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总苷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郑琳颖 潘竞锵 +3 位作者 吕俊华 周永标 林锦峰 贾宜军 《广州医药》 2011年第3期66-69,共4页
综述近年来白芍总苷(TGP)在心血管、神经、内分泌代谢、消化、泌尿生殖、皮肤和骨骼系统病变等方面的药理研究,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综括TGP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机制,仍以拮抗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整导致疾病产生及发展的炎症细胞因子及... 综述近年来白芍总苷(TGP)在心血管、神经、内分泌代谢、消化、泌尿生殖、皮肤和骨骼系统病变等方面的药理研究,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综括TGP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机制,仍以拮抗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整导致疾病产生及发展的炎症细胞因子及影响其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调节相关的细胞凋亡等为主线。今后TGP研究层面,仍应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基因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等水平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氧化应激反应 促炎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益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08-2610,共3页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4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4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 d、10 d的血清者抗炎因子(IL-2、IL-4、IL-10)、促炎因子(IL-6、TNF-α、IFN-γ)、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RBC-C3bR、RBC-ICR)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3 d与10 d时的血清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至治疗后3、10 d均呈现持续改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对于患儿的炎性及免疫状态的改善作用均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炎琥宁 抗炎因子 促炎因子 免疫 影响
下载PDF
PI 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艾灸改善大鼠卵巢早衰的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彩荣 邓吉立 +4 位作者 朱维娜 缪明星 沈维维 曹圣君 唐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对雷公藤多苷片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和艾灸组均采用雷公藤多苷片(4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灌胃第4周给予艾灸组悬... 目的:探讨艾灸对雷公藤多苷片诱导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和艾灸组均采用雷公藤多苷片(4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灌胃第4周给予艾灸组悬灸"关元"及双侧"三阴交"10min,每日1次,治疗3周。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激素水平,白介素-6(IL-6)、IL-1β等炎性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卵巢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卵巢内卵泡减少,卵泡的粒细胞层次明显减少,黄体减少,闭锁卵泡明显增多,血清中E2显著降低(P<0.01),LH、FSH、IL-6、IL-1β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卵巢组织中p-PI 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卵巢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艾灸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LH(P<0.05)、FSH(P<0.01)、IL-6(P<0.01)、IL-1β(P<0.01)含量,增加E2含量(P<0.05),降低卵巢组织磷酸化PI 3K、Akt、mTOR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艾灸能够改善雷公藤多苷片诱导的大鼠卵巢早衰,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 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卵巢早衰 PI 3K/Akt/mTOR 血清激素 促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尚颖 赵立元 陆景坤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不同途径,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阶段起到了不同作用。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IL-1β、TNF-α、IL-8、TGF-β、IL-10、IL-18和T淋巴细... 炎性细胞因子与胃癌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不同途径,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阶段起到了不同作用。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IL-1β、TNF-α、IL-8、TGF-β、IL-10、IL-18和T淋巴细胞在胃癌组织或血液中的表达及功能,并将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作为胃癌的治疗靶点也做了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胃癌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介导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臧月 王生 +2 位作者 刘楠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5,共5页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诱导肝脏产生促炎症因子,促进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而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的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指征,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将会成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摄入、肠道菌群失调、酒精性肝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节菌群紊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进行概述,为菌群失调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酒精性肝病 细菌位移 促炎症因子 免疫应答 益生菌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慢性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明珠 党双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21-2126,共6页
肝脏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众多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构成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共同作用于组织细胞,导致肝脏病变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在部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进... 肝脏炎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众多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构成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共同作用于组织细胞,导致肝脏病变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在部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不少新发现.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细胞因子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共识与进展,并试图提出未来研究议题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致炎因子 抗炎因子 慢性肝脏疾病
