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验辨证的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 被引量:41
1
作者 辛意 王天芳 +11 位作者 杜彩凤 李力 任婕 金哲 赵红 经燕 邹小娟 刘宏奇 陈莹 王丽娜 刘瑞芬 王庆国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1582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炳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105个,常见证候是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肾阴阳两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肾、肝、脾、心,病,胜类证候要素是阴虚、气滞、气虚、阳虚、虚。围绝经期肝气郁结、脾肾两虚及气滞的分布较绝经后期明显增多,而绝经后期则多见肾阴虚证,且病位多在肾,其余证候与证候要素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结论: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阶段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些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证候
下载PDF
绝经过渡期妇女血清抑制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以文 陈蔚林 +3 位作者 郁琦 宋耀红 周京 张德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分析绝经过渡期妇女血清抑制素A(Inh A)、抑制素B(Inh 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其他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 测定 10例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各期血清Inh A、Inh B水平 ;测定 40例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周期第 3天的血清Inh B... 目的 分析绝经过渡期妇女血清抑制素A(Inh A)、抑制素B(Inh 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其他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 测定 10例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各期血清Inh A、Inh B水平 ;测定 40例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周期第 3天的血清Inh B、促卵泡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 (E2 )水平 ,经前 5~ 9d(经前期 )血清Inh A、孕酮 (P)水平 ;测定 10例绝经后妇女的血清Inh A、Inh B、FSH、E2 水平。分析各项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时间关系。结果 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中Inh A、Inh B水平的变化曲线各不相同。绝经过渡期妇女中 ,黄体功能正常者占 48% ,经前期Inh A水平低于育龄妇女 ,分别为 ( 2 4 7± 13 0 )及 ( 42 9± 12 1)ng/L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7) ,Inh B水平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黄体功能不足与无排卵者的Inh A水平进一步显著下降 ,分别为 ( 12 4± 10 2 )及 ( 5 3± 3 8)ng/L(P分别为 0 0 3 3及 <0 0 0 0 1) ,绝经后妇女则皆未检出。与育龄妇女比较 ,月经周期第 3天Inh B水平的下降仅在无排卵与绝经后妇女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月经周期第 3天 ,FSH≥ 10IU/L者Inh B水平显著低于FSH <10IU/L者 ,分别为 ( 16 2± 4 0 )及 ( 62 0±43 8)ng/L(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抑制素类 卵巢贮备 月经周期
原文传递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在绝经后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艳梅 王建东 宋金维 《医学综述》 2020年第4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ECC)在绝经后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门诊就诊的因宫颈细胞学和(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异常,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并因...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ECC)在绝经后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门诊就诊的因宫颈细胞学和(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异常,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并因病情需要行宫颈锥切术的204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各102例。以宫颈锥切术(宫颈环切术或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绝经后组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其联合ECC的病理诊断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71. 57%(0. 586)、88.24%(0. 826),而绝经前组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其联合ECC的病理诊断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84. 31%(0. 757)、95. 10%(0. 922),绝经后组和绝经前组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诊断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一致率(Kappa值)分别较单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提高16.67%和10. 79%;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诊断宫颈病变(CIN和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和Kappa值均较单独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高,对绝经后宫颈病变(CIN和宫颈癌)患者的检测效能较未绝经患者高(P <0. 01)。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ECC诊断绝经后CIN和宫颈癌的准确率较高,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在绝经后CIN和宫颈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宫颈管搔刮术 绝经后 绝经前
下载PDF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红燕 刘建民 +5 位作者 宁光 张连珍 江凌 戴蒙 许曼音 陈家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receptor,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上海地区184名绝经前和199名绝经后妇女进行CTR基因型的检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383名上海地区妇女CTR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3.8%,TC型14.6%,TT型1.6%。在绝经后妇女组,CC型的股骨颈BMD明显高于TC和TT型(P<0.01),而在绝经前组不同基因型的各部位BMD无差别。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TR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股骨颈BMD相关(P<0.05)。结论CT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BMD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受体 基因 骨密度 绝经前 绝经后
下载PDF
结合雌激素联合方案连续应用防治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的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宜勇 徐如兰 +3 位作者 刘建立 张忠兰 邢淑敏 王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结合雌激素 (CEE)对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的影响及副作用。方法将 2 36例绝经妇女分为 3组 ,A组每日口服CEE 0 62 5mg+醋甲羟孕酮 (MPA) 2mg +钙剂 (Ca D) 1片(含元素钙 60 0mg) ;B组每日口服CEE 0 3mg +MPA 2mg +Ca ...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结合雌激素 (CEE)对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的影响及副作用。方法将 2 36例绝经妇女分为 3组 ,A组每日口服CEE 0 62 5mg+醋甲羟孕酮 (MPA) 2mg +钙剂 (Ca D) 1片(含元素钙 60 0mg) ;B组每日口服CEE 0 3mg +MPA 2mg +Ca D 1片 ;C组每日仅服Ca D 1片 ,连续用药 2年。于治疗前、治疗 1 2及 2 4个月测量第 2~ 4腰椎 (L2~ 4 )的骨密度 (BMD) ,记录每月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治疗 1 2及 2 4个月 ,L2~ 4 BMD分别为 (1 0 62± 1 4 1 )、(1 0 86± 1 4 5)及 (1 1 0 1±1 34)mg/cm2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 ;B组分别为 (1 0 81± 1 35)、(1 1 1 1± 1 68)及(1 0 90± 1 50 )mg/cm2 ,治疗 1 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 2 4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组分别为 (1 0 70± 1 1 9)、(1 0 65± 1 34)及 (1 0 53± 1 30 )mg/cm2 ,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前后BMD的变化 ,A与C组、B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0 0 5) ;A与B组治疗 1 2个月时的BMD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4个月时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各组子宫内膜均无不典型增生。A、B组出血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 激素替代疗法 骨密度 雌激素类 子宫内膜
