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吕红华 任明达 +1 位作者 柳金诚 李有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0-745,共6页
利用244口井的小层数据,尝试用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进行评价。为使评价结果定量化,以便利用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储层储集性能及与沉积相的关系,提出如下处理方法首先对由Q型主因子分... 利用244口井的小层数据,尝试用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进行评价。为使评价结果定量化,以便利用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储层储集性能及与沉积相的关系,提出如下处理方法首先对由Q型主因子分析得到的各主因子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用归一化得分与对应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相乘后相加,得到样本总得分。根据样本总得分,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储层分级。对储层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就储层储集性能而言,花土沟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明显好于上干柴沟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最好的沉积亚相;河口坝是最好的沉积微相,其次为浊积砂与水下河道。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储层评价方法具有定量化、地质意义明确等优点,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Q型主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新近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走滑相关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凡 贾承造 +3 位作者 袁剑英 曹正林 陈启林 田继先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70,共11页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活动,其次根据走滑断裂规模和走滑断裂对整个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将柴西地区的各种复杂走滑断裂分为盆地级(一级)、区带级(二级)、圈闭级(三级)、显微级走滑断裂;柴西地区各种复杂多样的走滑断裂与之伴生的构造组合都与其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有关;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西各走滑断裂的形成期与改造期,最后研究了走滑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地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喜马拉雅运动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水上雅丹地貌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晓长 刘祥 +3 位作者 董颖 拜永山 徐亚东 宋博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5-1518,共14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构成水上雅丹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相、地层形成时代、地层形成后演化为雅丹地貌的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认为构成研究区水上雅丹的地层为中新世上油砂山组,所含介形虫组合指示其形成时代为... 本文通过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构成水上雅丹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相、地层形成时代、地层形成后演化为雅丹地貌的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认为构成研究区水上雅丹的地层为中新世上油砂山组,所含介形虫组合指示其形成时代为中新世晚期;沉积相和孢粉组合分析揭示本区在中新世晚期为温暖干旱的气候下的古湖环境,接受湖相和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上新世在区域构造抬升和干旱化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逐渐萎缩;更新世在极端干旱和强劲的季风环境中,被抬升到地表的上油沙山组上部地层在风蚀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下形成雅丹;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由于末次间冰期的到来,气候转向温暖湿润,湖水再次入侵。近年人类活动改变了湖泊分布格局,导致湖泊淹没了部分陆地上的雅丹,呈现为奇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雅丹 成因 地貌演化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预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漆亚玲 汪立群 +6 位作者 彭德华 徐子远 张铭杰 张晓宝 马素萍 韩凤祥 张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0-916,共7页
根据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气源岩分布图、母质类型分布图以及成熟度分布图,编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图,并预测了各层段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规律。上第三系油型气主要分布于茫崖凹陷东部、阿尔金... 根据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气源岩分布图、母质类型分布图以及成熟度分布图,编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图,并预测了各层段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规律。上第三系油型气主要分布于茫崖凹陷东部、阿尔金斜坡和柴西南断陷区;上第三系煤型气主要分布于一里坪凹陷、三湖凹陷和鄂博梁—伊克雅乌汝构造带。下第三系油型气主要分布于茫崖凹陷西部和阿尔金斜坡;下第三系煤型气主要分布于茫崖凹陷东部、一里坪凹陷和鄂博梁—伊克雅乌汝构造带。将不同时代的天然气成因类型预测图叠置后发现,茫崖凹陷的东部和一里坪凹陷是高熟过熟阶段煤型气分布的主要区域。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天然气成因类型预测图为柴西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和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 西部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任宏 金晓媚 +1 位作者 王晓林 胡光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在干旱的内陆盆地的水均衡中,蒸散发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准确估算蒸散量是评价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关键。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实际蒸散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能量平衡的原理,选取了DEM数据,MODIS数据以及GLDAS数据,以500m... 在干旱的内陆盆地的水均衡中,蒸散发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准确估算蒸散量是评价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关键。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实际蒸散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能量平衡的原理,选取了DEM数据,MODIS数据以及GLDAS数据,以500m的空间分辨率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1年的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研究了区域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站实测水面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年实际蒸散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从2001年的72.73mm增加为2011年的182.34mm,2001—2011年最大日均蒸散量介于2.62~3.20mm。柴达木盆地的蒸发系数为0.14。分析NDVI和与其对应的ET的关系可知NDVI=0.055是柴达木盆地裸土和植被的分界点。虽然仅占据了研究区1.92%的区域,但水体的日均蒸散量最大,为2.31mm/d。盆地裸土、稀疏灌木、中等覆盖灌木、草场以及农田2010年6—9月的日蒸散量平均值分别为0.24、0.42、1.21、1.12、1.18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 MODIS GLDAS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种植紫花苜蓿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彦龙 俞旸 +3 位作者 张春平 刘文亭 董全民 杨晓霞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5期22-26,共5页