下载PDF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万灵 欧阳学农 +6 位作者 余宗阳 房文铮 王文武 张霞 邓水秋 叶志桥 林静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0例及正常人30名,其中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虚证、痰证、血瘀证患者各30例,所有入选受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0例及正常人30名,其中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虚证、痰证、血瘀证患者各30例,所有入选受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组间血清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SCL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以痰证组最高,血瘀证组次之,虚证组最低。虚证组、痰证组、血瘀证组血清IL-1β、IL-6和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及痰证组IL-1β水平低于血瘀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痰证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NSCLC虚证、痰证、血瘀证与血清前炎症因子表达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证型 前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及痰液气道重塑因子、促炎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仁忠 宋斌 李恒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及痰液气道重塑因子、促炎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及痰液气道重塑因子、促炎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25例。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儿童、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及痰液气道重塑因子、促炎因子水平。结果 (1)观察组患儿血清及痰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及痰液TGF-β1、OPN、MMP-9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患儿血清及痰液TGF-β1、OPN、MMP-9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2)观察组患儿血清及痰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及痰液TNF-α、IL-6、IL-8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患儿血清及痰液TNF-α、IL-6、IL-8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及痰液气道重塑因子、促炎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及痰液气道重塑因子、促炎因子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气道重塑、局部炎性反应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气道重塑 痰液 促炎因子
下载PDF
Effects of intervention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被引量:23
9
作者 Sewon Lee Yoonjung Park +1 位作者 Mozow Yusof Zuidema Mark Hannink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1期18-24,共7页
Excessive oxidative stress and low-grade chronic inflammation are major pathophysiolog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A... Excessive oxidative stress and low-grade chronic inflammation are major pathophysiolog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such as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compromised antioxidant system can lead to excessive oxidative stress in cardiovascular related organs, resulting in cell damage and death. In addition, increased circulating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Em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nutrition, pharmacology and exercise may activate expression of cellular anti-oxidant systems via th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 signaling pathway and play a role in preventing inflammatory processes in CVD.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review is to summarize recent evidence showing the role of thes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interven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 believe that these findings may prompt new effective pathogenesis-oriented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exercise-induced protection from diseas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imed at targeting oxidant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EXERCISE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 signal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小会 谢桂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PNS湿热证40例和非湿热证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尿单核细胞趋化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PNS湿热证40例和非湿热证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的差异;再将湿热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葵胶囊治疗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证候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湿热证组hs-CRP、MCP-1、IL-6、NF-κB含量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P<0.01);湿热证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促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湿热证证候积分与NF-κB、IL-6、MCP-1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53,0.42,均P<0.01)。结论:湿热因素可促进PNS hs-CRP、IL-6、MCP-1、NF-κB的表达,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湿热 湿热证 促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平 李敏 易毅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液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神经...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液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探讨神经炎症因子在ACI病理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92例ACI患者(ACI组)在急性期(0~7d)和恢复期(16~30d)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CI患者血液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抗炎症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并与51例同期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中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增高,急性期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恢复期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较急性期明显增高(P<0.05)。结论:(1)促炎症细胞因子涉及了ACI的发生、发展。