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ity induced by DNA vaccine of plasmid encoding the rhoptry protein 1 gene combined with the genetic adjuvant of pcIFN-γ against Toxoplasma gondii in mice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2 位作者 吕芳丽 陈海峰 郑焕钦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93-96,111,共5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recombinant plasmid, pcIFN γ, as a genetic adjuvant and observe the immune responses elicited by pcDNA3 rhoptry protein 1 (pc ROP1) combined with pcIFN γ aga...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recombinant plasmid, pcIFN γ, as a genetic adjuvant and observe the immune responses elicited by pcDNA3 rhoptry protein 1 (pc ROP1) combined with pcIFN γ against Toxoplasma gondii (T gondii) infection in mice Methods A fragment of the IFN γ gene was directly inserted into the pcDNA3 plasmid and identified by two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digestion pcIFN and pcROP1 DNA was injected into the left leg muscle of mice at a dosage of 100?μg, and a booster vaccination was given at the same dosage after two weeks Control groups were injected with pcDNA3 blank plasmid or normal saline At 30, 50 and 70 days after booster injection, kinetic tests were carried out: MTT assay for the proliferation response of T lymphocyte cells and the activity of NK cells, sandwich ABC ELISA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FN γ, IL 2 and IL 10; a serum enzymetic aassay for nitric oxide (NO) in sera and ELISA for the titer of IgG antibody in sera Result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IFN γ was constructed The proliferation response of spleen T lymph cells, NK cell killing activity, and serum levels of IFN γ, IL 2 and NO in mice injected with pcROP1 and pcIFN γ were higher than in those injected with pcROP1 alon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gG antibod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genetic adjuvant, pcIFN γ, could enhance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DNA vaccine of pcROP1 in mice against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plasma gondii · rhoptry protein 1 · DNA vaccination · genetic adjuvant · pcIFN γ
原文传递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mRNA nanomedicine 被引量:11
2
作者 Qingqing Xiong Gha Young Lee +2 位作者 Jianxun Ding Wenliang Li Jinjun Sh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5281-5309,共29页
A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plasmid DNA, messenger RNA (mRNA) h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lass of 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dvances in addressing the inherent shortcomings ... A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plasmid DNA, messenger RNA (mRNA) h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promising class of 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dvances in addressing the inherent shortcomings of mRNA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oparticle-based delivery systems have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 of mRNA-based medicine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of mRNA to improve its stability, minimize immune responses, and enhance translational efficacy. We also highlight recent progress in nanoparticle-based mRNA delivery.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of mRNA nanomedicine in the biomedical fields of vaccination, protein-replacement therapy, gene editing, and cellular reprogramming and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senger RNA chemical modification NANOPARTICLE vaccination gene editing protein-replacement cellular reprogramming and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重组植物乳杆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倪能能 王新珂 +2 位作者 赖强 焦茂兴 黄毓茂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08-2416,共9页
