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源成藏——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东部“边缘”延长组6段原油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靖舟 孟选刚 韩载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13-1526,共14页
延安以东和以北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曾被认为位处三叠纪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期古湖盆的"边缘",一些学者认为该区延长组烃源岩不发育,因而其油藏原油系湖盆中心生成的原油经长距离侧向运移而来;但也有研究认为,包括盆地... 延安以东和以北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曾被认为位处三叠纪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期古湖盆的"边缘",一些学者认为该区延长组烃源岩不发育,因而其油藏原油系湖盆中心生成的原油经长距离侧向运移而来;但也有研究认为,包括盆地边缘在内的整个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均为近源成藏。为明确盆地东部地区延长组原油来源,对三叠纪湖盆"东缘"七里村油田的主力油层延长组6段(长6段)原油开展了原油地球化学和油源对比研究。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高饱芳比、低非烃和低沥青质的特征,正构烷烃呈前高单峰型,主峰碳为C19,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显示长6段原油为同源成熟原油,生油母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混有陆源高等植物,母源沉积环境为偏还原性的淡水湖泊。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与本地区长7段黑色泥页岩和暗色泥岩2种烃源岩均具有明显亲缘关系,而与志丹、富县等湖盆中心地区的长7段烃源岩在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区别。综合分析认为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并非湖盆中心长7段优质烃源岩所生油气经长距离运移而来,而主要为原位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垂向运移和短距离侧向运移在长6段等储层中聚集成藏,属于近源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成藏 长6段原油 油源对比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原文传递
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杜贵超 胡双全 +1 位作者 石立华 魏繁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长6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A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湖盆东部“边缘”长7段烃源岩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韩载华 赵靖舟 +4 位作者 孟选刚 沈振振 杨荣国 张恒 高飞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1000,共10页
以往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主力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盆地内部的湖盆中心及其周围地区,对湖盆“边缘”特别是东缘地区的烃源岩则鲜有研究。为弥补以往研究的空白,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这一问题,选择七里村油... 以往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主力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盆地内部的湖盆中心及其周围地区,对湖盆“边缘”特别是东缘地区的烃源岩则鲜有研究。为弥补以往研究的空白,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这一问题,选择七里村油田为研究区,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地化测试分析等手段,对该油田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七里村油田长7段烃源岩分布范围广,面积超过2500 km^2;可分为黑色泥页岩和暗色泥岩2种类型,平均厚度分别为9.2 m和28.9 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黑色泥页岩TOC含量平均为2.73%,可达到“最好”烃源岩标准,暗色泥岩TOC含量平均为1.98%,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总体为Ⅰ—Ⅱ1型,以生油为主;多项成熟度参数表明黑色泥页岩和暗色泥岩成熟度无明显差别,均已达到成熟,处于主要生油阶段。根据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为陆相淡水还原环境,且黑色泥页岩所处沉积环境还原性比暗色泥岩更强;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其次为陆源高等植物;暗色泥岩较黑色泥页岩有更多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七里村油田长7段烃源岩是本地区油藏的主力烃源岩,而且优质烃源岩的发现表明本区长7段页岩油和致密油也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浊沸石胶结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杜贵超 石立华 +3 位作者 马晓峰 曹青 丁超 沈振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深化七里村油田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延长组长6油层浊沸石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A期和晚... 为深化七里村油田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延长组长6油层浊沸石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A期和晚成岩A期3期浊沸石。同生成岩期,浊沸石胶结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物源影响,长6油层砂岩火成岩碎屑中玻璃质矿物及变质岩屑的水化作用,为早期浊沸石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早成岩A期,斜长石的钠长石化作用为浊沸石胶结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晚成岩A期,胶结与浊沸石过饱和析出有关,所需的Ca^(2+)及SiO_2等来源于早期浊沸石、长石及岩屑颗粒溶蚀等。浊沸石胶结与长6油层物性关系密切,早期浊沸石胶结阻止了碎屑颗粒进一步压实,亦为后期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提供条件;晚成岩A期的浊沸石溶蚀,扩大了储集层孔隙空间,同时改善了储集层孔喉结构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七里村油田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浊沸石 胶结物 储集层物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玉晔 高建武 +5 位作者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量丰富,但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从而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量丰富,但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从而导致油气勘探程度低。