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总统立法——美国总统的“行政命令”初探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圣真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9,共11页
"行政命令"是由美国总统作为联邦最高行政首长对联邦所属各机构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指示,是总统执行法律、形成和推行自己政策的重要手段。行政命令不受《联邦行政程序法》调整,在制定权基础、制定程序和涉及领域方面有自己... "行政命令"是由美国总统作为联邦最高行政首长对联邦所属各机构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指示,是总统执行法律、形成和推行自己政策的重要手段。行政命令不受《联邦行政程序法》调整,在制定权基础、制定程序和涉及领域方面有自己的特殊之处。行政命令受到法院和国会的制衡。行政命令在制定权基础、规范路径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的行政立法和行政规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命令 总统权 行政立法 行政规定
原文传递
美国公立大学治理中的校长权力边界及其扩展——基于大学章程和司法判例的双重阐释
2
作者 蒋帆 马立超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以加州大学总校章程和美国经典判例汇编为证据源,洞悉美国公立大学校长权力的作用边界及扩展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公立大学形成了包括董事会、校长办公室、学术评议会在内的横向共治模式,以及系、学院、学校三级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校... 以加州大学总校章程和美国经典判例汇编为证据源,洞悉美国公立大学校长权力的作用边界及扩展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公立大学形成了包括董事会、校长办公室、学术评议会在内的横向共治模式,以及系、学院、学校三级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校长拥有对行政人员的任命与管理权、对学术人员评聘与转轨的决定权、对微观教学过程的干预权以及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权。上述行政权力的“扩展”也呈现出制度化、物态化、操作化三大特征,在身份性权力、经济性权力、委托性权力方面有限延展。行政主义统合、学术主义离场的校长权力膨胀现象在中国也有类似趋势,学术权力面临受侵害的风险,未来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法人制度建设,完善大学内部权力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校长权力 权力边界 权力扩展 学术自治 美国
下载PDF
国家治理、宪法规范与政治事实 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职权运行为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蔚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1-559,共19页
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自戴高乐领导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共和国总统位于法国国家机构的核心。宪法第5条将总统定位为监督者、仲裁者及捍卫者,总统所享有的各项权力呈现多层次构造:常态政治下作为国家机构... 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自戴高乐领导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共和国总统位于法国国家机构的核心。宪法第5条将总统定位为监督者、仲裁者及捍卫者,总统所享有的各项权力呈现多层次构造:常态政治下作为国家机构争议的调解者消极运行,在国家机构争议中或紧急状态下成为权力运行的主体。然而政治事实却影响甚至颠覆宪法规范的字面含义,造成了总统职权行使的失序:从监督宪法实施转变为隐性的制宪权,从机构纠纷仲裁权转化为行政决策权。为此,法国政界与学界均尝试通过改革形塑权责对称的总统权。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存在改革路径上的分歧:在确认仲裁型总统身份与强化议会对总统的制衡之间徘徊。在此过程中,宪法规范内在的变迁与政治事实的规范力形成紧张关系。政治事实并非“必要的恶”,对规范与事实相互影响过程进行研究亦可正当化宪法学多元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职权 国家治理 政治事实 国家机构再平衡
原文传递
普京修宪的政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庞大鹏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18,154,共19页
2020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修宪。普京修宪是俄执政阶层充分酝酿和精心设计的政治举措。普京修宪与普京2018年再次执政以来稳中有忧的国内形势密切相关。普京修宪着眼于俄罗斯“2024问题”的解决。从提出到落实... 2020年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修宪。普京修宪是俄执政阶层充分酝酿和精心设计的政治举措。普京修宪与普京2018年再次执政以来稳中有忧的国内形势密切相关。普京修宪着眼于俄罗斯“2024问题”的解决。从提出到落实仅仅两个月,俄罗斯立法机构即完成了宪法修正的所有法律程序,这体现了俄罗斯社会对普京长期执政具有社会共识。此次修宪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俄罗斯立法、行政与司法机构之间的权限划分,也预示未来俄罗斯有可能在独联体范围内采取重大行动,以实现这一地区的重新一体化。新冠疫情冲击了普京的既定部署,普京战略的前景与世界政治在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共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宪 俄罗斯政治 世界政治 政治体系 总统权力 欧亚一体化
原文传递
比较视野下的土耳其总统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国冲 霍龙霞 《比较政治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94-220,266,共28页
本文以土耳其新宪法为依据,采用马修·S.舒加特(Mattew Soberg Shugart)、约翰·M.凯里(John M. Carey)等学者提出的量化测量方法并加以适当修正,形成量表评估土耳其总统的权力:即总统权力不仅要衡量其正式权力,还要考量其非正... 本文以土耳其新宪法为依据,采用马修·S.舒加特(Mattew Soberg Shugart)、约翰·M.凯里(John M. Carey)等学者提出的量化测量方法并加以适当修正,形成量表评估土耳其总统的权力:即总统权力不仅要衡量其正式权力,还要考量其非正式权力;前者取决于宪法设计中的权力归属,后者则与政党制度、权力制衡等政治过程有关。并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和韩国等代表性的总统制国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土耳其总统享有极大的立法性权力和非立法性权力,呈现出与俄罗斯超级总统制类似的特点;土耳其新宪法设计中缺少对总统强有力的制衡机制。研究表明,影响民主的发展不在于实行的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关键在于制度设计时能否融入权力制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权力 超级总统制 土耳其 比较政治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政府总统扩张权力的基本途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卓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75,共5页
