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立宪主义思潮的演进——从“五五宪草”到“期成宪草” 被引量:3
1
作者 石毕凡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公布后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批评。作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唯一成果的“期成宪草”,则是对“五五宪草”所作的一次大手术,是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同人在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话语体系下借... 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公布后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批评。作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唯一成果的“期成宪草”,则是对“五五宪草”所作的一次大手术,是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同人在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话语体系下借鉴西方分权政体的某些制衡因素的杰作,标志着在那个特定时代中国立宪主义思潮的艰难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立宪主义思潮 "五五宪草" "期成宪草" 分权制衡 宪法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第一次宪政运动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彦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国民党一党专政体制开始有些松动,其对内的高压政策也有了许多的改变,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一致对外。在这一时期,作为第三种力量的中间党派也开始活跃并走向联合。他们积极倡...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国民党一党专政体制开始有些松动,其对内的高压政策也有了许多的改变,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一致对外。在这一时期,作为第三种力量的中间党派也开始活跃并走向联合。他们积极倡导宪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宪政普及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期成宪草》的制定,使得人们宪政意识提高。这些都对当时的宪政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期成宪草 中间党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