柴达木盆地现存大面积的盐碱化严重、土壤贫瘠的弃耕地,种植苜蓿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氮含量,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耐盐碱的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 1)品种,探讨其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 柴达木盆地现存大面积的盐碱化严重、土壤贫瘠的弃耕地,种植苜蓿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氮含量,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本研究选择耐盐碱的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 1)品种,探讨其对柴达木盆地高寒荒漠区弃耕地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土壤生态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弃耕地土壤pH较高(>8),种植苜蓿后对土壤pH并无影响,说明中苜1号紫花苜蓿对碱性土壤适应良好;种植苜蓿后土壤中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氮的含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全氮含量更能表现苜蓿种植对增加土壤中氮含量的效应;苜蓿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磷钾,种植苜蓿后有效磷含量降低,而有效钾含量增加,说明苜蓿种植后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效钾的转化。因此,在柴达木弃耕退化地种植中苜1号紫花苜蓿可以有效地适应盐碱环境,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从而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 盐碱土壤 紫花苜蓿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基于SAS的柴达木盆地盐湖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辉 徐向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第8期118-120,共3页
介绍了柴达木盆地的概况,利用SAS软件将柴达木盆地的12种盐湖分为7类,对盐湖的各种元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关键词 元素含量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SAS软件 盐湖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研究——以柴达木盆地NYS地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涛 胡自多 +2 位作者 刘文卿 鲁烈琴 邵喜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90-94,共5页
柴达木盆地NYS地区断层和裂缝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常规叠加成像方法由于成像精度不够,难以满足对构造和断层精细解释的需要。文章针对NYS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的速度和偏移孔径等重要参数进行了优选,使得叠前成像... 柴达木盆地NYS地区断层和裂缝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常规叠加成像方法由于成像精度不够,难以满足对构造和断层精细解释的需要。文章针对NYS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的速度和偏移孔径等重要参数进行了优选,使得叠前成像质量明显提高,达到了精细构造解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希霍夫积分法 叠前时间偏移 浮动基准面 偏移孔径 反假频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冷湖0-5号构造侏罗系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9
作者 陈迎宾 王彦青 胡烨 《科技风》 2014年第7期22-24,共3页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所发现的油田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通过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钻井分析认为,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所发现的油田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通过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钻井分析认为,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并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其具体成藏条件,提出了冷湖0-5号构造"下断阶找油"的勘探思路及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0-5号构造 侏罗系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柴北缘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成矿岩体中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名鹰 丁正江 +6 位作者 彭永和 陈建 张琪彬 朱伟 朱海波 马登贤 孙晓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6,共14页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青海柴北缘成矿带中北部,为宗务隆构造带新发现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矿床隐伏斑岩体中广泛发育黑云母,部分地段还发育角闪石。文章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黑云母、...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青海柴北缘成矿带中北部,为宗务隆构造带新发现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矿床隐伏斑岩体中广泛发育黑云母,部分地段还发育角闪石。文章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黑云母、角闪石成分的电子探针原位分析,初步探讨了成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指示作用。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主要为镁质黑云母,具有高Mg、Ti、K、Fe,低Ca、Na的特点;角闪石为镁质普通角闪石,表现为富Si、Mg、Ca,低Ti、Na、K的特征。黑云母和角闪石温度计算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为632~736℃(平均696℃),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7~764℃(平均749℃);在黑云母和角闪石同时存在的花岗闪长岩中计算的岩体侵位压力为81~180 MPa,深度为3.07~6.82 km,为中深成斑岩体。黑云母和角闪石矿物化学特征指示花岗闪长(斑)岩属于钙碱性岩系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岩体中黑云母、角闪石具有较高的结晶温度,其结晶的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及水含量,显示良好的成矿性,指示该地区具有寻找大型斑岩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角闪石 黑云母 矿物学特征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 柴北缘
下载PDF
柴北缘铅石山榴辉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承盛 《青海地质》 2001年第1期21-28,共8页
根据对铅石山榴辉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元素、变质岩相及变质作用等特征,该类岩石形成时代可能为中元古代后期,并经历了四堡期、晋宁期、加里东期三次快速折返及相应的退变质作用叠加,进一步证实了柴北缘地区高压变质带的存在。
关键词 榴辉岩 高压变质带 中元古代 变质作用 形成时代 变质岩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