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0
1
作者 庞骄阳 赵岩 +1 位作者 肖宇龙 辛大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2,共6页
背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可以将虚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准确快速的转化为三维实物原型的新型技术。3D打印实物模型方法可取代传统的术前规划与修复手术模拟方法,并具有可重复性,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中日益深入。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 背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可以将虚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准确快速的转化为三维实物原型的新型技术。3D打印实物模型方法可取代传统的术前规划与修复手术模拟方法,并具有可重复性,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中日益深入。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谷歌学术、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WF)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发表有关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的文献。(以"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技术、脊柱、脊椎、骨科、骨折、关节、手足、骨肿瘤、创伤、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椎弓根、椎体、椎间盘、临床应用"为检索词。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综述,选择代表性好的文章共50篇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脊柱外科的术前诊断、个体化支具定制、医患沟通、教学、个体化高精度修复方案制定、术中导航、个体化内置物定制等方面。提示随着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医学、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将会更为深入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假体植入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3D打印技术 脊柱外科 临床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局部加压冷疗结合CPM功能锻炼对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9
2
作者 王显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8-1003,共6页
背景: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术后冰敷能部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增强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目的:探讨局部加压冷疗结合CPM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障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 背景: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术后冰敷能部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增强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目的:探讨局部加压冷疗结合CPM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障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术后进行CPM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术后给予局部加压冷疗结合CPM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术后24,48 h,观察组目测类比评分、肿胀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术后2周,2组除肌力外,其余均明显改善(P<0.05-0.01),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中疼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维度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减分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随访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7%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4)结果表明,局部加压冷疗结合CPM功能锻炼有助于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运动 加压冷疗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后恐动症 被引量:43
3
作者 蔡立柏 刘延锦 +3 位作者 赵辉 徐慧萍 高欢欢 董悦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658-3663,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的快速康复,而恐动症的存在使患者对运动锻炼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继而影响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国外研究证实,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恐动程度,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探...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的快速康复,而恐动症的存在使患者对运动锻炼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继而影响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国外研究证实,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恐动程度,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恐动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8例全膝关节置换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均接受骨科术后常规的干预及随访,试验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出院日及出院后1,3,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恐动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于出院日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患者的恐动症坦帕评分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日及出院后1个月2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持续增强的趋势;(2)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3)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后恐动症患者的恐动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相关费用,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恐动症 运动恐惧 认知行为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前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37
4
作者 苏军 孙长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80-3087,共8页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曾由于术后返修率高而一度被关节外科医生所否定。目前治疗膝关节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有膝关节单髁置换、全膝关节置换胫骨高位截骨术和腓骨截断术等。经近几年大量的文献报道及回顾性...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曾由于术后返修率高而一度被关节外科医生所否定。目前治疗膝关节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有膝关节单髁置换、全膝关节置换胫骨高位截骨术和腓骨截断术等。经近几年大量的文献报道及回顾性研究证实膝关节单髁置换在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并较其他手术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综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前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曲线、手术过程、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检索至2006年3月至2016年9月为止Pub 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 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knee,osteoarthritis,clinical application"为英文检索词,"单髁置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中文检索词,总计中英文文献95篇,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仅对膝关节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进行单侧病变间室表面置换,用以替代膝关节胫股关节破坏的软骨表面并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关节本体感觉存在及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但由于其患者选择要求较高,其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全膝关节置换狭窄而限制其手术的开展;同时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较成熟,远其疗效肯定。膝关节单髁置换在国内开展相对较晚,开展范围还不是很普遍,其远期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但如果能准确的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患者,精心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临床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随着假体和器械设计的改进,手术技术的进步膝关节单髁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假体植入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单髁置换 单间室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5
