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and QSAR Study on the Toxicity of Substituted Phenol against Qinghaiensis sp (Q67) 被引量:6
1
作者 尤小军 刘辉 +1 位作者 杨郭英 王遵尧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311-1316,共6页
Toxicities (-1gEC50) of 16 phenolic compounds against Q67 were determined,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fully optimized calculations by using... Toxicities (-1gEC50) of 16 phenolic compounds against Q67 were determined,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fully optimized calculations by using B3LYP method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t the 6-311G^** level. Moreover, a 3-parameter (molecular average polarizability (α), heat energy corrected value (Eth) and the most positive hydrogen atomic charge (qH^+)) correlation model with R^2 = 0.981 and q^2 = 0.967 to predict -1gEC50 wa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parameters as theoretical descriptors. Therein a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on -1gEC50.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VIF), t-value and cross-validation were applied to verify the model, confirming that the resultant model has fairly better stability and predictive ability to predict -1gEC50 of similar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ensis sp q67 toxicity (-1gEC50)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ituted phenol
下载PDF
Leaching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 ash 被引量:5
2
作者 Khamphe PHOUNGTHONG Yi XIA +2 位作者 Hua ZHANG Liming SHAO Pinjing H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99-411,共13页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 ash (MSWIBA) has promoted its utilization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raised environmental concer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 ash (MSWIBA) has promoted its utilization as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raised environmental concer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leaching behavior of MSWIBA were studied, and ecotoxicological testing using a luminescent bacterium bioassa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pollution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s leached constituents. The MSWIBA was leached by two types of leachants, H2SO4/HNO3 and HAc solution, at different liquid to solid ratios and contact tim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and anions in the leachates were analyzed. Multi- 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includ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constituents to the toxicity (ECso) of the MSWIBA leachate.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ecotoxic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 Cr, Cu, Pb, F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centration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Cso value, and these substances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ecotoxicity of the MSWIBA leachate. In addition, the cluster of these variables indicated similar leaching behaviors. Overall,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ecotoxicological risks resulting from MSWIBA leaching could be assessed before its utilization, which provides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the adaptation of MSWIBA as alternativ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bottomash alternative material leaching tests TOXICITY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原文传递
拓展等效线图法评估离子液体与杀菌剂多果定之间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瑾 姜慧 +1 位作者 董欣琦 卞志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6-154,共9页
