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农业”的精准扶贫应用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胡昌龙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7-24,共8页
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步伐的临近,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下,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在秦巴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应用,提出了电子商务、O2O、"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乡村旅游"、"移动互联网+双微&q... 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步伐的临近,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下,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在秦巴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应用,提出了电子商务、O2O、"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乡村旅游"、"移动互联网+双微"等"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扶贫模式,并以秦巴贫困山区"互联网+精准扶贫+生态养殖"为例,说明了该模式在秦巴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仅可以帮助秦巴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而且可以帮助其他相似区域通过这种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精准扶贫 秦巴山区 电子商务扶贫
下载PDF
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地形起伏与人口及经济关系 被引量:40
2
作者 周亮 徐建刚 +3 位作者 林蔚 杨林川 孙东琪 叶尔肯.吾扎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口经济格局之间关系进行探析,并且对秦巴山区发展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各县区地形起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梯度空间规律。2.区域地形起伏与所在县区人口密度、三次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即地区地形起伏越大,人口密度越小,经济发展受限制越强,相反地形越平缓,经济活动则越活跃,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为集聚。3.地形起伏度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对秦巴山区深入研究发现,市辖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受地形起伏约束较小,究其根本原因是:市辖区在地方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人才引进、资源支配、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支配地位和集聚优势,较大程度上抵消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地形起伏 人口经济 适宜性 秦巴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子——以陕西宁强县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晓蓉 查小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6-739,共14页
聚落演变是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聚落演变的规律性对于优化聚落空间结构,促进人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秦巴山区宁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提取了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斑块数据,综合... 聚落演变是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聚落演变的规律性对于优化聚落空间结构,促进人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秦巴山区宁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提取了2010年和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斑块数据,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宁强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探寻了宁强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演变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乡村聚落规模来看,与2010年相比,2019年宁强县乡村聚落数量减少而规模增加,小型聚落逐渐向大、中型聚落发展;聚落规模空间集聚性显著,大规模聚落分布在河谷平坝并向外扩展,小规模聚落散布在外围的山地丘陵区,分布重心由西部向东部和南部转移;(2)从空间分布来看,乡村聚落高密度区向镇区缩减,原本以街道办和各镇为中心的多核带状分布逐渐破碎化。聚落空间分布的低地缓坡指向性和交通、河流指向性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强;(3)复杂的地形条件、河流、地质环境和耕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塑造了宁强县乡村聚落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基本格局,并在聚落演变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策制度因素以及交通条件、人口规模等社会人文因素是推动宁强县乡村聚落迅速演化的重要动力。本研究可为山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优化和移民搬迁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乡村聚落 空间演变 影响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宁强县
下载PDF
秦巴山区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以重庆城口县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渠 李永华 +7 位作者 孙佳 王勇 程炳岩 康俊 张驰 雷婷 廖代强 胡长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2,共9页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屏障,其所在的秦淮(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秦巴山区生态气候资源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受到业界的密切关...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屏障,其所在的秦淮(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秦巴山区生态气候资源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受到业界的密切关注。以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城口县为例,基于秦巴山区及城口县域的气象、森林、植被、动物及其他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与统计学方法,从生态环境、旅游气候资源两个方面研究了城口县生态旅游气候环境,以期为该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城口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2.9%,生态资源优异,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使得城口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城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速较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旅游舒适期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城口县春天可踏青赏花、夏季是避暑天堂、秋天遍山枫叶红、冬天雪景美如画,一年四季美景不断,且风格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生态 旅游 气候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素的秦巴山区人口-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敬博 李同昇 +1 位作者 温伯清 成文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3-803,共11页
地形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山地区域其影响和约束作用更加明显。以秦巴山区为例,基于SRTM数据提取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借助多种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分多个尺度对人口、经济空间的格局和分异特征进行分析... 地形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山地区域其影响和约束作用更加明显。以秦巴山区为例,基于SRTM数据提取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借助多种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分多个尺度对人口、经济空间的格局和分异特征进行分析,重点从地形要素定量揭示其与人口、经济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表明:①秦巴山区人口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结果显示,人口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但不均衡程度低于全国水平,Moran’s I指数结果说明人口、经济空间具有一定集聚特征,且在像元尺度下集聚程度更明显;②人口、GDP密度呈现外围热、内部冷的空间格局,通过像元尺度的空间要素密度分析发现人口、经济要素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十分明显;③样带研究中人口、GDP密度与海拔的变化曲线呈反向相关,人口、经济在小尺度范围对地形有一定的适应性;④经济发展对地形条件依赖性更强,人口和村庄对地形的适应性更加明显;地形的垂直分异特征导致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条件的空间差异,进而影响着人口、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人口-经济 秦巴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脉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1
6
作者 宋婷 李岱青 +5 位作者 张林波 王光镇 高艳妮 杨春艳 冯朝阳 马欢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2,共9页
