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素云教授辨证治疗肺结节病经验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盼 李素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62-463,466,共3页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积聚 豁痰化瘀散结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张金波教授“解表扩络”法治疗肺结节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海蓉 张正辉 +1 位作者 张金波 周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1232-1235,共4页
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点,起病缓慢,早期不易发现,且常累及多个器官。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为西医难治病。肺结节病隶属中医“积聚”范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点,起病缓慢,早期不易发现,且常累及多个器官。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为西医难治病。肺结节病隶属中医“积聚”范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检出率的增加,已成为现代的常见病。张金波教授在长期临床和文献研究中,将“玄府”“络脉”理论与风药理论相结合,认为“玄府”是广泛存在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有玄府;“玄府”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玄府”的郁闭,以致络脉僵紧,影响络脉的通畅,导致疾病的产生。针对肺结节病的肺“玄府”郁闭的主要病机,治疗以“解表扩络,化浊行血”之法。拓宽传统解表药的使用范围,认为解表药不止作用于皮肤肌表,还可以作用于脏腑“玄府”,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灵活运用解表药的辛散走窜之性,开通闭塞玄府,扩宽络脉,外舒内展,宣通肺气,常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金波 肺结节病 玄府 解表药 解表扩络
下载PDF
从“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论治肺结节病 被引量:18
3
作者 潘磊 由凤鸣 +3 位作者 王倩 肖冲 严然 祝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05-1307,共3页
如果说“上焦如雾”是肺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那么肺结节病产生的病理机制则与上焦雾态不复或弥散失常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上焦如雾”生理功能的维系,主要得力于中焦脾气“上”与“散”的生理... 如果说“上焦如雾”是肺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那么肺结节病产生的病理机制则与上焦雾态不复或弥散失常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上焦如雾”生理功能的维系,主要得力于中焦脾气“上”与“散”的生理特性。脾气“上”“散”功能失常,升降乖错,水谷浊气则乘机上犯抟聚于肺部,影响上焦雾散的功能,最终转化为痰湿瘀积,形成结节。临床治疗肺结节病宜紧紧围绕“助脾散精”这一核心思想,结合通络、化痰、祛瘀等手段,标本兼治,以维持“上焦如雾”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上焦如雾 治脾
原文传递
罗玲主任中医师辨治肺结节的经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福平 付玲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7期152-154,共3页
肺结节是单一孤立的肺部结节,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30m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无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其检出率高,病因未明,西医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以定期CT随访为主。如何改善患者症状,让肺结节缩小或消失已... 肺结节是单一孤立的肺部结节,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30m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无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其检出率高,病因未明,西医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以定期CT随访为主。如何改善患者症状,让肺结节缩小或消失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罗玲主任中医师在临床诊疗中,从痰瘀虚论治,采用扶正祛邪、豁痰化瘀散结法,获得满意疗效,本文对其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 豁痰化瘀散结
下载PDF
活血通络消癥法治疗肺结节病经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峥嵘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6,21,共4页
肺结节病是一种影响全身脏器的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何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该病以脾肺肾虚为本,痰瘀阻络、结而为癥为其发展的病理关键,治宜辨肺脾肾之虚以固其本,活血通络,软坚散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肺结节病 活血通络消癥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俊 曾庆华 +1 位作者 李永红 李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方法搜集并整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检查的29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原位癌组110例与浸润性癌组182例,观察患者胸部高分辨CT图像特征... 目的探究高分辨CT对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的判断价值。方法搜集并整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检查的29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原位癌组110例与浸润性癌组182例,观察患者胸部高分辨CT图像特征、术后病理学资料。结果原位癌组与浸润性癌组大小、密度、混合性磨玻璃结节、血管周围穿行、边缘分页、血管牵拉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边缘分页、血管牵拉征是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表示,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病灶大小临界值0.927cm,曲线下面积为0.691,敏感度78.3%,特异度58.5%。结论高分辨CT能够有效评估肺部结节病患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远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部结节病 原位癌 浸润性癌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肺结节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童朝辉 代华平 +3 位作者 陈宝敏 王辰 Josune Guzman Ulrich Costabel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15-418,共4页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OF)对肺结节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 (AM)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 ,并与地塞米松 (DEX)的作用相比较。方法 收集 1 4例活动期肺结节病患者的AM ,以 1 0 %RPMI为培养液 (含有 1 0 %热灭活胎牛血清、2mmol/LL 谷氨酰胺、2...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 (POF)对肺结节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 (AM)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 ,并与地塞米松 (DEX)的作用相比较。