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1段低渗油藏成藏过程 被引量:102
1
作者 罗晓容 张刘平 +4 位作者 杨华 付金华 喻建 杨飏 武明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0-778,83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峰油田低渗储层的特征,结合对各种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的动力学条件分析,提出研究区较为可信的成藏模式:在侏罗纪晚期,储层孔渗性良好,长73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进入长81段输导体系,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并第一次成藏;以后随盆地发生翘倾构造活动,已聚集的油发生散失,而持续的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变为低渗;早白垩世以来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油气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网络,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过程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低渗油藏 西峰油田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形成与演替特征概述 被引量:94
2
作者 张元明 王雪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84-4492,共9页
土壤表面结皮是世界范围内干旱沙漠地区土壤表面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包括物理结皮和生物土壤结皮两大类型。其中,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沙漠地区特殊环境的产物,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 土壤表面结皮是世界范围内干旱沙漠地区土壤表面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包括物理结皮和生物土壤结皮两大类型。其中,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沙漠地区特殊环境的产物,是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成使土壤表面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均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具有较强的抗风蚀功能和重要的生态效应,成为干旱沙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随着形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更替,维持结皮结构的主要胶结方式亦随之发生变化,即由胞外多糖的粘结作用逐渐转变为蓝藻和荒漠藻的藻丝体、地衣菌丝体以及苔藓植物假根的缠绕和捆绑作用,物种更替是结皮微结构和胶结方式转化的生物基础。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生物土壤结皮的早期阶段(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藻结皮阶段、地衣结皮阶段和苔藓结皮阶段。即随着土壤微生物在沙土表面的生长,随后出现丝状蓝藻和荒漠藻类植物,形成以藻类植物为主体的荒漠藻结皮;当土壤表面得到一定固定后,便开始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形成以地衣和苔藓植物为优势的生物结皮类型。其中,前一阶段的完成又为后一阶段的开始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土壤结皮也可以不经历其中某个阶段而直接发育到更高级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形成过程 演替特征 微结构 荒漠地区
下载PDF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和演变阶段 被引量:24
3
作者 樊自立 马英杰 王让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是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皆有。灌溉绿洲是通过人工水系(渠、库、井)、栽培植物和耕作土壤,逐步替代自然水系、自然植被和土壤形成的。沙漠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 在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是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皆有。灌溉绿洲是通过人工水系(渠、库、井)、栽培植物和耕作土壤,逐步替代自然水系、自然植被和土壤形成的。沙漠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使河流中下游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而发展扩大。在受人类干扰很少的自然水系情况下,本区生态处自然平衡;在较强干扰下的半自然水系时,生态平衡失调;在强烈干扰的人工水系时期,河流上游生态改善,下游急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耕作土壤 栽培植物 灌溉 水系 生态环境 绿洲 西北干旱区 地下水位下降 历史时期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其勘探启示 被引量:23
4
作者 马玉杰 卓勤功 +5 位作者 杨宪彰 方世虎 唐雁刚 郭小文 王媛 姜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4,268,共7页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 综合运用多种成熟度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储层沥青测试、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油气充注过程为"早期成熟油、晚期高成熟油和高—过成熟气",早期形成的盐下古油藏受新近纪晚期断裂的破坏和高—过成熟油气的驱替,部分原油向上进入盐上浅层背斜圈闭汇聚成藏。随着膏盐岩盖层塑性增强,穿盐断裂消失,盐下圈闭再次聚集高—过成熟的油和气。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应重视浅层背斜油藏的勘探。因此厘定油气的成熟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对查明盆地油气构成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气洗分馏 成藏过程 勘探领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CPM3的体系与结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忠富 王丹 五百井俊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89-1992,共4页
建设项目由于其固有的特性,比一般的软件项目管理更复杂、难度更大,因此,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估更具有重要意义.在借鉴多种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成熟度单... 建设项目由于其固有的特性,比一般的软件项目管理更复杂、难度更大,因此,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估更具有重要意义.在借鉴多种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成熟度单元为核心的两层次结构体系模型,提出模型的基本评价方法,对改善建设项目管理成熟水平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单元 过程域
下载PDF
古地貌对海底扇沉积过程的控制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峰 裴健翔 +3 位作者 汪洋 高华 潘光超 李洋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6,共10页
