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陈万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3,共4页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337份表现抗病,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亲本;明确了现有抗性基因的利用价值,建议利用Sr2、Sr24、Sr26、Sr36、SrTmp和来自1A/1R易位的未知抗性基因,采用持久抗性与主效基因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效率。最后提出了国内技术储备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UG99 抗性基因
下载PDF
北方麦区120个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永春 张书绅 刘永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利用含已知Sr5~38、SrGT和SrWld基因的42个单基因系和19个不同毒性的秆锈菌系,对北方麦区的120个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的基因推导.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抗病品种(系)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相似,绝大多... 利用含已知Sr5~38、SrGT和SrWld基因的42个单基因系和19个不同毒性的秆锈菌系,对北方麦区的120个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进行了抗秆锈病的基因推导.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和北方冬麦区抗病品种(系)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相似,绝大多数品种(系)主要含有Sr5、Sr31,少量品种含有Sr11、21、29等抗病基因;东北春麦区的小麦抗病品种(系)主要含有Sr5、6、8a、9b、9e、11、21、27、30、31、34、36等多基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 小麦品种(系) 抗病基因推导 Sr基因
下载PDF
94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书绅 邱永春 姚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利用含已知Sr5~Sr38基因的39个单抗基因系和19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系,对94个小麦抗源品种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Sr38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72个品种可能含有... 利用含已知Sr5~Sr38基因的39个单抗基因系和19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系,对94个小麦抗源品种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Sr38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72个品种可能含有Sr22,Sr26和Sr31中的某些抗病基因或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有3个品种含有Sr33基因,有1个品种含有Sr21等基因。我国的小麦秆锈病菌对这80个抗源品种表现无毒力或毒性频率很低,这些抗源品种是我国小麦抗秆锈病育种的有效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 抗源品种 抗病基因推导 Sr基因
下载PDF
小麦秆锈菌特异性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曦 刘太国 +1 位作者 向文胜 陈万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593-4599,共7页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根据小麦秆锈菌基因组...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根据小麦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设计1对小麦秆锈菌特异性微卫星引物Pgtfssr1(f/r),可在来自中国不同麦区的20份小麦秆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小麦条锈菌、小麦叶锈菌和其它麦类病原真菌中未扩增出该特异性片段。病菌侵入寄主30 h后便可检测到特异性DNA片段的存在,灵敏度达到1 ng.μL-1模板DNA浓度水平。【结论】成功研发出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SSR分子标记,为小麦秆锈病早期诊断在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微卫星标记 fIASCO 分子检测
下载PDF
Population Diversity of Puccinia graminis is Sustained Through Sexual Cycle on Alternate Hosts 被引量:2
5
作者 Yue Jin Matt Rouse Jim Groth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62-264,共3页
A high degree of virulence diversity has been maintained in the population of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Pgt) in nor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lthough Berberis vulgaris is present in the region and Pgt has bee... A high degree of virulence diversity has been maintained in the population of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Pgt) in nor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lthough Berberis vulgaris is present in the region and Pgt has been isolated from aecial infections on B. vulgaris, the population is too diverse to be explained by the limited presence of B. vulgaris alone. Since 2008, we have isolated P. graminis from aecial infections on fruits of Mahonia repens and Mahonia aquifolium from northwestern United States. These two native woody shrub 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western North America, were once classified as resistant to P. graminis based on artificial inoculations. By isolating P. graminis from aecia, we established that M. repens and M. aquifolium along with B. vulgaris (albeit infrequent) serve as the alternate hosts ofP. graminis in the region. The isolates of P. graminis from Mahonia of North America had diverse virulence patterns and most of the isolate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on Morocco, Line E, Chinese Spring, Little Club, LMPG-6, Rusty, and other genotype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universally susceptible to most Pgt isolates. This discovery explained the persistence of virulence diversity of Pgt observed in isolates derived from uredinia on cereal crops in the region. In addition to cereal crops, uredinial stage of the P. graminis population is sustained by wild grasses, especially