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疟原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Ⅰ.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的合成与克隆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全贞 李英杰 +1 位作者 谢毅 任大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99-207,共9页
本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并化学合成了编码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保护性抗原MSA_1,MSA_2和RESA上多个免疫原性决定簇(含T、B细胞位点)以及来自白细胞介素-1(IL-1)和破伤风类毒素(TT)上的外源性T细胞激活位点的复合基因HGFC。全基因共由246... 本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并化学合成了编码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保护性抗原MSA_1,MSA_2和RESA上多个免疫原性决定簇(含T、B细胞位点)以及来自白细胞介素-1(IL-1)和破伤风类毒素(TT)上的外源性T细胞激活位点的复合基因HGFC。全基因共由246个碱基对组成,编码一个75肽的复合抗原。合成后的基因克隆在M13mp18载体上,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杂合基因合成和克隆的成功,为在基因水平上进行多价疟疾疫苗的蛋白质工程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保护性抗原 合成 疟疾疫苗
下载PDF
表达ST1-LTB-α-β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杰 钱明明 +1 位作者 柏佳宁 赵宝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0-1347,共8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含有ST1-LTB-α-β融合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ST3LTBαβ),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ST1-LTB-α-β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110kD;20L发酵罐培养得到的最佳诱...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含有ST1-LTB-α-β融合基因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ST3LTBαβ),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ST1-LTB-α-β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110kD;20L发酵罐培养得到的最佳诱导条件为:重组菌株以1%接种量、5L/min通气量培养3h后加终浓度为0.03mol/L的乳糖诱导,通气量升至12.5L/min继续培养6h,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8.53%;表达的ST1-LTB-α-β融合蛋白无毒性但具有免疫原性,可以抵抗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构建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ST3LTBαβ)有望作为预防仔猪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生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腹泻 保护性抗原 基因工程菌株 免疫原性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慧 荫俊 +2 位作者 袁斌 何君 王忠泽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5-328,共4页
以文献报道的 A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全序列为标准 ,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 ,从肉毒梭菌中扩增含保护性抗原表位的肉毒毒素重链 C端 (Bo NTa Hc)基因片段 ,并将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与相同酶处理的克隆测序载体 p Bluescript KS( +... 以文献报道的 A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全序列为标准 ,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 ,从肉毒梭菌中扩增含保护性抗原表位的肉毒毒素重链 C端 (Bo NTa Hc)基因片段 ,并将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与相同酶处理的克隆测序载体 p Bluescript KS( +)在体外连接 ,构建测序重组质粒 ,进行测序和基因结构分析 .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产物为 12 75 bp大小的 DNA片段 ,测序结果与 DNA数据库对照检索分析证明 ,此基因片段与 Genbank中的 Bo NTa Hc基因的同源性为 99%,可以认为克隆的基因即为 Bo N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神经毒素 保护性抗原 克隆 基因结构分析 保护性抗原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疫苗研究Ⅳ──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PfCMR)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劲 余新炳 +3 位作者 罗树红 吴小舟 方建民 谢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0,共4页
将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PfCMR)与表达质粒pWR450—1分别经BamHI、EcoRI双酶切后回收、纯化和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再经含氨苄青霉素LB培基初筛后,挑白色菌落扩增,用PCR复筛和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子pWR450—1—B14用I... 将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PfCMR)与表达质粒pWR450—1分别经BamHI、EcoRI双酶切后回收、纯化和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再经含氨苄青霉素LB培基初筛后,挑白色菌落扩增,用PCR复筛和双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子pWR450—1—B14用IPTG诱导,在JM109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65kDa处出现较宽的蛋白条带。用SOS显色法证实此表达蛋白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表达的融合蛋白与抗恶性疟原虫多克隆免疫血清特异结合.其滴度高达1:3200;Westernblot分析显示,表达蛋白能与特异性抗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上述结果提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保护性抗原 复合基因 疟疾疫苗
