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事国在海洋划界前的国际法义务之研析——兼论南海当事国在划界前之国际法义务 被引量:11
1
作者 叶泉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9,共11页
海洋划界纠纷是引发当今国际争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83条第3款为当事国在海洋划界前施加了两项义务,即"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临时安排"的义务和"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划界协议达成"的义务。其... 海洋划界纠纷是引发当今国际争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83条第3款为当事国在海洋划界前施加了两项义务,即"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临时安排"的义务和"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划界协议达成"的义务。其中,前者的实质是"善意谈判",旨在促进当事国之间订立临时安排,是一种积极义务;后者的要义则体现为"相互克制",意欲限制当事国在争议海域从事有损他方利益的单方行为和恶化现有争端的行为,属于消极义务的范畴。近年来,南海争端不断升级,为避免势态继续恶化,共谋发展,南海当事国在划界前应善意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上述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划界 临时安排 善意谈判 相互克制 南海争端
原文传递
南(中国)海争端潜在替代方案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世明 Nathaniel S.Pearre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中英文版)》 2013年第1期240-290,共51页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提出解决南(中国)海主权争端僵局的潜在替代方案。该地区的背景和现状表明.主权争端不太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得到解决。基于国际法的传统争端解决机制,包括外交谈判和第三方仲裁,尽管被许多外交官和学者所推荐,...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提出解决南(中国)海主权争端僵局的潜在替代方案。该地区的背景和现状表明.主权争端不太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得到解决。基于国际法的传统争端解决机制,包括外交谈判和第三方仲裁,尽管被许多外交官和学者所推荐,但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不太会在南(中国)海起到作用。由于在贯彻实施这些机制方面可能存在的困难,油气储备“共同开发”以及海洋环境和共享资源“区域合作”被提了出来,作为规避这些主权争端的备选方案。然而,本文认为,油气储备的共同开发在不久的将来同样不太可能起到作用.因为它也有与传统机制同样的弱点,任何解决方案都可能受到主权的影响。另一方面,合作已被公认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必要和基本原则.加之周边各方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许多其他国际环境公约做出了许多“公域”合作的法律承诺,该地区有关公域的一些合作活动通常都是在双边或多边的基础上开展的。尽管在最终解决主权争端上没有进展。但对所有相关国家而言.在不久的将来,南(中国)海的区域合作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一如既往,所有各方的政治意愿对这种努力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临时安排 共同开发 区域合作 公域
下载PDF
论海洋划界前“作出临时安排”义务——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83条第3款为基础
3
作者 赵静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83条第3款分别规定了当事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前的“作出临时安排”义务。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前,当事国应以促进海洋资源公平有效利用为目的,本着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善意协商以履行“作出临时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83条第3款分别规定了当事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前的“作出临时安排”义务。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前,当事国应以促进海洋资源公平有效利用为目的,本着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善意协商以履行“作出临时安排”义务,作出具有可付诸实施性质的临时安排。在我国南海问题上,涉及当事国较多,历史问题复杂,现实问题艰巨,履行这一义务应先确定争议区域,明确当事国意愿,再分区块进行善意协商,最后由易到难开展多领域实际性的临时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划界 “作出临时安排”义务 善意协商 南海问题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 被引量:43
4
作者 孙开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共5页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从方式、范围和数量方面看,我国农村在各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农”问题的...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从方式、范围和数量方面看,我国农村在各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理好体制框架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为县乡基层财政逐步解困创造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体制安排
原文传递
农村福利供给变迁研究——以华东地区一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小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9-64,共6页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华东一个村庄32年(1980—2011年)的福利供给体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了村庄福利供给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和农村集体福利缺位的情况下,土地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福利供给,而宗族福利功能的逐渐恢复和市场功能的渐渐兴...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华东一个村庄32年(1980—2011年)的福利供给体系进行微观分析,发现了村庄福利供给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和农村集体福利缺位的情况下,土地成为农民最重要的福利供给,而宗族福利功能的逐渐恢复和市场功能的渐渐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福利替代;改革深化时期,村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福利供给的雏形,国家强化对农村福利供给的责任,市民组织和新型集体等制度安排也提供了福利补充。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村福利供给体系的重构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区复杂的现实,在政策上引导正式福利资源和非正式福利资源有效结合,构建包括政府、传统的社会支持体系(如寺庙、家族和地方性力量等)、市场力量以及市民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元化农村福利供给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福利供给 社会保障 非正式福利资源 多元化福利体制 农业福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