5
作者 许骏 谢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8-373,共6页
背景:目前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和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但是何种治疗方式可使患者获益更多尚无定论。目的:探究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 背景:目前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和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但是何种治疗方式可使患者获益更多尚无定论。目的:探究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省中西结合医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64例64踝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26踝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38例38踝行踝关节融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翻修率、跛行率以及出院后随访情况,同时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踝关节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情况。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Kofoed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切口愈合延迟率、纤维粘连和踝关节疼痛或肿胀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4)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时的翻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轻度跛行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综上,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术后跛行率较高;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则在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术后翻修率和部分并发症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融合术 假体植入 组织工程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田伟 阎凯 +3 位作者 韩骁 于杰 靳培浩 韩晓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评价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并探讨其是否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接受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置换组,45例)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48例)治疗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随访... 目的评价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并探讨其是否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方法前瞻性对比分析接受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置换组,45例)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48例)治疗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随访6年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资料。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Scores,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eckdisabilityindex,NDI)和Odom评分。影像学评价指标为矢状位曲度、活动度、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8例置换组患者和35例融合组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的置换组患者和97.1%的融合组患者Odom评分获得很好或较好的结果。两组患者颈椎矢状位曲度末次随访较术前均得到保持。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融合组则是明显降低。置换组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为9.5°±3.7°,术后3个月为7.0°±3.0°,末次随访为6.6°±4.1°,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邻近节段退变评估采用侧位x线片和MRIT2加权像,置换组上、下邻近节段退变均明显少于融合组。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6年的随访结果基本满意,能更好地保留颈椎生理活动及生物力学环境,从而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假体植入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菊 王振国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3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单双号形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 目的比较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3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单双号形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选用钛膜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选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手术前后血常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选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成功率为97.39%(112/1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3/115);对照组选用钛膜引导骨再生成功率为92.17%(106/1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3%(9/1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厚度与植骨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临床效果不同,选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具有疗效好、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骨再生 牙修复体 牙种植 口腔生物膜
下载PDF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崔智淼 骆成玉 +2 位作者 李鑫 刘宝胤 丁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 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至2015年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治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别行乳腔镜... 目的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 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至2015年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治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别行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实验组,23例)及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合并症、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外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无观察到术后合并症、复发及转移。两组患者术后外观评价满意率(95.65%vs 6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腔镜 改良根治术 Ⅰ期成形 假体植入
下载PDF
3D打印组配式骨盆假体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被引量:26
9
