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Mg的蠕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晏井利 孙扬善 +1 位作者 薛烽 陶卫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4-1359,共6页
不同状态纯Mg试样在75—200℃,15—40 MPa条件下的蠕变实验表明:在等同条件下,铸态试样的晶粒粗大,蠕变速率较低;挤压态试样由于动态再结晶,晶粒变细,蠕变速率大幅上升;退火后由于晶粒长大,蠕变速率又呈下降趋势,根据应变速率幂指数公式... 不同状态纯Mg试样在75—200℃,15—40 MPa条件下的蠕变实验表明:在等同条件下,铸态试样的晶粒粗大,蠕变速率较低;挤压态试样由于动态再结晶,晶粒变细,蠕变速率大幅上升;退火后由于晶粒长大,蠕变速率又呈下降趋势,根据应变速率幂指数公式,铸态纯Mg试样在较低应力时,应力指数n处于4.3—4,9的范围,在较高应力时,n>7;激活能在76.0—89.4 kJ/mol的范围.根据应力指数和激活能并结合蠕变过程中的组织分析,纯Mg的蠕变受位错攀移、晶界滑移以及孪生的共同作用,其中位错攀移和晶界滑移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MG 蠕变 位错攀移 晶界滑移
下载PDF
不同加载方式下木塑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田先玲 李大纲 +2 位作者 蒋永涛 何强 吴春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46,共4页
主要对木塑复合材料在20℃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验加载方式设为:20%~40%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梯形波加载方式;20%~40%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三角波加载方式;10%~70%应力水平下恒定载荷加载方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开始初期,纯... 主要对木塑复合材料在20℃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验加载方式设为:20%~40%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梯形波加载方式;20%~40%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三角波加载方式;10%~70%应力水平下恒定载荷加载方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开始初期,纯蠕变、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纯疲劳三种不同的损伤失效形式对木塑复合材料弯曲变形增长率的影响不大。在试验进行到中后期,纯蠕变产生的应变增长率>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产生的应变增长率>纯疲劳产生的应变增长率;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材料产生的应变增长率逐渐增加,在60%的应力水平处应变增长率达到了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疲劳-蠕变 纯蠕变 纯疲劳 应变增长率
下载PDF
纯锡的速率相关性变形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京 朱宇杰 +2 位作者 周慧玲 王俭辛 王凤江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0,共4页
考察了纯锡在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探讨了应变速率对纯锡的变形机制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对比不同应变速率(0.001-0.1 s^-1)下样品表面的晶粒形貌、形变特征、断口信息。发现在较低的应变速率(0.001 s^-1)下,纯锡... 考察了纯锡在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探讨了应变速率对纯锡的变形机制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形貌观察,对比不同应变速率(0.001-0.1 s^-1)下样品表面的晶粒形貌、形变特征、断口信息。发现在较低的应变速率(0.001 s^-1)下,纯锡的形变机制以蠕变为主要模式;在较高的应变速率(0.1 s^-1)下,形变机制以位错滑移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锡 形变 应变速率 蠕变 滑移 断裂
原文传递
利用仪器化压入表征纯铝的循环动态和蠕变行为
4
作者 刘明 徐智通 杨福前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50,共14页
本文利用仪器化压入研究了纯铝在循环载荷下的动态行为及在准静态载荷下的蠕变行为,揭示了载荷、加载速率和保载时间等实验参数对纯铝循环压入响应的影响.循环压入结果表明,预加载阶段的保载时间延长,载荷增大,加载速率增大,有利于减弱... 本文利用仪器化压入研究了纯铝在循环载荷下的动态行为及在准静态载荷下的蠕变行为,揭示了载荷、加载速率和保载时间等实验参数对纯铝循环压入响应的影响.循环压入结果表明,预加载阶段的保载时间延长,载荷增大,加载速率增大,有利于减弱蠕变对后续循环压入的影响,使接触深度、压入硬度和接触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更快趋于稳定.蠕变结果表明,随保载时间的增加,接触模量和压入硬度呈下降趋势;纯铝的稳态蠕变应力指数不随载荷而变化;蠕变测试保载时间不宜过长.压头在晶粒内部测试时,纯铝表现出比在晶界区域测试更强的抗稳态蠕变性能,循环压入的硬度也高于晶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 仪器化压入 蠕变 循环压入 加载条件
