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付学明 余加林 +1 位作者 刘官信 邓兵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发育期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 (S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胎鼠 4 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两个干预组 ,剖宫取孕19d的胎鼠肺组织作为早产鼠肺模型 ,用原位杂交研究胎鼠肺泡...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发育期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 (S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胎鼠 4 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两个干预组 ,剖宫取孕19d的胎鼠肺组织作为早产鼠肺模型 ,用原位杂交研究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SP B基因的表达 ,逆转录PCR(RT PCR)观察分析各组肺表面活性蛋白SP A、SP B和SP CmRNA表达变化 ,用 β actinmRNA扩增产物为内参照密度扫描半定量分析。结果  (1)发育 19d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SP BmRNA表达阳性 ;(2 )鼠胚胎发育后期 ,支气管周围也分布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3)生理盐水对照组SP A、SP B、SP CmRNA表达与 β actinmRNA比值分别为 0 81± 0 2 6、0 97± 0 2 0、0 88± 0 11。盐酸氨溴索干预SP A、SP B、SP CmRNA表达比值分别为 1 0 4± 0 16、1 2 8± 0 2 9、1 0 9± 0 2 5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加 (P <0 0 5 )。地塞米松干预后的胎鼠肺SP A、SP B、SP CmRNA表达比值分别为 1 0 8±0 2 5、1 2 3± 0 35、1 2 1± 0 2 5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加 (P <0 0 5 )。 (4 )对比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在促进SP A、SP B、SP C基因表达上 ,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地塞米松 胎鼠 肺表面活性蛋白 基因表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苦杏仁甙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B、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祝华平 常立文 +2 位作者 李文斌 刘汉楚 容志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高氧暴露对体外培养的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 (AECⅡ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protein ,SP)A、B、CmRNA表达的影响及苦杏仁甙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19d早产鼠AECⅡ ,经贴壁纯化后随机分为四组 :空气组 (Ⅰ... 目的 探讨高氧暴露对体外培养的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 (AECⅡ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protein ,SP)A、B、CmRNA表达的影响及苦杏仁甙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19d早产鼠AECⅡ ,经贴壁纯化后随机分为四组 :空气组 (Ⅰ组 )、高氧组 (Ⅱ组 )、空气 +苦杏仁甙组(Ⅲ组 )、高氧 +苦杏仁甙组 (Ⅳ组 )。Ⅱ、Ⅳ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 3L/min通入 95 %氧、5 %二氧化碳高纯混合气 ,10min后密封。Ⅲ、Ⅳ组在更换培养液时加入 2 0 0 μmol/L苦杏仁甙 ,培养 2 4h后 ,收获各组细胞 ,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RT PCR半定量分析各组培养细胞中SP A、SP B、SP CmRNA表达强度。 结果 Ⅱ组SP A、SP B、SP CmRNA表达强度均较Ⅰ组弱 (P <0 .0 1) ,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Ⅳ组较Ⅱ组表达强度明显增加 (P <0 .0 5 )。 结论 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AECⅡSP A、SP B、SP CmRNA表达降低 ,这种改变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苦杏仁甙可抑制这种变化 ,提示苦杏仁甙对高氧肺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甙 高氧症 肺泡 上皮细胞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苦杏仁甙 早产婴儿
原文传递
肺炎病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绍芬 邓继岿 +2 位作者 李晶 黄宝兴 郑跃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42-543,546,共3页
目的研究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探讨PS在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炎病儿20例(肺炎组)和非肺炎病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采用Bartlett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磷... 目的研究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探讨PS在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炎病儿20例(肺炎组)和非肺炎病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采用Bartlett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TPL)、Mason法检测饱和磷脂酰胆碱(Sat-PC)、焦酚红染色法(Pyrogallol)检测总蛋白(TP)。以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肺炎组Sat-PC虽然较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05);肺炎组Sat-PC/TPL和Sat-PC/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83、3.938,P<0.001)。结论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PS降低,可能是导致肺炎反复或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PS替代疗法是肺炎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炎 儿童