方法 收集 1 4例活动期肺结节病患者的AM ,以 1 0 %RPMI为培养液 (含有 1 0 %热灭活胎牛血清、2mmol/LL 谷氨酰胺、2 0 0kU/L青霉素及 2 0 0mg/L链霉素 ) ;或1 0 %RPMI加内毒素 (LPS ,1 0 0 μg/L) ;或分别加入浓度为 0 0 1mmol/L、0 1mmol/L和1mmol/L的POF ;或加入 0 1mmol/LDEX进行AM培养 2 4h。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POF对结节病患者AM自发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P <0 0 0 1 ) ,而对其他自发释放的细胞因子无影响。 0 1mmol/LDEX抑制自发释放的TNF 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 2 )、白细胞介素 (IL) 1 β和IL 1 0 (P <0 0 0 1或 <0 0 5 或 <0 0 1 )。除sTNFR 1外 ,POF亦抑制这些由LPS刺激的AM释放的细胞因子 (P <0 0 5或 <0 0 0 1 )。与POF相似 ,0 1mmol/LDEX同样抑制这些LPS刺激的细胞因子释放 (P <0 0 5或 <0 0 0 1 ) ,但对sTNFR 1和IL 1 β无影响。 结论 与DEX相比 ,POF有更宽的治疗窗。用在结节病治疗上可以减少皮质激素用量或可将其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肺结节病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解艳丽 解卫平 +2 位作者 颜萍 黄茂 沈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5期686-687,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的肺通气功能,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测,肺结节病患者静息状态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P>0.05),单口呼吸法肺弥散功能(DL-CO%)减低(P<0.... 目的通过测定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的肺通气功能,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测,肺结节病患者静息状态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P>0.05),单口呼吸法肺弥散功能(DL-CO%)减低(P<0.05),并有小气道功能障碍,尤以FEF50%减低明显(P<0.05)。结果显示此类患者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下降和小气道功能受限。结论肺弥散功能以及小气道功能的检查,可作为肺结节病病情活动性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弥散功能 小气道功能
下载PDF
基于肺络理论论治肺结节病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铭钧 庞立健 +6 位作者 吕晓东 王琳琳 王铭竹 臧凝子 史雁南 张耀艺 李斯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25-1429,共5页
随着肺结节病发病率及检出率的逐年上升,肺结节病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及重视,对肺结节病CT随访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延缓进展,控制生长,以致消除结节,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关键问题。从肺络论治肺结节病,着手于肺络之内涵、结构、生理特点等... 随着肺结节病发病率及检出率的逐年上升,肺结节病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及重视,对肺结节病CT随访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延缓进展,控制生长,以致消除结节,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关键问题。从肺络论治肺结节病,着手于肺络之内涵、结构、生理特点等,进而探究肺络虚损是肺结节病的病理基础、肺络-气机失调是肺结节病发生的病理环节、肺络-气郁痰瘀停聚是肺结节病的重要病理演变、肺络郁闭是肺结节病的基本病机。最终,立足于中医络病理论的优势,提出通络法论治肺结节病,以期为临床论治肺结节打开新的诊疗思路,提供新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络 肺结节病 病机 病理基础 病理环节 病理演变 通络法 中医论治
下载PDF
肺结节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尖兵 廖用兵 +2 位作者 曲妮妮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三个方面对肺结节病进行探讨,得出肺结节病病因主要有外感病因之六淫邪气和雾霾废气等秽浊之邪,内伤病因之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所伤,病理产物病因之痰湿瘀毒为患,其他病因之先天禀赋失常及罹患其他...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三个方面对肺结节病进行探讨,得出肺结节病病因主要有外感病因之六淫邪气和雾霾废气等秽浊之邪,内伤病因之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所伤,病理产物病因之痰湿瘀毒为患,其他病因之先天禀赋失常及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病机为肺脏虚损,病理产物阻之于肺,塞而不通,发为结节;辨证分型上外感型分风噪、风寒、风热、风湿、火热之不同,内伤型可有肝郁气滞、脾虚痰湿、肺气虚耗,病理产物型又有痰浊阻肺、痰瘀郁肺、痰瘀化毒之各异,他因型则分为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治疗上提出五法论治和痰瘀论治,汗而发之以祛邪,清而解之通过泻、解、凉以除邪热,和而平之以调诸脏,和气血,下而除之以清里热、祛瘀血,虚而补之养气血阴阳、调虚弱,同时以化痰祛瘀解毒以通肺络;同时也提出中医疗养法治疗肺结节病,通过舒情志,畅气机,调和气血阴阳,培补正气以化结节,以期为肺结节病中医证治规范化略尽绵薄之力,为临床肺结节病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证治
下载PDF
肺结节病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庆龄 孙德彬 洪群英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对27例肺结节病进行临床分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对27例病理证实为非特异性肉芽肿的肺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仔细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影像特征变化、以及血钙、、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等,并进行分析归... 目的对27例肺结节病进行临床分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对27例病理证实为非特异性肉芽肿的肺结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仔细观察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影像特征变化、以及血钙、、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等,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肺结节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血某些生化指标升高,纵隔镜或支气管镜肺活检等检查能确诊。结论详细的病史与比较特征性影像,早期进行活检是确诊的依据,其他血钙、SACE等升高对诊断肺结节病有一定参考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活检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下载PDF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安 沈圆兵 +4 位作者 宫蓓蕾 李殿明 徐圆圆 武静 李伟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419-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疑诊Ⅰ期或Ⅱ期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BUS-TBNA检查。以临床诊断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EBUS-TBNA诊断肺结节病的效...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疑诊Ⅰ期或Ⅱ期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EBUS-TBNA检查。以临床诊断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EBUS-TBNA诊断肺结节病的效能。分析肺结节病患者淋巴结超声支气管镜影像特征。结果35例患者(79个淋巴结)均穿刺成功,最终确诊肺结节病27例(62个淋巴结),其中经EBUS-TBNA明确诊断25例,EBUS-TBNA诊断肺结节病的灵敏度为92.5%(25/27),特异度为100%(8/8),阳性预测值为100%(25/25),阴性预测值为80%(8/10),诊断准确率为94.2%(33/35)。