等效线图法(isobologram)是评估化学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仅能评估混合物在某一特殊浓度效应水平(通常为50%的浓度效应水平,即EC50)的联合毒性作用情况。因此,拓展等效线图法并用于不同效应水平下混合物毒性的... 等效线图法(isobologram)是评估化学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仅能评估混合物在某一特殊浓度效应水平(通常为50%的浓度效应水平,即EC50)的联合毒性作用情况。因此,拓展等效线图法并用于不同效应水平下混合物毒性的评估显得尤为必要。以杀菌剂多果定(Dod)和3种离子液体(ILs)包括溴化丁基吡啶([bpy]Br)、溴化己基吡啶([hpy]Br)和溴化辛基吡啶([opy]Br)为混合物组分,采用直线均分射线法设计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Dod-[bpy]Br、Dod-[hpy]Br和Dod-[opy]Br)共15条射线,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测定各污染物及其混合物射线对青海弧菌Q67(Vibro qinghaisiense sp.Q67,Q67)的毒性,应用拓展等效线图法分析15条混合物射线在5个不同效应水平(EC20、EC30、EC40、EC50和EC60)的毒性相互作用,并与经典等效线图法和浓度加和模型(CA)评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pEC50为毒性指标,3种吡啶ILs对Q67的毒性具有烷基链效应,即毒性大小顺序为Dod-[opy]Br>Dod-[hpy]Br>Dod-[bpy]Br;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15条射线的毒性,随农药Dod浓度比的减少而减弱;拓展等效线图法可以比较直观地表征3组Dod-ILs混合物体系在5个不同效应水平的拮抗作用,且拮抗作用强度随Dod浓度比的增加而变化,即先增强后减弱;拓展等效线图法可以有效地评估二元混合物在多个效应水平的联合毒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多果定 q67 拮抗作用 拓展等效线图法 化学混合物
下载PDF
发光细菌法评价疫情暴发对长江流域地表水生态毒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辉 刘洋 +6 位作者 齐维晓 兰华春 刘会娟 曲久辉 李娜 李晓 马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0-447,共8页
在疫情暴发期间,大量使用的消毒剂和抗疫药物对水生态环境带来未知的潜在风险。本研究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江段(攀枝花、三峡、九江和南京江段),在3个季节(疫情暴发前、中、后期)采集表层水样,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长江流域多个... 在疫情暴发期间,大量使用的消毒剂和抗疫药物对水生态环境带来未知的潜在风险。本研究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江段(攀枝花、三峡、九江和南京江段),在3个季节(疫情暴发前、中、后期)采集表层水样,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长江流域多个地区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研究。空间分布上,从长江流域上游到下游,水中有机污染物急性毒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南京江段水中有机物急性毒性相对较高。时间分布上,丰水期(疫情暴发期间)有机污染物急性毒性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可能源于疫情期间大量使用的消毒剂等带来的生态毒性效应。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检测体系简单快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质,可以弥补化学分析只能检测有限目标化合物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地表水 q67 急性毒性 长江
下载PDF
Toxicity Measurement of Halogeno-benzene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and Their 2D,3D-QSAR Study 被引量:2
5
作者 葛志刚 孙萍 +2 位作者 刘辉 谭军 柳红霞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30-637,共8页
Toxicities (–lgEC50) of 16 halogeno-benzenes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were measur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ir 2D-QSAR model (R2=0.875, q2=0.821)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d two parameters: average... Toxicities (–lgEC50) of 16 halogeno-benzenes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were measur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ir 2D-QSAR model (R2=0.875, q2=0.821) wa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d two parameters: averaged polarizability (α) and total energy (TE). The proposed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toxicities of this kind of compounds were proportionate to α, i.e., their toxicities were relative to the molecular volume. Furthermore, 3D-QSAR model (R2=0.929, q2=0.712) of –lgEC50 was proposed by using comparative molecular force field (CoMFA) based on the molecular simulation. To our interest, 3D-QSAR model suggested that the hydrophobicity of substituents was the dominating factor for the toxicities, the electrostatic effect was the secondly important, and the steric field gave the least contribution. Comparably,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the 3D-QSAR model is slightly more advantageous than that of 2D-QSAR, and they can be used complementally in the toxicity description of this kind of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geno-benzenes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OMSIA
下载PDF
Toxicity (-lgEC_(50)) Measurement of the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and Their 2D,3D-QSAR Study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惠明 张彩云 +1 位作者 葛志刚 王遵尧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467-1476,共10页
Toxicities (-lgEC50) of 16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were measured systematically,and their quantum chemistry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B3LYP/6-311G** level. Based on the ... Toxicities (-lgEC50) of 16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were measured systematically,and their quantum chemistry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B3LYP/6-311G** level.