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一期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郎志刚 袁峰 +1 位作者 梁玉祥 喻杉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98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98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研究组一期植入载万古霉素CPC填塞病灶,对照组安置冲洗、引流装置,采取抗菌药物持续冲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个月,研究组30例痊愈,16例好转,3例未愈,总有效率93.9%;术后无患者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和复发的情况,X线片显示CPC填塞良好,部分降解成骨。对照组16例痊愈,20例好转,13例未愈,总有效率73.5%;11例在术后2~6个月炎症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载万古霉素CPC一期植入CO病灶,能填塞死腔,持续抗感染,诱导骨缺损区成骨,降低CO复发率,是治疗CO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磷酸钙骨水泥 一期植入 慢性骨髓炎
原文传递
种植义齿即刻负重技术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汤易 汤春波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种植义齿即刻负重技术由于其缩短病人的治疗周期和良好的预后成为现代种植修复的潮流。本文将对种植义齿即刻负重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 即刻负重 即刻修复 初期稳定性 All-On-4 微创种植
下载PDF
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小文 周志刚 +1 位作者 王萍 王晓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51-53,9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穴位埋线 艾灸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小燕 张俊霞 +1 位作者 王彦荣 胡文静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2岁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人工晶状体I期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岁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2例(32只眼),均行白内障吸除+后囊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 目的探讨〈2岁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人工晶状体I期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岁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2例(32只眼),均行白内障吸除+后囊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I期植入术。术后密切随访,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眼轴长度。术后随访时间3~10年。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41±0.21),其中≥O.5者16只眼(占50%);〈0.5~≥0.3者8只眼(占25%);〈0.3-≥0.1者8只眼(占25%)。统计32例患儿术后3岁时术眼眼轴长度和对侧键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岁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I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能降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并促进眼轴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I期植入
原文传递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真真 吴蔚林 +1 位作者 吴国玮 徐淑男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比较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7例(48眼),随机分为引流器组14例(24眼)和小梁切除组13例(24眼),分别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 目的比较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7例(48眼),随机分为引流器组14例(24眼)和小梁切除组13例(24眼),分别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等资料。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之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48,P=0.507)。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之间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76,-0.922,-0.513,-0.640;P=0.282,0.357,0.608,0.522)。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RNFLT、视野平均缺损绝对值及视野模式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是相似的,选择手术方式时可考虑治疗的成本-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性 开角型 植入术 引流器 Ex—PRESS 小梁切除术 眼压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入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玲 刘伟仙 邢健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60-861,86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球摘除术后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Ⅰ期眶内植入的可行性。方法:68例(68眼)RB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植入组35例患儿施行眼球摘除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眶内植入手术,未植入组33例患儿行常规眼球摘除术,...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球摘除术后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Ⅰ期眶内植入的可行性。方法:68例(68眼)RB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植入组35例患儿施行眼球摘除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眶内植入手术,未植入组33例患儿行常规眼球摘除术,不植入HA义眼座,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早期HA植入术组患儿球结膜不同程度水肿,眼部胀痛,1周后水肿逐渐减轻,球结膜伤口愈合,义眼座活动度好;未植入组反应较轻,但眼睑塌陷,无活动性。随访3个月~5年,HA植入组义眼座暴露2例,给予手术介入,均治愈,复发各1例。I期植入HA义眼座患儿眶高、眶宽均比未植入义眼座的患儿发育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植入患儿健侧与患侧眶高、眶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植入HA义眼座组患儿的健侧与患侧眶高、眶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术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眶内植入是可行的,有助于儿童眼眶及面部发育,不影响放射治疗及CT检查,但要掌握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HA义眼座 Ⅰ期植入
下载PDF
防盲超乳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肖龙琴 葛飞 蒋为清 《实用防盲技术》 2019年第4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防盲超乳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后囊膜破裂的患者行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其中18例直接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9例采用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法,3例采用四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法,3例采用巩膜... 目的观察防盲超乳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后囊膜破裂的患者行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其中18例直接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9例采用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法,3例采用四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法,3例采用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法。术后随访6-12月,观察视力、眼压、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33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6者18例,0.2~0.6者13例,<0.2者2例),人工晶体无明显偏位及倾斜,眼压正常,未见有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盲 超声乳化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一期植入
下载PDF
医源种植性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再发甲旁亢一例
8
作者 庄瑜 韩玮 +4 位作者 王崇高 姜孝燕 马静 陆冬晨 鲁凯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HPT)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报道1例因手术中医源性种植致甲状旁腺细胞增殖,在胸锁乳突肌内形成腺瘤引起HPT,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颈部多普勒超... 目的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HPT)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报道1例因手术中医源性种植致甲状旁腺细胞增殖,在胸锁乳突肌内形成腺瘤引起HPT,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颈部多普勒超声、影像学(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CT)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首次穿刺及治疗的旁腺情况分析异位PTA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医源性种植 微波消融
原文传递
XEN Gel Stent exposure 7mo after primary implantation:a case report
9
作者 Thorsteinn S.Arnljots Mario A.Econom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4期689-691,共3页
Dear Editor,XEN Gel Stent 45 gm (Allergan Pic, Irvine, CA, USA) is a minimally-invasive procedure in glaucoma surgery perceiv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hypotony while sufficiently lowering the intraocular ... Dear Editor,XEN Gel Stent 45 gm (Allergan Pic, Irvine, CA, USA) is a minimally-invasive procedure in glaucoma surgery perceiv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hypotony while sufficiently lowering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and requiring less topical antiglaucoma medications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N GEL primary implantation
下载PDF
CT guided ^125iodine seed implantation for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46
10
作者 ZHANG Fu-jun LI Chuan-xing +4 位作者 JIAO De-chao ZHANG Nian-hua WU Pei-hong DUAN Guang-feng WU Yue-xi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410-2414,共5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guided ^125iodine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ten patients (9 males and 1 f... Background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guided ^125iodine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ten patients (9 males and 1 female, aged from 36 to 72 years)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accompany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d been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cluding surger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radiotherapy ablation, microwave ablation or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each tumor thrombus was 21.5 mm × 30.5 mm. Seeds of 30 MBq ^125I were implanted 5 mm apart within the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The follow-up after 4 months included enhanced spiral CT. Results CT screening of the tumours indicated that 4 out of 10 patients showed complete response to the therapy, 5 partial response and 1 stable disease. Adverse effects included aggravated abdominal dropsy and temporarily increased transaminase,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medical management.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aemorrhage, biliary fistula hepatic abscess, pancreatic fistula and hepatic function failure were not observed. Implanted seeds migrated to lung and left hepatic lobe in 1 case. Conclusion CT guided implantation of ^125iodine seeds, can effectively treat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accompany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inimal damage and few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iodine seed implantatio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BRACHYTHERAPY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原文传递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1