针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海底扇砂体分布复杂、物源方向难以确定的难题,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采用井-震联合地层厚度恢复方法,开展了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古地貌恢复和供给物源及坡折带研究,探讨了古地貌对海底扇沉积过... 针对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中深层海底扇砂体分布复杂、物源方向难以确定的难题,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采用井-震联合地层厚度恢复方法,开展了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古地貌恢复和供给物源及坡折带研究,探讨了古地貌对海底扇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西部宏观区域古构造条件是诱发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海底扇形成的主要因素,微观古地貌单元及组合样式对海底扇的沉积演化过程、迁移方向及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即古坡折带控制着海底扇的发育程度;古沟槽控制着沉积物注入位置和推进方向;古洼地决定了沉积地点并控制着各期海底扇的迁移方向及内部结构;宏观古地貌格局对区域烃源岩和泥岩盖层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并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勘探实践表明,将高精度层序古地貌分析技术与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了东方区海底扇沉积过程的宏观认识,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精度,指导了朵叶砂体独立圈闭成藏模式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挠曲坡折 海底扇 沉积过程 油气富集 莺歌海盆地 东方区 黄流组
下载PDF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应用实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荣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3-94,97,共3页
采用以生态土壤为主体的工艺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20m3/d,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低于《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部分水质指标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生态技术 高速公路 服务区 生活污水
下载PDF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地壳演化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臣 李茂松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1-39,共9页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造山后伸展作用,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本区经历了短暂的造山作用,形成前陆盆地并推积了滨浅海相磨拉石建造,同时伴有同碰撞期花岗岩产生。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本区进入造山后的陆内伸... 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曾发生过造山后伸展作用,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本区经历了短暂的造山作用,形成前陆盆地并推积了滨浅海相磨拉石建造,同时伴有同碰撞期花岗岩产生。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本区进入造山后的陆内伸展作用阶段,并发育大量火山岩。火山岩碱质含量高,碱质成分中Na2O>K2O,且显示双峰分布特征;碎屑岩成分熟度和结构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岩岗岩 岩浆活动 地壳演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尾流特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晓飞 何俊华 +1 位作者 韦明智 陈良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3-44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手段获取舰船尾流中气泡大小和密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对利用高速数字摄影设备拍摄的尾流图像进行处理;具有直观、实时、高效等特点,可以方便地应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
关键词 尾流 气泡幕 图像处理 图像识别 区域填充 腐蚀 欧拉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T74不整合面古构造演变过程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松林 张小兵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9-414,共6页
塔里木盆地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后,抬升剥蚀严重。剖析盆内地层的抬升剥蚀程度,重建盆内地层的古构造演变过程,对研究盆地隆坳格局迁移、油气分布聚集关系、油气成藏的控制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厘定塔北地区T74不整合面的基础上,采用... 塔里木盆地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后,抬升剥蚀严重。剖析盆内地层的抬升剥蚀程度,重建盆内地层的古构造演变过程,对研究盆地隆坳格局迁移、油气分布聚集关系、油气成藏的控制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厘定塔北地区T74不整合面的基础上,采用完善后的趋势厚度法和“同层多期”的思路,计算了塔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顶面(T74不整合面)在各个主要构造期的剥蚀量;在恢复剥蚀量的基础上,利用标志层-厚度分析法,恢复了T74不整合面在各个主要构造期的古构造;通过分析T74不整合面古构造演变史,探讨了T74不整合面的地形格局迁移,明确了T74不整合面演变过程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 古构造 演变过程 油气关系 塔北地区
下载PDF
新一代的过程改进模型:CMMI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超 马士龙 林梦香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1-84,共4页
CMMI is a new process improvement model that is being developed by SEI. It is the evolution of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it may be representative of next generation of process improvement model.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 CMMI is a new process improvement model that is being developed by SEI. It is the evolution of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it may be representative of next generation of process improvement model.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CMM family,the need for integration of those models ,the status of the CMMI effort,and the different descriptions of CM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MI 过程改进模型 软件组织 软件开发