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oxicity data and quantum chemistry parameters,2D-QSAR model was proposed,which was validated by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VIF),t-value and cross-validation method. At the mean time,comparative molecular force field (CoMFA) based on molecular simulatio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of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Furthermore,the intoxicating mechanism of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was discussed. To our interest,2D-QSAR and CoMFA models exhibit good prediction ability,with which the toxicity of similar compounds can be predicted. Finally,toxicities (-lgEC50) of 12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against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were predicted with thes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qinghaiensis q67 toxicities (-lgEC50)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 qSA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fluorobenzene derivants
下载PDF
模拟高压静电对Q67发光影响的实验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魏胜非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35,38,共3页
用发光二级管和光学衰减片模拟Q67的发光光谱.实验中发现高压静电较低时发光微生物发光强度高于无静电作用时,但随高压静电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减弱.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模拟高压静电对Q67发光的影响,使实验可在室外环境中进行,方便... 用发光二级管和光学衰减片模拟Q67的发光光谱.实验中发现高压静电较低时发光微生物发光强度高于无静电作用时,但随高压静电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减弱.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模拟高压静电对Q67发光的影响,使实验可在室外环境中进行,方便水环境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 q67 比较放大器 实验系统
下载PDF
20种水溶性有机溶剂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树深 刘芳 刘海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1-376,共6页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sp.Q67)为检测生物,应用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测定了甲醇等20种常见水溶性有机溶剂对Q67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四氢呋喃和异丙醇7种有机溶剂具有...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sp.Q67)为检测生物,应用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测定了甲醇等20种常见水溶性有机溶剂对Q67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四氢呋喃和异丙醇7种有机溶剂具有非单调J型剂量-效应关系,其他13种为典型S型剂量-效应关系.分别采用Biphasic、Logit和Weibull等非线性函数进行曲线模拟,利用模拟函数可有效估算有机溶剂的各个效应浓度ECx值.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有机溶剂对淡水发光菌的毒性效应不同,官能团相同的直链溶剂含碳数越多毒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毒性 青海弧菌q67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部分重金属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邓辅财 刘树深 +1 位作者 刘海玲 莫凌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CdCl2·2.5H2O、CoSO4·5H2O、Cr(NO3)3·3H2O、Cu(NO3)2·3H2O、Fe(NO3)3·3H2O、MnCl2·9H2O、Na2SeO3、ZnSO4·7H2O、Ni(NO3)2·6H2O9种重金属离子化合物及其混合...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CdCl2·2.5H2O、CoSO4·5H2O、Cr(NO3)3·3H2O、Cu(NO3)2·3H2O、Fe(NO3)3·3H2O、MnCl2·9H2O、Na2SeO3、ZnSO4·7H2O、Ni(NO3)2·6H2O9种重金属离子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的发光抑制毒性.结果表明,9种重金属离子化合物对Q67的剂量-效应关系均可用Weibull或Logit模型有效描述.由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得到这9种重金属离子化合物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的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4.35、3.08、2.39、3.83、3.34、2.39、3.32、3.93和2.76,说明其毒性顺序为:CdCl2·2.5H2O>ZnSO4·7H2O>Cu(NO3)2·3H2O>Fe(NO3)3·3H2O>Na2SeO3>CoSO4·5H2O>Ni(NO3)2·6H2O>Cr(NO3)3·3H2O≈MnCl2·9H2O.为了研究重金属混合物的毒性规律,设计了4组等效应浓度(EC50、EC15、EC10和EC5)比混合物,测试了其混合物毒性,并应用剂量加和(DA)、独立作用(IA)原理及经典联合毒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DA与IA分析表明,所研究的4种混合物的毒性具有拮抗特征,而毒性单位法(TU)和混合指数法(MTI)的评价结果均为部分相加作用,相加指数法(AI)的评价结果则为拮抗作用.所选评价方法不同,混合物毒性评价结果可能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弧菌q67 重金属 剂量-效应曲线 混合物毒性
下载PDF
氯酚类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征涛 李兆利 李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结...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氯酚对Q67菌的EC50值分别为99.57,25.19和3.42 mg/L,说明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氯酚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明显高于化合物的单一毒性.2种评价指数均采用评价标准的95%置信区间,避免了由实验误差引起的不准确性.氯酚混合物对Q67菌的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只有2-氯酚与2,3,4-三氯酚的组合为弱的协同作用.氯酚的等剂量和等毒性配比混合物毒性作用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酚 2 4-二氯酚 2 3 4-三氯酚 青海弧菌q67 联合毒性
下载PDF