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其孔隙度进行定量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岩性以灰白色长石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次生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属于特低孔、超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演化阶段为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成岩作用,且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不同影响。压实作用破坏了大量原生粒间孔,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度平均降低22.76%,减孔率达58.40%;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平均降低13.57%,减孔率达34.93%,其中晚期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溶蚀和交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12.39%。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定量恢复 致密砂岩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绿泥石胶结特征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仵洁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2期48-55,39,共9页
本文通过孔渗、压汞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延长组长6油藏储层砂岩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绿泥石黏土膜是最重要的成岩特征之一,该类型的胶结可形成于早成岩期初期并持续到中成岩期A期。其沉... 本文通过孔渗、压汞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延长组长6油藏储层砂岩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绿泥石黏土膜是最重要的成岩特征之一,该类型的胶结可形成于早成岩期初期并持续到中成岩期A期。其沉淀受多因素控制,早期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物源条件影响。研究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沉积过程中带来了丰富的铁、镁等物质,为早期绿泥石黏土膜在碱性环境中的沉淀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砂岩埋深增加及温度升高,蒙脱石及高岭石等开始向绿泥石转化。到中成岩后期碱性成岩环境中,由于富铁、镁碎屑颗粒的溶蚀,铁及镁离子进入孔隙流体。当其达到过饱和时即从孔隙流体中析出,形成分散状分布的绿泥石晶体。自生绿泥石黏土膜发育样品具有较高的孔渗条件,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护粒间孔隙以及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孔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胶结物 成岩作用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6和长7重力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卫民 靳晓杰 +1 位作者 赵美丽 刘星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测井相分析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和长7段发现了重力流沉积。该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 基于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和测井相分析等,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和长7段发现了重力流沉积。该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研究区重力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三角洲前缘沉积阶段、滑动阶段、滑塌阶段、砂质碎屑流沉积阶段和浊流沉积阶段。受湖盆底形、触发机制、古水深等因素共同影响,重力流发育湖底扇模式,砂质碎屑流主要是舌状体;浊流主要是朵叶体。基于物源、坡度和触发条件等的分析,建立研究区重力流沉积演化模式和重力流沉积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类型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汶锋刚 高鹏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2期51-55,共5页
七里村油田从2002年开始开展注水工作,目前注水主要集中在张台和野猪卯两个注水区。经过5年多的注水工作的开展,七里村油田在吸水剖面、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认识,为七里村油田注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 七里村油田从2002年开始开展注水工作,目前注水主要集中在张台和野猪卯两个注水区。经过5年多的注水工作的开展,七里村油田在吸水剖面、注水井调剖、分层注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认识,为七里村油田注水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在注水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尤其是应当加强井网调整、水质监测、注水区地层精细认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注水开发 吸水剖面 分层注水 井网调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敏 刘星 李政胤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是当前致密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为基础,结合岩心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进行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 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是当前致密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为基础,结合岩心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进行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七里村油田长7段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与溶蚀孔,平均孔隙度为6.4%,平均渗透率为0.43×10^(-3)μm^(2)。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孔喉结构参数和可动流体参数分布范围广,最大进汞饱和度和退汞效率都偏低,排驱压力较大,孔喉细小且连通性较差。核磁共振实验T_( 2)谱分布均呈左高右低的“双峰”形态,反映了研究区储层以小孔隙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较低,平均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3.39%,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黏土矿物含量都是储层流体可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高压压汞曲线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划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孔喉结构特征和可动流体含量及分布具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流体可动性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以七里村油田延长组7段为例
