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乾嘉时期安徽篆书发展盛况及篆书品评观——兼谈对当代篆书创作的启示
1
作者 秦琴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乾嘉时期安徽篆书达到空前的繁荣,以皖南地区为最,在书家、书作、书论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一个以学者、书家等士人精英群体所主导的,推动篆书创作、品评、审美的学术氛围,进而形成了“治经以识字始,作篆本... 乾嘉时期安徽篆书达到空前的繁荣,以皖南地区为最,在书家、书作、书论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一个以学者、书家等士人精英群体所主导的,推动篆书创作、品评、审美的学术氛围,进而形成了“治经以识字始,作篆本于六书”和“以秦汉为师,以质厚为本”的书学品评观。在这种评论的导向下不仅孕育出了统领一代风气的篆书大家邓石如,而且使人们对篆书关注、研究和实践热忱持久不衰,影响了一批书家,形成了地域性的群体效应。这也为当代的篆书创作实践提供一点借鉴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安徽 篆书 评论
下载PDF
乾嘉时期宗学招生制度探析
2
作者 包慧娴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
清朝廷为教育宗室子弟设立了宗学,有关宗学招生人数、学生来源的规定在乾嘉时期逐步得到完善并成为定制。此前的雍正朝在招生时原则上对王公、将军和闲散宗室子弟是一视同仁的。但随着朝廷开始对学额有所限制,乾隆朝招生逐渐向上层王公... 清朝廷为教育宗室子弟设立了宗学,有关宗学招生人数、学生来源的规定在乾嘉时期逐步得到完善并成为定制。此前的雍正朝在招生时原则上对王公、将军和闲散宗室子弟是一视同仁的。但随着朝廷开始对学额有所限制,乾隆朝招生逐渐向上层王公子弟倾斜,旨在通过宗学提升王公子弟的清语骑射水平。嘉庆朝招生则向下层闲散宗室倾斜,更侧重借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下层宗室子弟。乾嘉两朝宗学招生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统治者调和满汉文化的过程,其结果是满洲文化逐渐式微,“崇儒重道”理念更加深入地在统治阶层中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宗学 招生制度 宗室子弟
下载PDF
洪亮吉与图书编撰学
3
作者 陈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详细论述了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洪亮吉在图书编撰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关键词 洪亮吉 图书编撰学 文献学 乾嘉时期
下载PDF
文明传播视野下的雍乾、乾嘉苗民起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秋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8,共7页
本文认为清代中叶以前,汉文明与苗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内两支内涵不同的亚文明。18世纪雍乾、乾嘉苗民起义主要不是如以往研究所说的那样是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斗争,而是对中央专制王朝以“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为手段进行汉文... 本文认为清代中叶以前,汉文明与苗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内两支内涵不同的亚文明。18世纪雍乾、乾嘉苗民起义主要不是如以往研究所说的那样是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斗争,而是对中央专制王朝以“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为手段进行汉文明强烈传播和文明整合所作的拒斥性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传播 雍乾苗民起义 乾嘉苗民起义
下载PDF
乾嘉学派与《四库全书》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杰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9,54,共6页
乾嘉学派和《四库全书》都是清代学术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并共同构筑了清代学术之辉煌。本文试探讨两者之密切关系,从而析见乾嘉学派对《四库全书》这一“千古巨帙”的作用与贡献,以及它对清代和后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及其时代特点。
关键词 清朝 乾嘉学派 朴学 汉学 考据学派 《四库全书》 编纂工作 校对工作
原文传递
论乾嘉学人诗——以翁方纲诗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康松 郗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清代乾嘉时期,在重经史、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学人诗,以翁方纲的学人诗最为典型。这些诗堆砌学问、缺少性情,以经史金石等考据知识为诗歌内容,以考据学方法为诗法,违背了诗歌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等特质,不被诗坛大家、名... 清代乾嘉时期,在重经史、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学人诗,以翁方纲的学人诗最为典型。这些诗堆砌学问、缺少性情,以经史金石等考据知识为诗歌内容,以考据学方法为诗法,违背了诗歌抒情性、形象性、含蓄性等特质,不被诗坛大家、名家认可,当时效仿者主要是翁方纲弟子辈。但此类诗重学问的特点,也得到一些诗论家肯定,并对后来的程恩泽、郑珍等人的诗歌创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人诗 汪师韩 钱载 翁方纲 以考据为诗