为研制一种能有效控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新型疫苗,本试验将PCV2的ORF2基因克隆至植物乳杆菌表达载体pSCPSP超强启动子SCP的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CPSP-Cap,用电击转化法转化克隆至表达宿主菌植物乳杆菌... 为研制一种能有效控制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新型疫苗,本试验将PCV2的ORF2基因克隆至植物乳杆菌表达载体pSCPSP超强启动子SCP的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CPSP-Cap,用电击转化法转化克隆至表达宿主菌植物乳杆菌,获得一株重组植物乳杆菌。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4h上清液中表达的蛋白;将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组,每组8只,分别设置对照组、空载体组、灌胃组、饮水组、灭活疫苗组,试验14、28、42和56d后对小鼠采血,分离血清,利用PCV2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PCV2的抗体水平。SDS-PAGE、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CV2衣壳蛋白在植物乳杆菌中成功分泌表达,表达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8ku,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植物乳杆菌免疫小鼠诱导机体产生PCV2特异性抗体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表明,PCV2的ORF2基因在植物乳杆菌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为PCV2口服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CAP蛋白 植物乳杆菌 表达 口服疫苗
下载PDF
两种佐剂对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SjGST-Sj32保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蔡春 易新元 +3 位作者 曾宪芳 周金春 舒新华 L.McReynolds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弗氏完全佐剂(FCA)与单磷脂A(MPL)的免疫增强作用,为提高重组SjGST-Sj32(SjGST-Sj32)的疫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SjGST-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SjGST-Sj32+FCA)或单磷脂A(SjGST-Sj32+MPL)免疫小鼠3次,ELISA法检测抗体... 目的比较弗氏完全佐剂(FCA)与单磷脂A(MPL)的免疫增强作用,为提高重组SjGST-Sj32(SjGST-Sj32)的疫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SjGST-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SjGST-Sj32+FCA)或单磷脂A(SjGST-Sj32+MPL)免疫小鼠3次,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保护性作用。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SjGST-Sj32加FCA或MPL,免疫BALBC/c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8.8%(P<0.01)和44.1%(P<0.01);每克肝卵(LEPG)减少率分别为59.4%(P<0.01)和46.2%(P<0.01);SjGST-Sj32+FCA组抗体滴度达1:204800(P<0.05),而SjGST-Sj32+MPL组抗体滴度为1:51200(P<0.05)。结论FCA和MPL均可以增强对SjGST-Sj32免疫小鼠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力;FCA也可增强SjGST-Sj32诱导小鼠抗生殖免疫,而MPL似不具明显增强SjGST-Sj32的抗生殖免疫作用。佐剂MPL在提高免疫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方面稍逊于经典佐剂F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重组抗原 完全弗氏佐剂 单磷脂A
下载PDF
2007-2020年中国多糖结合疫苗使用现状
5
作者 陈娅妮 王迪 +4 位作者 周佳佳 曹雷 郑徽 刘艳 安志杰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多糖结合疫苗使用现状。方法从中国药品检定部门网站、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统计年鉴收集2007-2020年多糖结合疫苗批签发量、2014-2020年报告接种剂次数和出生人口,分析疫苗批签发量,估算出生儿童多糖结合疫苗人... 目的分析中国多糖结合疫苗使用现状。方法从中国药品检定部门网站、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统计年鉴收集2007-2020年多糖结合疫苗批签发量、2014-2020年报告接种剂次数和出生人口,分析疫苗批签发量,估算出生儿童多糖结合疫苗人均接种剂次。结果2007-2020年中国多糖结合疫苗共批签发46120.4万剂,年均上升5.53%;其中TT、CRM_(197)、OMP载体蛋白的疫苗分别占92.63%、6.69%、0.68%。2014-2020年出生儿童人均接种多糖结合疫苗1.46剂,从2014年的1.17剂上升至2020年的2.51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接种剂次分别为1.84剂、1.62剂、1.13剂。结论2007-2020年中国多糖结合疫苗使用量逐年增加,东部地区疫苗覆盖水平相对较高。需完善多糖结合疫苗免疫策略以指导其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结合疫苗 载体蛋白 疫苗接种 覆盖水平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的构建及其在血清中和抗体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婉欣 刘淑燕 +6 位作者 段炼 周雪峰 邬林枫 刘文齐 张更伟 朱华晨 张国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假病毒,优化假病毒制备条件并应用于中和抗体活性检测。方法优化合成SARS-CoV-2刺突蛋白(S)基因,进行假病毒包装;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基因的表达;应用定量ELISA检测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血清中新型冠...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假病毒,优化假病毒制备条件并应用于中和抗体活性检测。方法优化合成SARS-CoV-2刺突蛋白(S)基因,进行假病毒包装;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基因的表达;应用定量ELISA检测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血清中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的滴度,同时应用假病毒中和实验对接种新冠疫苗后血清中和抗体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整合SARS-CoV-2 S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1-S,确定pNL4-3.Luc.R-E-∶pcDNA3.1-S最佳转染比例为2∶1,可成功包装出高滴度的假病毒粒子。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蛋白已成功地在假病毒中进行表达。SARS-CoV-2假病毒可感染Vero、Huh7.5、A549-hACE2和293T-hACE2等4种靶细胞,表明所构建的假病毒具有感染活力,且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其中293T-hACE2细胞感染假病毒后相对其他细胞株可检测出更高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ELISA检测接种新冠疫苗后收集的血清,结果表明接种第二针灭活疫苗一周后可检测出较高血清IgG滴度(S/CO=10.27±3.33),半年后血清IgG滴度降低(S/CO=2.36±2.25);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表明1例IgG阳性(S/CO=10.32)免疫后血清可有效抑制SARS-CoV-2假病毒的感染活力,中和效价达到1/1066。结论成功构建SARSCoV-2假病毒,该假病毒可用于后续有关SARS-CoV-2中和抗体活性检测和疫苗接种后体液免疫效果的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 刺突蛋白 中和抗体 疫苗接种
