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提取物对大鼠肝CYP3A酶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倩 吴育晶 +2 位作者 程能能 李雅琳 王永铭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4-1198,共5页
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和诱导是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最常见的原因[1,2]。在P450酶中,以CYP3A酶的含量最多,底物也最广泛。研究发现。
关键词 五味子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醇乙 南五味子素 CYP3A 肝微粒体 原代肝细胞
原文传递
异甘草素对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道华 程昊 +3 位作者 熊玉 徐素丹 杨静 郭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L)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在体实验: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6组,每组8只。ISL三剂量给药组分别灌服ISL10,20,40mg·kg-1.d-1;甘草酸二铵胶囊(DG)组灌服DG500mg·k...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L)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在体实验: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6组,每组8只。ISL三剂量给药组分别灌服ISL10,20,40mg·kg-1.d-1;甘草酸二铵胶囊(DG)组灌服DG500mg·kg-1.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等容量的溶媒。连续给药7d,qd。以CCl4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酶学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②体外实验:采用大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ISL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①ISL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LT和AST活性,升高肝组织中降低的GSH含量、SOD和GSH-Px活性,同时降低过氧化物终产物含量。②ISL浓度(5.0~20.0μmol·L-1)依赖性抑制CCl4引起的ALT和AST升高,ISL20.0μmol·L-1可阻断CCl4产生的肝细胞ALT和AST漏出。结论:ISL对大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肝组织中的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肝损伤 原代培养肝细胞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于锋 刘春 董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α-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DG-LL)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以及CCl4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GalN诱导小鼠急...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α-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DG-LL)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以及CCl4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体外实验采用小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CCl4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检测DGLL对其的影响。结果DGLL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降低XOD活力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对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GSH含量下降具有升高作用。DGLL可以显著降低离体培养中染毒肝细胞中的ALT水平。结论提示DGLL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 肝损伤 肝原代培养细胞
下载PDF
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牟卉卉 胡康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64-2170,共7页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是建立体外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和临床应用生物人工肝的关键步骤,许多学者对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做了大量探索.本文就近年来建立的各种肝细胞分离技术和培养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原代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人工肝肝细胞分离培养技术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英娟 杜金梁 +3 位作者 贾睿 曹丽萍 王佳豪 殷国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8-725,共8页
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 研究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肝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8 mmol/L四氯化碳构建建鲤肝细胞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肝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枸杞多糖对照组(0.4 mg/mL)、模型组(CCl4)、预防组(CCl4处理前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治疗组(CCl4处理后加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和预防治疗组(枸杞多糖孵育后经CCl4处理再经枸杞多糖孵育,0.1、0.2和0.4 mg/mL)。12 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液,然后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等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Cl4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GPT、GOT、LDH、MDA、TNF-α、IL-1β、IgM及CYP2E1的含量,降低SOD活性和细胞活力;枸杞多糖处理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预防组及预防治疗组对于转氨酶(GPT、GOT)、LDH、MDA、细胞因子(TNF-α、IL-1β)、IgM及CYP2E1等活性的升高皆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及细胞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治疗组仅对LDH、TNF-α及CYP2E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原代培养肝细胞 建鲤
原文传递
In vitro culture of isolated primary hepatocytes and stem cell-derived hepatocyte-like cells for liver regeneration 被引量:5
6
作者 Chenxia Hu Lanjuan Li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62-574,共13页
