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简约及PCA改进RBF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淑清 任爽 +3 位作者 陈荣飞 钱磊 姜万录 李盼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2-396,共5页
针对电力负荷大数据化越发突出,引入最小绝对值收敛及选择(Lasso)算法解决电力负荷大数据难题,对电力负荷及相关天气因素大数据进行高维数据特征提取,获得有用数据集。为避免输入空间严重自相关及网络维数较高,造成径向基函数(RBF)神经... 针对电力负荷大数据化越发突出,引入最小绝对值收敛及选择(Lasso)算法解决电力负荷大数据难题,对电力负荷及相关天气因素大数据进行高维数据特征提取,获得有用数据集。为避免输入空间严重自相关及网络维数较高,造成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严重下降的不良影响,提出基于主元分析(PCA)改进的RBF神经网络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消除多气象因素相关性,剔除冗余,提取天气因素特征量,将新天气特征量与历史负荷数据共同作为RBF网络的建模对象,既全面表征天气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又简化预测模型,加快预测速率。经美国南部某地区实际电力负荷数据的预测分析,充分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短期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 大数据简约 主元分析 RBF神经网络 气象因子
下载PDF
“黑哨”现象犯罪成因的主体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文 吴丽萍 陈瑞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23-1324,1331,共3页
对“黑哨”现象犯罪的成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探讨影响和促使裁判员吹“黑哨”的利益诱因和道德心理学因素,从理论上和客观上提示其内在的因素,以及怎样消除和克服这些障碍,营造一个良好打“黑”的社会氛围,为今后各级裁判员的选拔和培训... 对“黑哨”现象犯罪的成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探讨影响和促使裁判员吹“黑哨”的利益诱因和道德心理学因素,从理论上和客观上提示其内在的因素,以及怎样消除和克服这些障碍,营造一个良好打“黑”的社会氛围,为今后各级裁判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哨 犯罪成因 主体原因 利益因素 社会因素 法律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田家林 蒋平 韩锋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提取了生产性服务业现有规模水平、城市化水... 本文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提取了生产性服务业现有规模水平、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等因子。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大部分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一致,同时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并且影响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子差异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主成分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黄土低山丘陵土壤抗蚀性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启昌 孟庆繁 兰晓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6,共4页
该文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黄土低山丘陵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综合研究,找出了影响抗蚀性的主导因素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抗蚀性大小的影响,并建立了土壤抗蚀性预测模型,为黄土低山丘陵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土低山丘陵 土壤 抗蚀性 预测 主导因素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旅游决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小亮 刘新平 张佑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54-356,共3页
分析国内可控因素(价格、距离、设施、交通、服务水平、好客程度、旅游景点)对亚洲地区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影响的程度,找出这些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关系,并将可控因素分类,为旅游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根据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37... 分析国内可控因素(价格、距离、设施、交通、服务水平、好客程度、旅游景点)对亚洲地区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影响的程度,找出这些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关系,并将可控因素分类,为旅游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根据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37)中来自韩国、日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的游客在西安、上海、昆明、桂林、广州、北京6个城市的调查资料,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借助统计软件SPSS和数学软件MATLAB,对7个可控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分析,再找出7个可控因素的公共因子,对公共因子进行排序;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总体影响程度与7个可控因素之间的线性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到7个可控因素的3个公共因子;初步得到7个因素对旅游决策总体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服务水平、交通、旅游景点、设施、价格、距离、好客程度;将7个因素分为3类:服务水平、交通、旅游景点、设施为最重要一类;价格、距离为次要一类;好客程度单独为最不重要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 因子分析 可控因素 公共因子 旅游决策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建筑工程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振禹 刘阳洋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22,共8页
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联的,甚至有些是冗余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将影响建筑工程成本17个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用5个主成分表示并构造出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主成分... 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联的,甚至有些是冗余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将影响建筑工程成本17个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用5个主成分表示并构造出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使在工程成本领域多维指标实现综合分析得以实现,为建筑工程成本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成本 主成分 SPSS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体育+旅游”竞争力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阳红林 郑然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4,共5页
通过中国2016统计年鉴、31个省和直辖市的省际年鉴、中国体育总局、中国旅游局官网收集数据,对影响体育与旅游方面因素及发展的23个指标进行利用主成分与主因子探索式评价模式构建。使政府制定政策与投资上,具有适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 通过中国2016统计年鉴、31个省和直辖市的省际年鉴、中国体育总局、中国旅游局官网收集数据,对影响体育与旅游方面因素及发展的23个指标进行利用主成分与主因子探索式评价模式构建。使政府制定政策与投资上,具有适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以上指标实证研究,对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体育+旅游"竞争力进行排位与分析。服务业与体育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具有关联性,服务业与体育因子对环境因子影响较大。我国应加强对西北与东北的政策与资金倾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竞争力 旅游竞争力 主成分 主因子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海州湾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9
8
作者 许榕 徐锐 +1 位作者 马苏华 田永祥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州湾19个测站的九项污染指标进行了研究,把整个海湾的污染分成了六个类型,指出了各类中应优先控制的污染因子及污染源,同时排除了对本海湾污染贡献较小的三项指标。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污染类型 污染因于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宁夏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 唐莲 +1 位作者 刘子西 齐娅荣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81-285,共5页