原文传递
毕赤酵母菌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接种小鼠免疫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荣华 吴翔 +4 位作者 范久波 舒衡平 蒋立平 谭逵 张琼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观察毕赤酵母菌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免疫效果。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法免疫接种小鼠,末次免疫后第2周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抗体水平;流式检测鼠脾淋巴细胞亚群,末次免疫后第3周,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分别攻击感染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观察小... 目的观察毕赤酵母菌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免疫效果。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法免疫接种小鼠,末次免疫后第2周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抗体水平;流式检测鼠脾淋巴细胞亚群,末次免疫后第3周,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分别攻击感染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观察小鼠感染情况及存活时间。结果ELISA结果表明,纯化GS115/pPIC9K-GRA1表达的蛋白和GS115/pPIC9K-GRA1表达的混合蛋白组抗体水平高于佐剂组、NS对照组及GS115/pPIC9K表达的混合蛋白组(P<0.05);流式结果显示,各组CD4+淋巴细胞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淋巴细胞数量则明显增多,纯化GS115/pPIC9K-GRA1表达的蛋白、GS115/pPIC9K-GRA1表达的混合蛋白组、GS115/pPIC9K表达的混合蛋白组及佐剂组明显高于NS组(P<0.05);小鼠攻击实验表明,与NS及GS115/pPIC9K表达的混合蛋白组相比,纯化GS115/pPIC9K-GRA1表达的蛋白和GS115/pPIC9K-GRA1表达的混合蛋白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毕赤酵母菌表达弓形虫GRA1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CD4+淋巴细胞增殖不明显,而CD8+淋巴细胞则显著增殖及对弓形虫攻击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GRAl 毕赤酵母菌 接种 免疫
下载PDF
Amoeba-inspired magnetic microgel assembly assisted by engineered dextran-binding protein for vaccination against lifethreatening systemic infection
8
作者 Shuo Liu Yan Zhao +1 位作者 Linpei Guo Qilin Y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938-950,共13页
Vaccination is critical for population protection from pathogenic infections.However,its efficiency is frequently compromised by a failure of antigen retention and presentation.Herein,we designed a dextran-binding pro... Vaccination is critical for population protection from pathogenic infections.However,its efficiency is frequently compromised by a failure of antigen retention and presentation.Herein,we designed a dextran-binding protein DexBP,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carbohydrate-binding domains of Trichoderma reesei cellobiohydrolases Cel6A and Cel7A,together with the sequence of the fluorescent protein mCherry.DexBP was further prepared b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cells and grafted to magnetic nanoparticles.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integrated with a dextran/poly(vinyl alcohol)framework and 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linker,obtaining magnetic polymeric microgels for carrying pathogen antigen.Similar to amoeba aggregation,the microgels self-assembled to form aggregates and further induced dendritic cell aggregation.This step-by-step assembly retained antigens at lymph nodes,promoted antigen presentation,stimulated humoral immunity,and protected the mice from lifethreatening systemic infections.This study developed a magnetic microgel-assembling platform for dynamically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 during protection of the body from dangerous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nanoparticle engineered protein DEXTRAN MICROGEL vaccination systemic infection
原文传递
携带抑胃多肽序列的HBc病毒样颗粒蛋白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
9
作者 田建卿 王越 +2 位作者 林宁 邹大进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30-1235,共6页
目的:设计及制备携带抑胃多肽(GIP)抗原序列的HBc病毒样颗粒(VLP)蛋白疫苗,并研究其免疫效果,为肥胖免疫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克隆GIP cDNA序列,并与HBc VLP(1-144aa)cDNA序列进行融合,通过原核表达及纯化,制备携带GIP... 目的:设计及制备携带抑胃多肽(GIP)抗原序列的HBc病毒样颗粒(VLP)蛋白疫苗,并研究其免疫效果,为肥胖免疫干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克隆GIP cDNA序列,并与HBc VLP(1-144aa)cDNA序列进行融合,通过原核表达及纯化,制备携带GIP序列的HBc VLP疫苗(HBc-GIP);同时将该融合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入pVAX1真核表达载体,制备GIP核酸疫苗。用2种疫苗免疫大鼠并进行免疫学指标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携带GIP抗原序列的HBc-GIP,并同时制备了编码该融合蛋白序列的核酸疫苗pVAX1-HBc-GIP。经过两种疫苗的联合免疫,可以获得高滴度的GIP特异性抗体IgG,显示了良好的免疫效果。结论:采用HBc(1-144aa)作为GIP的载体,制备VLP蛋白疫苗,联合核酸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诱导靶向大鼠GIP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打破大鼠自身抗原耐受。该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控制肥胖的免疫干预药物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胃多肽 病毒样颗粒 肥胖症 免疫疗法 蛋白疫苗