Various liver diseases result in terminal hepatic failure,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are emerging as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severe hepatic disease. However, ... Various liver diseases result in terminal hepatic failure,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 are emerging as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severe hepatic disease. However, all of these treatments are limited by organ or cell resources, so develop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functional hepatocytes for liver regeneration is a priority. Liver regener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regulated by growth factors (GFs), cytokines, 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 hormones, oxidative stress products, metabolic net- works, and microRNA.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function of isolated primary hepatocytes is hard to maintain; when cultured in vitro, these cells readily undergo dedifferentia- tion, causing them to lose hepatocyte function. For this mason, most studies focus on inducing stem cells, such as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HPCs),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o differentiate into hepatocyte-like cells (HLCs) in vitro. In this review, we mainly focus on the nature of the liver regeneration process and discuss how to main- tain and enhance in vitro hepatic function of isolated primary hepatocytes or stem cell-derived HLCs for liver regenera- tion. In this way, hepatocytes or HLCs may be applied for clinical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terminal liver diseases and may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regeneration primary hepatocyte stem cell hepatocyte-like cell in vitro culture
原文传递
痔血胶囊组方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的毒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倪晓珺 程能能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痔血胶囊组方白鲜皮和苦参对原代大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的毒性。方法二步灌流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并接种于96孔板,培养贴壁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苦参醇提物(ESF)、白鲜皮醇提物(ECD)、苦参白鲜皮复方醇提物(ECF)、苦参素及苦参碱... 目的研究痔血胶囊组方白鲜皮和苦参对原代大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的毒性。方法二步灌流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并接种于96孔板,培养贴壁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苦参醇提物(ESF)、白鲜皮醇提物(ECD)、苦参白鲜皮复方醇提物(ECF)、苦参素及苦参碱,利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另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潜在肝毒性组(50 mg·kg^(-1)),连续7 d尾静脉注射,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体外实验中,孵育24 h后,苦参组250、500 mg·L^(-1)的肝细胞活力降至15%以下,与对照组相比活力显著降低(P<0.01)。ECD、ECF在质量浓度62.5~500 mg·L^(-1)内未见肝细胞活力抑制作用。苦参素(0.05~5 mol·L^(-1))、苦参碱(0.05~5 mol·L^(-1))对肝细胞活力均未见抑制作用。静脉注射7 d后,苦参组小鼠血清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7.05 vs 12.81 U·L^(-1),P<0.05)。结论痔血胶囊的肝毒性很可能源于E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血胶囊 肝毒性 原代肝细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Hepatocyte isolation from resected benign tissues: Results of a 5-year experience
8
作者 Fan-Ying Meng Li Liu +5 位作者 Jun Liu Chun-You Li Jian-Ping Wang Feng-Hui Yang Zhi-Shui Chen Ping Z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6期8178-8186,共9页
AIM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a 5-year experience of human hepatocyte isolation from resected liver tissues with benign disease.METHODS We established a method of modified four-step retrograde perfusion to isolate pr... AIM To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a 5-year experience of human hepatocyte isolation from resected liver tissues with benign disease.METHODS We established a method of modified four-step retrograde perfusion to isolate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esected livers of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duct calculi(n = 7) and liver hemangioma(n = 17). Only the samples weighing ≥ 15 g were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hepatocyte isolation. By using the standard trypan blue exclusion technique, hepatocyte viability and yield were immediately determined after isolation.RESULTS Twenty-four liver specimens, weighing 15-42 g, were immediately taken from the margin of the removed samples and transferred to the laboratory for hepatocyte isolation. Warm ischemia time was 5-35 min and cold ischemia time was 15-45 min. For the 7 samples of intrahepatic duct calculi, the method resulted in a hepatocyte yield of 3.49 ± 2.31 × 10~6 hepatocytes/g liver, with 76.4% ± 10.7% viability. The 17 samples of liver hemangioma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yield of cells(5.4 ± 1.71 × 10~6 cells/g vs 3.49 ± 2.31 × 10~6 cells/g, P < 0.05) than the samples of intrahepatic duct calculi. However, there seems to be no clear difference in cell viability(80.3% ± 9.67% vs 76.4% ± 10.7%, P > 0.05). We obtained a cell yield of 5.31 ± 1.87 × 10~6 hepatocytes/g liver when the samples weighed > 20 g. However, for the tissues weighing ≤ 20 g, a reduction in yield was found(3.08 ± 1.86 × 10~6 cells/g vs 5.31 ± 1.87 × 10~6 cells/g, P < 0.05).CONCLUSION Benign diseased livers are valuable sources for largenumber hepatocyte isolation. Our study represen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isolated from resected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disease.