原文传递
Primary-transient creep and anelastic backflow of pure copper deformed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ultra-low strain rates
5
作者 申俊杰 Ken-ichi IKEDA +1 位作者 Satoshi HATA Hideharu NAKASHIMA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729-1735,共7页
Creep and anelastic backflow behaviors of pure copper (4N Cu) with grain size dg=40 μm were investigated at low temperatures of T〈0.3Tm (Tm is melting point) and ultra-low creep rates of ε≤1×10^-10 s^-1 b... Creep and anelastic backflow behaviors of pure copper (4N Cu) with grain size dg=40 μm were investigated at low temperatures of T〈0.3Tm (Tm is melting point) and ultra-low creep rates of ε≤1×10^-10 s^-1 by a high strain-resolution measurement (the helicoid spring specimen technique). Analysis of creep data was based on the scaling factors of creep curves instead of the conventional extrapolated steady-state creep rate. Power-law creep equation is suggested to be the best for describing the primary transient creep behavior, because the pre-parameter does not apparently change with elapsed time. The observed anelastic strains are 1/6 of the calculated elastic strains, and linear viscous behavior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logarithm plot of the anelastic strain rate versus anelastic strain (slope equals 1). Therefore, the creep anelasticity is suggested to be due to the unbowing of there-dimensional network of dislo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 copper creep DISLOCATION ANELASTICITY constitutive creep equation
下载PDF
DD3 单晶高温剪切试验研究
6
作者 陶仙德 尹泽勇 高德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81,共6页
设计了新的剪切试验件和剪切夹具,首次开展了DD3单晶的剪切试验研究。分别在700℃、850℃和950℃下进行瞬时剪切和恒定剪应力下的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试验的重复性很好。DD3单晶存在剪切应变硬化和饱和现象... 设计了新的剪切试验件和剪切夹具,首次开展了DD3单晶的剪切试验研究。分别在700℃、850℃和950℃下进行瞬时剪切和恒定剪应力下的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试验的重复性很好。DD3单晶存在剪切应变硬化和饱和现象,<001>方向的剪切强度比拉伸强度约小一半,同时剪切非弹性变形很大;瞬时剪切行为存在加载速率、温度相关性;剪切蠕变曲线形状和蠕变寿命与温度及应力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剪 剪切蠕变 单晶 试验研究 高温合金
下载PDF
工业纯钛TA2的低温蠕变行为(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莉 徐宏 +1 位作者 马秋林 王志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14-2117,共4页
对工业纯钛TA2在150℃(精对苯二甲酸装置钛冷凝器的工作温度)下的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单轴拉伸蠕变试验结果表明,150℃下TA2材料蠕变第1阶段服从指数规律 ε = βt°。第1阶段蠕变衰减速度(时间指数口值)分别在160-200MPa和22... 对工业纯钛TA2在150℃(精对苯二甲酸装置钛冷凝器的工作温度)下的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单轴拉伸蠕变试验结果表明,150℃下TA2材料蠕变第1阶段服从指数规律 ε = βt°。第1阶段蠕变衰减速度(时间指数口值)分别在160-200MPa和220-240MPa的试验应力范围内呈分阶段恒定的趋势。在较低的应力条件下(低于200MPa),蠕变第1阶段的衰减速度较大,第2阶段存在蠕变饱和现象,且随着应力的降低,达到饱和所需的时间缩短。由此可以推论,第2阶段蠕变饱和的出现与第1阶段蠕变衰减速度密切相关,且在低温和较低的应力条件下,蠕变行为主要以第1阶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 低温蠕变 蠕变第1阶段 衰减速率 蠕变饱和
下载PDF