下载PDF
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2 位作者 郑焕钦 周永安 吕芳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用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其所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 质粒, 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 小鼠, 每鼠注射100 μ... 目的: 用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其所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 质粒, 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 小鼠, 每鼠注射100 μg,2 w k 后同量加强免疫1 次, 以pcDNA3 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30 d、50 d、70 d 共3 次用MTT 法测定小鼠脾脏T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 细胞活性;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ELISA 法测定IgG 抗体滴度。结果: 用pcDNA3-ROP1 质粒免疫小鼠30 d 后, 脾脏明显增大; 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及空质粒对照组。NK 细胞杀伤活性3 次的测定结果免疫组均高于对照组。T 细胞亚群, CD4+ 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变化, 而CD8+ 细胞数显著增高。血清抗体IgG70 d 内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无明显增高; 而免疫后90 d 检测明显增高, 抗体滴度1∶100。结论: 用pcDNA3-ROP1 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 可诱导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棒状体蛋白1 重组质粒 DNA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含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 IV.免疫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及NO的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郑焕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 用 pc- ROP1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其对细胞因子 IFN-γ、IL - 2及 NO的影响。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 pc- ROP1质粒 DNA,经肌肉注射免疫 BAL B/ c小鼠 ,每只鼠注射 10 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 ,以 pc DNA 3空质粒及生理盐... 目的 用 pc- ROP1重组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其对细胞因子 IFN-γ、IL - 2及 NO的影响。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 pc- ROP1质粒 DNA,经肌肉注射免疫 BAL B/ c小鼠 ,每只鼠注射 10 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 ,以 pc DNA 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 30天、5 0天、70天共三次用双夹心 EL 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 IFN-γ、IL - 2含量 ;酶法测定NO活性。结果 三次检测免疫组 IFN-γ、IL - 2及 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有增高趋势。结论  pc-ROP1重组质粒 DNA免疫小鼠 ,可刺激细胞因子 IFN-γ、IL - 2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棒状体蛋白 DNA免疫 RO01基因 质粒
下载PDF
含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Ⅲ.免疫鼠肌组织表达产物免疫酶法定位及血清IgG抗体测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1 位作者 郑焕钦 周永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 用所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观察它在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免疫途径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 质粒,免疫BALB/c小鼠,每... 目的 用所构建的弓形虫pcDNA3-ROP1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观察它在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免疫途径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DNA3-ROP1 质粒,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100u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 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于免疫后第50 天用间接免疫酶法检测注射局部肌组织重组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 免疫鼠肌组织石蜡切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血清IgG抗体90天后测定为阳性;皮下及肌肉不同免疫途径血清均显示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DNA3-ROP1质粒DNA 免疫小鼠后,肌组织内有重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生 棒状体蛋白 重组质粒 DNA免疫 小鼠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口服疫苗免疫对白斑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梓荣 魏克强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8-590,593,共4页