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donor liver characteristics on cell isolation, and we found that samples of liver hemangioma can provide better results than intrahepatic duct calculi, in terms of cell yield. Furthermore, the size of the tissues can affect the outc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hepatocyte primary hepatocyte Cell ISOLATION BENIGN LIVER disease hepatocyte ISOLATION
下载PDF
利用类器官培养构建小鼠肝脏衰老模型
9
作者 卢琰 周雅博 陈洁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利用类器官培养构建体外快速诱导的小鼠肝脏衰老模型。方法通过两步灌注法获取小鼠肝细胞并对其进行类器官培养。通过形态学、qPCR和免疫荧光对类器官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检测其对LDL的摄取能力判断肝脏类器官的功能。用油酸(OA)处理... 目的利用类器官培养构建体外快速诱导的小鼠肝脏衰老模型。方法通过两步灌注法获取小鼠肝细胞并对其进行类器官培养。通过形态学、qPCR和免疫荧光对类器官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检测其对LDL的摄取能力判断肝脏类器官的功能。用油酸(OA)处理肝脏类器官,检测其生长情况、衰老相关分泌表型、LDL的摄取能力和肝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分析肝脏衰老模型构建是否成功。进一步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肝细胞,检测以上表型和功能的变化,利用此模型探究ROS对衰老的影响。结果两步灌注法获取到大量有活性的原代小鼠肝细胞,通过在基质胶中3D培养可获得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肝脏类器官,qPCR显示其表达肝脏标志基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高表达白蛋白(ALB),并且肝脏类器官具有对LDL正常的摄取功能。用油酸处理后,肝脏类器官生长减慢,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基因表达上调(P<0.001),对LDL的摄取能力降低(P<0.001),ROS明显上升(P<0.001)。以上表型在使用NAC处理后均得以缓解(P<0.01或P<0.001)。结论油酸处理可在体外成功构建小鼠肝脏的衰老模型,加入NAC后可清除ROS,减缓衰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肝细胞 类器官 油酸 活性氧 衰老
下载PDF
荞麦槲皮素改善脂代谢异常肝原代细胞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程菲儿 要子妍 +3 位作者 云少君 曹瑾玲 程艳芬 冯翠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0-75,共6页
为探讨荞麦槲皮素干预肝脂代谢紊乱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棕榈酸刺激小鼠肝原代细胞为模型,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建立肝原代细胞基因库,探究荞麦槲皮素在改善脂代谢异常肝原代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表明,棕榈酸刺激和槲皮素干预在基因表达上... 为探讨荞麦槲皮素干预肝脂代谢紊乱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棕榈酸刺激小鼠肝原代细胞为模型,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建立肝原代细胞基因库,探究荞麦槲皮素在改善脂代谢异常肝原代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表明,棕榈酸刺激和槲皮素干预在基因表达上差异显著,槲皮素能够减弱缺氧诱导因子介导的内质网应激进而减缓脂肪的脂解作用,通过阻止游离脂肪酸的运输减少其向肝细胞的流入,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路径。该研究揭示荞麦槲皮素通过减缓脂解作用改善脂代谢异常的肝原代细胞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代细胞 槲皮素 转录组学 脂解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油酸钠诱导绵羊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朱文文 马孝文 +1 位作者 周杰 张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4,共7页
脂肪肝综合征是绵羊的高发病,为了建立绵羊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于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本试验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获取羊原代肝细胞,培养24 h后给予不同浓度油酸钠诱导12 h,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脂肪肝综合征是绵羊的高发病,为了建立绵羊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用于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本试验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获取羊原代肝细胞,培养24 h后给予不同浓度油酸钠诱导12 h,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聚集情况,确定诱导浓度;随后用该浓度油酸钠诱导羊原代肝细胞,确定诱导时间;确定模型构建条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模型肝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子(NF-κB)、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2(HMGCS2)、乙酰辅酶A(ACACA)、线粒体三功能蛋白(MTP)共5种脂代谢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当油酸钠浓度为0.50 mmol/L时,肝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ALT、AS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内出现明显脂肪沉积,且随着油酸钠诱导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用0.50 mmol/L油酸钠诱导时间越长,肝细胞活性越低,ALT、AST含量越高,诱导12 h时油红O染色可见肝细胞出现大量脂肪沉积。因此确定诱导条件为0.50 mmol/L油酸钠诱导1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中TLR4、NF-κB、MTP和ACAC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HMGCS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绵羊原代肝细胞培养基中添加0.50 mmol/L油酸钠诱导12 h可建立羊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绵羊 原代肝细胞 脂肪变性模型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抑制肝细胞脂质累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陶林芬 徐建萍 +1 位作者 林东红 李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肝细胞脂质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脏细胞,用游离脂肪酸处理24 h构建肝细胞脂质累积模型,分别用浓度200 ng/mL,500 ng/mL和1000 ng/mL的DEX药物处理原代肝脏细胞...