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大鼠肾系膜细胞IκB-α mRNA及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翟文生 梁丽 +6 位作者 张霞 张建 郭庆寅 杨濛 宋纯东 李前前 张冰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42-3744,共3页
目的:对益气化瘀清热方进行拆方,观察各类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 C)表达IκB-αm RNA及其蛋白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的作用强度以及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 目的:对益气化瘀清热方进行拆方,观察各类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下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 C)表达IκB-αm RNA及其蛋白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的作用强度以及益气化瘀清热方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Ms C表达IκB-αm RNA的影响,Wersten blo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大鼠Ms C表达IκB-α蛋白的影响。结果:各组含药血清均能上调体外培养的Ms C表达IκB-αm RNA及蛋白,清热组作用大于化瘀组、益气组,其中益气组作用最弱,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复方组作用较强(P<0.05),清热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均能上调体外培养的大鼠Ms C表达IκB-αm RNA及其蛋白,复方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清热组、雷公藤多苷组次之,益气组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益气化瘀清热方 拆方 肾小球系膜细胞 IκB-αm RNA IΚB-Α
原文传递
猕猴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分离提取培养与鉴定
2
作者 刘潇一 张春梅 +8 位作者 张磊 许振 魏琦 蒋海峰 董婷玉 杨雪枝 严尚学 常艳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22-1228,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方便、重复性好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猕猴肾脏,利用两种不同孔径的纱网(介于100目到200目之间)分离出肾小球,设置不同浓度(0.1、0.2 mg/ml)Ⅵ型...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方便、重复性好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猕猴肾脏,利用两种不同孔径的纱网(介于100目到200目之间)分离出肾小球,设置不同浓度(0.1、0.2 mg/ml)Ⅵ型胶原酶消化肾小球,同时在这两个浓度基础上设置不同消化时间(10、15 min),将消化后的肾小球接种到细胞瓶中,观察不同消化条件下GMCs的生长状况。显微镜下观察GMCs的结构,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M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Nephrin蛋白的表达。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后观察GMCs生物学特性,CCK-8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法分别检测GMCs活力和增殖情况;Transwell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GMCs迁移能力。结果利用0.1 mg/mlⅥ型胶原酶消化10 min搜集到的肾小球贴壁较多,肾小球细胞生长状态较好。原代培养的肾小球3 d贴壁,7 d开始移出不规则形状或星状的细胞,经21~35 d GMCs逐渐铺满瓶底。GMCs中α-SMA蛋白阳性,Nephrin蛋白阴性。10 ng/ml TNF-α体外刺激能显著增强GMCs的增殖与迁移能力。结论利用胶原酶消化法(0.1 mg/mlⅥ型胶原酶消化10 min)成功建立了GMCs的分离及培养的方法体系,为之后更好模拟人类肾脏疾病提供合适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肾小球系膜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胶原酶消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