10
作者 孙嘉鑫 赵靖舟 +2 位作者 汤延帅 刘星 李政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致密油资源最富集的盆地之一,资源量大,分布范围广,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对七里村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研究较为薄弱。文中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测井曲线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镜下观察资料,并结合全岩X衍射等实...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致密油资源最富集的盆地之一,资源量大,分布范围广,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对七里村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研究较为薄弱。文中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测井曲线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镜下观察资料,并结合全岩X衍射等实测数据,精细研究了七里村油田长7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和超低孔-超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以溶蚀孔、粒间孔为主,发育少量晶间孔和微裂缝;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有较大影响,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对储层具有建设作用。研究区长7段砂岩储层孔隙演化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孔隙度平均为36.54%,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造成的减孔率分别为51.60%,43.75%,溶蚀作用对长7段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增孔率为1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七里村油田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长6致密油藏流动单元评价及压裂选层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洪 孟选刚 代晓旭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8期59-63,共5页
为选取压裂水平缝合适位置,制定合理开发方案,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七里村油田水窜严重、产量极低的问题,选取七里村油田长6致密油藏的羊圈山M井组,对主力层位长61和长62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 为选取压裂水平缝合适位置,制定合理开发方案,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七里村油田水窜严重、产量极低的问题,选取七里村油田长6致密油藏的羊圈山M井组,对主力层位长61和长62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评价方法,选取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渗流系数等五个参数,对羊圈山M井组5口生产井的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评价,分析了每口井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的分布情况,以及每口井压裂层位与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的匹配情况。提出了压裂改造措施层位的选取原则和建议:优先选取流动单元横向连通性好的层位进行压裂;主力含油层位(包含多个优质流动单元且含油性好)必须压裂;在压裂层位有限的前提下,应优先选取Ⅰ类流动单元,至少是Ⅱ类流动单元作为压裂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长6油层 致密油 流动单元评价 压裂选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军军 赵靖舟 +2 位作者 柳朝阳 刘姣 寸少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利用物性测试、岩性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利用物性测试、岩性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蚀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30%,平均渗透率为0.21 mD。通过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将研究区孔喉分成Ⅲ类,Ⅰ类孔喉半径一般大于3μm,主要分布在中-细砂岩中,Ⅱ类孔喉半径一般处于0.1~3μm之间,主要分布在细砂岩中,Ⅲ类孔喉半径一般小于0.1μm,研究区以Ⅱ类孔喉代表的储层为主。石英含量与储层物性具有正相关趋势,长石和岩屑的含量与储层的物性有负相关趋势,孔喉大小和连通性与储层物性相关性较好,孔喉越大、连通性越好,储层物性越好,孔喉的分选性对储层物性具有两面性,较差的分选性有利于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长6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物性控制因素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油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欣 代小旭 孟选刚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8期38-43,共6页
七里村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油层分布多,油井产能较低。为了分析油井产能低的原因,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对单井产能影响较大,渗透率越大,产量增加越显... 七里村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油层分布多,油井产能较低。为了分析油井产能低的原因,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对单井产能影响较大,渗透率越大,产量增加越显著;压裂层位和单油层重复压裂对油井增产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压裂属性较好油层,产量越高,单油层重复压裂,产量增加不明显;油层展布及井间连通性对油井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油层连续性越好,单井产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低渗透油藏 产能影响因素 油井产能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郭813井组体积压裂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宇翔 王涛 高勇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七里村油田是典型的浅埋藏、低压、特低孔、超低渗岩性油藏,随着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常规压裂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七里村油田的生产需要,因此在技术上必须进行革新,以达到增产的目的。