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肝细胞脂质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脏细胞,用游离脂肪酸处理24 h构建肝细胞脂质累积模型,分别用浓度200 ng/mL,500 ng/mL和1000 ng/mL的DEX药物处理原代肝脏细胞24h。收集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中脂质累积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EX处理不同作用时间点α_(2A)-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探究DEX对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DEX药物处理原代肝脏细胞后,细胞中脂质累积明显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与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基因如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显著被抑制(P<0.05);α_(2A)-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先升高后被抑制;DEX药物可显著降低原代肝脏细胞P65和P38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DEX可减轻肝脏细胞脂质累积,其机制可能与细胞α_(2A)-肾上腺素受体和MAPK/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原代肝脏细胞 脂质代谢调控
下载PDF
TGF-β对原代培养肝细胞及肝癌细胞BEL7401生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解军 牛勃 +2 位作者 张悦红 杨琦 王惠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正常大鼠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BEL401肝癌细胞,通过测定细胞DNA合成、细胞活性(MTT)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TGF-β对正常大鼠...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正常大鼠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BEL401肝癌细胞,通过测定细胞DNA合成、细胞活性(MTT)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TGF-β对正常大鼠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的影响方式及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 实验发现,TGF-β可以刺激BEL7401肝癌细胞的增生,促进其DNA合成,并增强其活性STGF-β对原代培养肝细胞DNA合成无明显影响,对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还发现,TGF-β明显刺激BEL7401肝癌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增高,同时抑制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TGF-β对正常细胞和肝癌细胞BEL7401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这种结果可能是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 肝癌细胞 原代培养肝细胞 瘤细胞 正常大鼠 鼠肝 肝肿瘤 细胞DNA 细胞信号传导 正常细胞
下载PDF
7种五味子木脂素对草鱼原代肝细胞的毒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洪玉 王海波 +5 位作者 赵明军 王文峰 唐夏 胡鲲 杨先乐 夏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59,508,共6页
为研究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这7种木脂素对草鱼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安全浓度,采用草鱼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1~1 000μmol/L不等的待测木脂素,溶剂对照组... 为研究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这7种木脂素对草鱼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安全浓度,采用草鱼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1~1 000μmol/L不等的待测木脂素,溶剂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阳性对照组加入8 mmol/L的四氯化碳。培养22 h后,采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价木脂素的细胞毒作用,并检测培养上清GPT和GOT评价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醇乙在≥700μmol/L、乙素在≥100μmol/L时有细胞毒性,但均未见GPT和GOT的升高;醇甲在最高1 000μmol/L、甲素丙素在最高100μmol/L、酯甲酯乙在最高50μmol/L时均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醇乙和乙素具有一定的肝细胞毒性,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水平的下降,但不足以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显著改变;其余5种木脂素无明显肝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木脂素 细胞毒性 草鱼 原代肝细胞
下载PDF
乙醇抑制大鼠原代肝细胞中P70S6K和ERK1/2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杨 班克臣 +1 位作者 孔晓龙 冯娴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研究乙醇对原代肝细胞中P70S6K和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的肝细胞,分别以0、50、100和200 mmol/L的乙醇处理4 h,或以200 mmol/L乙醇处理0、1、2和4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70S6K和ERK1/2的活性。在细胞中加入100... 目的研究乙醇对原代肝细胞中P70S6K和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的肝细胞,分别以0、50、100和200 mmol/L的乙醇处理4 h,或以200 mmol/L乙醇处理0、1、2和4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70S6K和ERK1/2的活性。在细胞中加入100 nmol/L的mTOR特异抑制剂雷帕霉素或10μmol/L的MEK1/2特异抑制剂U0126,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70S6K、ERK1/2及PPARγ的表达;用EMSA检测PPARγ的活性。结果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或处理时间的延长,P70S6K的表达逐渐降低;乙醇也可抑制ERK1/2的活性;U0126同时抑制ERK1/2和P70S6K的活性,而雷帕霉素虽抑制P70S6K的活性,但增强ERK1/2的活性;乙醇不影响PPARγ的表达和活性。结论在大鼠原代肝细胞,乙醇对P70S6K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P70S6K的活性受ERK1/2的控制,但P70S6K也可反向调节ERK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肝细胞 P70S6K ERK1 2 PPARΓ 雷帕霉素 U0126
下载PDF