Elymus glaucus, a native grass sharing the same habitat with the rusted Mahonia spp. Although virulence to some important stem rust resistance genes was observed in some isolates derived from Mahonia of North America when tested against single stem rust resistance gene stocks, the overall virulence is very limited in these isolates. This is likely a result of limited selection pressure on the rust population. In contrast to northwestern United Sates, the Pgt population in ea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of North America has declined steadily with a single race, QFCSC, being predominant in the last decade. This decline is l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wheat stem rust alternate host Mahonia aquifolium M. repens Berberis vulgaris
下载PDF
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 SCAR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思 曹远银 +3 位作者 李天亚 吴限鑫 李昆宇 王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0-744,共5页
为了建立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的分子检测标记,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我国小麦秆锈菌6个主要生理小种21C3CTH、21C3CPH、21C3CFH、34MKG、34C2MKK和34C2MKR进行了分析,筛选特异性片段并将其转化为SCAR(Seq... 为了建立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的分子检测标记,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我国小麦秆锈菌6个主要生理小种21C3CTH、21C3CPH、21C3CFH、34MKG、34C2MKK和34C2MKR进行了分析,筛选特异性片段并将其转化为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在156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引物S92(5′-CAGCTCACGA-3′)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中扩增出一条782bp的特异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该特异片段,根据特异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SCAR特异引物,经验证,该引物特异性良好。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的RAPD标记被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这为该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和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生理小种 RAPD SCAR标记
下载PDF
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体系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思 曹远银 +1 位作者 李天亚 陈靓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针对RAPD扩增技术在小麦秆锈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中重复性较低的不足,对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体系进行优化。以小麦秆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浓度5个因... 针对RAPD扩增技术在小麦秆锈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中重复性较低的不足,对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体系进行优化。以小麦秆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浓度5个因素的影响,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的较优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Buffer,40ng·μL-1模板DNA,1.5mmol·L-1Mg2+,2.0U TaqDNA聚合酶,0.25mmol·L-1dNTPs,0.40μmol·L-1随机引物;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适宜的循环次数为43次。该反应体系检测多态性能力强、反应系统稳定且重复性好,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小麦秆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RAPD 扩增体系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小麦抗源品种Garuda"S"抗秆锈病基因单体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邱永春 张书绅 刘永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Garuda"s"无毒性的两个小麦秆锈菌系21C3CTR和34C2MKR对Garuda"s"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Garuda"s"所含的抗秆锈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 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Garuda"s"无毒性的两个小麦秆锈菌系21C3CTR和34C2MKR对Garuda"s"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Garuda"s"所含的抗秆锈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Garuda"s"在2B染色体上含有Sr9b,它抗秆锈菌系21C3CTR,侵集型为0-2-;在6B染色体上携带抗病基因Sr11,它只抗34C2MKR,侵染型为0-;1;在5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21C3CTR和34C2MKR的抗病基因Sr30,它控制0-2的侵染型。对无毒性的菌系,Sr11对Sr30的抗病效应是上位的。此外,Garuda"s"对秆锈菌系21C3CTR的抗性可能是Sr9b和Sr30累加作用的结果,或许还有其它修饰基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抗源品种 单体分析 Sr基因
下载PDF
小麦秆锈菌新型小种Ug9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曦 陈万权 +1 位作者 刘太国 向文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4,8,共4页