短径≥15 mm、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均匀、边界清晰、中央淋巴门结构消失、具有颗粒状外观是肺结节病患者淋巴结超声支气管镜影像最常见的征象。结论EBUS-TBNA对肺结节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可以根据肺结节病患者淋巴结的超声支气管镜影像特征初步判别淋巴结性质,从而选择性地进行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 淋巴结 超声影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师光永 《影像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3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64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活检检查。观察肺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以活...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3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64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活检检查。观察肺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本组33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00%,无误诊或漏诊发生;本组33例患者均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平均淋巴结短径为(16.49±3.53)mm;其中,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隆突下间隙淋巴结肿大,该区域平均淋巴结短径(17.03±2.77)mm;单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6例,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27例。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用于肺部结节病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操作便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肺部结节病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经电子支气管镜针吸活检联合肺活检术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志海 冯华松 +5 位作者 段蕴铀 张春阳 李泳群 李毅 赵慧强 李伟卿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联合肺活检术(TBLB)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明确诊断肺部结节病I期的患者进行TBNA联合TBLB检查,判断其诊断符合率。结果2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中,TBNA组的阳性诊断率为63.6%(14/2...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联合肺活检术(TBLB)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明确诊断肺部结节病I期的患者进行TBNA联合TBLB检查,判断其诊断符合率。结果22例肺部结节病患者中,TBNA组的阳性诊断率为63.6%(14/22),TBLB组阳性诊断率为40.9%(9/22),二者联合应用获得阳性诊断率为90.9%(20/22),明显高于其单独诊断符合率(x^2值分别为12.24、4.66,P〈0.01或P〈0.05)。结论TBNA联合TBLB技术微创、安全,可局部麻醉下操作,并发症少,诊断阳性率高,是诊断肺部结节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 肺活检 肺结节病
原文传递
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15
作者 翁剑真 许小毛 +1 位作者 李燕明 居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探索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该病临床情况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北京医院收治的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例, 该患者通过肺穿刺诊断肺结节病Ⅱ期。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肺内新出现结节影, 结合患者病史、... 目的探索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该病临床情况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北京医院收治的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例, 该患者通过肺穿刺诊断肺结节病Ⅱ期。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肺内新出现结节影, 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血清隐球菌多糖夹膜抗原(CrAg)及对治疗的反应, 考虑为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同时进行文献回顾, 检索截至2024年4月国内外报道的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例资料的相关文献, 对该病临床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获文献7篇, 包含8例肺结节病合并肺隐球菌病例, 连同本例复习病例共9例, 其中55.6%(5/9)为男性, 诊断肺结节病的平均年龄为51岁, 其中1/3患者为老年人, 肺结节病分期均为I期和Ⅱ期。8例患者(88.9%、8/9)在诊断隐球菌病时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所有报道了隐球菌病诊断方法的病例中, 血清CrAg均为阳性, 包括3例老年患者。有1例患者因病情迅速恶化未接受抗真菌治疗。在随访至少6个月时,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临床稳定, 氟康唑是最常选择的抗真菌药。结论肺结节病并发隐球菌感染的病例报道罕见, 但临床医生应始终考虑这种可能性, 这两种情况可能有重叠的临床表现, 且在治疗策略上可能相互矛盾, 若出现误诊漏诊, 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结局, 血清CrAg有助于协助诊断,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肺隐球菌病 糖皮质激素类
原文传递
肺结节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东星 丁晶晶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8期1662-1664,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肺结节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呼吸危重症科收治的113例完成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访的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 目的分析肺结节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呼吸危重症科收治的113例完成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访的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37.17%(42/113)的肺结节病患者预后较差,其中病情恶化17例,复发25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肺外结节病和无治疗反应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1.43%(30/42)比15.49%(11/71),71.43%(30/42)比5.63%(4/71)](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CD4^(+)/CD8^(+)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52.87±11.87)U/L比(42.51±11.12)U/L,(4.36±0.66)比(4.01±0.8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外结节病、无治疗反应、ACE过表达及CD4^(+)/CD8^(+)比值高均是肺结节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肺外结节病、无治疗反应、ACE过表达及CD4^(+)/CD8^(+)比值高均可能增加肺结节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糖皮质激素 预后 肺外结节病 治疗反应
下载PDF