下载PDF
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68-72,共5页
乾隆中叶,清朝统一新疆。为了活跃新疆经济,清朝采取鼓励内地商民出关贸易的政策,大批内地商民纷纷携资入疆。乌鲁木齐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商屯最早在此得到开展,且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的... 乾隆中叶,清朝统一新疆。为了活跃新疆经济,清朝采取鼓励内地商民出关贸易的政策,大批内地商民纷纷携资入疆。乌鲁木齐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商屯最早在此得到开展,且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乾嘉时期,乌鲁木齐商屯的开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乌鲁木齐到清末发展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乌鲁木齐 商屯
下载PDF
聚合与疏离:王鸣盛诗歌与乾嘉主流诗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郗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2-120,共9页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一生好诗,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究其一生,王鸣盛的诗风有较明显的变化:前期受当时诗坛领袖沈德潜的影响,兼之自身遭际缘故,有宗唐倾向,但并不排斥宋诗;中期居京十年,受友人钱载、蒋士铨等影响,与诗坛宗宋主流诗风有...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一生好诗,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究其一生,王鸣盛的诗风有较明显的变化:前期受当时诗坛领袖沈德潜的影响,兼之自身遭际缘故,有宗唐倾向,但并不排斥宋诗;中期居京十年,受友人钱载、蒋士铨等影响,与诗坛宗宋主流诗风有相合之处;后期诗歌创作,既与"性灵派"重情思潮相呼应,又对其俚俗之弊进行了修正。王鸣盛在重视诗人学养的同时,否定了翁方纲等学者以"考据并议论"入诗的做法。总体上而言,王鸣盛思想通达,其诗歌不拘泥于唐宋诗歌之藩篱,既受乾嘉主流诗风的影响,也固守了诗歌以抒情为主、重视教化、语言典雅含蓄等传统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鸣盛 沈德潜 抒情 教化 乾嘉诗风
下载PDF
乾嘉苗民起事之初清政府失利原因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谭卫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6-62,共7页
乾嘉苗民起事中,清政府调动七省十八万兵力,花费巨额军费实施镇压平定了起事。然而,为什么起事初清政府在战场上处于失利状态,不能迅速蒇事?本文通过档案史料记载分析,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原因主要是清政府军队战斗... 乾嘉苗民起事中,清政府调动七省十八万兵力,花费巨额军费实施镇压平定了起事。然而,为什么起事初清政府在战场上处于失利状态,不能迅速蒇事?本文通过档案史料记载分析,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原因主要是清政府军队战斗力衰弱、调度指挥的慌乱,而且军队对战地环境、气候不适应,外部原因在于起事苗民以内部文化为基础形成牢固的组织力量。以史为鉴,必须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与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处理好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苗民起事 苗民 清政府 失利
下载PDF
“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与乾嘉诗坛关系探论
10
作者 龙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3,共9页
“吴中七子”是乾嘉时期重要的诗人群体,其诗学大体呈现出早年宗唐,中途不同程度沾染宋调,后期复返唐音三个阶段。他们主张分体论诗,取法对象以杜、韩、苏、陆等唐宋大家为宗,阅读学习对象下及标举雅正、融合唐宋之长的明清大家,视野开... “吴中七子”是乾嘉时期重要的诗人群体,其诗学大体呈现出早年宗唐,中途不同程度沾染宋调,后期复返唐音三个阶段。他们主张分体论诗,取法对象以杜、韩、苏、陆等唐宋大家为宗,阅读学习对象下及标举雅正、融合唐宋之长的明清大家,视野开阔,在明清诗学大家的经典化接受上有较重要的贡献。这种取向同乾嘉时期唐宋诗学渐趋融合的背景有关,无论是中途的取法宋调,还是晚年的重返唐音,均是“吴中七子”面对诗坛风气变化及现实弊病作出的调整,有着较强的现实关切。梳理“吴中七子”的诗学取向,有助于完整理解乾嘉诗坛的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七子” 格调派 诗学取向 乾嘉诗坛
下载PDF
“史学吾华遗产富,继承批判莫相侵”——论吕振羽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0-43,47,共5页