指出当代美国政府总统权力持续走强,美国总统利用频繁动用否决权、上限使用委任立法权、实际控制开战权和变相取代缔约权等方式来削弱国会权力;利用上下届政权交接,利用党内两派关系,乡党关系和利益集团关系来控制人事任免;利用加强中... 指出当代美国政府总统权力持续走强,美国总统利用频繁动用否决权、上限使用委任立法权、实际控制开战权和变相取代缔约权等方式来削弱国会权力;利用上下届政权交接,利用党内两派关系,乡党关系和利益集团关系来控制人事任免;利用加强中枢性和业务性的办事机构来架空内阁职能部门是实现其权力扩张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府 总统权力 政府体制
下载PDF
Post-Cold War Democratic Experiment and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in Africa 被引量:1
7
作者 Chima Anyaez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9期527-553,共27页
The introduction of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was one of the outcomes of the various negotiations that preceded the post-Cold War transition elections in Africa. With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The introduction of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was one of the outcomes of the various negotiations that preceded the post-Cold War transition elections in Africa. With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which were often ratified in most African countries through a referendum,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not only assumed a democratic principle, but were also expected to become both a "process and practice" in new African democracies.1 The constitution legitimizes term limits (years and tenures) as a democratic principle to regulate power and leadership transi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Shinn (2009) argues that term limits for a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leader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building democracy. Their importance adds value to the process, practice and constitutive feature of liberal democracy (Shinn, 2009). Numerous studies show that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are one of the most consistent predictors of power transition (Beetham, 1994; Linz, 1996a; Cheeseman, 2010).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are also important in sustaining open-seat contests that ensure power alternation. However, this was not to be the case in African democratic experiment, where th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have become problematic.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removal of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has worked against the consolidation of democracy in African post-Cold War democratic experiment, resulting in weak institutions, entrenchment and reconsolidation of power by long serving dictators, democratic hybridity and sometimes democratic rever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idential term limits power alternation open seat context pro and contra tempore presidentialism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韩国总统制度探析
8
作者 王永香 王锟 王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31,140,141,共11页
1945年8月,大韩民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后,立足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政治传统,经美国的支持与帮助,最终确立了被国民认可的总统制度。自总统制度形成以来,一再变更,但本质上皆为当政者维护独裁的工具,国家并未形成稳定的宪... 1945年8月,大韩民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后,立足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政治传统,经美国的支持与帮助,最终确立了被国民认可的总统制度。自总统制度形成以来,一再变更,但本质上皆为当政者维护独裁的工具,国家并未形成稳定的宪政秩序。随着韩国社会形势的变化,韩国的总统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第六共和国民主政治运行体系下的一部分。进入民主社会以后,韩国的总统制度保持了稳定,但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总统的权力依然偏大,制度在国政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需进一步探讨韩国总统制度的优化方案,以期更好地维护韩国的民主宪政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总统制度 宪法 权力
下载PDF
论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的政治转型
9
作者 蓝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8-62,共5页
哈萨克斯坦宪法规定:国家政体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独立国家创建初期,总统权力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扩大,哈萨克斯坦政体逐渐从"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向总统集权制发展,形成了"大总统、弱议会、小政府&qu... 哈萨克斯坦宪法规定:国家政体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独立国家创建初期,总统权力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扩大,哈萨克斯坦政体逐渐从"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向总统集权制发展,形成了"大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威权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会民主 总统集权 威权政体