Ug99(TTKS)为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秆锈菌新小种,对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具有强毒力。此小种致病性极强,传播迅速,给全球小麦生产带来威胁。在肯尼亚用Ug99对我国118个小麦生产品种和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占98.3%。... Ug99(TTKS)为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秆锈菌新小种,对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具有强毒力。此小种致病性极强,传播迅速,给全球小麦生产带来威胁。在肯尼亚用Ug99对我国118个小麦生产品种和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占98.3%。该小种一旦传入我国,将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笔者对国内外关于小麦抗Ug99遗传研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及我国应对措施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UG99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83份小麦品种抗秆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丹丹 高越 +4 位作者 徐晓凤 玄元虎 曹远银 李天亚 姚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系)对中国秆锈菌的抗性水平和了解抗秆锈病基因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选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对从该区域征集到的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秆锈病的评价,并利...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系)对中国秆锈菌的抗性水平和了解抗秆锈病基因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选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对从该区域征集到的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秆锈病的评价,并利用与抗秆锈病基因Sr2、Sr24、Sr25、Sr26、Sr31和Sr3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进行了分子检测,结合苗期表型及系谱,推测这些品种(系)可能含有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83份小麦品种(系)对供试秆锈菌小种均表现抗性,对21C3CTHQM、34MKGQM和34C3RTGQM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分别为57、53和60份,各占供试材料数量的68.68%、63.85%和72.29%,其他剩余材料对3个供试秆锈菌小种表现中抗或高抗。分子标记分析表明,83份主要小麦品种(系)中有12份可能含有Sr2;克旱3号可能含有Sr25; 6份小麦品种可能含有Sr31; 19份小麦品种可能含有Sr38;没有检测出含有Sr24和Sr26的品种。因此,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对中国小麦秆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含有抗秆锈病基因Sr2以及对我国小麦秆锈病表现良好抗性的基因Sr31和Sr38,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抗秆锈病基因,这些优良抗源材料可作为未来小麦生产育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小麦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88份小麦品种(系)抗秆锈基因鉴定及抗性评价
11
作者 高福 王睿 +4 位作者 刘东军 孙会言 王子叶 宋维富 李天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68-2582,共15页
【目的】近年来,小麦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新小种Ug99、TKTTF和TTRTF相继出现且不断蔓延传播。黑龙江省是小麦秆锈病常发区,论文旨在分析该地区小麦品种所含抗病基因及对国内小麦秆锈菌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为我国小... 【目的】近年来,小麦秆锈菌(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新小种Ug99、TKTTF和TTRTF相继出现且不断蔓延传播。黑龙江省是小麦秆锈病常发区,论文旨在分析该地区小麦品种所含抗病基因及对国内小麦秆锈菌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为我国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的区域合理布局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3个单基因系与88份小麦品种(系)对7个不同毒力的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TSC、21C3CTHQM、34MKQSM、34C3MTGQM、34MKGQM、34MTGSM和RTGRM)的反应型结合系谱分析推导该88个品种(系)中所含有的抗病基因;利用与Sr31、Sr24、Sr25、Sr26和Sr38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系)中上述基因的存在情况。同时于2021年和2022年采用我国的两个优势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QM和34MKGQM对供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抗性评价。【结果】基因推导结果表明,有37个小麦品种可能含有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9e、Sr11、Sr17、Sr23、Sr30、Sr35、Sr37、Sr39、Sr40和SrWld中的一个或多个。此外,分子检测结果证实,有10个小麦品种(垦麦16、龙春204、龙辐麦8171、龙蒙麦2305、龙辐麦7166、龙春218、龙麦95、龙辐麦19-92、克春171286和龙辐麦194)含有抗病基因Sr31,未检测到含有Sr24、Sr25、Sr26和Sr38这4个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在2021年和2022年的田间试验中,对小种21C3CTHQM和34MKGQM表现抗性的品种分别有86个(97.7%)和83个(94.3%),其中有62个(70.5%)小麦品种连续两年对两个供试小种均表现良好的抗性,其余品种(系)对单一小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结论】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对当前国内两个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21C3CTHQM和34MKGQM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有37个品种被推导出可能含有10个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9e、Sr11、Sr17、Sr23、Sr30、Sr35、Sr37、Sr39、Sr40和SrWld)中的一个或多个;有10个品种含有Sr31,未检测到含有Sr24、Sr25、Sr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菌 分子标记 抗性基因 品种
下载PDF
我国小麦秆锈菌群体毒性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万权 胡长程 谢水仙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利用29个抗秆锈病小麦单基因系(或近等基因系)对来自我国云南、陕西、辽宁、四川等16个省(区)的74个菌株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我国小麦秆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毒性因子、毒性值和毒性基因组合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毒性基因V6、V7b、... 利用29个抗秆锈病小麦单基因系(或近等基因系)对来自我国云南、陕西、辽宁、四川等16个省(区)的74个菌株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我国小麦秆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毒性因子、毒性值和毒性基因组合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毒性基因V6、V7b、V8a、V9d、V9g、V10、V17、V36、Vw1d—1的出现频率较高(68.9%—98.6%),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目前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无效基因;其次为V5、V9b、V13、V21、V24、V25、V27和V37(39.2%—62.2%);毒性基因V9e、V11、V22、V26、V29、V30、V31、V32、V33、V38、VGt和VTmp的出现频率达0%—30%,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目前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有效基因。(2)我国小麦秆锈菌群体毒性与北美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异质性,其毒性因子和毒性值分别为7.0和701.05,且毒性基因组合比较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单基因系 毒性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