下载PDF
粉体粒子的物理性质对片剂压缩成型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英蒙 皮超 魏郁梦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8-489,共12页
近年来,粉体粒子的物理性质对片剂压缩成型性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粉体粒子的各物理性质对片剂压缩成型性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影响粒子间的结合面积和结合强度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且表面粗糙、不规则... 近年来,粉体粒子的物理性质对片剂压缩成型性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粉体粒子的各物理性质对片剂压缩成型性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影响粒子间的结合面积和结合强度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且表面粗糙、不规则的颗粒压缩成型性较好。但粒径小、表面粗糙、不规则等因素会增大粒子间的摩擦力和黏着力,降低粉体粒子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片剂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粉体粒子的粒径及粒度分布、粒子形态、比表面积、晶型等方面对药物粉体粒子物理性质与片剂压缩成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片剂的生产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剂 粉体粒子 物理性质 压缩成型性 制剂工艺 结合面积 结合强度
原文传递
河岸带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其对水文过程响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钱进 沈蒙蒙 +4 位作者 王沛芳 王超 侯俊 李昆 刘晶晶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野外观测太湖地区典型农业河岸带——浯溪荡河岸带土壤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含量以及当地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探讨了丰水年条件下该河岸带土壤TP和DTP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文过程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平... 野外观测太湖地区典型农业河岸带——浯溪荡河岸带土壤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含量以及当地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探讨了丰水年条件下该河岸带土壤TP和DTP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文过程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土壤TP和DTP含量从远岸向近岸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深度方向上,各断面TP和DTP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2不同月份河水水位均低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河水水位和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降雨量的相似,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3降雨是土壤水分运动的主要驱动力,降雨、河水水位以及地下水水位对河岸带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空间分布 水文过程 丰水年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桂兰 左玉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通过“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确保海湾地区PRED遵循“五律协同”原理有序协调地演进;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三产业所替代,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经分析评估,其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六位一体”的灰度值为75.725;保持PRED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调控 城市化过程 海湾地区 厦门湾
下载PDF
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低渗岩性油藏形成过程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3 位作者 王伟 潘高峰 赵舒 张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5-852,共8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长8段)低渗砂岩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在该区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成岩作用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解剖,确定储层孔隙度、圈闭形成期次、烃源岩地层压力及... 为了更好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长8段)低渗砂岩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在该区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成岩作用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解剖,确定储层孔隙度、圈闭形成期次、烃源岩地层压力及石油充注动力窗口等成藏要素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油藏的动态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成藏期早白垩世中期长8段储层孔隙度为20%,成藏后储层逐渐致密化到现今12%,具有先成藏后致密的特点;长8段岩性圈闭形成于晚侏罗世,持续发育至今,圈闭形成早、发育时间长;成藏期长7段烃源岩内部地层压力达22 MPa,早白垩世末增加到35 MPa,压力系数达到1.5,至新近纪逐渐演化为正常压力;石油充注动力大,充注动力与阻力的压力差达15 MPa,充注动力窗口从早白垩世持续到新近纪末期,持续时间长。各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决定长8段低渗岩性油藏的形成,其中成藏期砂岩物性和充注动力是成藏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要素 成藏过程 低渗砂岩 岩性油藏 延长组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山区基本农田布局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侯现慧 赵敏娟 +1 位作者 刘婧鸣 张道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7-2182,共16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基本农田布局 生态协调性 建设适宜性 生态过程 山区 永安市
原文传递