鹅SC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宜辉 张蕊 +2 位作者 张军 王洪荣 龚道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构建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l,SCD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CD1,转染鹅原代肝细胞验证其对细胞中脂肪代谢的影响。根据鹅SCD1基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引物,RT-PCR扩增SCD1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pcDNA... 构建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l,SCD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CD1,转染鹅原代肝细胞验证其对细胞中脂肪代谢的影响。根据鹅SCD1基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引物,RT-PCR扩增SCD1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CD1。酶切及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转染鹅原代培养肝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SCD1基因的表达,并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滴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C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鹅原代培养肝细胞后SCD1基因获得了表达,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SREBP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细胞中脂滴明显增多。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SCD1,并在鹅原代培养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CD1基因在鹅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1基因 原代肝细胞 真核表达
下载PDF
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自波 朱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7-27,32,共2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醇提物的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氯仿、乙酸乙酯分别萃取茵陈蒿汤醇提物得到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剩余乙醇提取物,观察其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醇提物的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氯仿、乙酸乙酯分别萃取茵陈蒿汤醇提物得到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剩余乙醇提取物,观察其对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氯仿部位及乙醇提取物有降低ALT活性的作用,且氯仿部位优于乙醇提取物,而乙酸乙酯部位无降低ALT活性的作用。结论: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效应物质可能富集在氯仿萃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陈蒿汤 肝细胞 氯仿 肝脏疾病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酒精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慧英 刘渊 杨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56-861,共6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位灌流法收集原代肝细胞,MTT法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技术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位灌流法收集原代肝细胞,MTT法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技术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肉苁蓉总苷对bcl-2和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原代肝细胞经酒精损伤后,存活率降低,出现明显凋亡和坏死改变,凋亡抑制基因bcl-2减弱、促凋亡基因c-fos表达增强。肉苁蓉总苷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改善凋亡和坏死情况,增强bcl-2表达,抑制c-fos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肉苁蓉总苷可通过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减少促凋亡基因c-fos表达,减少凋亡和坏死,增加细胞存活率来实现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原代培养 肝细胞 酒精性肝损伤 凋亡
下载PDF
Transduction of primary rat hepatocytes with bicistronic retroviral vector 被引量:1
19
作者 Qing Xie Dan Liao +2 位作者 Xia Qiu Zhou Shu Bing Qian Shi Shu C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25-729,共5页
INTRODUCTIONHepato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HCT) could providea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to 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OLT)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metabolic defects and experimental hepaticfailure.Under approp... INTRODUCTIONHepato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HCT) could providea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to 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OLT)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metabolic defects and experimental hepaticfailure.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theengrafted liver cells can continue to express liver-specific functions for an indefinite period of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hepatocyte recombinant RETROVIRAL vector genetic markers gene transfer HEPATO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及生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标 焦彩红 +1 位作者 朱选 潘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2,共6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生化功能的影响,探究谷胱甘肽的促生长作用机制。【方法】用添加φ为10%胎牛血清和未添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原代肝细胞增殖和生化功能的影响,探究谷胱甘肽的促生长作用机制。【方法】用添加φ为10%胎牛血清和未添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48 h,随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GSH至0、30、100、300、900 mg·L^(-1),每个水平设6个重复,培养24、48和72 h后测定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情况及培养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结果】谷胱甘肽显著促进了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提高了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白蛋白的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降低了培养液上清中过氧化氢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在无血清培养试验组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奥尼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增殖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添加血清培养试验组效果明显。【结论】谷胱甘肽能促进奥尼罗非鱼肝细胞增殖,且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奥尼罗非鱼 原代肝细胞 增殖 生化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