(2)抗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ACI的病理发病过程并可能与它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急性脑梗死 促炎症细胞因子 抗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促炎/抗炎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符显昭 许靖 +3 位作者 李春燕 黄文华 李星婵 邱石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DACS)非血运重建患者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科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降糖方对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DACS)非血运重建患者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中医科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未能行血运重建治疗的DACS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标准化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降糖方(人参10g、黄芪15g、麦冬15g、山茱萸10g、生地黄15g、大黄5g、鳖甲15g、桃仁10g、牡丹皮10g、黄连8g、丹参10g、山药15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约300mL,每次i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中医临床证候胸闷、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及证候总评分的变化,记录心电图;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促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因子(IL-10、脂联素(ADPN)],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发作频率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胸闷胸痛持续时间、疲乏及证候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0.6±0.3比1.2±0.8,1.2±0.4比1.5±0.6,7.2±3.2比14.1±6.8,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降低更显著(ST段下移导联数(次):2.8±0.6比4.7±0.7,T波低平导联数(次):2.1±0.9比2.5±1.0,T波倒置导联数(次):2.0±0.8比2.3±1.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ADPN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为显著[CRP(mg/L):2.82±0.37比4.11±0.52,IL-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解毒降糖方 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血运重建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高见 王鹏翀 李占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2-532,共11页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学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进一步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为未来探究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内分泌 促炎细胞因子 表观遗传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丽梅 郑春兰 马加庆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9期2909-2912,共4页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由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构成的调节网络的失控,导致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由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构成的调节网络的失控,导致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靶细胞受损已被广泛认同。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的互相激活和级联反应是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本文对细胞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下载PDF
氧化槐果碱对小鼠炎症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璟 杨文 +6 位作者 郑婕 杨洋 黎伟华 赵玉萍 李凤梅 马鹏生 余建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槐果碱对二甲苯和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炎症性疼痛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SP治疗组、氧化槐果碱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1 h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 目的研究氧化槐果碱对二甲苯和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炎症性疼痛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SP治疗组、氧化槐果碱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1 h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诱导的小鼠足趾肿胀实验,研究氧化槐果碱对小鼠各种炎症性刺激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氧化槐果碱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程度;小鼠足组织的TNF-α,IL-1β,IL-6和PGE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OSC对角叉菜胶诱导的炎性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槐果碱 炎性疼痛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沈峰 范建高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968-971,共4页
NAFLD已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中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在NAFL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构成和功能改变可以通过影响能量吸收和储存、产生肥胖、促进胰岛素抵抗、胆碱缺乏、干扰胆汁代谢、产... NAFLD已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中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在NAFL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构成和功能改变可以通过影响能量吸收和储存、产生肥胖、促进胰岛素抵抗、胆碱缺乏、干扰胆汁代谢、产生内源性乙醇等机制影响物质代谢,通过SIBO改变小肠动力及促进炎症因子吸收,这些均与NAFLD发生或从单纯脂肪性肝病进展至NASH有关。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细胞或Kupffer细胞激活及促炎因子生成在NAFLD及NASH的发生中起到核心作用。NAFLD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又会反过来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最终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源性内毒素 胰岛素抵抗 促炎因子 益生菌 肝-肠轴
下载PDF
艾灸干预促进创伤大鼠伤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阚宇 张晓宁 +5 位作者 于清泉 何伟 王晓宇 万红叶 宿杨帅 景向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参与创伤愈合炎性反应阶段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39只)和艾灸组(39只)。采用直径8mm的取皮器从大鼠背部正中线肩胛下角2cm处钻取全层皮肤...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参与创伤愈合炎性反应阶段的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39只)和艾灸组(39只)。采用直径8mm的取皮器从大鼠背部正中线肩胛下角2cm处钻取全层皮肤制备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即刻至造模后第5天每天给予创伤局部25min的艾灸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创伤局部组织血管重建情况。造模后第1、2、3、5天采用液态芯片法检测创伤模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6、IL-4、IL-10、IL-1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第1天艾灸组大鼠血清中IL-1α和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2天艾灸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3天艾灸组血清中IL-1α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大鼠前3dMIP-1α的含量均升高,且在造模后第2天明显升高(P<0.05)。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1天IL-4、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第3天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1、2天血清中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5天创伤组织中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第5天创伤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艾灸通过调控促炎细胞因子促进创伤炎性反应的同时,也调控了抗炎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并提前结束创伤愈合的炎性阶段,使创伤愈合提前进入增殖修复期,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艾灸干预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早期炎症与免疫反应具有负向调控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红兵 李媛 +2 位作者 王武石 彭宗爽 吴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653,共7页