11种农药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洁 张金萍 +1 位作者 徐亚同 朱文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以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作为测试菌剂,利用水质毒性分析仪对11种农药进行了毒性研究,获得11种农药与青海弧菌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5 min时,5种可溶农药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大小为敌敌畏>敌百虫>杀虫单>乐... 以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作为测试菌剂,利用水质毒性分析仪对11种农药进行了毒性研究,获得11种农药与青海弧菌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5 min时,5种可溶农药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大小为敌敌畏>敌百虫>杀虫单>乐果>乙酰甲胺磷,6种难溶于水农药的毒性大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甲胺磷>莎稗磷>高效氯氰菊酯>恶霜灵>氰戊菊酯;11种农药混合后的毒性明显大于单一的杀虫单、乐果、敌百虫、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莎稗磷、高效氯氰菊酯、恶霜灵、氰戊菊酯的毒性,而与单一的敌敌畏、甲氨基阿维菌素的毒性相近;农药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且效应能够在短时间(15 min左右)内显现。应用青海弧菌Q67快速检测农药毒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弧菌q67 农药 毒性检测 剂量—效应关系 动力学曲线
下载PDF
30种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瑾 刘树深 +2 位作者 窦容妮 刘海玲 李晓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8-1113,共6页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30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阴离子基团和阳离子骨架(甲基咪唑、二甲基咪唑和吡啶)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对一种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毒...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30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阴离子基团和阳离子骨架(甲基咪唑、二甲基咪唑和吡啶)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对一种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的毒性效应.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Logit或Weibull函数可有效地表征30种ILs的剂量-效应曲线,其相关系数R>0.98,均方根误差RMSE<0.053;30种ILs对Q67的毒性差异很大,pEC50值在1.01~5.48之间;ILs对Q67的毒性具有烷基链效应,且烷基链上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pEC50值增加近1倍;ILs的阴离子基团、阳离子骨架及ILs本身的吸光性不显著影响ILs对发光菌Q67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青海弧菌q67 毒性效应 微板毒性分析法 烷基链效应
原文传递
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时间依赖联合毒性作用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丁婷婷 董欣琪 +2 位作者 张瑾 班龙科 王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以3种氨基糖苷类(AG)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APR)、双氢链霉素(DIH)和硫酸链霉素(STS)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中2类重要的水生生物分解者如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Q67)和生产者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为受... 以3种氨基糖苷类(AG)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APR)、双氢链霉素(DIH)和硫酸链霉素(STS)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中2类重要的水生生物分解者如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Q67)和生产者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为受试生物,运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抗生素三元混合物体系,共5条具有不同浓度配比的射线,应用已建立的分别基于Q67和CP的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系统测试抗生素及其三元混合物射线对Q67和CP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对于Q67和CP,暴露时间分别为0.25、2、4、8、12 h和12、24、48、72、96 h。应用浓度加和(CA)模型分析混合物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PR、DIH和STS及其5条混合物射线对2种指示生物的毒性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且Q67对AG抗生素及其混合物射线的响应比CP的灵敏;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 EC50值为毒性大小指标,3种抗生素对2种指示生物的毒性大小顺序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种AG抗生素对Q67和CP分别在12 h和96 h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为STS>DIH>APR;5条具有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物射线对Q67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均呈加和作用,但对CP的毒性既有加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且拮抗作用随暴露时间和组分浓度配比的变化而变化,表明AG抗生素毒性的联合毒性作用与暴露生物、暴露时间以及混合物组分的浓度配比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青海弧菌q67 蛋白核小球藻 时间依赖性 拮抗作用
下载PDF
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体系对青海弧菌的毒性特点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瑾 董欣琪 +2 位作者 陈敏 周睿 桂荣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5,共8页