吕振羽在治史生涯中能够取得诸多成就,多得益于其对中国古代史学家,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治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乾嘉学派的影响下,吕振羽倡导经世致用、据实立说;重视史料的广搜博征和严择慎取,为自己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 吕振羽在治史生涯中能够取得诸多成就,多得益于其对中国古代史学家,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治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乾嘉学派的影响下,吕振羽倡导经世致用、据实立说;重视史料的广搜博征和严择慎取,为自己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他又在治学理论、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实现了对乾嘉学者的超越,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乾嘉学派 吕振羽史学研究
下载PDF
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
12
作者 吴国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57-62,共6页
"汉学"这一学术名词不是清代所独有的,它本身就有不同的内涵和较为清晰的历史演进过程。清初以惠栋为首的吴派汉学,乾嘉时期极盛的皖派、扬州派是当时汉学的主流,三派汉学研究各有其不同的范畴,同中有异。
关键词 乾嘉汉学 范畴 多维考察
下载PDF
清代乾嘉时期的四川赶场——以刑科题本、巴县档案为基本资料 被引量:8
13
作者 常建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5,共14页
乾嘉时期四川的赶场活动中,人们买卖刀具、粮食以及衣食日用品,场上有木匠、铁匠等手艺人,场作为重要的公共场合,赶场较多伴随着人际交往与娱乐餐饮。巴县的场上就有不少店铺,如饭店、杂货铺、酒店、钱铺、药铺等。场一般地处交通要道,... 乾嘉时期四川的赶场活动中,人们买卖刀具、粮食以及衣食日用品,场上有木匠、铁匠等手艺人,场作为重要的公共场合,赶场较多伴随着人际交往与娱乐餐饮。巴县的场上就有不少店铺,如饭店、杂货铺、酒店、钱铺、药铺等。场一般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居民较多,商家入驻开店主要满足人们日用所需。场市隔两天开场,场期较为密集,场市人口的职业构成以经商者以及佣工、种地者为多。场市存在不少违法行为,私宰耕牛、赌博、绺窃、抢客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场上人多事繁,差役会到场巡查。有的场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如"场约""场头"等。巴县重视场的治理,场的兴建需要乡约、地邻申请,知县批准并示禁后正式开设,并由场头、客长与乡约等共同治理,场头等由场民公议产生。巴县所给执照规定场头、客长等协同乡约办理场内公事,此外还有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责。场被官府派差,有的还建有看守递解犯人的卡房。场市设置栅栏、虎头牌、虎皮棍、梆锣、更夫,以防盗贼,团练的推行也改造了场市的组织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四川 赶场 巴县档案 刑科题本
下载PDF
《诗龛图》与乾嘉时期的京师画坛
14
作者 许珂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25,共18页
乾嘉诗人法式善以自己的斋名与别号“诗龛”为题,向数十位画家和诗人征集了大量图像与题咏作品,一时之间“江湖名手皆为诗龛作图”。因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跨越地域广,图咏诗龛成为了乾嘉时期重要的文化事件。现存数十幅《诗龛图... 乾嘉诗人法式善以自己的斋名与别号“诗龛”为题,向数十位画家和诗人征集了大量图像与题咏作品,一时之间“江湖名手皆为诗龛作图”。因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跨越地域广,图咏诗龛成为了乾嘉时期重要的文化事件。现存数十幅《诗龛图》囊括当世众多画家,身份、籍贯、流派各异,作品内容、风格、笔墨、立意各有不同,为勾画乾嘉时期的画坛面貌,包括画家群体、风格格局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与文献样本。《诗龛图》不仅体现了京师士人法式善对于绘画史的记录、参与与影响,同时彰显了正统派绘画之外的地域性风格绘画的艺术价值,揭示了清中后期多种因素相互交流碰撞产生的绘画异变与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式善 诗龛图 乾嘉时期 京师画坛
原文传递
乾嘉时期蒙汉通婚禁例废止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8,共4页
清朝自入关统治之始,便禁止蒙古族和汉族互通婚姻。但随着清朝对边疆的渐进统一,蒙汉交往逐渐频繁,蒙汉通婚成为大势所趋。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帝断然取消禁令,允许蒙汉通婚。嘉庆帝亲政后,于嘉庆六年(1801),再次禁止蒙汉通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蒙汉通婚 废止
下载PDF
试析清代乾嘉之际隶书兴盛的原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基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92,共13页
清代乾嘉之际,是继东汉桓、灵之后隶书创作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就清代隶书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将其归结为以下数端:一、金石学的发展繁荣为隶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料;二、文字... 清代乾嘉之际,是继东汉桓、灵之后隶书创作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就清代隶书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将其归结为以下数端:一、金石学的发展繁荣为隶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料;二、文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将隶书纳入严谨的学术规范;三、篆刻的技法理念对隶书创作的渗透影响;四、书写幅式和工具材料的变化为隶书的创变提供了利器;五、对隶书本体的深入认知和自觉的创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隶书 书法 乾嘉之际