下载PDF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泡复张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娟 詹庆元 +1 位作者 王辰 郭晓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2,共6页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肺泡复张手法(RM)及两者联合治疗ARDS的疗效。方法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兔28只,反复温盐水肺泡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行容积控制通气,通气稳定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S组、RM组及PS+RM组,每...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肺泡复张手法(RM)及两者联合治疗ARDS的疗效。方法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兔28只,反复温盐水肺泡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行容积控制通气,通气稳定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S组、RM组及PS+RM组,每组7只,分别气管内注入安慰剂、外源性PS、实施RM或PS联合RM治疗,观察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处理后4h处死动物,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肺损伤程度。结果(1)对照组、PS组、RM组和PS+RM组的PaO2分别为(74±15)、(234±42)、(231±17)和(253±52)mmHg(1mmHg=0.133kPa),PS、RM和PS+RM3组均高于对照组(F=84.201,P〈0.01),PS、PS+RM组氧合改善稳定,RM组Pa02随观测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2)4组的PaCO,分别为(56±11)、(46±10)、(51±8)和(46±10)mmHg,对照组明显高于Ps、Ps+RM组(F=4.234,P〈0.05)。RM组PaCO2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3)4组动物气道峰压分别为(33±2)、(23±1)、(24±2)和(22±1)cmH:0(1cmH2O=0.098kPa),静态肺顺应性(Cst)分别为(1.1±0.3)、(1.7±0.3)、(1.5±0.1)、(1.9±0.4)ml/cmH20,PS、RM、PS+RM3组气道峰压、Cs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74.911、15.863,均P〈0.01)。RM组Cst改善较Ps+RM组差(q=2.58,P〈0.05);(4)PS、RM、PS+RM3组动物肺损伤评分分别为3.9±0.8、6.1±0.7和4.2±0.6,均低于对照组的13.5±0.7(F=369.6,P〈0.01),RM组高于PS及PS+RM组(q值分别为6.35、5.70,均P〈0.01)。结论ARDS早期补充外源性PS或实施RM均能有效改善氧合及肺脏顺应性,但RM后易出现肺泡再萎陷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PS联合RM治疗能防止肺泡再萎陷,并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泡复张手法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涛 肖玉 +4 位作者 王宏伟 麦根荣 徐少勇 谢集建 李东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影响,探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新途径。方法孕19 d Wistar大鼠剖腹取胎鼠,原代培养肺泡Ⅱ型细胞,试验分组:VEGF组、地塞...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影响,探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新途径。方法孕19 d Wistar大鼠剖腹取胎鼠,原代培养肺泡Ⅱ型细胞,试验分组:VEGF组、地塞米松组、VEGF加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薄层层析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总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鞘磷脂(SM)含量;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VEGF组、地塞米松组与VEGF加地塞米松组总磷脂及各成分含量增加,VEGF组和地塞米松组PC、SM、P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VEGF、地塞米松对肺泡磷脂各成分的影响各不相同,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加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改善了肺泡上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 相关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氧化应激状态下H441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A、B、C和D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保欢 李文斌 +5 位作者 刘伟 王席娟 赵玲霞 莫璐霞 王靓 常立文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地寒米松对氧化应激时H441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A、B、C和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制作H441细胞氧化晦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地塞米松(1、10和100μmol/L)组、H2O2(100μmol/L)损... 目的探讨地寒米松对氧化应激时H441细胞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A、B、C和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制作H441细胞氧化晦激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地塞米松(1、10和100μmol/L)组、H2O2(100μmol/L)损伤组、H2O2(100μmol/L)±地塞米松(100μmol/L)组。共培养24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中SP-A、B、C和D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榆测SPA、B、C和D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忻,并采用Dunnett’s T3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H2O2损伤组SP-A mRNA表达水平明娃高丁对照组(4.0016±0.3618与0.9914±0.4170),向SP-C与SP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SP-C:0.2840±0.0586与0.9719±0.1022;SP—D:0.6199±0.0074与0.9518±0.0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2O2损伤组相比,H2O2±地寒米松组SPA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2.5191±0.3463),而SP-D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0.9076±0.0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H2O2损伤组SP-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795±0.0645与0.9728±0.0090),SP-B、SP—C与SP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P-B:0.2593±0.0086与0.7253±0.0134;SP-C:0.5592±0.0111与0.9472±0.0052;SP-D:1.1550±0.0237与1.2991±0.0298);与H2O2损伤组相比,H2O2±地塞米松组SPA蛋白表达降低(1.4974±0.0185),而SP-B、SP-C与SP-D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7389±0.0182、0.9244±0.0282和1.3339±0.0136),筹砰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调节SP的表达,对H441细胞氧化心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细胞系 