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蚕蛹体内表达的重组病毒囊膜蛋白rV p28制成的疫苗,口服免疫克氏原螯虾,观察了其对白斑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的保护作用。对试验虾分别进行了2%rV p28、2%普通蚕蛹液(阳性对照)和普通饲料(阴性对照)等3个处理... 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蚕蛹体内表达的重组病毒囊膜蛋白rV p28制成的疫苗,口服免疫克氏原螯虾,观察了其对白斑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的保护作用。对试验虾分别进行了2%rV p28、2%普通蚕蛹液(阳性对照)和普通饲料(阴性对照)等3个处理,持续口服免疫75 d。免疫35 d后口服攻毒,20 d内rV p28组的累积死亡率为36.67%,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免疫保护率(PRP)达59.26%;注射攻毒后20 d内,rV p28组的PRP为49.99%。免疫后55 d对存活虾再口服攻毒,20 d内rV p28组的累积死亡率为36.84%,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PRP为63.16%;2次注射攻毒后,rV p28组的PRP为31.25%。结果表明,重组囊膜蛋白rV p28免疫后,对口服感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注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重组病毒囊膜蛋白 口服免疫 累积死亡率
下载PDF
含弓形虫ROP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研究Ⅴ.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DNA免疫中基因佐剂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郑焕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 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 目的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 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pcIFN 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pcIFN、pc-ROP1 各10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30 天、50 天、70天共三次用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活性;双夹心ELISA 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及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 构建成功的作用下,该两项指标均明显提高,且IFN-γ、IL-2 及NO水平均较不加佐剂组显著提高(P< 0.01);而对IgG抗体滴度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 IFN-γ基因佐剂具有协同pc-ROP1DNA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鼠细胞免疫应答,IFN-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棒状体蛋白1 DNA免疫 IFN-γ基因佐剂
下载PDF
家蚕蛹表达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28和Vp19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克强 许梓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以重组杆状病毒HyNPV-V p28和HyNPV-V p19感染的家蚕蛹研制成白斑综合征病毒(W SSV)囊膜蛋白rV p28和rV p19亚单位疫苗,并对克氏原螯虾持续口服免疫75 d,观察其对W SSV的抗病保护能力。免疫35 d后进行口服攻毒,rV p28、rV p28+rV p19疫... 以重组杆状病毒HyNPV-V p28和HyNPV-V p19感染的家蚕蛹研制成白斑综合征病毒(W SSV)囊膜蛋白rV p28和rV p19亚单位疫苗,并对克氏原螯虾持续口服免疫75 d,观察其对W SSV的抗病保护能力。免疫35 d后进行口服攻毒,rV p28、rV p28+rV p19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免疫保护率(RPS)均达59.26%;注射攻毒后,rV p28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比阳性对照组降低40%。第2次口服攻毒,rV p28、rV p28+rV p19疫苗组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RPS分别达到63.16%、68.42%;第2次注射攻毒,各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30%。对免疫组存活虾的胃、肠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均呈阴性反应,而对照组死亡虾的组织都呈阳性反应。结果表明,家蚕蛹表达的病毒囊膜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rV p28或者与rV p19合并口服免疫能诱导螯虾产生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重组囊膜蛋白 口服免疫 免疫保护率 家蚕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NGO2105蛋白660~1468肽段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灵尹 卢琴 +3 位作者 王小素 黄美容 闵迅 黄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淋病奈瑟菌NGO2105蛋白的660~1468肽段,制备并鉴定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将pCold TF-NGO2105_(660-1468 aa)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菌中进行蛋白表达。包涵体蛋白经变性复性处理后纯化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 目的原核表达淋病奈瑟菌NGO2105蛋白的660~1468肽段,制备并鉴定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将pCold TF-NGO2105_(660-1468 aa)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菌中进行蛋白表达。包涵体蛋白经变性复性处理后纯化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分析抗体对淋病奈瑟菌中NGO2105蛋白的特异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抗血清与淋病奈瑟菌的亲和力,黏附抑制实验评估抗NGO2105_(660-1468 aa)抗体对淋病奈瑟菌对人宫颈上皮细胞ME-180细胞黏附作用的抑制能力。不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NGO2105_(660-1468 aa)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呈现,通过变复性和纯化后得到了可溶性NGO2105_(660-1468 aa)蛋白,以该蛋白免疫小鼠后抗血清的效价为5.12×10^(6),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该抗体能较好与淋病奈瑟菌的NGO2105_(660-1468 aa)片段结合。黏附抑制实验结果提示,相比未处理组的黏附率(100%),抗NGO2105_(660-1468 aa)抗体在20和40倍稀释时均能显著抑制淋病奈瑟菌的黏附作用(黏附率=52.9%、79.2%;t=8.40、5.29;P<0.001、=0.006),呈现一定的浓度梯度依赖。结论成功表达及纯化出NGO2105_(660-1468 aa)肽段蛋白,制备出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与淋病奈瑟菌有较好的亲和力且有黏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NGO2105蛋白 多克隆抗体 抗体亲和力 细菌黏附 免疫接种 疫苗
原文传递
