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治理中的跨部门协同机制探析——分析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 被引量:62
1
作者 徐艳晴 周志忍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5,共6页
现有水环境治理中的跨部门协同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多样化理论视角,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分析框架,这不利于研究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围绕水环境的跨界特性与协同需求、结构性协同机制、程序性协同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一个跨部门协同的分析框架... 现有水环境治理中的跨部门协同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多样化理论视角,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分析框架,这不利于研究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围绕水环境的跨界特性与协同需求、结构性协同机制、程序性协同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一个跨部门协同的分析框架,能推进这一主题的研究。未来研究应关注和避免"职责分工明晰论误区"、"权威思维定势",矫正"重结构性机制、轻程序性机制"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跨部门协同 结构性协同机制 程序性协同机制
原文传递
合宪性审查的意义、原则及推进 被引量:57
2
作者 秦前红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7,共12页
合宪性审查与宪法监督及宪法实施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合宪性审查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知,力图在今后大力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以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构建合宪性审查机制,需嵌入中国话语,体现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应该始终... 合宪性审查与宪法监督及宪法实施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合宪性审查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知,力图在今后大力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以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构建合宪性审查机制,需嵌入中国话语,体现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有序实施,秉持政治问题不审查的原则。合宪性审查工作要想取得实质突破,应该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明晰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之间的关系,明确启动合宪性审查的主体资格,厘清合宪性审查的对象范围,健全合宪性审查的基本程序以及完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从理论指导和制度实践两个维度,推动合宪性审查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党的领导 程序机制 宪法解释
原文传递
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 被引量:40
3
作者 房绍坤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2,共7页
公益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一种程序机制。程序论公共利益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界定的主体问题,其次才涉及到具体程序机制的设计。公共利益之界定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宪法分权问... 公益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一种程序机制。程序论公共利益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界定的主体问题,其次才涉及到具体程序机制的设计。公共利益之界定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须由立法、行政、司法机关通力协作。我国公益征收法上公共利益界定的具体程序机制设计,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把公共利益调查与审查作为征收决定做出前的一个独立程序阶段;二是把"民主商谈"确立为公益界定必须遵守的实质性程序原则;三是把"公共利益听证"确立为公益界定中必须遵循的一个程序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界定主体 程序机制
原文传递
“印证”证明与事实认定——以印证规则与程序机制的互动结构为视角 被引量:40
4
作者 向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共16页
印证证明的理论自从其被提出以来就饱受学术界争议,近年来更被指无力防范错案的发生。比较中西方印证证明的司法实践,可发现作为认知规律的印证模式具有合理性与普适性,而作为法律规范的印证规则,因其内容与本国程序机制的匹配程度不同... 印证证明的理论自从其被提出以来就饱受学术界争议,近年来更被指无力防范错案的发生。比较中西方印证证明的司法实践,可发现作为认知规律的印证模式具有合理性与普适性,而作为法律规范的印证规则,因其内容与本国程序机制的匹配程度不同而存在优劣之分。印证规则与程序机制存在相互限制、相互作用的能动关系。为防范事实认定错误的风险,程序规则的不足推动了诉讼终端的印证规则的产生;程序机制决定了印证规则的基本特点;印证规则与程序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决定刑事诉讼真实发现的任务能否实现,常呈现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印证规则在我国司法适用中的问题与其粗疏的理论建构难脱干系,但问题的根源却在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的缺陷及公安司法机关对印证规则的不当适用。针对印证规则在司法适用中的弊端,片面地引入自由心证或是正当程序都是不可行的。对印证规则与程序机制的运用应扬长避短,寻求兼顾真实发现与诉讼效率的最优资源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证明 程序机制 事实认定 诉讼效率
原文传递
司法公正实现之程序机制——以当事人诉讼权保障为侧重 被引量:25
5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55,共15页
司法公正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机制来表达和实现,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之构成司法程序的基本要素,当事人诉权的程序保障直接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程序机制合理界定两者的程序角色,为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便利的程序机制,充实对当事人... 司法公正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机制来表达和实现,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之构成司法程序的基本要素,当事人诉权的程序保障直接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程序机制合理界定两者的程序角色,为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便利的程序机制,充实对当事人实现诉权之程序制度,适当强化法院对当事人诉权实现之程序保障义务,司法公正之实现便具备了程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权 诉权保障 司法公正 程序机制