肿瘤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淡云 卫文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容量目标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4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4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干扰素-γ(IFN-γ)、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IFN-γ/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1周后PaO2、OI、SpO2及IL-4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PaCO2、IFN-γ、IFN-γ/IL-4、cTnI、CK-MB及LDH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NRDS患儿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可有效优化通气功能并减轻全身炎症状态,抑制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和D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芹 徐建华 +5 位作者 王芬 连莉 陈珊宇 蔡静 李霂 肖会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测定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和IL-6在CTD间质性肺病(ILO)O~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KL-6、SP-A、SP-D、IL-6水平,记录影像学及肺功能情况等,采用t检验、r检验,非参数检验... 目的测定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和IL-6在CTD间质性肺病(ILO)O~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KL-6、SP-A、SP-D、IL-6水平,记录影像学及肺功能情况等,采用t检验、r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①CTD-ILD组血清KL-6、SP-A、SP-D、IL-6水平[551.4(428.2,883.5)U/ml、938.4(435.2,2324.7)pg/ml、90.7(80.7,100.3)ng/ml和30.4(22.9,41.7)p咖1]显著高于无ILD的CTD组[192.9(139.2,266.2)U/ml;458.0(372.6,529.0)pg/ml;80.0(71.2,98.3)ng/ml;18.6(4.9,31.0)pg/ml,Z=-5.383,-3.76,-2.123,-3.903,P均〈0.05);l司时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名)[183.2(141.9,216.6)U/ml;229.0(162.0,248.0)pg/ml;50.8(26.1,96.4)ng/ml;7.1(3.7,8.7)Dg/ml,Z=-5.801,-8.13,2.272,3.266;P均〈O.05]。②肺部高分辨率CT(HRCT)为活动性ILD组KL.6显著高于非活动性ILD组[998.5(640.3,1293.3)U/ml与565.O(434.0,799.5)U/ml,Z=2.182,P=0.023],2组间SP-A、SP—D、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Spearman相关分析:KL-6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SP-D、IL-6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呈负相关。④Logistie回归分析:KL-6[OR=1.017,P:0.002,95%C/(1.006,1.028)]、SP—A[DR=1.023,P=0.009,95%CI(1.006,1.041)j、SP—D[OR=1.175,P=-O.009,95%C/(1.075,1.264)]、IL-6[OR=1.213,P=O.001,95%CI(1.088,1.354)]是ILD的危险因素。结论CTD—ILD血清KL-6、SP—A、SP—D和IL-6明显升高并显著相关,KL-6与肺部渗出性病变及肺活量有关,SP-D、IL-6与弥散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原文传递
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春枝 梅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61-63,69,共4页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照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PaCO_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和pH值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颅内出血、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相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更有效地缩短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洪小杨 孔祥永 +3 位作者 周更须 刘宇航 杨学勇 封志纯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气管滴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心肺转流下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 ALI)效果.方法 选同一时期于本院行室缺修补术且术后出现急性肺损伤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无需吸氧和机械通气.10例在术后机械通气同时予... 目的 探讨气管滴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心肺转流下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 ALI)效果.方法 选同一时期于本院行室缺修补术且术后出现急性肺损伤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无需吸氧和机械通气.10例在术后机械通气同时予气管滴入PS10治疗为治疗组,以随机选取同时期心肺转流术后急性肺损伤未予PS气管内滴入治疗婴幼儿13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每6小时监测血气1次并记录呼吸机参数,然后对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体重、年龄、性别构成、室缺直径及CPB时间)、术后相关临床监测指标(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和临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婴气管滴入PS后24 h,氧合指数上升至285±16.51,平均气道压降至(10.4±3.37)cm H2O(1 cm H2O =0.098 kPa),而在术后24 h对照组相氧合指数及平均气道压分别为133±19.62,(13.8±2.55) 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17.43±9.12)h明显短于对照组(30.97±14.85) h(P<0.05),监护室停留时间(3.90±1.34)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6.18±1.90) d(P <0.05),对照组病死两例,治疗组无死亡.结论 PS气管内滴入对婴幼儿心肺转流术后急性肺损伤的氧合改善有令人满意疗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障碍 肺损伤 肺表面活性物质 心肺转流术
