三区三线”布局,将对秦巴山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时空格局 地形梯度 驱动机制 秦巴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区农业转型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5
作者 梁亚文 李绍亭 +1 位作者 雷坤洪 淮建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4-1514,共11页
探究农业转型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可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以秦巴山区为例,基于构建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秦巴山区农业转型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二者互动关系的... 探究农业转型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可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以秦巴山区为例,基于构建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秦巴山区农业转型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二者互动关系的演变趋势及特征,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秦巴山区农业转型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20年,秦巴山区的农业转型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秦巴山区各市农业转型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由低向高转变,总体分布格局呈现出空间异质性,耦合协调类型从农业生态环境滞后逐渐转变为农业转型发展滞后;(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乡村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水土流失控制面积、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因子间协同性较强。研究表明,秦巴山区农业转型应以生态发展为方向,各地区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山区县域三生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分析——以秦巴山区西乡县为例
6
作者 宋晓丽 卓秀慧 薛本耀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32-36,共5页
山区县域生态空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与重要保障,本研究以西乡县为例,运用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分析2010~2020年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符合生态安全屏障区的功能定位,但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存在较大矛盾,尤其2015~202... 山区县域生态空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与重要保障,本研究以西乡县为例,运用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分析2010~2020年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符合生态安全屏障区的功能定位,但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存在较大矛盾,尤其2015~2020年以来生态空间的保护压力加大,今后应结合自然本底的土地自然类型进行生态空间时空演变分析,为山区生态红线重点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元市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华 赵银兵 赵星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第12期56-59,共4页
以山地河谷背景下的广元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段模型对3个时期的城市形态进行空间句法分析。研究表明,广元市中心城区各组团中心性的变化体现其空间发展方向,并向"带状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模式演变;城市网络化特征先... 以山地河谷背景下的广元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段模型对3个时期的城市形态进行空间句法分析。研究表明,广元市中心城区各组团中心性的变化体现其空间发展方向,并向"带状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模式演变;城市网络化特征先弱后强,前景网络"两横两纵"的结构特征明显。受破碎与分散的城市形态影响,城市空间的连续性不强,且西部组团长期缺乏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段模型 中心性 双重网络 山地河谷型城市 秦巴山区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静静 张晓敏 +2 位作者 赵法锁 李辉 刘海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 陕西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而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灾情尤为严峻,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文章以陕南秦巴山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与2001—2016年研究区地质灾害灾情数据,分析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与各指标因子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并确定了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降雨等7个影响地质灾害发生较大的因子作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其次,以各指标条件下地质灾害数量和累计发生频次曲线斜率的突变为依据,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最后,运用信息量法建立栅格数据模型展开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较高危险性、中危险性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10.52%、28.31%、30.19%,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信息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16%。文章将经验知识与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GIS 指标因子 信息量 危险性评价 陕南秦巴山区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强菲 赵法锁 党亚倩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7-562,共6页
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 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地质灾害沿主要河流、断裂、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最大;多数滑坡主要发生倾角范围在为20°~40°范围内;崩塌主要发生在多数崩塌倾角范围为40°~60°范围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泥盆系和元古宇地层岩性区;断裂的规模越大,对其两侧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也越大,深大断裂凤镇-山阳断裂带灾害点密度最大;宝成铁路两侧1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分析结论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秦巴山区 地质灾害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人类工程活动
下载PDF
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雨璇 查小春 纪惠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6,共9页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本文选取秦巴山区中部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5个年份的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应用PSR(压...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本文选取秦巴山区中部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5个年份的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应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汉台区、洛南县和镇坪县,其中镇坪县在研究时段内均为极度敏感区;2)秦巴山区中部的生态敏感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极度敏感区的变化更为显著,从2000年的12.35%下降至2018年的2.91%;3)基于地理探测器对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汉中市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状态指标高程、响应指标林地最大斑块指数q值较大,对生态敏感性影响较为显著。安康市的距水源距离为生态敏感性压力指标的主导因素,状态指标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高程,耕地破碎化程度q值较大,成为安康市生态敏感性响应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商洛市的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状态指标高程、响应指标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的q值较大,占据主导地位。该研究结果对于秦巴山区中部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中部 生态敏感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