作者 刘晓庆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只眼)...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47只眼),对照组16例(24只眼),观察组18例(23只眼)。对照组应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水平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手术有效率两组均为10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韩兆玲 《空军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1-6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51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对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51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使用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房角及周边粘连关闭等情况;记录术前眼压,并在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随访,测量记录眼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眼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6个月时患者房角周边前粘连程度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青光眼患者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并明显减低患者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 眼压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白静 李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原发性APACG患者92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原发性APACG患者92例,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5例)和对照组(n=47例),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房角开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两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合情况均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眼压控制、视力恢复效果好,前房深度增加,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化疗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吴林霖 颜志平 +5 位作者 张雯 刘清欣 瞿旭东 刘凌晓 王小林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对7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腔内植入 ^125I粒子条 门静脉 广泛癌栓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性粒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CT灌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艳丽 冯保乐 +2 位作者 张目显 杨洁 赵传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性粒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性粒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CEA和AF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CEA和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ACE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性粒子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降低AFP及CEA水平,提高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并可增强对肿瘤组织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CT灌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CT灌注参数 125I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6
作者 姚培好 萧杨添 黄斯亮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高州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53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高州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53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以25例行周边虹膜切除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28例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者为观察组。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生活质量[采用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成功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0.78±0.09)、(3.98±0.34)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4±0.10)、(2.65±0.41) mm,眼压明显降低,观察组为(14.12±2.10) 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4±2.6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为(45.17±4.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69±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力 生活质量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1
17
作者 牛焕章 肖全平 +6 位作者 李东民 杨海 杜廷伟 王超 高万勤 胡斌 李敬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6-781,共6页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6例无法切除PH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予肝内125I粒子植入+TACE方案...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6例无法切除PH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予肝内125I粒子植入+TACE方案,对照组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TACE方案,两组放疗后均予2~3次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物标志物水平,评估近期疗效、临床安全性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均顺利完成。研究组共植入125I粒子1 016枚,平均(13.7±2.5)枚/例。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ORR)、1年生存率分别为63.2%、92.1%、55.5%,对照组分别为61.3%、90.0%、5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1个月,两组AFP、IGF-II、IGFBP-2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1±0.9) μg/L比(5.1±0.8) μg/L、(4.8±0.6) μg/L比(4.9±0.5) μg/L、(5.0±0.7) μg/L比(5.0±0.7) μg/L,均P〉0.05。两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射性肝炎、皮炎、胃溃疡发生率分别为5.0%、8.8%、2.5%。研究组放射性肝炎发生率为1.3%。研究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2例(2.6%)患者出现 125I粒子轻度游走。结论125I粒子植入+TACE方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PHC近期疗效至少不劣于3DCRT+TACE方案,放射性损伤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癌栓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125^I粒子植入 三维适形放疗 疗效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青枝 熊挺 李明戈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2514-251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35例(145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35例(145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其中67例(75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结合房角分离术者纳入研究组,68例(70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矫正、眼压变化、房角开放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视力分别为0.2204±0.042、0.2495±0.097,术后的视力分别为0.4446±0.108、0.3060±0.093,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明显提高,且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眼压分别为(24.1±4.2)mmHg、(23.1±5.0)mmHg,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为(14.3±1.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1.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前房角全部开放的比例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前房角关闭范围在>270°、180~270°、<180°的比例分别为1.5%、2.9%、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23.5%、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结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好,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压得到控制,能够重新开放房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视力矫正 眼压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雯 杜兆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123-1126,114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48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2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房角情况。结果:两组内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但两组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眼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但两组间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内手术前后房角关闭范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A组术后房角开放情况好于B组(P<0.05)。结论:对于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白内障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在解除瞳孔阻滞的基础上一定程度恢复了前房角功能,操作更简便,手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房角分离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徽 王纯 +3 位作者 张北光 金刚 于士龙 孙志强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49-50,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12例,行TACE治疗后1周,在C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I放射粒子植...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12例,行TACE治疗后1周,在C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布源,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5~10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20Gy,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结果随访6~24个月,6个月后局部病灶评价CR2/12,PR7/12,NC3/12,临床有效率75%(CR+PR);总生存率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6%(11/12)、75%(9/12)33.3%(4/12)。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肝癌 门脉癌栓 125I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永久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