原文传递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原瑞芳 王少青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鹤壁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RMPP患儿30例,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肺功能,并使用纤...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鹤壁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RMPP患儿30例,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肺功能,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F中SP-A、SP-B、SP-C和SP-D水平。结果 RMPP患儿急性期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分别为(1.34±0.23)L、(1.75±0.28)L、(68.25±6.21)%,恢复期FEV1、FVC、FEV1/FVC分别为(1.71±0.35)L、(1.98±0.36)L、(88.57±8.16)%;RMPP患儿恢复期FEV1、FVC、FEV1/FVC显著高于急性期(t=4.839、3.070、14.859,P<0.05)。RMPP患儿急性期BALF中SP-A、SP-B、SP-C及SP-D水平分别为(50.19±10.06)、(42.95±12.42)、(36.81±8.14)、(21.57±5.46)μg·L-1,恢复期BALF中SP-A、SP-B、SP-C及SP-D水平分别为(135.20±18.13)、(108.42±20.33)、(142.63±21.87)、(72.69±8.54)μg·L-1,RMPP患儿恢复期BALF中SP-A、SP-B、SP-C和SP-D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t=22.457、15.052、24.837、27.623,P<0.05)。结论检测BALF中SP-A、SP-B、SP-C和SP-D水平对RMPP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表面活性蛋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血清SP-D、sB7-H3浓度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景素敬 柳敏 +1 位作者 程颖 郝伟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可溶性B7-H3(sB7-H3)的浓度变化,并分析二者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二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MPP患儿104例作为MPP组,选取同期体检的...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可溶性B7-H3(sB7-H3)的浓度变化,并分析二者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二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MPP患儿104例作为MPP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P-D、sB7-H3浓度。根据重症MPP诊断标准评估MPP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并分成轻症组(n=56)和重症组(n=48)。比较两组血清SP-D、sB7-H3浓度,分析重症MPP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评估MPP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观察二者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结果:MPP组血清SP-D、sB7-H3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血清CRP(OR=3.611,95%CI为1.504~8.670)、SP-D(OR=3.069,95%CI为1.296~7.268)、sB7-H3(OR=3.625,95%CI为1.594~8.244)浓度及CPIS(OR=4.095,95%CI为1.948~8.608)是重症MP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P-D、sB7-H3浓度单独与二者并联评估重症MPP的AUC分别为0.759(95%CI为0.666~0.852,敏感度为66.70%,特异度为67.90%)、0.780(95%CI为0.690~0.869,敏感度为68.80%,特异度为69.60%)、0.884(95%CI为0.812~0.956,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9.30%)。血清SP-D、sB7-H3浓度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0.662,均P<0.05)。结论:MPP患儿的血清SP-D、sB7-H3浓度明显增高,且二者与疾病严重度呈正相关,临床有望通过测定二者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对MPP患儿病情进展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可溶性B7-H3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儿童
下载PDF
苦杏仁甙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常立文 祝华平 +3 位作者 李文斌 刘汉楚 张谦慎 陈红兵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苦杏仁甙对体外高氧暴露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 type 2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Ⅱ)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早产鼠AECⅡ,建立高氧细胞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探讨苦杏仁甙对体外高氧暴露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 type 2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Ⅱ)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早产鼠AECⅡ,建立高氧细胞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苦杏仁甙对高氧暴露早产鼠AECⅡ增殖及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S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AECⅡ增殖抑制,AECⅡSPs mRNA表达降低.MTT试验显示,苦杏仁甙50~200μmol/L时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早产鼠AECⅡ细胞增殖,200 μmol/L浓度时,其作用最强,400 μmol/L浓度时反而呈抑制作用.200 μmol/L苦杏仁甙可显著促进体外高氧暴露AECⅡ增殖,提高其SP mRNA表达水平.