下载PDF
过程技能与“大概念”——以语文学科为背景 被引量:23
6
作者 高晶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98,共8页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 把“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归并为过程技能,并将过程技能与内容知识这两个维度严格区分,这是埃里克森和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共同主张。在“知识的结构”模型基础上,埃里克森和兰宁建构了“过程的结构”模型,用以解说“知-理解-行”的三维模式及“大概念”的生成机制。过程技能的“大概念”,在生成机制、知识来源及其作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内容知识的“大概念”,都有质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知识 过程技能 “过程的结构”模型 “大概念” 生成机制
下载PDF
我国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的困境及制度完善 被引量:22
7
作者 谭华霖 吴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40,共9页
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是由独立的社会机构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对科技成果进行的综合评判。它弥补了过去科技成果鉴定模式的缺陷,是科技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处于起步期,面临着地位不高、主体不清... 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是由独立的社会机构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对科技成果进行的综合评判。它弥补了过去科技成果鉴定模式的缺陷,是科技评价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处于起步期,面临着地位不高、主体不清晰、程序不规范、方法不科学、责任不明确等诸多困境。应当从保障主体独立、明确主体资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评价程序、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监督体系等多个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制度体系,使其发挥应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 独立性 专业性 程序性 机制完善
下载PDF
冤案防范与权利保障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秋红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8,共6页
在中国刑事司法的历史上,赵作海冤案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件。透过赵作海冤案,可以看到我国刑事冤案防范机制的失灵和失效,可以看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呈十分虚弱的状态。为了防止赵作海式冤案的再次发生,尽可能减少对无辜者的... 在中国刑事司法的历史上,赵作海冤案是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件。透过赵作海冤案,可以看到我国刑事冤案防范机制的失灵和失效,可以看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呈十分虚弱的状态。为了防止赵作海式冤案的再次发生,尽可能减少对无辜者的伤害,有必要倡导保障人权的伦理观念,明确肯定无罪推定原则,构建以宁纵勿枉为价值目标的诉讼机制和程序制度,其中包括加强法官的独立和中立地位、提高刑事辩护的有效性、确立自白任意性规则、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铲除刑讯逼供的各种制度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冤案防范 权利保障 宁纵勿枉 诉讼机制 制度建构
原文传递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法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建顺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6,共16页
基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一“万古不易”的经验 ,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行政过程论 ) ,在注意总结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 ,揭示其相互联结的各方情况和特点 ,强调以专家的视野为依托 ,以... 基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一“万古不易”的经验 ,着眼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行政过程论 ) ,在注意总结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的基础上 ,揭示其相互联结的各方情况和特点 ,强调以专家的视野为依托 ,以多维度、多层次的外部观察和监督为途径 ,以科学、民主、法治的程序机制为保障 ,对国家科研项目的规划、立项、执行和评估等全过程实施监理 ,并以此观点为理论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 过程论 监理机制 实体制约 程序制约 处理机制
下载PDF
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学前教育立法中的落实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皓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5,共16页
在学前教育立法中落实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应以明确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合理内涵为前提条件,以在立法中列举评判儿童最大利益的各项要素为重要内容,以建立程序性机制为重要保障。我国《学前教育法草案》还存在弱化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学前教育立法中落实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应以明确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合理内涵为前提条件,以在立法中列举评判儿童最大利益的各项要素为重要内容,以建立程序性机制为重要保障。我国《学前教育法草案》还存在弱化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地位、评估儿童最大利益的考量因素过少、缺乏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程序性保障等不足。我国应当在学前教育立法中凸显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法律地位,明确儿童最大利益的评估标准与确定机制,制定落实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程序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利益最大化 儿童优先 学前教育法 平等受教育权
原文传递
B2B情境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知识整合机制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净 陈永昶 关凯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111,共6页