作者 郭卫 王毅飞 +1 位作者 张熠丹 姬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302-1311,共10页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理想的骨盆环及髋关节功能重建方法,验证3D打印技术用于骨盆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接受骨盆肿瘤切除、3D打印组配式骨盆假体重建手术.根据En-neking骨盆外科分区方法确定切除及...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理想的骨盆环及髋关节功能重建方法,验证3D打印技术用于骨盆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接受骨盆肿瘤切除、3D打印组配式骨盆假体重建手术.根据En-neking骨盆外科分区方法确定切除及重建部位:Ⅰ区3例、Ⅱ+Ⅲ区12例、Ⅰ+Ⅱ区5例、Ⅰ+Ⅱ+Ⅲ区2例、Ⅰ+Ⅱ+Ⅳ区10例、Ⅰ+Ⅱ+Ⅲ+Ⅳ区3例.重建方法:3例应用3D打印髂骨假体,12例使用3D打印标准半骨盆假体,20例使用3D打印钉-棒半骨盆假体.结果 35例患者均为整块切除.肿瘤切除边界达到广泛切除15例,边缘切除14例,囊内切除6例,肿瘤切除边界满意率为82.9%(29/35).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0.5个月.无瘤生存25例,带瘤生存5例,余5例因肿瘤转移而死亡.采用MSTS-93量表进行功能评价,30例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功能评分为9~26分,平均19.1分.3例应用髂骨假体重建者功能评分为20~25分,平均22.7分;12例应用标准半骨盆假体重建者为15~26分,平均19.8分;15例应用钉-棒半骨盆假体重建者为9~25分,平均17.7分.术后并发症包括7例切口延迟愈合及2例髋关节脱位,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骨盆假体有利于假体与截骨面的精确匹配及骨长入.短期随访结果证实应用3D打印组配式骨盆假体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安全性高,不增加额外并发症,并可获得良好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肿瘤 假体植入 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金大地 赵亮 +2 位作者 瞿东滨 陈建庭 江建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初步评价PDN置换术的实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2月至8月采用单枚PDN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术后随访48个月者22例。临床疗...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初步评价PDN置换术的实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2月至8月采用单枚PDN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术后随访48个月者22例。临床疗效评价内容包括:术后的主观症状改善情况、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观察并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同期行单纯髓核摘除术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PDN组除2例假体脱出再次手术取出外,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改善,术前平均为53%,术后第24个月为15.5%,第36个月为16%,第48个月为15%。Prolo评分术前为4.3分,术后第48个月为8.7分。腰椎活动度术后第24个月平均为12.0°,第36个月为12.5°,第48个月为12.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较术前平均降低约18%。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早期一过性腰痛18例,假体脱出2例,术后48个月随访时发现假体下沉12例,软骨终板损伤15例。术后临床疗效与单纯髓核摘除组比较大致相当。结论单枚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地保持腰椎功能,但仍不能有效地维持手术节殷椎阁隙高席.尚存存一此较为严重的并发痒.因此府严格掌握手术活席证.慎莺开展此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LINK固定平台与Oxford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对比 被引量:20
11
作者 卢明峰 胡广兵 +1 位作者 李泽晖 曹学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595-5602,共8页
背景:单髁置换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失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骨量、费用低、并发症少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是对于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的选择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对比LINK固定平台与Oxford活动平台... 背景:单髁置换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失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骨量、费用低、并发症少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是对于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的选择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对比LINK固定平台与Oxford活动平台假体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在解除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更好的选择假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收治的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假体类型分为LINK固定平台组和Oxford活动平台组,每组45例。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下肢力线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对2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无论选择活动平台型假体还是固定平台型假体,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2组间KS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等并发症;(4)2组患者在下肢力线矫正角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活动平台组胫股角的矫正角度比固定平台大;(5)结果说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LINK固定平台与Oxford活动平台假体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虽然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但也可能加速外侧软骨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单髁置换 固定平台 活动平台 膝骨关节炎 单间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双节段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海鹰 许晓诺 +3 位作者 王波 王会民 朱震奇 缪克难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评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结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颈椎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17例因颈椎病行双节段Hybrid手术患者(Hybrid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行颈椎前路减... 目的评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结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颈椎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共17例因颈椎病行双节段Hybrid手术患者(Hybrid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ACDF)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ACDF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C2-7,整体活动度、手术相邻颈椎节段活动度等结果进行对照评价。结果Hybrid组和ACDF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JOA:t=-8.790--5.803,P〈0.05;NDI:t=10.717-13.514,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Hybrid组由术前46°±11°降至术后6个月的41°±8°(t=3.170,P〈0.05),ACDF组由术前的45°±13°降至术后6个月的38°±15°(t=6.709,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组患者术后1、3个月上位相邻节段和下位相邻节段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位:t=5.622和4.032,P〈0.05;下位:t=2.879和2.207,P〈0.05),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相邻节段活动度术后3、6个月时下位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8和-13.540,P〈0.05),术后6个月时上位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P〈0.05)。结论双节段Hybrid手术对于治疗颈椎病拥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Hybrid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降低,而ACDF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相邻节段颈椎活动度增加。