木材普通蠕变和机械吸湿蠕变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辉 蒋佳荔 +1 位作者 詹天翼 吕建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木材是一种具有不同细胞类型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其细胞壁的壁层结构与化学组分具有多样性。在静态恒定应力作用下,木材形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即产生蠕变。木材蠕变是影响木制品和工程构件质量以及结构设计安全性的一个关键特性。... 木材是一种具有不同细胞类型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其细胞壁的壁层结构与化学组分具有多样性。在静态恒定应力作用下,木材形变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即产生蠕变。木材蠕变是影响木制品和工程构件质量以及结构设计安全性的一个关键特性。根据木材中的水分状态,木材蠕变可以划分为"含水率平衡态时的普通蠕变"和"含水率非平衡态时的机械吸湿蠕变"。本文分别阐述了木材普通蠕变和木材机械吸湿蠕变的现象和特点;围绕木材的普通蠕变,归纳了木材组织结构、含水率、温度和应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木材的机械吸湿蠕变,重点从分子水平、细胞壁层结构、物理老化等方面解释其发生机制,并论述微纤丝角、化学组分、含水率和温度等因素对机械吸湿蠕变的影响。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和Kelvin-Voigt模型模拟木材蠕变的研究进展,分别概述了普通蠕变和机械吸湿蠕变的数值模拟过程及其应用。木材蠕变特性受其自身复杂的组织构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使得木材蠕变的研究仍有较多方面尚未涉及。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1)针对木材正交各向异性的构造特点,采用不同的载荷类型和形变模式进行组合测试,系统表征木材的正交异向蠕变特性;2)解明湿热条件下,水分、温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木材组分以及蠕变行为的影响,探索温湿度场中蠕变柔量与泊松比的同步实时测定;3)明确单根纤维(管胞、木纤维细胞)的机械吸湿蠕变行为规律,并确定木材组分,尤其是半纤维素在木材机械吸湿蠕变中的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氢键作用对木材机械吸湿蠕变的影响机制;4)构建能够充分解释木材蠕变特性内在机制和外在影响的蠕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普通蠕变 机械吸湿蠕变 蠕变模型
下载PDF
梁的蠕变开裂各向同性弯曲损伤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光松 金星 陆寅初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在梁的纯弯曲损伤基本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弯曲损伤的基本方程,与Kachanov的材料刚度劣化(受载横截面积减小)定义拉伸损伤变虽类似,以梁的弯曲刚度劣化(惯性矩减小)定义弯曲损伤变量,从而建立了与Kachanov拉伸损... 在梁的纯弯曲损伤基本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弯曲损伤的基本方程,与Kachanov的材料刚度劣化(受载横截面积减小)定义拉伸损伤变虽类似,以梁的弯曲刚度劣化(惯性矩减小)定义弯曲损伤变量,从而建立了与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相类似的梁的各向同性弯曲损伤模型。最后,以受蠕变纯弯曲梁为实例进行了损伤分析,所得计算结果与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所得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该弯曲损伤模型是合理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弯曲梁 蠕变 各向同性 损伤 弯曲
下载PDF
工业纯钛中低温蠕变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剑 周昌玉 +1 位作者 代巧 贺小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6-352,共7页
根据工业纯钛TA2在服役温度范围内(室温、353 K、423 K)的拉伸实验和蠕变实验获得了工业纯钛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蠕变曲线。由中低温蠕变实验数据发现工业纯钛在服役温度范围内会产生显著的蠕变现象,蠕变特征会随温度发生变化。随后,... 根据工业纯钛TA2在服役温度范围内(室温、353 K、423 K)的拉伸实验和蠕变实验获得了工业纯钛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蠕变曲线。由中低温蠕变实验数据发现工业纯钛在服役温度范围内会产生显著的蠕变现象,蠕变特征会随温度发生变化。随后,分别建立了工业纯钛在各温度下的弹塑性拉伸本构方程和蠕变本构方程。综合拉伸和蠕变本构方程建立了工业纯钛在服役温度范围内的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显著低于拉伸曲线,并且存在寿命相关性,随着寿命要求的提高等时应力应变曲线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温度下等时应力应变曲线随寿命要求的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别。根据等时应力应变曲线、结构允许的极限应变和结构设计寿命,本研究提出了工业纯钛与时间相关的许用应力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 中低温蠕变 等时应力应变曲线 与时间相关的许用应力