流程优化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质量管理中的成效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文娟 朱玉叶 张建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168-5170,共3页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去污区质量管理中的成效,使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得到持续提高,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实施前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18 455件,2013年1-6月实施...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去污区质量管理中的成效,使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得到持续提高,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实施前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18 455件,2013年1-6月实施后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18 665件,采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流程优化。结果流程优化实施前钳类、窥器类、管腔类、腔镜类和湿化瓶合格率分别为94.67%、79.98%、82.67%、85.50%和98.98%;流程优化实施后合格率分别为97.73%、85.22%、90.00%、94.10%和9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评分、满意度、设备使用率等得到明显提高;环境湿度达到卫生行业标准要求,进一步证明优化流程在去污区质量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通过流程优化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进行质量管理,可达到质量的持续提高及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消毒供应中心 去污区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连通区域面积的成捆棒材自动计数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玲 齐保谦 胡波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7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连通区域面积的成捆棒材自动计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取的棒材图像进行灰度化、滤波和图像分割处理,然后对分割图像中的连通区域分类:小于基本面积的区域视为噪声区域,介于基本面积和阈值面积之间的区域视为一支棒...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连通区域面积的成捆棒材自动计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取的棒材图像进行灰度化、滤波和图像分割处理,然后对分割图像中的连通区域分类:小于基本面积的区域视为噪声区域,介于基本面积和阈值面积之间的区域视为一支棒材区域,大于阈值面积的区域表示多支棒材粘连区域。对于多支棒材粘连区域,采用区域面积除以标准面积得到棒材支数。最后将所有连通区域的棒材支数求和即可得到图像中全部棒材的支数。该方法应用于13幅成捆棒材图像计数实验时所得误差均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材计数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连通区域 棒材端面 基本面积 阈值面积 标准面积
下载PDF
塔北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少华 蒲仁海 +1 位作者 云露 孙乃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76-81,共6页
在顺托果勒地区顺9井的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首次发现了致密砂岩油藏,其孔隙类型及储层致密的原因成为认识该新油藏的重要方面。通过钻井剖面、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北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顺托果勒地区顺9井的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首次发现了致密砂岩油藏,其孔隙类型及储层致密的原因成为认识该新油藏的重要方面。通过钻井剖面、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北地区柯坪塔格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层段柯坪塔格组下段为潮坪—潮控三角洲微相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细粒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为中等—较高;整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缘和粒内溶孔,主要为硅质矿物的2次溶蚀作用所形成。强烈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孔隙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平面上由于北部的托甫台地区未遭受二叠纪热液对原油的沥青化及高岭石向伊/蒙混层转化的作用,所以砂岩物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溶蚀作用 孔隙类型 热液作用 柯坪塔格组 塔北地区
下载PDF
2010年3月成都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昕翼 谢娜 +2 位作者 施娟 李愉 安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913-14916,14947,共5页
[目的]分析2010年3月成都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NECP 1°×1°的6 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前期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和预报着眼点等方面,对2010年3月21-24日成都地区出现的一次寒潮... [目的]分析2010年3月成都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NECP 1°×1°的6 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前期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和预报着眼点等方面,对2010年3月21-24日成都地区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500高空冷槽、700-850 hPa低层切变、地面冷锋是此次寒潮主要影响系统;500 hPa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为一脊区,过程前期受高压脊影响,前期增温明显,日平均气温较高;地面冷高压范围大,中心强度达1 043.0 hPa;冷空气强而深厚,与地面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空气从新疆经河套到陕甘的西风路径再折向沿东北回流路径进入四川盆地。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强偏北气流、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变化情况、南北海压差和温差、850 hPa温度变化、冷平流移动路径以及强度等可作为预报寒潮强度的参考因子。[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对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环流背景 预报着眼点 过程分析 成都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