下载PDF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CS的5种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雅英 王丽婵 +1 位作者 徐颖华 张庶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对我国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CS的5种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分别用PCR扩增CS菌株的PT、FHA、PRN、FIM2和FIM3基因,克隆至pGEM-TEasy vector中,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获得了CS菌株PT、FHA、PRN... 目的对我国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CS的5种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分别用PCR扩增CS菌株的PT、FHA、PRN、FIM2和FIM3基因,克隆至pGEM-TEasy vector中,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获得了CS菌株PT、FHA、PRN、FIM2和FIM35段基因克隆,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相应百日咳杆菌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与鲍特菌属进化结果一致。CS的基因型为:PTS1属于ptxS1B型,PTS3属于ptxS3A型,FHA属于FHA1型,PRN属于PRN1型,FIM2属于FIM2-1型,FIM3属于FIM3A型。结论本研究为更好地对我国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进行质量控制和百日咳杆菌的基因漂移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CS菌株 保护性抗原 基因序列
原文传递
鸡球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闫艳娟 张东林 +3 位作者 庞洪泽 常超越 李蕴玉 李佩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从鸡球虫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种类、作用机理、免疫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鸡球虫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鸡球虫核酸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鸡球虫 保护性抗原基因 核酸疫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猪水泡病病毒强致病性毒株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基因cDNA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7
作者 周鹏程 赵启祖 +3 位作者 刘卫 刘再新 谢庆阁 薛景山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8-345,共8页
从猪水泡病病毒(SVDV)细胞培养物的PEG浓缩毒中提取病毒RNA,经RT-PCR和套式PCR扩增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基因,将扩增产物1.6kb插入pUC18载体中,经亚克隆后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序列,与已发表的... 从猪水泡病病毒(SVDV)细胞培养物的PEG浓缩毒中提取病毒RNA,经RT-PCR和套式PCR扩增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基因,将扩增产物1.6kb插入pUC18载体中,经亚克隆后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序列,与已发表的SVDV分离物该区序列作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6%-97%,氨基酸同源性为98%,参与构成SVDV中和性抗原位点的几个氨基酸残基均很保守;与已发表的柯萨奇B5病毒的对应序列比较,两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7%,而推导的氨基酸顺序同源性竞高达92%。本文结果有助于SV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为其和柯萨奇B5病毒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泡病病毒 抗原蛋白基因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spaA基因遗传进化及PFGE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文涛 姚焱彬 +4 位作者 刘全喜 杨志鹏 魏建忠 孙裴 李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4-672,共9页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分布、spa 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和基因分型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鉴定的42株猪丹毒杆菌,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实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分别... 【目的】了解2012–2015年江淮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分布、spa 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和基因分型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鉴定的42株猪丹毒杆菌,应用琼脂扩散沉淀实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分别测定分离株的血清型、spa A基因遗传变异性及PFGE基因型。【结果】42株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均为1a型;spa A基因与猪丹毒杆菌国内外参考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5%–100%,分离株在第609 bp处出现T突变为G、769 bp处C突变为A,对应的氨基酸第203位Ile突变为Met、第257位Leu突变为Ile,为Met-203、Ile-257型;分离株形成8个PFGE基因型,相似度达88.8%–100%,优势基因型为ER2(54.8%),弱毒疫苗G_4T_(10)和GC_(42)株独立为同一个基因型。【结论】江淮地区致病猪丹毒杆菌流行血清型为1a型,spa A基因相似性高,分离株变异小、源于同一克隆系,Met-203、Ile-257型菌株致病力强,是江淮地区猪丹毒发生与流行的主要致病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杆菌 血清型 表面保护性抗原A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保护性荚膜抗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湘燕 孟锐奇 +2 位作者 朱平 邹啸环 冯书章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6,共6页
