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姜性坚
王春晖
+4 位作者
胡汝晓
彭运祥
李新菊
卢赛红
王小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41,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催蕾期
生长期
菌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姜性坚
王春晖
胡汝晓
彭运祥
李新菊
卢赛红
王小艳
机构
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41,共4页
文摘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棉籽壳、杂木屑、甘蔗渣、莲子壳4种原料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最佳配方(重量比)为棉籽壳20 kg、杂木屑30 kg、甘蔗渣20 kg、莲子壳10 kg、麦麸20 kg、玉米粉5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pH7;通过菌丝培养不同菌龄期对菇蕾发生时间、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发现,杏鲍菇菌丝培养最佳菌龄期为28 d;通过修蕾方式、修蕾时间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发现,杏鲍菇最佳修蕾方式为留2个主蕾,最佳修蕾时期是主蕾长度3.5 cm;通过催蕾期温度、湿度、通气量、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催蕾效果的试验发现,杏鲍菇催蕾期最适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500 ppm,光照强度为100 lx;通过子实体生长期温度、湿度、气、光照4个环境因子对菇品质量、产量的影响发现,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期最佳温度为16℃,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90%,空气中CO2浓度为1 200 ppm,最佳光照强度100 lx。
关键词
杏鲍菇
催蕾期
生长期
菌龄
Keywords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induce
period
Growing
period
Fungus
age
分类号
S646.14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姜性坚
王春晖
胡汝晓
彭运祥
李新菊
卢赛红
王小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