通过对比七里村油田郭813井组常规压裂与体积压裂效... 七里村油田是典型的浅埋藏、低压、特低孔、超低渗岩性油藏,随着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常规压裂的开发模式已不能满足七里村油田的生产需要,因此在技术上必须进行革新,以达到增产的目的。通过对比七里村油田郭813井组常规压裂与体积压裂效果,得出:体积压裂投产效果明显,尤其在投产初期,产量更高,稳产时间更长;在体积压裂工艺下,同时动用多个油层并不能提高单井产能,但是体积压裂改造储层的裂缝规模远大于常规压裂;单纯的裂缝延伸不能提高单井产量,必须有一定的基质储层破碎才能有效提高单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体积压裂 增产措施 压裂投产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选刚 单旭光 代向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50-52,156,共3页
针对七里村油田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不高,对薄油层的响应值不准确,导致薄油层漏失解释等问题,基于薄层对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影响分析,确定薄层敏感测井曲线;通过对沃尔什反演法、分辨率匹配法、傅立叶频谱法提高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 针对七里村油田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不高,对薄油层的响应值不准确,导致薄油层漏失解释等问题,基于薄层对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影响分析,确定薄层敏感测井曲线;通过对沃尔什反演法、分辨率匹配法、傅立叶频谱法提高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方法分析表明,傅立叶频谱法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处理后的测井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层的真实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薄油层测井 傅立叶频谱法
下载PDF
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储层孔隙度分布研究
16
作者 高飞龙 吴东军 +1 位作者 沈振振 康久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8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针对七里村油田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储层开发至中后期的实际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地质储量特别是剩余地质储量的分布,需深入认识储层孔隙度分布。本文充分挖掘测井资料的地质信息,综合岩心分析等资料,进行以小层为单位的孔隙度分布研究... 针对七里村油田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储层开发至中后期的实际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地质储量特别是剩余地质储量的分布,需深入认识储层孔隙度分布。本文充分挖掘测井资料的地质信息,综合岩心分析等资料,进行以小层为单位的孔隙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储层属典型的低孔砂岩储层,各小层孔隙度在垂向上的分布表现出自上而下逐渐变差的趋势,在平面上的分布呈现出南北向条带状的特点,此特点在上部的小层更为明显,研究区的中部孔隙度更大。对于低孔砂岩油藏来说,受沉积相影响,孔隙较好的区域同样也是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米草洼-马步塬区 长6储层 孔隙度分布
下载PDF
生物酶驱油在七里村油田的应用
17
作者 曹晶 王奇 周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65-68,共4页
七里村油田主要开发层系为长6油层,储层埋藏浅,为多产层特低渗、低压、低产油藏。储层孔隙度平均8.71%,渗透率平均0.54×10^(-3)μm^2,平均采收率为7.9%。根据试验区注水开发现状,开展生物酶驱油试验,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 七里村油田主要开发层系为长6油层,储层埋藏浅,为多产层特低渗、低压、低产油藏。储层孔隙度平均8.71%,渗透率平均0.54×10^(-3)μm^2,平均采收率为7.9%。根据试验区注水开发现状,开展生物酶驱油试验,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同类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低渗透 生物酶 驱油
下载PDF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七里村油田的应用
18
作者 周婧 王利霞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本文阐述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原理及仪器结构和主要地质应用。通过在七里村油田的实践应用,表明七里村油田的地质条件对于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的开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缺少资料的三权回收井剩余油饱和度评价问题。
关键词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剩余油饱和度 七里村油田
下载PDF
脉冲功率技术在低渗油田挖潜增效中的应用
19
作者 安淑萍 雷琦 石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6期3-5,共3页
针对七里村油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低压、低温、浅层低产岩性油藏特点,细选出适合进行脉冲功率技术增产的108口井并对其进行电震爆作业,全年累计增产原油2700吨,投入产出比为1∶2.35,充分挖掘了油层潜力,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功率脉冲技术 电震爆作业
下载PDF
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储层孔隙度分布研究
20
作者 高飞龙 吴东军 +1 位作者 沈振振 康久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针对七里村油田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储层开发至中后期的实际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地质储量特别是剩余地质储量的分布,需深入认识储层孔隙度分布。本文充分挖掘测井资料的地质信息,综合岩心分析等资料,进行以小层为单位的孔隙度分布研究... 针对七里村油田米草洼-马步塬区长6储层开发至中后期的实际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地质储量特别是剩余地质储量的分布,需深入认识储层孔隙度分布。本文充分挖掘测井资料的地质信息,综合岩心分析等资料,进行以小层为单位的孔隙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储层属典型的低孔砂岩储层,各小层孔隙度在垂向上的分布表现出自上而下逐渐变差的趋势,在平面上的分布呈现出南北向条带状的特点,此特点在上部的小层更为明显,研究区的中部孔隙度更大。对于低孔砂岩油藏来说,受沉积相影响,孔隙较好的区域同样也是沉积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米草洼-马步塬区 长6储层 孔隙度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