下载PDF
1913年制宪辩论中的总统问题
10
作者 徐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80,共9页
1912年,清帝逊位,共和肇造,中国的国体、政体开始了漫长、艰难的重构历程,而民国二年(1913)的制宪会议,可以说,恰恰是这段历程的开始。在此次会议的种种议题中,总统问题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因为,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其角色如何定位,... 1912年,清帝逊位,共和肇造,中国的国体、政体开始了漫长、艰难的重构历程,而民国二年(1913)的制宪会议,可以说,恰恰是这段历程的开始。在此次会议的种种议题中,总统问题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因为,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其角色如何定位,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宪法命题。在经过了反复的协商、讨论后,制宪会议对于总统问题,从选举方式,到解散权,再到紧急命令权,最终却作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宪法决断:总统被彻底的架空,成为了一个政治上的边缘角色。此种宪法决断,引发了以袁世凯为中心的北洋军事集团的强力反弹,他们推翻了该决断,开始了北洋版的单边制宪。中国最终错失了一次重要的"立宪时刻",并陷入了某种制宪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会议 总统选举 解散权 紧急命令权
下载PDF
小布什及其政府违宪表象剖析
11
作者 朱凯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2X期24-27,共4页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及第三款以枚举方式明文规定了赋予总统的权力,而美国开国元勋们更是力图在《宪法》框架内建立强有力联邦政府的同时,以《宪法》所体现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对联邦政府及总统权力...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及第三款以枚举方式明文规定了赋予总统的权力,而美国开国元勋们更是力图在《宪法》框架内建立强有力联邦政府的同时,以《宪法》所体现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对联邦政府及总统权力加以限制。而小布什出任美国总统至今,却一再违背其两度宣誓就职时“竭尽全力贯彻、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的誓言,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挑战《宪法》权威性,在尼克松“帝王式总统制”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文章即旨在对小布什及其政府的违宪表象进行简要梳理分析,并就其作为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乔治·沃克·布什 总统权力 违宪 联邦制
下载PDF
美国政治的“特朗普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刁大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59,178,181,共8页
唐纳德·特朗普的四年执政彻底塑造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政治生态,引发了美国政治的所谓"特朗普化"。一方面,特朗普在各层面强化了总统权力扩张,导致了府会互动宪政框架的党争工具化,加剧了联邦司法系统的保守化... 唐纳德·特朗普的四年执政彻底塑造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政治生态,引发了美国政治的所谓"特朗普化"。一方面,特朗普在各层面强化了总统权力扩张,导致了府会互动宪政框架的党争工具化,加剧了联邦司法系统的保守化趋势。另一方面,特朗普唤起了白人群体的"身份政治",帮助共和党扩展选民范围的同时加深了民主党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放纵了政治表达的暴力倾向。在特朗普卸任之后,新任民主党总统拜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同样的政治局面,并展现出某些延续性;而共和党则将面对特朗普个人与"特朗普化"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 “特朗普化” 总统扩权 政党极化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阿根廷基什内尔总统水电站发电机性能参数及结构特点
13
作者 宋均琪 陈阳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阿根廷基什内尔总统水电站装设5台额定功率为190 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承担发电、调峰和调相功能,是“一带一路”在南美地区的标志性工程。国外咨询工程师对水轮发电机的频率变化范围、额定电压和槽电流、短路比和纵轴... 阿根廷基什内尔总统水电站装设5台额定功率为190 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承担发电、调峰和调相功能,是“一带一路”在南美地区的标志性工程。国外咨询工程师对水轮发电机的频率变化范围、额定电压和槽电流、短路比和纵轴同步电抗、冷却方式、消防方案等技术参数和结构要求与国内标准和习惯不同,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国内外标准规范和类似水电站发电机参数水平,对水轮发电机性能参数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供类似水电站发电机选型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水电站 水轮发电机 槽电流 短路比 CO_(2)消防
下载PDF
关于半总统制体制的类型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融 田小红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4年第6期21-28,共8页
伴随越来越多新兴民主国家在政治转型时实行半总统制,如今半总统制体制日益成为比较政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半总统制加以定义并进行类型分析,其中魏玛共和国是历史上的典型案例。魏玛共和国的经验教训和各国的政治实践... 伴随越来越多新兴民主国家在政治转型时实行半总统制,如今半总统制体制日益成为比较政治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半总统制加以定义并进行类型分析,其中魏玛共和国是历史上的典型案例。魏玛共和国的经验教训和各国的政治实践表明,一国的权力关系结构和制度设计关乎该国政治运行的走向,权力关系结构过度分散和政党政治的过度分化不利于政治的稳定发展,尤其不利于民主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总统制 权力关系 政党政治 稳定性
下载PDF
近代中国宪法史上的两院制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鑫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69,共13页
国会两院制是近代中国宪法史上一个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国会两院的权力关系与单一制或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而由两院的对立所造成的国会运作失灵,还给总统权力的扩张制造了可乘之机,甚至可能造成政体形式由议会制转... 国会两院制是近代中国宪法史上一个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国会两院的权力关系与单一制或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而由两院的对立所造成的国会运作失灵,还给总统权力的扩张制造了可乘之机,甚至可能造成政体形式由议会制转向总统制。近代中国的国会体制经历了辛亥革命之初参议院一院制、民国北京政府前十年对称式两院制、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下的非对称式两院制、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立法院一院制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下的"一个半议院"体制等多个阶段。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制宪者能够在参众两院于政治实践中尚未发生严重对立的情况下,摈弃对称式两院制;进而在中西结合的五权宪法新范式下,设计出类似阿克曼所谓"一个半议院"的模式;并且在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半议院"的模式兼容了联邦制的因子。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式两院制 一个半议院 联邦主义 代议制