原文传递
复合加工制备的超细晶工业纯钛室温蠕变行为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西荣 陈小龙 +2 位作者 罗雷 刘晓燕 蔡文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26-2131,共6页
采用工业纯钛TA1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冷轧(Cold Rolling,CR)+旋锻(Swaging)的方法制得晶粒尺寸约为120nm的超细晶工业纯钛,通过单轴拉伸蠕变实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 采用工业纯钛TA1经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冷轧(Cold Rolling,CR)+旋锻(Swaging)的方法制得晶粒尺寸约为120nm的超细晶工业纯钛,通过单轴拉伸蠕变实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室温下超细晶工业纯钛蠕变变形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实验应力范围内,超细晶工业纯钛存在明显的室温蠕变现象;随加载应力的升高(640~760 MPa),蠕变量增加,稳态蠕变速率增大(2.8×10^(-7)~1.5×10^(-4)s^(-1));在相同蠕变应力水平(0.8σ_s)下,超细晶工业纯钛稳态蠕变速率(2.8×10^(-7)s^(-1))低于粗晶工业纯钛(8.6×10^(-6)s^(-1)),抗蠕变性能优于粗晶工业纯钛;位错滑移机理是其主要蠕变变形机理,蠕变断裂机制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 工业纯钛 蠕变 应力指数 位错滑移
原文传递
工业纯钛TA2中低温蠕变特征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乐 周昌玉 +2 位作者 彭剑 李建 贺小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3-1468,共6页
工业纯钛TA2中低温蠕变行为存在显著的温度及应力相关性。基于外加应力水平和蠕变应变的变化关系,确定不同蠕变温度下的门槛应力水平。根据短时蠕变实验数据,利用包含稳态蠕变速率的本构方程外推稳态蠕变速率,而后进行两组相对长时的蠕... 工业纯钛TA2中低温蠕变行为存在显著的温度及应力相关性。基于外加应力水平和蠕变应变的变化关系,确定不同蠕变温度下的门槛应力水平。根据短时蠕变实验数据,利用包含稳态蠕变速率的本构方程外推稳态蠕变速率,而后进行两组相对长时的蠕变实验,证明了工业纯钛中低温蠕变存在稳态蠕变阶段。利用稳态蠕变速率与应力关系,计算出工业纯钛室温蠕变应力指数为6.96,也说明了外推稳态蠕变速率的可靠性。中低温蠕变激活能随着蠕变进行变化不大(≈60 k J/mol),但一直大于以位错为变形主导机制的变形激活能(30~40 k J/mol),表明孪晶对于工业纯钛中低温蠕变发展整个阶段均起重要作用。根据蠕变后试样孪晶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解释了TA2蠕变行为的温度相关性,同时也证明了孪晶对于TA2蠕变行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TA2 门槛应力 稳态蠕变 蠕变激活能 孪晶
原文传递
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梦园 顾伯勤 陶家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3-76,86,共5页
在室温下对工业纯钛TA2进行恒应力(200~550 MPa)压缩蠕变试验和恒应变速率(1×10-5,5×10-5,5×10-4 s-1)压缩试验,采用幂律方程(蠕变方程)描述了其压缩蠕变行为,利用修正的Arrhenius方程(压缩本构方程)描述了压缩流变行为... 在室温下对工业纯钛TA2进行恒应力(200~550 MPa)压缩蠕变试验和恒应变速率(1×10-5,5×10-5,5×10-4 s-1)压缩试验,采用幂律方程(蠕变方程)描述了其压缩蠕变行为,利用修正的Arrhenius方程(压缩本构方程)描述了压缩流变行为;建立了压缩蠕变方程参数和压缩本构方程参数的关系式,利用蠕变临界应力修正后,得到基于压缩试验数据的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蠕变临界应力为252MPa;修正后的Arrhenius方程可以很好地表征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变形行为;采用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蠕变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模型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TA2 室温压缩蠕变 压缩流变行为 蠕变临界应力
下载PDF
钛制压力容器的室温蠕变极限载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 周昌玉 +2 位作者 彭剑 常乐 贺小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11-3016,共6页
根据工业纯钛的室温蠕变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钛制压力容器的蠕变极限载荷。结果发现,随着室温蠕变时间的增加,压力容器蠕变极限载荷由快速下降趋于缓慢下降。以圆筒型压力容器为例,详细分析了径比K对极限载荷的影响... 根据工业纯钛的室温蠕变等时应力-应变曲线,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钛制压力容器的蠕变极限载荷。结果发现,随着室温蠕变时间的增加,压力容器蠕变极限载荷由快速下降趋于缓慢下降。以圆筒型压力容器为例,详细分析了径比K对极限载荷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室温蠕变极限载荷的预测公式。该公式能够体现蠕变时间对极限载荷的劣化作用,以及许用应变和径比K对极限载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 室温蠕变 压力容器 蠕变极限载荷