为探求宁夏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根据宁夏2013—2015年统计资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18个待选指标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度,并从中选出10个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构建宁夏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 为探求宁夏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根据宁夏2013—2015年统计资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18个待选指标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度,并从中选出10个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构建宁夏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指标数据变化进行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污水处理回用量、人均GDP、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影响宁夏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2010—2015年宁夏水环境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灰色关联分析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丽英 李宁博 刘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关研究基础上,选取用水结构、去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5个指标,通过对地区指标数据的聚类分析,采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优化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以2012年我国299个地级城市... 在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关研究基础上,选取用水结构、去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5个指标,通过对地区指标数据的聚类分析,采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优化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以2012年我国299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将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性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性显著,水资源短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北和华东地区水资源效率较高,水资源丰富和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前后10名的城市进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为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地区差异性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近60年来敦煌绿洲耕地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普幸 程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0-893,共4页
基于敦煌绿洲1949—2004年耕地变化特征、现状及存在问题,选取影响耕地的7个社会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FA)分析敦煌绿洲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口数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绿洲耕地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子,最... 基于敦煌绿洲1949—2004年耕地变化特征、现状及存在问题,选取影响耕地的7个社会经济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FA)分析敦煌绿洲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口数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绿洲耕地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子,最后通过GM(1,1)模型对未来25年的耕地和人口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敦煌绿洲耕地资源的保护和人地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绿洲 主因子 驱动力 农业现代化 GM(1 1)模型
下载PDF
大学产业合作关系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攸立 汪虹 李政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随着人们日益认识到知识和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性能改进和国际竞争力上升的基础作用,大学产业合作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理解大学产业合作关系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促进双方合作的关键前提。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主体特征、制度和环... 随着人们日益认识到知识和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性能改进和国际竞争力上升的基础作用,大学产业合作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理解大学产业合作关系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促进双方合作的关键前提。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主体特征、制度和环境三个层面对大学产业合作关系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产业合作 主体 制度 环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主成分-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桥梁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兆龙 章媛 岳东杰 《现代测绘》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建立科学有效的变形预测模型对确保桥梁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耦合的桥梁变形预报模型,采用苏通大桥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预测精度进行了分析验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累计贡... 建立科学有效的变形预测模型对确保桥梁安全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耦合的桥梁变形预报模型,采用苏通大桥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预测精度进行了分析验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累计贡献值达95.088%的三个对桥面变形有影响的主成分,建立了主成分-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精度优于多变量时间序列法,监测点dx,dy,dH三个方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mm、2mm、8mm,预测精度分别为3mm、3mm、6mm,可以识别出由于结构损伤所引起的位移10mm的异常变化。说明该模型对于桥梁桥面变形预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 环境因素 桥梁监测 变形预测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巴东县城区三道沟滑坡成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喻学文 吴永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三道沟滑坡位于巴东县新城区大型古滑坡前缘临江部位。自1995年6月出现裂缝,经过四个多月的逐步发展,至10月29日发生滑动破坏,体积约20万m3。变形滑动的主因是老滑坡体前缘地形较陡,土体疏松强度低;对岸渣角碛洪积扇... 三道沟滑坡位于巴东县新城区大型古滑坡前缘临江部位。自1995年6月出现裂缝,经过四个多月的逐步发展,至10月29日发生滑动破坏,体积约20万m3。变形滑动的主因是老滑坡体前缘地形较陡,土体疏松强度低;对岸渣角碛洪积扇窄束河道,使南岸遭受冲蚀。诱因是降雨的影响、江水涨落的影响、新城建设人工弃土及动荷载效应的影响等,使斜坡负担过重,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土体力学强度进一步降低,促使临界平衡状态的斜坡发生了滑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成因 三道沟 巴东县 城区 大坝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ts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3
15
作者 FU Miao-miao,YAO Ji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1期49-52,71,共5页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ts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Sichuan Province.[Method]Taking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 extended STIRPAT model was es...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its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Sichuan Province.[Method]Taking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 extended STIRP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irstly,then the impacts of population,economy and technology on carbon emissions from 2000 to 2009 were analyzed econometrically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Finally,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were put forward.[Result]At present,population scale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carbon emissions in Sichuan Province,then energy consumption per industrial added value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to GDP.In addition,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scale on carbon emissions was still greater than tha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and technical factor also has certain explanatory power on carbon emissions.Some countermeasures,like controlling population growth,advocating low-carbon life style and consumption model,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gradually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high-carbon industries,encourag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pl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 new energy technology filed,could be adopted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o as to adju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Conclusion]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cies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Province Low-carbon economy Influencing factors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STIRPAT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蕾 罗思晗 +4 位作者 叶文杰 孙惠 陈颜子云 王小铭 彭绪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68-2579,共12页