提取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的染色体,用“鸟枪法”将酶解染色体DNA片段重组到pBR322质粒载体的Pst I酶切点上,再转化到大肠杆菌RRI中.经耐药表型筛选,在约5000个转化菌中,找出了887个具有重组质粒的细菌株,其一般细菌学性质与大肠杆... 提取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的染色体,用“鸟枪法”将酶解染色体DNA片段重组到pBR322质粒载体的Pst I酶切点上,再转化到大肠杆菌RRI中.经耐药表型筛选,在约5000个转化菌中,找出了887个具有重组质粒的细菌株,其一般细菌学性质与大肠杆菌RRI相同,构成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染色体DNA的不完全基因文库.分离提纯保护性荚膜抗原,制备抗血清,用^(125)I SPA固相放射免疫技术,从文库中选出13株阳性表达菌株,与用ELISA法复试结果吻合,其中10号和696号菌株表达较强.对10号和696号菌进行了动物试验,结果1次免疫小鼠分别获3/7、2/7的保护,2次免疫分别获6/11和5/11的保护,与之对照的阴性转化菌(119号)以及大肠杆菌(RRI)则无保护力(0/7、0/10).用快速细菌破碎法对13个阳性菌株进行了检测,其外源基因片段在0.5~5.4kb之间.对10号阳性菌免疫电镜观察,在细胞膜及细胞浆内均可见到高电子密度区,显示出外源基因表达的位置和程度.10号菌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PM10,分子量约为5.16kb,用Pst I酶切PPM10,得到约4.3kb和0.86kb的两个片段,因此插入片段约0.86kb.进一步用内切酶分析,证明该插入片段上无Bam HI、Eco RI、Hind III和另外的Pst I酶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保护性 荚膜抗原基因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内蒙古毒株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哈斯阿古拉 张彤 +1 位作者 张七斤 张鹤龄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76-79,81-83,共7页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内蒙古毒株(IBDVNM)dsRNA为模板,用RTPCR法扩增其主要寄主保护抗原VP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于pUC19的XbaI/KpnI位点,进行了全序列分析。序列比较发现IBDVN...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内蒙古毒株(IBDVNM)dsRNA为模板,用RTPCR法扩增其主要寄主保护抗原VP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于pUC19的XbaI/KpnI位点,进行了全序列分析。序列比较发现IBDVNM毒株VP2基因与已报道的其它7个IBDVCJ801bkf、Cu1、PBG98、52/70、002—73、STC及VariantE毒株之间高度同源,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率为916%~96.2%,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为962%~98.6%。IBDVNM毒株VP2高变异区的第一个亲水区氨基酸序列与CJ801bkf、Cu1、PBG98、52/70、STC、002—73比较,有一个氨基酸差异,第二个亲水区氨基酸序列与上述6个毒株完全相同。而与VariantE比较,两个亲水区内各有两个氨基酸差异。此外,IBDVNM毒株VP2具有强毒株所特有的7肽保守区:SWSASGS。这些结果表明,IBDVNM毒株为标准血清Ⅰ型IBDV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主要寄主保护抗原 VP2 基因克隆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一种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重组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细胞免疫特性研究(I)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军 薛采芳 +2 位作者 陈白虹 李英杰 李全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检测一种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重组复合基因表达产物(HRA)诱导小鼠细胞免疫的反应.方法: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ConA、HRA和可溶性裂殖子抗原(SMA)的刺激,3H-TdR参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水... 目的:检测一种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重组复合基因表达产物(HRA)诱导小鼠细胞免疫的反应.方法: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ConA、HRA和可溶性裂殖子抗原(SMA)的刺激,3H-TdR参入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含佐剂的HRA免疫BALB/c和C57BL/6小鼠后,其脾细胞经HRA刺激后,增殖明显,可溶性裂殖子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经HRA刺激发生明显的增殖.结论:HRA上的T细胞位点发挥了效应.具有一定的突破MHC限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保护性抗原 复哈 基因 细胞免疫 疫苗
下载PDF
利用组氨酸合成酶基因作为同源双交换序列构建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载体
12
作者 张虎成 王奎明 +1 位作者 李建民 陈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7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为了实现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在乳酸乳球菌中的整合性表达,利用组氨酸合成酶基因(HISB)作为同源交换序列构建表达PA的载体。方法:采用PCR等方法将酸启动子P170、红霉素抗性基因、HISB及酶切位点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命名为pHEC-... 目的:为了实现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在乳酸乳球菌中的整合性表达,利用组氨酸合成酶基因(HISB)作为同源交换序列构建表达PA的载体。方法:采用PCR等方法将酸启动子P170、红霉素抗性基因、HISB及酶切位点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命名为pHEC-P170-PA。结果:构建好的双交换载体经酶切电泳鉴定并测序,其序列中含有PA基因。结论:构建了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同源双交换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抗原 炭疽杆菌 同源交换 组氨酸合成酶基因 乳酸乳球菌 表达载体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六个保护性抗原表位基因的化学合成及克隆
13
作者 徐劲 余新炳 +2 位作者 吴小舟 方建民 谢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设计并化学合成一条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MSA2)、环子孢子蛋白(CSP)、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等不同生活史期的4种抗原,共6个表位的复合基因(PfCMR)。该基因含2个粘性未端... 本文设计并化学合成一条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MSA2)、环子孢子蛋白(CSP)、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等不同生活史期的4种抗原,共6个表位的复合基因(PfCMR)。该基因含2个粘性未端,共分8个片段,采用“缺口填补法”接成双链DNA,再与噬菌体M13mp18分别经BamHI、EcoRI双酶切后回收、纯化、重组,并转化EcoliJm109,经PCR和酶切鉴定,DNA序列分析测定,证实阳性克隆子M13mp18-A4与预设计基因顺序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保护性抗原 克隆 表位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