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11
1
作者 班建武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的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一种发展的教育观,重视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在功能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的存在性价值,以赋予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其关系属性并提升其审美人格;在实践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形态 生产劳动
原文传递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3
2
作者 王飞 徐继存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9,共8页
对我国东中西部六省的调研发现,逾半数学校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最为普遍,生产劳动次之,服务性劳动比例最低。劳动教育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导... 对我国东中西部六省的调研发现,逾半数学校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最为普遍,生产劳动次之,服务性劳动比例最低。劳动教育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导致劳动主题和内容的联通性、层次性、创新性不足,影响了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效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路径在于建构基于劳动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体系,基于劳动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各学段劳动的内容和方式,并通过培养专任师资、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等为其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 日常生活劳动 服务性劳动
下载PDF
何谓“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典论述的时代诠释 被引量:66
3
作者 檀传宝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0,共7页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也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针制定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一方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发挥了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过去...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也一直是我国教育方针制定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一方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发挥了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过去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命题也存在若干误读。回顾、反思过去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命题的若干误读,形成对于这一命题与时俱进的时代诠释,能够对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健康高效的劳动教育,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
下载PDF
高校劳动教育的意涵、价值与实践——一种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解析 被引量:57
4
作者 张海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高等教育阶段,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准确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上,而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又必须观照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如此方能真正把握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价值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高等教育阶段,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准确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上,而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又必须观照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如此方能真正把握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价值及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为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推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从本体论看,高校劳动教育与劳动的本真密切相关,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性脑力劳动。从价值论看,高校劳动教育兼具教育价值和劳动价值双重功用,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培养“全人”。从方法论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形式多样,既有正式课时学分的要求,又有社会实践或公益活动的补充,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形式的结合,是生活性劳动教育、生产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和创造性劳动教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劳动教育 生产性劳动 教育价值 劳动价值 创造性劳动教育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及其批判 被引量:40
5
作者 邹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
数字劳动者是数字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总体工人",不仅包括数字资本所雇佣的相关软硬件的生产者,也包括数字平台的消费者。数字平台的消费劳动之所以是生产性劳动,源自"产消一体化"逻辑前提,即数字生活消费的"一... 数字劳动者是数字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总体工人",不仅包括数字资本所雇佣的相关软硬件的生产者,也包括数字平台的消费者。数字平台的消费劳动之所以是生产性劳动,源自"产消一体化"逻辑前提,即数字生活消费的"一般数据"同时也是数字化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性消费对象;源自其"生产资本"的本质特征,即数字劳动不仅为数字资本带来了价值增殖,而且还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剥削关系再生产。在资本"生产逻辑"中,数字生产性劳动的主体性意义从"自我确证"走向了"大他者规制"。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蕴含了超越资本"生产逻辑"的技术可能,但前提在于数据从平台私有走向数据共享,数据的流通超越商品的"交换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劳动 数字劳动 数字资本
原文传递
平台数字劳动是生产劳动吗--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的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胡莹 钟远鸣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42,共10页
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一类生产数据和信息;一类提供服务.研究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要把握好马克思考察生产劳动三个视角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 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一类生产数据和信息;一类提供服务.研究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要把握好马克思考察生产劳动三个视角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动由资本所雇佣,技术成为了商品,因而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对于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动唯有被资本所雇佣,并把数据和信息加工成数字商品进行售卖才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对于提供服务的数字劳动而言,其中由资本所雇佣并生产可视化的数字服务商品的数字劳动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另一种直接提供服务的数字劳动则不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数字平台 数字劳动
原文传递
善待生产性劳动和优先实体经济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玉长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83,共11页
生产性劳动是国民经济的永恒基础,尽管如今服务业迅速扩张,但生产性劳动和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无可替代。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弃"实"从"虚"和生产性劳动弱化的趋势,动摇到国民经济的根基。要保持国... 生产性劳动是国民经济的永恒基础,尽管如今服务业迅速扩张,但生产性劳动和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无可替代。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弃"实"从"虚"和生产性劳动弱化的趋势,动摇到国民经济的根基。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在收入分配环节善待生产性劳动,重在调节行业收入差距。要打破行业垄断经营;通过税收等工具调节虚拟经济和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确保低收入的实体经济生产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增加实体经济的低收入行业和生产性劳动者的转移性收入。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中,要优先实体经济,夯实实体经济。优先实体经济重在结构优化和产业支持,优先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促进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劳动 实体经济 行业收入调节 产业结构调整
