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 被引量:36
1
作者 逯爱英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1,37,共4页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和谐图书馆:即以人为本是核心、人际关系是关键、公平公正是凝聚力、诚实守信是品牌。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构建 和谐 图书馆
下载PDF
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被引量:25
2
作者 倪建英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及其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发展。
关键词 班级文化 以人为本 教育
下载PDF
分配制度变革何以推动共同富裕现代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喜平 何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分配制度作为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制度,直接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否。中国共产党分配制度变革的初心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配制理论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以消灭剥削的分配制度为逻辑起... 分配制度作为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制度,直接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否。中国共产党分配制度变革的初心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配制理论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以消灭剥削的分配制度为逻辑起点,以满足人民利益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为重要使命进行分配制度变革。从消灭剥削的分配制度到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制度,从公平与效率的讨论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再到健全“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都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引领,完善三次分配制度体系,以募集、自愿损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形成积极、主动和谐的互助式再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 人民至上 第三次分配 公平正义
下载PDF
浅谈做好企业信访维稳工作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晓琴 高永红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94-96,99,共4页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活跃,各类矛盾纠纷也不断凸显出来,这给企业信访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信访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动态把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活跃,各类矛盾纠纷也不断凸显出来,这给企业信访维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信访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服务,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动态把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才能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稳定保障。剖析了新时期企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维稳 以人为本 化解矛盾 方法途径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军科 《宁夏党校学报》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人文精神的建构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人文精神的建构是一个全新的题目。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其本质的规定性表现为:历史精神、文化(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实践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分配制度变革及其人民立场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喜平 何况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分配关系本质上是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分配制度变革也表现为人与人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实践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导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qu... 分配关系本质上是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分配制度变革也表现为人与人利益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实践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导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互相推动为演变逻辑,进行渐进式、探索式分配制度改革;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和改善了人民利益,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也不断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分配制度变革 人民立场 人民利益 按劳分配
原文传递
关于创建宜居中小城市的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明浩 李小羽 +1 位作者 刘玉娜 高翠琳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6,共5页
阐述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及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外宜居城市案例,说明宜居城市不仅是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中小城市同样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最后提出了创建宜居城市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 阐述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及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外宜居城市案例,说明宜居城市不仅是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中小城市同样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最后提出了创建宜居城市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中小城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向前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中共十六大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 中共十六大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这一理念,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要做到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观;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的状况,夯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创新方法,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理念 创新方法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探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冲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质的矛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质的矛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 职业生涯教育 就业能力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艳涛 《理论与现代化》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成果。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现代思维取向,就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 以人为本的提出是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成果。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现代思维取向,就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从思维方式转变的视角研究以人为本,必须辩证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他人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当代哲学重心由客体原则向主体原则、由社会性向个体性、由科学性向价值性、由物质性向精神性迁移特征的理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以人为本 能力本位
下载PDF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倩雯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学校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要积极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认真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努力搞好精...  学校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要积极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认真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努力搞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知识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 高教 先进文化 教职工 全面发展 精神文化 全员参与 目标责任 人才
下载PDF
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阮小妹 《当代图书馆》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柔性管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将柔性管理应用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激发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柔性管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将柔性管理应用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激发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益,而且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者与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管理 高校 图书馆 以人为本 知识经济 工作效益
下载PDF
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和建 赵芷涵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章从图书馆休闲文化的认知着手,强调了在现代环境下图书馆休闲文化的建设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重视"以人为本",提出了在进行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中应关注馆员素质、服务质量、资源布局、馆舍建设、室内布局等问题,阐明图书馆... 文章从图书馆休闲文化的认知着手,强调了在现代环境下图书馆休闲文化的建设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重视"以人为本",提出了在进行图书馆休闲文化建设中应关注馆员素质、服务质量、资源布局、馆舍建设、室内布局等问题,阐明图书馆建设休闲文化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休闲文化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高校人才工作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献君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5期41-44,共4页
高校人才工作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目前高校人才工作面临着学校效益目标和学术目标 ,规模、质量和效益 ,引进与培养 ,流动与稳定等诸多矛盾。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探索新思路 ,采取新措施 ,扩... 高校人才工作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目前高校人才工作面临着学校效益目标和学术目标 ,规模、质量和效益 ,引进与培养 ,流动与稳定等诸多矛盾。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探索新思路 ,采取新措施 ,扩大师资队伍 ,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实施聘任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 人才工作 以人为本 学术目标 聘任制
下载PDF
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国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2,共3页
从人格的界定 ,大学生人格的现状 ,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特征及功能 ,构建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探讨新时期大学生人格教育问题 ,以期对新时期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人格教育
下载PDF
培养制度人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远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5-188,共4页
通过追溯人本原理的历史渊源,分析了现行"人性缺失"的培养制度与多样化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论述了人性化培养制度在多样化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培养制度人性化是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培养制度 人性化 多样化人才
下载PDF
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玉兰 梁琳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1-73 160,160,共4页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在明确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本质要求的基础上...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在明确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本质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人性化缺失的主要表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育教学 高校 管理
下载PDF
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山庆 高鸣 《昆明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3,11,共4页
从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三个方面,对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作了全面疏理和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即"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层意蕴及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胡锦涛 以人为本 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理论基础、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争春 靳芳菲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5,M0003,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时代要求并进行了重要部署,强调在新时代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为理论之源,以毛泽东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为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时代要求并进行了重要部署,强调在新时代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新时代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为理论之源,以毛泽东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为依托,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为核心。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在打牢根基、构筑框架、强化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坚定“两个确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人民至上,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强化思想、制度、组织建党同向协同发力,以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等重要时代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 政治建设 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 党建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论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倩 吴家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文化底色,为其...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价值导向。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文化底色,为其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基因和深厚的道德根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百年价值追求,为其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包括以“人民至上”为执政理念的政治价值观、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的经济价值观、以“守正创新”为基本范式的文化价值观、以“和谐共生”为基本内核的生态价值观、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理念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价值迷思,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人民至上 共同富裕 守正创新 和谐共生 命运与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