126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气道受累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柏佳 宗秋 +5 位作者 贾林杰 倪望 许淑云 赵建平 徐永健 周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气道受累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气道受累与否,将126例肺结节病患者分为气道受累组69例和非气道受累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气道受累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气道受累与否,将126例肺结节病患者分为气道受累组69例和非气道受累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肺结节病患者气道受累的相关因素。结果气道受累组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气短或喘息、肺外受累、胸外淋巴结受累、ScaddingⅡ期、病理取材确诊部位为支气管黏膜、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表现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比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球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气道受累组,ScaddingⅢ期、病理取材确诊部位为肺患者比例及淋巴细胞计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均低于非气道受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咳嗽、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胸部HRCT检查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狭窄均与肺结节病患者气道受累相关(P<0.05)。结论气道受累的肺结节病患者更易出现呼吸道症状,肺结节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胸部HRCT检查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提示可能出现气道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气道受累 症状 中性粒细胞 影像学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间质性肺疾病和 肺结节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相 李耀浙 +1 位作者 傅扬扬 陈彦凡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80,共8页
目的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BD2019),分析1990-2019年中国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节病(ILD&PS)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中国ILD&P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GBD2019获取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 目的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BD2019),分析1990-2019年中国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节病(ILD&PS)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中国ILD&P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GBD2019获取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绝对数,同时收集相应的年龄标化率(ASR)来评价中国ILD&PS疾病负担。运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一步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分析定量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与DALYs绝对数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患病数722410[95%不确定区间(UI):586951~872704]例,死亡数8181(95%UI:5796~10302)例,DALYs绝对数240576(95%UI:189934~299740)人年。总体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AAPC=0.58%,P<0.05)呈上升趋势,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AAPC=-0.07%,P>0.05)、年龄标化DALYs率(ASDR)(AAPC=-0.20%,P<0.05)则呈下降趋势。女性群体与总体趋势类似,但男性ASMR(AAPC=0.23%,P<0.05)、ASDR(AAPC=0.04%,P>0.05)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患病、死亡病例数及DALYs绝对数一般随年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在70岁左右;ASPR及ASDR均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而ASMR呈持续上升趋势。死亡率APC模型分析提示,1990-2019年总体净偏移值为负值(-0.50%,P<0.05),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010年以后及1955年以后出生队列的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但男性人群死亡风险相对较大。结论虽然19902019年中国ILD&PS总体ASMR、ASDR呈下降趋势,APC分析亦提示死亡率下降,但患病例数及ASPR、死亡例数和DALYs绝对数仍呈逐步增加趋势,疾病负担依然沉重,尤其是男性人群。所以中国ILD&PS的防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肺结节病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肺结节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雪飞 金艺凤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结节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清的肉芽肿性炎症,身体任何器官均能受累,其中肺部最常见。因其自限特性,肺结节病症状常能自行缓解,但当出现肺功能严重受损或不可逆转损害时,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临床实践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用药。本文对... 结节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清的肉芽肿性炎症,身体任何器官均能受累,其中肺部最常见。因其自限特性,肺结节病症状常能自行缓解,但当出现肺功能严重受损或不可逆转损害时,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临床实践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用药。本文对肺结节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提升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细胞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结节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海军 林浩然 +1 位作者 王静 孙培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本研究肺结节病患者中,Ⅰ期101例,Ⅱ期28例,Ⅲ期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肺结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本研究肺结节病患者中,Ⅰ期101例,Ⅱ期28例,Ⅲ期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影像学可表现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及胸膜病变等。本研究患者均进行淋巴结活检,其中应用EBUS-TBNA明确诊断者119例(91. 5%)。结论肺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发现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应怀疑为此病。EBUS-TBNA具有创伤小、对Ⅰ及Ⅱ期结节病诊断率高特点,在肺结节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临床特征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