如何利用和开发顾客资源是目前企业新产品研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生产商视角,以B2B市场为背景,探讨顾客参与行为对新产品绩效转化的内在影响机制,通过构建一个中介模型,提出知识整合机制在顾客参与行为与新产品绩效间起中介作... 如何利用和开发顾客资源是目前企业新产品研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生产商视角,以B2B市场为背景,探讨顾客参与行为对新产品绩效转化的内在影响机制,通过构建一个中介模型,提出知识整合机制在顾客参与行为与新产品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设。使用SPSS18.0和Amos18.0对中国东部沿海企业调查数据及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并运用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发现,知识整合机制在顾客参与行为与新产品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客参与 知识整合机制 程序化机制 互动化机制 新产品绩效
下载PDF
WTO程序机制改革的国际法思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雪平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6期1-19,150,共20页
随着全球贸易关系的深度调整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升级重构,WTO改革已成定势。WTO主要成员提交的改革方案或建议均承认WTO体制已跟不上国际贸易局势的深刻变化,但认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倚重于WTO组织运行机制、贸易政策监督机制和争端解... 随着全球贸易关系的深度调整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升级重构,WTO改革已成定势。WTO主要成员提交的改革方案或建议均承认WTO体制已跟不上国际贸易局势的深刻变化,但认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倚重于WTO组织运行机制、贸易政策监督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等程序机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程序机制对实体规则的适用和实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和影响,因而WTO的改革问题就突出表现为对其程序机制的更新和完善。WTO程序机制存在的功能性缺陷及其法律本源,致使在调整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多边体制运行的公平和效率以及多边贸易关系的新议题和老问题等方面严重失衡,造成WTO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通和转移,并使其现有的决策方法出现公平失真和效率假象。面对困境,WTO应从法律本源入手,修订和完善程序规则,去除与新时代不符的程序要求,确保程序机制能切实有效维护WTO体制的政治价值、法律价值和秩序价值,进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决策的广泛一致性和良好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机制 WTO改革 多边法律关系 国际贸易秩序
下载PDF
网络服务提供者“双重义务”的内在冲突及协调路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70,共13页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多重身份及利益追求差异诱发了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和侦查协助义务间的紧张关系,履行某一义务会抑制对另一种义务的法益追求。立足于刑事侦查领域,双重义务间的逻辑表征为:侦查协助义务对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压制,以及个人...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多重身份及利益追求差异诱发了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和侦查协助义务间的紧张关系,履行某一义务会抑制对另一种义务的法益追求。立足于刑事侦查领域,双重义务间的逻辑表征为:侦查协助义务对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压制,以及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对侦查协助义务的锁定。为缓和双重义务的冲突及填补处理规则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侦查协助义务的优位性,但优位性条款因守成取向、刚性特征以及控制限度僵化而造成适用障碍,冲突缓和作用不显。义务冲突集中表现为:协助调取概括性与信息处理目的限制性相矛盾,协助调取强制性与内部合规审查要求相排斥,协助调取最大化需求与信息处理最小必要范围相背离。冲突协调需采取程序规制和实体调控指导的双重路径,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分类审查的方式及内容,建构侦查协助义务的豁免机制,以实现双重义务间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刑事诉讼 网络服务提供者 侦查协助 义务冲突 程序规制 豁免机制
下载PDF
论对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铮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4-521,共18页
为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应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的基础上细化对司法解释合宪性审查的规定。在确定审查对象时,合宪性审查应排除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和两高的工作文件,排除地方两院制发的司法解释... 为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应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的基础上细化对司法解释合宪性审查的规定。在确定审查对象时,合宪性审查应排除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和两高的工作文件,排除地方两院制发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在设计审查程序时,应将审查的重点放在司法解释发布之前的制定环节,此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尊重最高院在制定司法解释中的主导地位。司法解释发布后,审查机关应通过合宪性解释、沟通协商、提出修改议案、废止法律或撤销司法解释等方式敦促最高院修改违宪的司法解释;在理论上,司法解释的合宪性论证过程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作为解释者、监督者和答复者与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内的各机关展开宪法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依据司法解释的具体内容和违宪可能性的大小,设计不同的过滤分流和审查处理程序,以实现权利救济和法秩序统一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合宪性审查 程序机制 宪法对话理论
原文传递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远太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由于衔接机制缺失导致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实践中面临识别困境、帮扶困境和管理困境,制约衔接预期成效的实现。基于OECD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由于衔接机制缺失导致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实践中面临识别困境、帮扶困境和管理困境,制约衔接预期成效的实现。基于OECD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需构建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实现跨部门协同。结构性机制由协调机制、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组成,程序性机制包括精准识别机制、分类帮扶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和统一考核机制。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贫困治理理念转变、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工具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保 扶贫开发 结构性机制 程序性机制