目的通过对特异性胆碱能受体α7nAChR进行干预,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CAP)在脓毒症早期对炎症与免疫的调控。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6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只: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8只:大鼠剖腹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刺法(C... 目的通过对特异性胆碱能受体α7nAChR进行干预,探讨胆碱能抗炎通路(CAP)在脓毒症早期对炎症与免疫的调控。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6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只: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8只:大鼠剖腹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并予哌拉西林(50 mg/kg,腹腔注射,3次/d,连续3 d);脓毒症组共48只,采用CLP脓毒症模型制备,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予哌拉西林(50 mg/kg,腹腔注射,3次/d,连续3 d)及生理盐水(1 mL/100 g,腹腔注射,3次/d,连续3 d);GTS-21组16只,哌拉西林使用同脓毒症组,并以GTS-21(4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进行干预;甲基牛扁亭(MLA)组16只:哌拉西林使用同脓毒症组,并以MLA(4.8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进行干预。记录各组大鼠MSS评分并进行短程HRV分析,3 d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采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α、IL-10、IL-6、HMGB1、sCD14等细胞因子、采用细胞流式方法测定淋巴细胞CD4+CD25+Treg与TH17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大鼠MSS评分明显升高,HRV指标(SDNN,RMSSD,HF,SD1,SD2)明显下降(P<0.05);GTS-21明显改善了脓毒症MSS评分(P<0.05),MLA较GTS-21明显增加MSS评分(P<0.05),二者对HRV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1α、IL-10、IL-6、HMGB1、sCD14浓度、淋巴细胞CD4+CD25+Treg与TH17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Treg/TH1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GTS-21能明显降低脓毒症血清TNF-α、IL-1α、IL-6、HMGB1、sCD14浓度及TH17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MLA增加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1α、IL-10、IL-6、HMGB1、sCD14浓度与CD4+CD25+Treg,TH17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模型组大鼠Treg/TH17,与GTS-21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AP对脓毒症早期炎症与免疫反应具有明显的负向调控作用,HRV部分指标能较好的反应CAP对炎症与免疫的调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脓毒症 促炎细胞因子 免疫平衡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鲜枸杞子提取物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诱导小鼠恶病质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婷 丁艳 +4 位作者 杨婷婷 马晓娜 金毅然 马海滨 梁雪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鲜枸杞子提取物(LBL)对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诱导的小鼠恶病质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恶病质模型组,LBL低剂量组(LBL 5 mg·kg^(-1)),LBL高剂量组(LBL 25 mg·kg^(-1))。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 目的:探讨鲜枸杞子提取物(LBL)对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诱导的小鼠恶病质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组,恶病质模型组,LBL低剂量组(LBL 5 mg·kg^(-1)),LBL高剂量组(LBL 25 mg·kg^(-1))。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成功建立小鼠恶病质模型,待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下降时,连续灌喂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LBL 28 d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肌肉降解水平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 MAPK(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炎症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恶病质模型组比较,LBL低、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P<0.01),肌肉降解程度明显抑制(P<0.05),CK水平显著下降(P<0.01);LBL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浆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BL低、高剂量组p38 MAPK蛋白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p-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LBL低剂量组比较,LBL高剂量组血浆肌酸激酶,p38 MAPK,p-p38 MAPK,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鲜枸杞子提取物能够抑制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诱导的小鼠恶病质模型的恶病质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从而抑制p38 MAPK,p-p38 MAPK,NF-κB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病质 肝癌 HEPG2 促炎因子 枸杞提取物
原文传递
青蒿素对CpG DNA攻击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俊 周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观察青蒿素对CpGDNA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CpGDNA诱导小鼠单核 巨噬细胞RAW2 6 4.7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6 0只,随机分为CpGDNA、青蒿素(2 0 0mg·kg-1)、CpGDNA +青蒿素(5 0、10 0、2 0 0mg·kg-1... 目的:观察青蒿素对CpGDNA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CpGDNA诱导小鼠单核 巨噬细胞RAW2 6 4.7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6 0只,随机分为CpGDNA、青蒿素(2 0 0mg·kg-1)、CpGDNA +青蒿素(5 0、10 0、2 0 0mg·kg-1)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动物10只。CpGDNA及CpGDNA +青蒿素组小鼠提前1h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溶液(6 0 0mg·kg-1)进行敏化。CpGDNA组尾静脉给予4mg·kg-1的CpGDNA敏化;青蒿素组,灌胃给予2 0 0mg·kg-1的青蒿素;CpGDNA +青蒿素组在给予不同剂量的青蒿素后,立即给予4 0mg·kg-1的CpGDNA敏化;生理盐水对照组仅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 6 4.7,加入不同浓度的青蒿素,观察其对CpGDNA刺激细胞分泌TNF α及IL 6的拮抗作用及其量效、时效关系。结果:青蒿素可降低CpGDNA引起的小鼠死亡,死亡率由80 %降至10 % (P <0 .0 1)。青蒿素在2 0g·ml-1时显著抑制CpGDNA诱导RAW2 6 4.7释放TNF α和IL 6 (P <0 .0 1)。提前给予青蒿素,其拮抗CpGDNA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非常显著(P <0 .0 1) ,但青蒿素在刺激物CpGDNA给予后再加入,也能观察到显著拮抗作用(P <0 .0 5 )。结论:青蒿素对CpGDNA攻击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SIRS CPG DNA 促炎细胞因子 内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