原文传递
工业纯钛TA2室温蠕变条件下裂纹尖端的参量表征与估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代巧 周昌玉 +3 位作者 彭剑 杨志锋 贺小华 於孝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4-1158,共5页
通过试验、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对工业纯钛TA2室温蠕变条件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参量表征及估算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工业纯钛TA2存在明显的第1阶段蠕变现象。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表明,对TA2裂纹体进行保载时,裂... 通过试验、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对工业纯钛TA2室温蠕变条件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参量表征及估算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工业纯钛TA2存在明显的第1阶段蠕变现象。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表明,对TA2裂纹体进行保载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为HRR场,提出采用与时间相关的J积分来表征,并给出了估算方法。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了TA2室温蠕变条件下CT试样的时间相关J积分值,论证了采用J积分来表征室温蠕变条件下TA2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合理性。将有限元计算与估算方法获得的J积分进行了比较,验证了估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TA2 室温蠕变 裂纹表征参量 J积分
原文传递
梁的蠕变脆性各向同性弯曲损伤模型
16
作者 杨光松 金星 陆寅初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80,共10页
本文在梁的纯弯曲损伤基本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弯曲损伤的基本方程,与Kachanov的材料刚度劣化(受载横截面积减小)定义拉伸损伤变量类似,以梁的弯曲刚度劣化(惯性矩减小)定义弯曲损伤变量,从而建立了与Kachanov拉... 本文在梁的纯弯曲损伤基本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弯曲损伤的基本方程,与Kachanov的材料刚度劣化(受载横截面积减小)定义拉伸损伤变量类似,以梁的弯曲刚度劣化(惯性矩减小)定义弯曲损伤变量,从而建立了与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相类似的梁的各向同性弯曲损伤模型。最后,以受蠕变纯弯曲梁为实例进行了损伤分析,在一次近似条件下,该弯曲损伤模型的材料常数可由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的材料常数确定,且所得计算结果与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所得结果比较吻和,表明该弯曲损伤模型是合理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弯曲损伤 各向同性 脆性
下载PDF
11.5CrNbTi和15Cr0.5MoNbTi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循环蠕变行为
17
作者 应彩虹 陈立佳 +1 位作者 刘天龙 郭连权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1-488,共8页
对11.5CrNbTi和15Cr0.5MoNbTi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进行650℃应力控制循环蠕变实验,研究了最大外加应力处引入的保持时间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循环蠕变变形和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时间的延长使这两种不锈钢的最小循环蠕变速率增大,循... 对11.5CrNbTi和15Cr0.5MoNbTi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进行650℃应力控制循环蠕变实验,研究了最大外加应力处引入的保持时间对铁素体不锈钢的循环蠕变变形和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时间的延长使这两种不锈钢的最小循环蠕变速率增大,循环蠕变寿命和循环断裂周次减少。在相同的条件下,15Cr0.5MoNbTi不锈钢的循环蠕变抗力优于11.5CrNbTi不锈钢。这两种不锈钢的循环蠕变断裂模式均为穿晶断裂,随着保持时间的延长断口表面的蠕变孔洞增多,蠕变损伤作用增强。这两种不锈钢循环蠕变后的微观组织均为亚晶,位错的滑移和交滑移是循环蠕变的主要变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 循环蠕变 保持时间 断裂模式 变形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