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ALD)、残杀威(BAY)、呋喃丹(CAR)、灭多威(MET)和抗蚜威(PIR)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五元混合物体系共6条射线(U1,U2,…,U6),应用基于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微板毒性分析法(MTA)系统地考察了5种... 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ALD)、残杀威(BAY)、呋喃丹(CAR)、灭多威(MET)和抗蚜威(PIR)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五元混合物体系共6条射线(U1,U2,…,U6),应用基于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微板毒性分析法(MTA)系统地考察了5种农药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Logti和Weibull函数能较好地拟合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Q67的浓度-效应数据(R2>0.99,RMSE<0.032);以EC50的负对数值pEC50为毒性指标,5种农药的毒性顺序为BAY(pEC50=2.87)>CAR(pEC50=2.67)>ALD(pEC50=2.00)>MET(pEC50=1.99)>PIR(pEC50=1.79);依据CA,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6条混合物射线中,有2条呈加和作用,4条呈拮抗作用,其中U2和U4在整条浓度-效应曲线上呈现了明显的拮抗作用,而U3和U6的弱拮抗作用分别发生在混合物浓度的中高浓度区和中低浓度区;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的毒性与组分灭多威(MET)的浓度比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9238),且线性模型对混合物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青海弧菌 毒性特点 拮抗作用 线性模型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与有机磷农药间的毒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瑾 刘树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Ls)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毒性相互作用已有报道,但相关数据仍较为缺乏。以7种具有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ILs:溴化丁基吡啶(IL1)、氯化丁基-2,3-二甲基咪唑(IL2)、丁基-3-甲基咪唑翁磷酸盐(IL3)、丁基-3-甲基... "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Ls)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毒性相互作用已有报道,但相关数据仍较为缺乏。以7种具有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ILs:溴化丁基吡啶(IL1)、氯化丁基-2,3-二甲基咪唑(IL2)、丁基-3-甲基咪唑翁磷酸盐(IL3)、丁基-3-甲基咪唑正辛基硫酸(IL4)、丁基-2,3-二甲基咪唑二乙二醇单甲醚硫酸盐(IL5)、辛基-3-甲基咪唑二乙基醚单甲磺硫酸(IL6)和氯化己基-3-甲基咪唑(IL7),与5种有机磷农药(OPs):敌敌畏(DIC)、乐果(DIM)、草甘膦(GLY)、久效磷(MON)和磷胺(PHO),作为混合物组分,以等效应浓度比射线法设计7种ILs分别与5种OPs等EC_(50)配比的35组二元混合物,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MTA)测定这些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以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为参考模型分析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IL-OP混合物呈现的作用类型不同:如IL1-DIM、IL2-DIM、IL3-DIM、IL6-DIM、IL2-MON和IL7-DIM的混合物呈明显的拮抗作用;IL3-DIC和IL2-GLY的混合物呈明显的协同作用;IL5-DIM和IL4-MON的混合物在较高浓度区呈拮抗作用;而IL3-GLY和IL6-DIC的混合物在较高浓度区呈协同作用;其余的混合物则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有机磷农药 青海弧菌q67 微板毒性分析法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污水的青海弧菌Q67生物毒性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晓妍 闫志刚 +1 位作者 刘永军 王晓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32-1637,共6页
应用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对氧化沟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进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进行检测,对污水急性毒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取回后立即进行发光细菌毒性实验,水样均显示为刺激发光效应,污水毒性被掩盖;将水样放... 应用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对氧化沟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进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进行检测,对污水急性毒性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样取回后立即进行发光细菌毒性实验,水样均显示为刺激发光效应,污水毒性被掩盖;将水样放置1 d后进行毒性实验,部分水样显现出抑制发光效应;将污水用0.45μm微滤膜过滤可以使水样的生物毒性更好地显现,提高了毒性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水样灭菌后,生物毒性趋于稳定;采用固相萃取富集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很好地监测污水厂各处理单元进出水中有机物的急性毒性大小.各处理单元EC50值如下:细格栅出水为11.44;氧化沟进水为11.96;氧化沟出水为21.05;二沉池出水为16.06;UV消毒出水为15.17.污水厂的生物毒性主要在氧化沟工艺中去除,但是其工艺对生物毒性的去除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急性毒性 青海弧菌q67 影响因素 固相萃取(SPE)
原文传递
滏阳河河流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对青海弧菌和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博文 赵甲亭 +6 位作者 吴二威 李云云 李娜 李柏 乔秀文 吴刚 高愈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为调查滏阳河水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河流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根据河流结构、水文条件、排污口分布并考虑空间分布的均匀性,选取66个采样位点,采集河水及对应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用斜生栅藻和青海弧... 为调查滏阳河水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河流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根据河流结构、水文条件、排污口分布并考虑空间分布的均匀性,选取66个采样位点,采集河水及对应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用斜生栅藻和青海弧菌Q67作为模式生物,根据滏阳河水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邯郸近郊2号采样点采集水样的重金属含量配制系列重金属浓度的模拟河水进行重金属污染河水的生态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全部66个采样点中,29个采样点河水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III类水体重金属含量标准,主要污染元素是Hg、Pb、Cr、Zn。几乎所有采样点河水Mn和Fe含量都大大高于国家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规定的标准限值。根据2号采样点河水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配成的模拟河水对青海弧菌Q67的EC_(50)值为6.65%,为毒性极强的污染物。模拟河水样品对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较小,在实验的最高浓度下(1 000倍河水重金属含量)暴露4 d尚未引起半数藻细胞死亡。随河水重金属浓度上升,斜生栅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则与此相反,反映河水重金属污染可引起藻细胞的氧化损伤。叶绿素a和b含量则随暴露浓度的提高逐渐降低。在重金属浓度达到2号采样点河水的10%时,斜生栅藻叶绿素a含量已有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海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予以重视。河水发光菌Q67的生长抑制率、斜生栅藻的叶绿素a和MDA含量可以作为评估河流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滏阳河 重金属 青海弧菌q67 斜生栅藻 生态毒性