原文传递
数字劳动的四要素之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弦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数字劳动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它主要有数据、算法、人才、场景四个要素。目前国内主要从技术性层面针对数字劳动的这四个要素形成了若干争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来看,数字劳动主要分为了互联网中专业劳动者的数字劳动和... 数字劳动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它主要有数据、算法、人才、场景四个要素。目前国内主要从技术性层面针对数字劳动的这四个要素形成了若干争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来看,数字劳动主要分为了互联网中专业劳动者的数字劳动和一般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而对于后一种数字劳动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则成为了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四要素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性劳动 剩余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晓东 黎莎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9,共15页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劳动论 生产劳动 第三产业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论管理劳动的生产属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6,共5页
管理劳动,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考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从人与人关系角度考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以它是生产性劳动。管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增值主要来源于管理创新所实现的超额利润。管理劳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 管理劳动,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考察,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从人与人关系角度考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以它是生产性劳动。管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增值主要来源于管理创新所实现的超额利润。管理劳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在所有社会形态并无实质上的不同,而其社会属性,则因经济关系不同而有根本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管理劳动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资本主义管理劳动 劳动价值
下载PDF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劳动的耗费、凝结与社会证成”为中心线索的解读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召峰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86-208,共23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研究"形成价值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特别是"这种劳动"的"物化"表现形式(即"迂回"的"证成方式")以及由之而带来的拜物教性质的理论。生产劳动不仅"耗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研究"形成价值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特别是"这种劳动"的"物化"表现形式(即"迂回"的"证成方式")以及由之而带来的拜物教性质的理论。生产劳动不仅"耗费"掉了,而且"凝结"在产品中了;非生产性劳动虽然被"耗费"掉了,但并没有"凝结"到产品中去。从"生产劳动一般"到"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再到"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其内涵限定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狭窄。"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劳动"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与上述三个层次的"生产劳动"的比较分析中确定。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恰当称呼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特殊)"。两者是"抽象(一般)与具体(特殊)"的关系,不能"非此即彼"地对待;两者也不是现实地"并列—并存"的关系,不可能"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供求因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只限于说明:业已"凝结"的"私人劳动"能否"证成"、按什么比例"证成"为"社会必要劳动"。因而,"供求决定价值论"是错误的。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在剖析(因资本竞争而造成的)劳动的"凝结"与"社会证成"的独特性。"生产价格总量"是"价值总量"的具体化形式,"总利润"是"总剩余价值量"的转化形式,这些都是基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的必然结论,无须任何数学上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生产劳动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价值转形
原文传递
价值理论与生产劳动——关于价值生产劳动的范围 被引量:8
12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26,共21页
随着分工及资本向社会各层面的扩张,劳动范畴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对此,庸俗经济学主张一切承担社会功能的劳动都是价值生产劳动,以掩盖剩余价值的本质。本文将非生产劳动分为承担生产以外职能(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劳动和精神性劳动,分别... 随着分工及资本向社会各层面的扩张,劳动范畴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对此,庸俗经济学主张一切承担社会功能的劳动都是价值生产劳动,以掩盖剩余价值的本质。本文将非生产劳动分为承担生产以外职能(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劳动和精神性劳动,分别指出了它们都不遵循劳动生产率原则,批判了把承担生产以外的社会职能混同为承担生产职能、把生产使用价值混同为生产价值、把一切雇佣劳动都当做生产劳动的错误观点,从而说明了资本家如何因这些劳动的非生产性而试图以节约非生产费用的原则统制这些劳动,揭示了被庸俗价值论掩盖的、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与人类社会本质需要的根本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 劳动生产率原则
原文传递
马克思经济学—哲学视阈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基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文本研究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68-74,107,共8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等文献当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两个概念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出现并具有理论意义的。生产劳动是直接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则只是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服务,不能增...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等文献当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两个概念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出现并具有理论意义的。生产劳动是直接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则只是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服务,不能增加资本家手中的财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随着劳动指向对象和劳动产品享用者的变化,很多非生产劳动在实质上也转为了生产劳动。在当代社会,由于现实需要,通常人们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解不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文本,而是将二者的内涵做出了调整,使其具体化。马克思独特的经济学—哲学视域中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也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和哲学本体论思想,使其政治经济学理论具备了永久性的经济学、哲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劳动 剩余价值 人类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下载PDF
实践、劳动与自由:马克思教育观的当代审思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6-64,共9页