结论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AECⅡ增殖抑制及SP mRNA表达降低,200 μmol/L苦杏仁甙对体外高氧暴露的早产鼠AECⅡ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甙 早产鼠 肺泡 Ⅱ型细胞 保护作用 高氧症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SP-D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新杰 王霞 +1 位作者 尚磊 戴肖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870-87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SP-D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之间,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受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COPD的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SP-D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之间,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受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COPD的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组(n=25),B组为COPD稳定期患者组(n=25),C组为非COPD对照组(n=25)。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C16、SP-D水平。检测受试者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结果COPD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最低,其次是COPD稳定期患者组,再次是对照组的受试者,其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最高(P<0.05)。COPD的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血清中SP-D水平最高,其次是COPD稳定期患者组,再次是对照组的受试者,其血清中SP-D水平最低(P<0.05)。三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血清中CC16和SP-D水平密切相关,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两者间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SP-D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两者间均呈现出高度的反向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CC16降低而SP-D水平升高,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与患者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SP-D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肺功能 预后转归
下载PDF
不同病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腺病毒(AD)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腺病毒(AD)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3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4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SV、IV、AD和MP的IgM抗体,明确患儿罹患肺炎的病原体;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BALF,采用ELISA检测BALF中SP-A、SP-B、SP-C、SP-D水平。结果 39例患儿中,RSV感染14例(RSV组),IV感染9例(IV组),AD感染5例(AD组),MP感染11例(MP组)。RSV组、IV组和AD组患儿BALF中SP-A、SP-B、SP-C及SP-D水平显著高于MP组(P<0.05),但RSV组、IV组及AD组患儿BALF中SP-A、SP-B、SP-C、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IV、AD及MP感染所致的肺炎患儿的肺泡上皮均有损伤,其中MP感染所致的肺泡上皮损伤更为严重;检测肺炎患儿BALF中SP水平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患儿肺泡上皮损伤程度和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体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炎
下载PDF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燕歌 董浩然 +8 位作者 刘学芳 李建生 冯素香 毛静 董玉琼 李君子 卞晴晴 张蓝熙 冀会鸽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SP)-A、SP-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O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SP)-A、SP-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O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氨茶碱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肺益肾方7.4 g·(kg·d)^(-1)、3.7g·(kg·d)^(-1)、1.85 g·(kg·d)^(-1)灌胃,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54 mg·(kg·d)^(-1)灌胃。治疗12周后取材,检测肺组织病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SP-A、SP-D基因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肺组织SP-A、SP-D阳性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肺泡壁部分断裂融合,细支气管壁增厚,管壁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内黏液分泌;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补肺益肾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肺组织超微结构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肺泡Ⅱ型细胞中可见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排列整齐,板层小体完整;模型组Ⅱ型细胞线粒体较小,线粒体嵴较为清晰,但板层小体脱颗粒、空泡化;补肺益肾高剂量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清晰,板层小体较少但结构完整;补肺益肾中剂量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丰富且排列整齐,线粒体嵴较为清晰,板层小体丰富且结构完整,细胞边缘绒毛完整;补肺益肾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较少,结构不清晰,板层小体少且部分空泡化。荧光定量PCR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SP-A、SP-D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氨茶碱组SP-A、SP-D mRNA均显著升高(P≤0.01),补肺益肾低剂量组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益肾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 肺泡结构 大鼠