下载PDF
Microtox中药注射剂微毒测试体系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反应条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熊静悦 李孝容 +1 位作者 鄢良春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基于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比较研究,明确两者适宜的反应条件。方法:1考察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在15℃±1℃、20℃±1℃、25℃±1℃下的相对发光情况;2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 目的:基于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比较研究,明确两者适宜的反应条件。方法:1考察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在15℃±1℃、20℃±1℃、25℃±1℃下的相对发光情况;2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设计影响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的因素;3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考察不同p H复苏液对上述两种细菌相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明亮发光杆菌502的相对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青海弧菌Q67的相对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2Plackett-Burman法得到最优发光条件为:明亮发光杆菌502冻干粉平衡10min后加入复苏液2ml,混匀15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1m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5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青海弧菌Q67冻干粉平衡10min后加入复苏液2ml,混匀10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2m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0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3复苏液p H 3.6-p H 3.8时对明亮发光杆菌502发光的影响由抑制转为增强;复苏液p H 4.5-p H 5.0时对青海弧菌Q67发光强度的影响<±15%。结论:与明亮发光杆菌502比较,青海弧菌Q67具有更宽的p H耐受范围并且在检测时无需调节待测样品渗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502 青海弧菌q67 微毒测试
原文传递
有机磷酸酯对青海弧菌Q67毒性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丹 周建国 +4 位作者 李娜 饶凯锋 李晓 胡毅 马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80,共10页
摘要:以淡水发光菌Q67为受试生物,结合微孔板高通量检测技术,测定了15种常见有机磷酸酯的毒性,同时选用极化率(P)、分子表面积(TSA)、正辛醇/水分配系数(10gD)和芳香环个数(N。,)等有机磷酸酯的7种分子结构描述符,采用... 摘要:以淡水发光菌Q67为受试生物,结合微孔板高通量检测技术,测定了15种常见有机磷酸酯的毒性,同时选用极化率(P)、分子表面积(TSA)、正辛醇/水分配系数(10gD)和芳香环个数(N。,)等有机磷酸酯的7种分子结构描述符,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15种有机磷酸酯对Q67发光菌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QSAR)模型。结果表明,15种有机磷酸酯的EC50在1.13×10-5~327×10-3mol·L-1之间。在7个结构变量中,4个变量发挥主要作用。其中分子极化率(P)在有机磷酸酯类污染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断发光菌中的荧光素酶及其辅酶是其主要作用位点;脂溶性00gD)越大的化合物越较易穿过细胞膜,进而使Q67发光菌的毒性效应增大;芳香环数(NAr)越多,有机磷酸酯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越大;对分子结构类似的有机磷酸酯,其Q67发光菌的毒性效应随TSA值的增大而增强。利用所构建的构效关系模型,其稳定性(QCUM2=0544)和预测能力(Q2EXT=0808,RMSE=0.195)较好,可用来预测有机磷酸酯对Q67发光菌的急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发光菌 定量构效
下载PDF
15种取代酚对淡水发光菌Q67的毒性及定量构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辉 李娜 +1 位作者 马梅 刘光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3-380,共8页
为了更加准确和便捷地预测各种取代酚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以淡水发光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受试生物,测定了15种典型取代酚的急性毒性;采用logD(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U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和MW(分子量)等取代酚的7种主... 为了更加准确和便捷地预测各种取代酚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以淡水发光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受试生物,测定了15种典型取代酚的急性毒性;采用logD(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U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和MW(分子量)等取代酚的7种主要结构参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QSAR)模型。结果表明,15种取代酚的EC_(50)在5.76×10^(-6)~1.27×10^(-3)mol·L^(-1)之间,且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QSAR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显示,-logEC_(50)与logD、LUMO和MW值正相关,且logD对模型的贡献最大,即越容易与Q67菌结合的酚类化合物对其的急性毒性越大;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Q^2_(EXT)=0.91,RMSE=0.49)和较高的稳定性(Q^2_(CUM)=0.58),能够用于预测其他酚类化合物对Q67菌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酚 淡水发光菌 偏最小二乘 定量构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