调研了近年来报道的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经典案例,梳理了该系统的构型及工作原理;讨论了其解抑增效潜能及机理;分析了外加电压、电极材料及布置间距等对系统强化效果的影响.目前,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系统通常可将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产量提高... 调研了近年来报道的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经典案例,梳理了该系统的构型及工作原理;讨论了其解抑增效潜能及机理;分析了外加电压、电极材料及布置间距等对系统强化效果的影响.目前,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系统通常可将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产量提高0.15~8.6倍,提升沼气中的甲烷含量至原来的1.2~1.6倍.外加电极及电压造成的功能微生物富集和电子高效传递是系统性能强化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电压和电极材料是系统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系统的规模化运行受到经济性制约,后期探索间歇供电、新能源供电、峰谷电等用电策略或形式;研发利于微生物富集但不易结垢的电极材料,创新电极组件摆放或嵌入型式等可能对该系统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 技术原理 系统效能 强化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区域滑坡风险综合评估的三要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建平 杨宗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区域滑坡风险综合评估应该包括三方面要素,即:滑坡区域风险分布滑坡风险概率、滑坡风险损失。作者在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查明风险分布的状况,评估风险影响的地区范围。根据滑坡的诱发因素,分析发育的滑坡特点,评估滑坡发生的概率。采... 区域滑坡风险综合评估应该包括三方面要素,即:滑坡区域风险分布滑坡风险概率、滑坡风险损失。作者在滑坡风险区划的基础上,查明风险分布的状况,评估风险影响的地区范围。根据滑坡的诱发因素,分析发育的滑坡特点,评估滑坡发生的概率。采用受灾面积占评估区域的损失率统计,评估可能受灾损失的规模。将三要素评估迭加,建立了滑坡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将此模型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进行了示范研究,最后得到米易县全县滑坡风险中等偏低的结论,这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风险 评估 三要素
下载PDF
Incorporation of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oil heavy metal mapping using small sample sizes at a county scale
18
作者 Jie SONG Xin WANG +4 位作者 Dongsheng YU Jiangang LI Yanhe ZHAO Siwei WANG Lixia M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Estimating heavy metal(HM) distribution with high precision is the key to effectively preventing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from being polluted by the native soil. A total of 44 surface soil samples were gathered to det... Estimating heavy metal(HM) distribution with high precision is the key to effectively preventing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from being polluted by the native soil. A total of 44 surface soil samples were gathered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Ms(As, Hg, Cu, Cr, Ni, Zn, Pb, and Cd) in the herb growing area of Luanping County, north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 An 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 model was used to quantify pollution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soil HMs. Furthermore, the source contribution rates and environmental data of each sampling point were simultaneously incorporated into a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identify the crucial indicators for predicting soil HM spatial distribu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88% of Cu, 72% of Cr, and 72% of Ni came from natural sources;50% of Zn, 49% of Pb, and 59% of Cd were mainly caused by agricultural activities;and 44% of As and 56% of Hg origin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When three-type(natural,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source contribution rates and environmental data were simultaneous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fitting accurac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model could explain 31%–86%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soil HM concentrations.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ree-type source contributions of each sampling point based on APCS-MLR analysis as new covariates to improve soil HM estimation precision, thus 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Ms using small sample sizes at the county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distribu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原文传递
确定地层最小主应力及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忠春 陈俊国 吴迪祥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0-58,共9页
研究裂缝和油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模拟现场阶跃性实验的裂缝——油藏联合系统的有限差分模型。综合考虑岩石的力学性质对裂缝开启及扩展的影响,用数值方法求解出每个过程中井底压力随注入时间的变化关系。... 研究裂缝和油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模拟现场阶跃性实验的裂缝——油藏联合系统的有限差分模型。综合考虑岩石的力学性质对裂缝开启及扩展的影响,用数值方法求解出每个过程中井底压力随注入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模拟得到的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拟合,可确定地层的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岩石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并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层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Diatom distribution as 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West Philippine Basin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林南 陈敏 +4 位作者 兰彬斌 戚洪帅 张爱梅 蓝东兆 方琦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31-443,共13页
The distribution of diatoms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West Philippine Basin was analyzed, with 68 species and varieties of diatoms from 26 genera identified. Diatom abundance varied spatially, with the absolute ab... The distribution of diatoms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West Philippine Basin was analyzed, with 68 species and varieties of diatoms from 26 genera identified. Diatom abundance varied spatially, with the absolute abundance of diatoms ranging from 0 to 3.4× 104 frustules/g. The seven tropical pelagic diatoms were Alveus marinus, Azpeitia africana, Azpeitia nodulifera, Hemidiscus cuneiformis, Hernidiscus cuneiformis var. ventricosus, Roperia tesselata and Rhizosolenia bergonii.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se species was greater than 20%,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sediments was overlaid by the flow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Ethmodiscus rex was present at 159 stations, formed the most abundant and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diatomaceous ooze, and thus referred to as Ethmodiscus ooze. Ethmodiscus rex was also a major contributor to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es and variations in diatom species from the WPB. Four diatom assemblages were distinguishe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and Kuroshio Current patterns in the region. These diatom assemblages can therefore be useful in deciphering late Quaternary palaeocean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West Philippin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TOMS surface sediments West Philippine Basin (WPB)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