Hybrid手术的远期临床效果,还需要进-步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 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2 位作者 肖娟 陈柏成 王学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双瓣膜置换术中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方法纳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5年6~12月3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患者进行心肌保护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顺行性灌注组(顺灌... 目的探讨双瓣膜置换术中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方法纳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5年6~12月3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患者进行心肌保护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顺行性灌注组(顺灌组):主动脉根部顺行性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二尖瓣置换术(MVR),再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逆行灌注组(逆灌组):经冠状静脉窦间断逆行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DVR;顺灌+逆灌组:按顺行性灌注方法先完成MVR,再采用逆行灌注方法完成AVR;心脏不停跳组: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体外循环机氧合血,心脏不停跳下完成DVR。观察4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Hitachi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乳酸释放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3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心脏不停跳组主动脉阻断80 min时心肌乳酸释放率,术后第1 d血清cTnI,CK-MB含量,缝闭右心房时心肌线粒体MDA的含量分别为13.59%±6.27%、(1.17±0.25)ng/ml、(56.43±16.50)U/L、(2.18±1.23)nmol(/ng.prot),均明显低于逆灌组[33.49%±8.29%、(1.82±0.58)ng/ml、(78.31±21.27)U/L、(5.07±2.35)nmol/(ng.prot),P<0.05]和逆灌+顺灌组[20.87%±7.22%(、1.49±0.23)ng/ml(、66.67±19.13)U/L、(4.34±1.73)nmol(/ng.prot),P<0.05];与顺灌组[18.83%±5.97%、(1.41±0.32)ng/ml、(63.21±37.52)U/L、(3.46±1.62)nmol(/ng.pr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VR中,以上4种心肌保护方法均有效,但心脏不停跳组和顺灌组效果最好,应优先选择;顺行性灌注+逆行灌注操作方便,不影响手术,逆行灌注时间短,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心脏瓣膜疾病 双瓣膜置换术 假体置入手术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远征 陈兴 +4 位作者 薛海滨 郭立新 李宏伟 刘海蓉 何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357,共5页
目的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3~4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3.4岁;病史8个月~3.6年,平均18.4个月。均为单间隙病变,... 目的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3~4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3.4岁;病史8个月~3.6年,平均18.4个月。均为单间隙病变,以单纯腰痛为主者2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以一侧为主者7例。手术节段为L4,56例,L5S13例;后侧入路8例,经腹膜后侧前方入路1例。随访12~13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20ml。术后4~5d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6周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根据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临床成功率88.9%。复查X线片示术后和术前椎间隙高度百分比为128%。1例患者术后腰痛缓解不明显,第4d出现健侧下肢放射痛,经卧床、脱水治疗后缓解。2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示植入物轻度移位,未见腰椎生理弧度异常改变,腰椎活动度正常。未见植入髓核脱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增加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的正常运动功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人工髓核置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正常 腰痛 临床 病变 症状 生理
原文传递
国人肱骨近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对假体设计与植入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袁本祥 刘祖德 +3 位作者 张琳琳 董英海 王成焘 袁建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肱骨近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与欧美人的解剖数据对比,评估假体设计及假体在术中的定位和安装规范对中国人的适用度。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180例,随机选取单侧肩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以1.25mm层厚、0.6mm...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肱骨近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与欧美人的解剖数据对比,评估假体设计及假体在术中的定位和安装规范对中国人的适用度。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180例,随机选取单侧肩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以1.25mm层厚、0.6mm层间隔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与Imageware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结果国人平均肱骨全长(29.7±1.9)cm,平均肱骨近端髓腔直径(11.6±1.9)mm,平均肱骨头额状面直径(42.4±4.0)mm,平均肱骨头矢状面直径(40.1±3.9)mm,额状面与矢状面直径比为1.06±0.09,平均肱骨头表面曲率直径(44.6±4.4)mm,平均肱骨头高度(16.7±1.9)mm,肱骨头高度与曲率半径比为0.75±0.07,颈干角平均129.7°±4.3°,肱骨头后倾角平均15.9°±9.2°,肱骨头内侧偏心距平均(5.0±1.6)mm,肱骨头后侧偏心距平均(3.5±1.6)mm。与欧美人相比。只有肱骨近端髓腔直径与肱骨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国人的肱骨头高度、颈干角、后倾角均与目前手术规范有区别。结论国人与欧美人种的肩关节解剖存在很大差异,应对引进假体进行适当改进,并制定假体在术中的定位与安装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假体设计 假体植入 解剖学 比较
原文传递
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患者膝关节评分的比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彭颂 胥伯勇 曹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724-7730,共7页
背景:单髁置换治疗骨关节炎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行全膝置换是更好的选择。目的:对比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患者置换前、后的膝关节评分。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髁置换并得... 背景:单髁置换治疗骨关节炎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行全膝置换是更好的选择。目的:对比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患者置换前、后的膝关节评分。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髁置换并得到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3例,并选取同期行全膝置换并得到随访的患者53例。记录两组患者置换前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评分,包括KS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HSS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结论:排除两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后,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膝关节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髁置换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大于全膝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相近,且与WOMAC评分及OKS评分关联性较高。说明单髁置换只要把握严格的适应证、标准的置换操作及良好的置换后功能锻炼,可与全膝关节置换一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骨关节炎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单髁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评分 膝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单间室 OxfordⅢ单髁假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自体耳软骨在鼻部整形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文科 虞冬梅 刘漪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自体耳软骨联合应用对鼻部综合整形的效果。