HMGB1对HPV16型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刚 李剑波 +4 位作者 高孟 高丽美 吴洁 姜云水 庄昉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分子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E7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通过TC-1细胞移植诱导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在接种HP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同时,给予注射HMGB1特异性拮抗剂HMGB1 A box,开...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分子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E7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通过TC-1细胞移植诱导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在接种HP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同时,给予注射HMGB1特异性拮抗剂HMGB1 A box,开展肿瘤抑制试验、小鼠免疫状态观察、肿瘤相关信号检测等研究。结果 A box蛋白与疫苗联用,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HMGB1血清水平,抑制肿瘤组织中NF-?B的m RNA高表达,提高疫苗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它还可减少IL-4、促进IFN-?产生,使体内免疫平衡由Th2向Th1偏移。和肿瘤模型对照组相比,在接种疫苗并注射A box蛋白后,由肿瘤引起的NF-?B、Bcl-2、c-IAP2、VEGF、MMP-9的表达提高、Bax表达降低均得到显著扭转。结论 HMGB1分子可以削弱HP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免疫效果,其机制可能是HMGB1在调节免疫平衡状态及控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浸润、转移等多层面均能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蛋白质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接种 影响 机制
原文传递
刚地弓形虫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疫苗对BALB/c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佃波 周林涛 +5 位作者 王海防 刘丽娟 陈锡欣 江洪涛 王用斌 刘克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目的用刚地弓形虫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疫苗免疫BALB/c小鼠观察对机体的影响,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方法从刚地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出ROP2和P30片段,将这两个片段分别亚克隆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出ROP2-P3... 目的用刚地弓形虫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疫苗免疫BALB/c小鼠观察对机体的影响,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方法从刚地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出ROP2和P30片段,将这两个片段分别亚克隆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出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用蛋白疫苗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免疫小鼠后体液中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攻击试验小鼠的的死亡率。结果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的IgM、IgG抗体和IFN-γ、IL-2及IL-4细胞因子。攻击试验表明,复合重组蛋白免疫组和对照组相比,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诱导其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该复合重组蛋白是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候选疫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2-P30复合重组蛋白疫苗 抗体 细胞因子 刚地弓形虫
下载PDF
铜陵市婴幼儿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兆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6期879-881,共3页
目的了解卡介苗(BCG)预防接种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方法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方法,随机调查300名儿童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的阳转率。结果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 目的了解卡介苗(BCG)预防接种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方法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方法,随机调查300名儿童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的阳转率。结果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总阳性率86.33%,城市儿童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率高于农村儿童。卡痕大小与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率呈正相关;县级及以上医院产科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阳性率高于乡镇级医院产科和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卡介苗的儿童。结论加强对卡介苗接种人员,尤其要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接种门诊的接种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接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 阳性率 预防接种质量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潁佳 宁玉梅 《医学综述》 2012年第6期804-807,共4页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成分无毒力,能诱导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产生,对机体起到预防和一定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是有前途的新型疫苗之一。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主要外膜蛋白功能构象、有效T-B表位筛选及选择合适的...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成分无毒力,能诱导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产生,对机体起到预防和一定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是有前途的新型疫苗之一。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主要外膜蛋白功能构象、有效T-B表位筛选及选择合适的载体佐剂增强免疫原性,并探讨恰当的接种途径,诱导高效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同时加强黏膜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主要外膜蛋白 免疫佐剂 接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