秦巴山脉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健康、控制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该地区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对秦巴山脉地区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生态固碳和土壤保持... 秦巴山脉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健康、控制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该地区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对秦巴山脉地区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生态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这四项生态服务功能在生态资产价值中所占比重赋予权重,结合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采用景观生态的源汇理论,利用热点分析工具识别秦巴山脉地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内河流水系、关键物种分布特征、自然保护区分布等要素形成带状生态廊道和踏脚石生态廊道;最终形成由6大重要生态斑块、10条河流廊道、2条生物通道,以及26处踏脚石廊道组成的秦巴山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在生态服务现状基础上提出的规划策略,可为秦巴山脉地区国家公园规划布局,区域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下载PDF
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常建霞 李君轶 +1 位作者 李振亭 吴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秦巴山区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及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 基于秦巴山区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及各市(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分析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构建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秦巴山区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明显,形成了沿江河和山系分布的“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富集区,且人文类旅游资源多沿江河分布;秦巴山区旅游发展业绩与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为主;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经济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旅游资源滞后型、旅游经济滞后型均存在;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 空间差异 秦巴山区
下载PDF
资源禀赋对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梁凡 朱玉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著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 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著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都会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发生率,自然资产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为负;村庄外出务工比重、清洁用水比重等都会降低农户脆弱性;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对脆弱性的缓解作用,但对社会资本降低脆弱性的作用会产生反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资源禀赋 分层模型 秦巴山区
下载PDF
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演变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2004—20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数据为基础,研究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偏低,长期处于... 以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2004—2015年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数据为基础,研究人口、产业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人口、产业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偏低,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多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人口集聚能力有限。结合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演变 秦巴山片区
下载PDF
秦巴山区农户贫困动因识别及精准扶贫满意度调查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春萍 张顺翔 郑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54-58,共5页
精准扶贫对广大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苦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南部两贫困县农户的贫困动因,及其对于精准扶贫的满意度状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导致两地农户贫困的主要外因是经济模式单一、... 精准扶贫对广大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苦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南部两贫困县农户的贫困动因,及其对于精准扶贫的满意度状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导致两地农户贫困的主要外因是经济模式单一、产业增收渠道不够广,首要致贫内因是缺乏一技之长。两县贫困农户对于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在识别、帮扶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对于目前的精准扶贫监督情况不甚认同,参与度较低。两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扶贫合力不足、农户参与度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发现,从优化乡村环境、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产业创新、增进农户参与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精准扶贫 农户满意度
下载PDF
野生豆腐柴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文谦 王琳 +1 位作者 鲁绪会 陈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429-6430,共2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测定法,分别对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中的总黄酮及铁、钙、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含总黄酮为6.06%;含5种微量元素为Ca 12 574μg/g、Fe 1 830.5μg/g、Mg 4 312.5μg/g、Z...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测定法,分别对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中的总黄酮及铁、钙、锌、镁、铜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豆腐柴含总黄酮为6.06%;含5种微量元素为Ca 12 574μg/g、Fe 1 830.5μg/g、Mg 4 312.5μg/g、Zn 41.5μg/g、Cu29.5μg/g。截至目前,豆腐柴中总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尚未见有类似的报道,故这一测定结果对开发利用豆腐柴这一野生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豆腐柴 总黄酮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社区共管与协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秦巴山脉区域5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引 刘海龙 杨锐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社区共管是协调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共管典型案例的协调路径、成功经验和现状问题,旨在为秦巴山脉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提出优化建议。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社区共管是协调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共管典型案例的协调路径、成功经验和现状问题,旨在为秦巴山脉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提出优化建议。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九寨沟、唐家河、朱鹮、太白山、白水江5个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典型案例。本研究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角度归纳出社区共管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的12种方式,总结了四点成功经验(以政府力量为主导、以多元路径为基础、以区域特征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和四点现状问题(生态产业不健全、社区权能待提高、生态文化欠弘扬、政府支持不到位)。本文从公平与效率、集权与分权、公益与私益三个角度对社区共管进行了理论反思,并从国家、区域和自然保护地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秦巴山脉区域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共管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秦巴山脉区域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环境情感与技能对秦巴山区茶叶种植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薛彩霞 姚顺波 李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87-2298,共12页