方法:鼻小柱基底部做“V”形切口,行“V-Y”入路,取单侧或双侧的耳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修剪适宜后,置入鼻背筋膜间隙进行隆鼻术。结果:64例术后效果良好,鼻部... 目的: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与自体耳软骨联合应用对鼻部综合整形的效果。方法:鼻小柱基底部做“V”形切口,行“V-Y”入路,取单侧或双侧的耳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修剪适宜后,置入鼻背筋膜间隙进行隆鼻术。结果:64例术后效果良好,鼻部延长效果明显,鼻尖低平、鼻孔外露、鼻小柱退缩、鼻头肥大、鼻翼过宽等均得到矫正。鼻延长长度为5-11mm,平均延长9mm,鼻尖突出高度为3-7mm,平均高出4mm。术后均未出现假体外露,有5例假体出现轻度偏斜,有1例出现感染,但均修复成功。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联合自体软骨对鼻部进行整形,可以改变外鼻形态,美观效果较好,就医者对手术满意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鼻中隔软骨 耳软骨 鼻部整形 假体置入 鼻成形术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乳房一期重建与保乳整形手术治疗乳腺癌比较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肖志 丁年华 +2 位作者 陈飞宇 黄隽 王守满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9-576,共8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是避免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合理选择。近年来保乳整形术式的推广使得小乳房患者保乳术后仍能维持较好外形。使用假体联合钛网补片(TiLoop Bra)的乳房重建技术相对... 背景与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是避免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合理选择。近年来保乳整形术式的推广使得小乳房患者保乳术后仍能维持较好外形。使用假体联合钛网补片(TiLoop Bra)的乳房重建技术相对简单,便于推广,也能在乳房全切后较好重塑乳房外形。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手术效果与满足患者术后美观需求方面的优劣,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以上两种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保乳整形手术(保乳组)与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手术(乳房重建组)的患者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信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信息,使用Breast-Q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均明显优于乳房重建组(均P<0.001)。乳房重建组乳头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保乳组(P<0.001);乳房重建组发生皮瓣坏死4例,保乳组无皮瓣坏死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两组间血肿、切口感染、脂肪坏死和组织挛缩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性健康及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美学效果相似。皮瓣坏死为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中的严重并发症,背阔肌肌皮瓣覆盖创面可作为补救治疗手段。满足保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保乳整形的手术方式;存在保乳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但有乳房外形要求的,合理评估后实施保留乳头乳晕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也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器官保留治疗 外科 整形 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骨科金属内固定物置入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国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967-3971,共5页
背景:骨科修复手术大部分会使用内置物,这种方法虽然会为患者带来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会使患者发生感染。而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是临床上便于检测炎症的相关指标。目的:观察骨科内置物置入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 背景:骨科修复手术大部分会使用内置物,这种方法虽然会为患者带来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会使患者发生感染。而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是临床上便于检测炎症的相关指标。目的:观察骨科内置物置入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安置金属内置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置入髓内钉,34例置入人工关节,30例置入固定钢板。根据置入后是否感染分为两组,无感染组52例,感染组48例。内置物置入后第1,3,7,14,21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同时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切口情况以及患者体温来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总结并分析疾病进展情况,为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入后第1天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3,P<0.05;t=3.78,P<0.05);两组患者置入后第3天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5,P<0.05;t=3.68,P<0.05);两组患者置入后第7天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8,P<0.05;t=3.54,P<0.05);两组患者置入后第14天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P<0.05;t=3.02,P<0.05);两组患者置入后第21天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6,P>0.05;t=1.98,P>0.05)。提示骨科内置物置入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同时需结合切口情况、临床体温等资料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出现了内置物置入后感染,从而制定有效的修复对策,为临床合理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科 血清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感染
下载PDF
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家谷 张克 +4 位作者 田华 王小勇 蔡宏 李子剑 李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823-3829,共7页
背景:隐性失血是全膝关节置换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但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了解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至9月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历资料235例,... 背景:隐性失血是全膝关节置换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但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了解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至9月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历资料235例,男38例,女197例;年龄48-82岁,平均66岁。根据Gross的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氨甲环酸使用情况、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置换前凝血功能等因素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出血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使用、未使用氨甲环酸组的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身高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重要因素。而隐性失血量、置换后总失血量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置换前凝血功能等无明显相关性;3结果提示,性别及氨甲环酸使用是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的影响因素,而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置换后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置换前凝血功能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出血 手术 假体植入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出血 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