原文传递
美国总统制与法国半总统制比较分析
16
作者 姚晓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27-32,共6页
同样作为一种政府制度,美国的总统制与法国的半总统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总统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所受到的制约两个方面。指引革命进程的理论的不同、传统的差异、对权力制约的不同理解以及伟大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则... 同样作为一种政府制度,美国的总统制与法国的半总统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总统权力的行使和权力所受到的制约两个方面。指引革命进程的理论的不同、传统的差异、对权力制约的不同理解以及伟大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制 半总统制 自由 民主 权力制衡
下载PDF
美国选举制度变迁与选民议题演进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玮 《美国问题研究》 2021年第2期196-219,227,共25页
美国总统选举采用的是独特的选举人团体制。该制度是以州为单位的制度安排,是为满足美国早期政治需要而设立的。该制度凸显了选举人意见的重要性,而降低了选民意见的重要性。在早期美国政治框架下,该制度得以维系并保持运转。但是,随着... 美国总统选举采用的是独特的选举人团体制。该制度是以州为单位的制度安排,是为满足美国早期政治需要而设立的。该制度凸显了选举人意见的重要性,而降低了选民意见的重要性。在早期美国政治框架下,该制度得以维系并保持运转。但是,随着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发展,选举人团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南北战争前夕,北方取得了选举人团的压倒性优势,从而能够在不寻求南方支持的情况下赢得总统选举。这让选举人团的宗旨受到了挑战,也让内嵌的地区制衡机制失效了。美国内战后的制度重建回应了这一问题。通过重申各州的权力地位,联邦政府与南方各州形成和解。联邦的妥协助长了南方各州对黑人权利的系统性侵犯。这一实践又在各地受到仿效,从而造成弱势群体权利长期受压制的局面。这种系统性的选民压制,对选举博弈的结构和进程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选 制度变迁 选举人团 投票权 选民压制
原文传递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之横向国家权限特征研究
18
作者 卞修全 肖婧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33-38,共6页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在横向国家权限的规定上,虽体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三权之间并非均衡而带有议会独大和总统有权无责的特征。议会独大主要表现在国会对总统、内阁和法院的权力多所限制,而总统、内阁和法院却很...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在横向国家权限的规定上,虽体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三权之间并非均衡而带有议会独大和总统有权无责的特征。议会独大主要表现在国会对总统、内阁和法院的权力多所限制,而总统、内阁和法院却很难制衡议会;总统有权无责主要表现总统享受广泛的权力,包括公布并监督法律执行权、人事任免权、武装统帅权、宣战权、缔结条约权、宣布戒严权、宣告免刑减刑及复权、停止国会会议权、解散众议院权、立法否决权等等,但当发生政府集体性政治事件内阁替总统承担整治责任。这种做法体现了时人在议会、总统与内阁关系上的积极探索,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仍体现了限制行政权力的宪政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宪法》 议会独大 总统有权无责 责任内阁
下载PDF
美国总统否决权模式的确立
19
作者 陈春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43-47,共5页
美国总统否决权模式的确立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制衡理论,又有历史的借鉴。授予总统否决权意味着扩大总统的权力,授予总统多大否决权是困扰制宪者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应授予总统何种形式的否决权。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 美国总统否决权模式的确立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制衡理论,又有历史的借鉴。授予总统否决权意味着扩大总统的权力,授予总统多大否决权是困扰制宪者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应授予总统何种形式的否决权。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制宪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确认了美国总统否决权模式:总统的常规否决是相对否决权;搁置否决是绝对否决权;否决权由总统独立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否决权 总统否决权模式
下载PDF
民元时期的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政体理论在近代中国的文化重构
20
作者 莫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7,128-129,共5页
民元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为了巩固刚刚创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制度,通过法律移植建立起了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然而,无论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非但未能起到有效实现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法统存废、征战讨伐的理由。从... 民元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为了巩固刚刚创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制度,通过法律移植建立起了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然而,无论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非但未能起到有效实现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法统存废、征战讨伐的理由。从法律文化的视维来看,一元权力观对政体制度的重构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法律文化通过对政体理论进行一元权力的文化解读,开启了对政体制度的文化重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制 责任内阁制 政体 一元权力观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