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肝中静脉精准半肝切除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仇毓东 朱新华 +4 位作者 朱日祥 汪洋 周铁 陈晶 周建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循肝中静脉精准半肝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前肝静脉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8例行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术30例(精准... 目的探讨循肝中静脉精准半肝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前肝静脉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8例行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术30例(精准组),传统解剖性半肝切除术38例(传统组)。术前对精准组患者肝静脉进行评估分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精准组术前肝静脉评估Nakamura分型:Ⅰ型57%(17/30)、Ⅱ型27%(8/30)、Ⅲ型16%(5/30);Kawasaki分型:Ⅰ型37%(11/30)、Ⅱ型63%(19/30);保留肝中静脉右半肝切除13例、左半肝切除15例;不保留肝中静脉左半肝及右半肝切除各1例。精准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第3天ALT、TBil、胆碱酯酶、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92,0.07,0.21,0.63,0.63,0.75,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Alb、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2±113)min、(35±3)g/L、40%(12/30)和(270±73)min、(33±3)g/L、66%(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2.19,)(2=4.49,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1/19)和35%(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通过肝静脉评估和分型,术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可最大限度保留有完整静脉回流的功能性肝脏组织,保证合适的切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肝切除 肝静脉分型 肝中静脉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超 闫军浩 +2 位作者 唐坚 崔喆 王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7-1303,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ratio of lymphocyte to monocyte,LMR)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18例结直...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ratio of lymphocyte to monocyte,LMR)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18例结直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确定LMR预测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最佳截断值(cut-ovalue),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组间生存率进行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直肠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LMR预测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最佳截断值为4.7,由此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即高LMR组(LMR>4.7)和低LMR组(LMR≤4.7)。2组患者的T分期和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高LMR组和低LMR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和48.6%(P=0.008)。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术前LMR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和术前LMR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术前LMR≤4.7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术前LMR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术前评估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