原文传递
经世致用传统与乾嘉时期的历史编纂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炳良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8-10,共3页
在中国史学史上,经世致用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其内容和参照系,却因时代不同而表现互异。各个历史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历史编纂学的内容和形式,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乾嘉史家编撰史书,注重考辨史料真伪,撰写考史札记,而... 在中国史学史上,经世致用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其内容和参照系,却因时代不同而表现互异。各个历史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历史编纂学的内容和形式,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乾嘉史家编撰史书,注重考辨史料真伪,撰写考史札记,而不在于编纂大部头叙事著作。客观地说,清代历史编纂学及其成就,与汉唐时期相比各有千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不应彼此轩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乾嘉时期 历史编纂学
下载PDF
乾嘉诗歌批评“厚今”现象成因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结玲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乾嘉时期的诗学理论与清初一样是在辩驳明代文学中建立起来的,他们批评明代文学的盲目复古和低俗,认为有明一代是衰落的一代,自信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诗歌批评出现了"厚今"。受统治阶级和时代学术风气的影响,乾嘉学人对明... 乾嘉时期的诗学理论与清初一样是在辩驳明代文学中建立起来的,他们批评明代文学的盲目复古和低俗,认为有明一代是衰落的一代,自信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诗歌批评出现了"厚今"。受统治阶级和时代学术风气的影响,乾嘉学人对明代的复古思潮和门户持批判的态度,他们的文学观更具历史辩证性,认为当代也能创造出经典。乾嘉文学创作繁荣,在盛世情怀下,他们认为自身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当代意识 诗学批评 厚今
下载PDF
乾嘉骈文理论中的地位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双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7,共7页
乾嘉时期是清代骈文理论和创作的高峰期。在和古文对举的话语建构中,乾嘉骈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促使了自身文体的独立。不管是与古文求对等地位、争文章正宗,还是主张骈散交融、奇偶不拘等,都反映了此时骈文理论的繁... 乾嘉时期是清代骈文理论和创作的高峰期。在和古文对举的话语建构中,乾嘉骈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促使了自身文体的独立。不管是与古文求对等地位、争文章正宗,还是主张骈散交融、奇偶不拘等,都反映了此时骈文理论的繁荣。之所以求对等,是因为骈文不是齐梁道弊文衰的产物,经史典籍中俪辞已经肇兴,先秦两汉文章中也多对偶,韩愈对骈文的批判根本不能成立;自然事物多为奇偶相生,甚至非偶不成,文章体制自然可以骈散并立,并驾齐驱。而争正统则是在乾嘉骈文繁荣的背景下,有些文士不满足于仅仅和古文求对等,而是彻底颠覆古文文统,将骈文视为文章正统,古文根本不是"文",是子部杂家之"语"。这就大大冲击了唐宋以来的古文文统,颠覆了唐宋以来普遍认同的文章正宗的地位。而主张骈散交融,以文意和文气为旨归,则是嘉庆末以来,随着汉宋学术的交融和对骈文、古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后,文士文学思想成熟的结果。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将会对深化清代骈文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骈文 古文
下载PDF
论沈德潜诗学观对乾嘉时期苏州杂剧创作的影响
20
作者 王银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乾嘉时期苏州杂剧创作在主题内容和曲辞风格两个方面与沈德潜诗学观所强调的"温柔敦厚"及"含蓄蕴藉"达到了惊人的一致,体现了沈德潜诗学观对乾嘉时期苏州杂剧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沈德潜... 乾嘉时期苏州杂剧创作在主题内容和曲辞风格两个方面与沈德潜诗学观所强调的"温柔敦厚"及"含蓄蕴藉"达到了惊人的一致,体现了沈德潜诗学观对乾嘉时期苏州杂剧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沈德潜作为清中叶诗坛盟主,备受吴中士人的推崇之外,此时期苏州杂剧作家皆以诗人之笔来作杂剧,以及沈德潜诗学观与苏州文人文化品格和家居情趣的高度契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诗学观 乾嘉时期 苏州杂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