原文传递
法官认定事实的心理过程分析——以我国刑事诉讼为背景 被引量:7
16
作者 纵博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04,共14页
在我国法官认定刑事案件事实的心理过程中,控方指控事实产生的"锚定效应",对被告人有罪"预设值"的假设验证、非理性因素、外部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法官性格等心理因素都会对事实认定产生影响。这种心理过程具有如... 在我国法官认定刑事案件事实的心理过程中,控方指控事实产生的"锚定效应",对被告人有罪"预设值"的假设验证、非理性因素、外部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法官性格等心理因素都会对事实认定产生影响。这种心理过程具有如下特征:法官对被告人有罪假设的验证具有明显的单向思维特征;被告人是否认罪对法官心理影响力较大;在重大、复杂案件中法官承受的来自外部因素的心理压力更大;非理性因素的运用缺乏规范。为了对法官认定事实的负面心理因素进行控制,以使法官认定事实的心理过程更为合理化,应通过程序机制限制法官形成被告人有罪的"预设值"水平,改变法官进行假设验证的单向性思维,降低口供对法官的心理影响力,限制外部心理压力对法官心证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法官认定事实中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合理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认定 心理过程 程序机制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做好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建国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核考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认真做好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核考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认真做好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即从转变观念、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做好复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复试 程序公正 监督机制
下载PDF
《民法典》第10条“习惯”司法适用程序机制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可 司艺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33,共12页
目前,我国《民法典》第10条已确立习惯的法源地位,但由于习惯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抽象性,以及司法过程中对习惯进行识别、适用的程序机制尚不健全,法官往往依据自身对习惯的感知和认识进行裁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习惯”... 目前,我国《民法典》第10条已确立习惯的法源地位,但由于习惯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抽象性,以及司法过程中对习惯进行识别、适用的程序机制尚不健全,法官往往依据自身对习惯的感知和认识进行裁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习惯”司法适用的进程和规范化。为打破《民法典》第10条“习惯”司法适用的困局,应于前置程序中以“习惯”的筛选、审查实现《民法典》第10条与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于准入程序中以双向引入机制将“习惯”引入司法适用程序,并于后续举证程序、裁判程序、监督程序中,依“习惯”所承担之证据功能与法律依据功能之不同,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强化“习惯”司法适用的论证说理,为适用“习惯”裁判之案件的司法救济提供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习惯 法源 程序机制
原文传递
细胞自噬的中医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历 纪云西 +3 位作者 刘杰民 黄贵华 郑超伟 郭超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91-2592,共2页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调控的重要生命活动,是细胞在接受细胞内外刺激作出精密调控的"自我消化",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依据其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浊血瘀的病机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自噬的深入研究,为中医防治...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调控的重要生命活动,是细胞在接受细胞内外刺激作出精密调控的"自我消化",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依据其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气虚、痰浊血瘀的病机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自噬的深入研究,为中医防治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等疾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程序性调控 机制
下载PDF
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强制医疗问题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静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设置了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特别程序,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相继对其进行了细化,为肇祸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规范化提供了程序性保障,彰显出我国对精神病人的重视与关怀。然而鉴于该程...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设置了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特别程序,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相继对其进行了细化,为肇祸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规范化提供了程序性保障,彰显出我国对精神病人的重视与关怀。然而鉴于该程序首次入法且条文稀疏,仍存在着适用对象范围狭窄、涉案人程序性权利缺失、救济机制运行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借鉴域外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以立法精神为导向,明晰强制医疗适用范围、填补程序性缺陷,保障涉案人程序选择权、完善救济措施是强制医疗特别程序获得实效的必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人 刑事强制医疗 适用范围 程序性权利 救济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