下载PDF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SF、SP-A、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梁丹丹 纵书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1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铁蛋白(S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MPP 119例,根据治疗5 d后临...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泡灌洗液铁蛋白(SF)、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小儿难治性MPP 119例,根据治疗5 d后临床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95例)和无效组(24例)两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和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分析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与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相关性,探讨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SP-A、SP-D及三者联合对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结果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与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均是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三者联合对小儿难治性MPP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小儿难治性MPP经治疗后肺泡灌洗液SF和SP-A、SP-D均较治疗前降低,三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肺泡灌洗液 铁蛋白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下载PDF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百玲 柴家科 +5 位作者 胡泉 张旭龙 张东海 马丽 郁永辉 刘玲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只,每组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共5个观察时相点各12只.进行如下处理:(1)...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只,每组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共5个观察时相点各12只.进行如下处理:(1)假伤组:脱毛12 h后,以3%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将背部脱毛区域置入37℃水中持续12s;(2)治疗组:参照既往大鼠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立即经气管插管滴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即猪肺磷脂注射液2 ml/kg;(3)对照组:参照既往大鼠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立即经气管插管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2 ml/kg.分别于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监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留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 除去实验过程中的死亡损耗后,最终3组5个时相点分别均衡纳入8只大鼠进行统计学分析.PaO2:对照组6、24、48、72 h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假伤组[(69.55±5.11)、(62.05±6.54)、(53.24±7.65)、(50.00±7.45)比(93.75±3.41)、(94.25±2.19)、(93.63±2.33)、(93.25±1.83) mmHg(1 mmHg =0.133 kPa),均P<0.05];治疗组6h接近假伤组[(92.63±3.74)比(93.75±3.41)mmHg,P=0.594];对照组6h时即降至70 mmHg左右,随后逐渐下降,而治疗组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3±3.74)、(87.50±3.34)、(78.75±3.11)、(71.38±3.74)比(69.55±5.11)、(62.05±6.54)、(53.24±7.65)、(50.00±7.45) mmHg,均P<0.05].PaCO2:治疗组在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45.50±6.79)、(49.38±7.52)、(54.13±4.82)比(53.25±2.76)、(59.50±6.61)、(63.60±7.33) mmHg,均P<0.05],72 h时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假伤组[(59.63±6.87)、(68.88±6.85)比(36.38±1.85) mmHg,均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烧冲复合伤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媛 刘克战 张新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胎龄32~36周、诊断为RDS需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早产儿93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胎龄32~36周、诊断为RDS需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早产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ST治疗组(n=48)和经气管插管给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治疗组(n=45),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分别使用细导管和气管插管给入PS,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儿均成功给药,两组给药后心率、呼吸、吸入氧浓度(FiO2)均明显低于给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9、6.497、7.450,3.992、3.787、4.343,均P<0.05);但两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呼吸、Fi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NCPAP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ST治疗组给药过程中药物反流发生率为20.8%(10/48),明显高于INSURE治疗组的8.3%(4/45)(χ2=3.876,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二次给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ST治疗新生儿RDS有效,但未能提高治疗效果,并有药物反流的不利因素,是否最佳选择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投药 吸入 心率 呼吸 呼吸 人工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