站在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立场上,马克思展现出了一种富有超越性视野的教育观。从实践立场出发,马克思对单纯的知识型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因为其中暗含着先验人性论、机械反映论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强调教育必须与现代生产劳动相结合,... 站在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立场上,马克思展现出了一种富有超越性视野的教育观。从实践立场出发,马克思对单纯的知识型教育理念进行了批判,因为其中暗含着先验人性论、机械反映论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他强调教育必须与现代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然以掌握机器大生产为基础,因此,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未来教育的趋势。马克思教育观的根源在于其对人性的社会性理解,立足现实的理念以及改变世界的实践要求。由此出发,他明确反对"游手好闲的学习"。这种教育理念对卢梭已降的现代主流教育理念构成重大冲击,后者主张游戏教育并把摆脱外在目的性视为自由,而马克思的自由王国恰恰存在于实现外在目的的劳动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教育观 实践 生产劳动 现实 无产阶级教育
原文传递
从异化到对象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建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20,共7页
国内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讨论,大致是因循着以下两种研究思路而分别展开的: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哲学概念,以“异化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批判含义;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实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以“... 国内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讨论,大致是因循着以下两种研究思路而分别展开的: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哲学概念,以“异化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批判含义;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实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以“雇佣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认识论含义。实际上,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劳动概念只是他用人本主义哲学术语和思想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综合性概念,其中既有价值批判的因素,也有社会认识论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劳动 雇佣劳动 异化劳动 具体劳动 生产劳动 对象化劳动
下载PDF
三次产业的划分与第三产业的质与量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炼成 郑江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在明确三次产业分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第三产业的分类,指出第三产业应该具体划分为四大类部门。然后运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基本原理,分别论述了这四大类部门的性质。最后,对第三产业劳动创造的价值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生产劳动 价值
下载PDF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再认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金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0-67,136,共2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蓝本,建立在对生产力重新认识的基础之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形态,主要涉及到:生产力中人的要素支配物的要素;人的要素中脑力劳动主导体力劳动;人类脑力发展取决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蓝本,建立在对生产力重新认识的基础之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形态,主要涉及到:生产力中人的要素支配物的要素;人的要素中脑力劳动主导体力劳动;人类脑力发展取决于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利用政府作用推进劳动方式脑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力 脑力劳动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伟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马克思本人是十分重视实证研究的。马克思本人之后迄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证(经验)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其核心问题是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的必要性与划分标准问题。第一阶段区分了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而第... 马克思本人是十分重视实证研究的。马克思本人之后迄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证(经验)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其核心问题是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的必要性与划分标准问题。第一阶段区分了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而第二阶段模糊了这种区分,第三阶段则修正了第二阶段的错误,重新区分两类劳动。莫斯利与沃尔夫关于美国利润率的实证研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方法的一次大争论,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严格区分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生产性劳动 非生产性劳动 价值
原文传递
生产性消费、非物质劳动与总体工人——数字劳动的迭代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已经升级迭代,成为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广大互联网用户的生产性消费和生产性劳动生成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石油”,平台型企业的本质乃是“数字帝国”,这些数据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生产要...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已经升级迭代,成为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广大互联网用户的生产性消费和生产性劳动生成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石油”,平台型企业的本质乃是“数字帝国”,这些数据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它促成了“数字帝国”的诞生。从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分来看,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作为一种生产性劳动,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家务劳动”或非物质劳动,而是物质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深度交织,这是平台经济快速兴起的重要原因。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来看,大部分普通互联网用户原本都只是“局部消费者”和“局部工人”,但在“总体工人”的参照视域下,互联网用户经过平台的中介都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环节,他们参与了价值创造但却没有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平台 生产性消费 非物质劳动 总体工人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三重视域与意涵
20
作者 肖春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2,共7页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一个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于一体的概念。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劳动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是对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存在论规定,解析了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劳动是指特定历史形式下的...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一个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于一体的概念。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劳动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是对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存在论规定,解析了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劳动是指特定历史形式下的“生产资本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劳动的资本化和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和历史性质;在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劳动是指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真正自由的劳动”,是自由个体的真实存在方式,是人的劳动本质的真正确认,表达了对劳动及其主体的价值关怀。在这三重理论视域中,不仅彰显了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本真意涵和独特价值,也彰显了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劳动 雇佣劳动 异化劳动 自由劳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