根据环境情感和技能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运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数模型分析了环境情感和技能对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社会参照规范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 根据环境情感和技能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运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数模型分析了环境情感和技能对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社会参照规范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都对农户改善环境行为影响显著,但仅有积极情感对农户减少污染行为有显著影响;环境技能中的策略知识和行动能力都对农户减少污染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只有行动能力对农户改善环境行为影响显著。(2)积极情感在行动能力与农户改善环境行为的关系中具有强化作用,消极情感在行动能力与农户减少污染行为的关系中具有强化作用。(3)社会参照规范在行动能力与农户改善环境行为的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社会参照规范在环境情感与农户减少污染行为的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但环境情感的类型不同调节方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情感 环境技能 减少污染行为 改善环境行为 农户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视角下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2-361,共10页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科技特派员 科技扶贫 精准扶贫 似不相关回归 秦巴山区 连片贫困区
原文传递
秦巴山片区科技扶贫中心的选取及相关建议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冬梅 刘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7,共9页
由于扶贫形势的不断变化,"贫困县扶贫模式"逐渐暴露出制度设计的局限,并有被"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模式"取代的趋势。在逐步推行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模式"中"扶贫中心的选点工作"是当前辄需解决的... 由于扶贫形势的不断变化,"贫困县扶贫模式"逐渐暴露出制度设计的局限,并有被"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模式"取代的趋势。在逐步推行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模式"中"扶贫中心的选点工作"是当前辄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增长极理论,应该选择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实力较强、经济结构较为合理、资源较为丰富、生态情况良好、人口较多的地区作为"扶贫中心"。本文在选取增长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推动片区科技扶贫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扶贫 扶贫中心 秦巴山片区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战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德龙 潘云鹤 +4 位作者 李伟 刘旭 徐南平 钟志华 侯立安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推进秦巴山脉地区的绿色循环发展,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启动"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本文从秦巴山脉的范围界定、价值认知方面入手,以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探究创新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生态文明、区域协... 为推进秦巴山脉地区的绿色循环发展,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启动"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本文从秦巴山脉的范围界定、价值认知方面入手,以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探究创新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和特色扶贫三大战略重点,并从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和加大政策扶持等层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 绿色循环 战略重点 措施建议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雷会霞 敬博 朱依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10,共15页
为应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分散且与自然保护地矛盾突出、乡村人口外流、产业经济羸弱以及环境特色品质缺失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思路,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与模式进行了思... 为应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分散且与自然保护地矛盾突出、乡村人口外流、产业经济羸弱以及环境特色品质缺失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思路,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与模式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符合地域特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和村庄差异化发展模式,并通过乡村人居空间整理、乡村绿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风貌营建以及乡村服务体系完善等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具有秦巴地区适宜性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协调乡村与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关系,可以开创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区域 自然保护地体系 乡村振兴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构筑秦巴山区先进的陕南绿色循环反贫困协同发展新高地 探索山区绿色精准扶贫新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敏 姚思琪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文章认为应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出发,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重要理念,把陕南打造成在秦巴山区具有先进水准的绿色循环反贫困协同发展新高地。基于上述思考,文章首先对构筑秦巴山区先进的陕南绿色循环反贫困... 文章认为应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出发,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重要理念,把陕南打造成在秦巴山区具有先进水准的绿色循环反贫困协同发展新高地。基于上述思考,文章首先对构筑秦巴山区先进的陕南绿色循环反贫困协同发展新高地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进行深入探讨,建议应将陕南绿色循环反贫困协同发展新高地战略定位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丝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精准脱贫攻坚示范区。为了实现陕南的上述发展定位提出建议:建设主体功能区,构筑"两屏两带"秦巴绿色生态新格局;推进全域旅游,构建"两江两山全域"旅游新格局;壮大循环经济,建立"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陕南绿色循环 反贫困 精准扶贫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秦巴山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学军 陈晓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20,共8页
秦巴山区是我国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对秦巴山区生态安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地貌多样性保护区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和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秦巴山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途径:树立生态文... 秦巴山区是我国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对秦巴山区生态安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地貌多样性保护区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和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秦巴山区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途径: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制度体系;转变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加强与区域外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因地制宜,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秦巴山区生态功能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秦巴山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环境保护 生态屏障
下载PDF
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亚召 吴未鸣 +7 位作者 张文隽 雷萍 李峻志 祁鹏 戴璐 张黎光 吴小杰 李安利 《中国食用菌》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对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出菇期的管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桑黄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90%一95%,光照300l... 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对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出菇期的管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桑黄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90%一95%,光照300lx,早中晚各通风10min,平均每袋产桑黄干品36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野生桑黄 人工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