原文传递
绝经前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病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白小英 李芬霞 +2 位作者 王燕 闫飞艳 杨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6例,根据确诊时是否绝经分为A组(未绝经)78例与B组(已绝经)68例。对两组人群特点(包括不孕史、合并症)、... 目的探讨绝经前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6例,根据确诊时是否绝经分为A组(未绝经)78例与B组(已绝经)68例。对两组人群特点(包括不孕史、合并症)、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分期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周围转移情况、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肥胖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孕史比例高于B组,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所占比例均低于B组(P〈0.05)。两组腹痛、腹部肿块、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异常表现患者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5)。A组中Ⅰ-Ⅱ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B组,低分化患者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5)。两组淋巴结、附件及宫颈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5)。A组3年生存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有不孕史,临床分期早、子宫肌层浸润浅;绝经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的概率较高,临床分期相对较晚,子宫肌层浸润深,且部分患者无异常体征。二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进行准确评估、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绝经前或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预后
下载PDF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晚期绝经前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姚舒洋 徐兵河 +5 位作者 李青 张频 王佳玉 袁芃 马飞 蔡瑞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6-528,共3页
目的观察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晚期绝经前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们从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32例,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阿那曲唑1mg,口服... 目的观察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晚期绝经前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们从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32例,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阿那曲唑1mg,口服,1次/日。中位治疗时间为12个月。结果本组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6例(18.8%),稳定(SD)21例(65.6%),进展(PD)5例(15.6%),总有效率(RR=CR+PR)为18.8%,临床获益率(CR+PR+SD〉6个月)为68.8%,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P飓)为12(2~57)个月,1年生存率87.4%,2年生存率为66.9%。无内脏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有内脏转移者(P=0.04)。主要毒性反应为潮热和恶心。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是一种有效且安全地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绝经前期 戈舍瑞林 阿那曲唑
原文传递
绝经前后女性血脂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宁 秦明照 崔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4,共6页
目的 比较绝经前后女性的血脂特征,并探讨绝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 ~ 59岁女性4 131名.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即未绝经组(3 094名)和绝经后组(1 037名).采用统一... 目的 比较绝经前后女性的血脂特征,并探讨绝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 ~ 59岁女性4 131名.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即未绝经组(3 094名)和绝经后组(1 037名).采用统一方法检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C/HDL-C、静脉空腹血糖、血清尿酸、血压以及脂肪肝.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 女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7%(1 475/4 131),绝经后女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未绝经女性[69.7% (723/1 037)比24.3%(752/3 094),P<0.01].绝经后女性的TC[(5.74±0.91) mmol/L比(4.65±0.61) mmol/L,P<0.01]、TG[(1.79±0.95) mmol/L比(0.89±0.32)mmoL/L,P <0.01]、LDL-C[(3.76±0.86) mmol/L比(2.87±0.57) mmol/L,P <0.01]、non-HDL-C[(4.27±0.80) mmol/L比(3.10±0.60) mmol/L,P<0.01]、TC/HDL-C(4.15±1.04比3.13±0.72,P<0.01)均高于未绝经女性,HDL-C水平低于未绝经女性[(1.47±0.43) mmol/L比(1.54±0.33)mmol/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静脉空腹血糖、血清尿酸和脂肪肝后,绝经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OR =6.65,95% CI 5.22~8.48,P<0.01);体重指数等级(正常体重:OR =2.19,95% CI 1.31~3.67,P<0.01;超重:OR=3.41,95% CI 2.00 ~ 5.83,P<0.01;肥胖:OR=3.84,95% CI 2.05~7.18,P<0.01)、腰臀比异常(OR=1.68,95%CI 1.44~ 1.97,P<0.01)和脂肪肝程度(轻度:OR=1.84,95% CI 1.54 ~2.20,P<0.01;中度:OR=1.67,95% CI 1.25 ~2.23,P<0.01;重度:OR=5.23,95% CI 1.78~15.35,P<0.01)也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未绝经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华 建方方 +1 位作者 宋玮 沈立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52例绝经前和150例已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未绝经组合并高血压比例为28.8%...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52例绝经前和150例已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未绝经组合并高血压比例为28.8%,显著低于绝经组(P<0.01);未绝经组的组织学分级G3比例为8.3%,伴深肌层浸润比例为13.5%,均显著低于绝经组(P<0.05);未绝经组累及卵巢比例高达17.6%,显著高于绝经组(P<0.05)。2组病例在合并肥胖或糖尿病、CA125、CA199、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累及卵巢的概率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未绝经 绝经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建红 王颀 +5 位作者 张安秦 李文萍 许娟 陈中扬 杨剑敏 翁秀琼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的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的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数据时,首先将数据按绝经前后分层;以是否为乳腺癌患者为结果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分别通过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绝经前、后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4.314+1.333服用避孕药+1.167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04有不良情绪+0.613有不良事件+0.754劳动强度大-0.716有乳腺组织活检史-0.839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3,P=0.000),并且其预测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4.2%,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8.4%。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1.211+2.26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617文化程度高-0.635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2,P=0.000),并且其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8.9%,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5.2%。结论绝经前、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效的乳腺癌预测模型还需要整合更多的临床和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绝经前 绝经后 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50岁以下绝经与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章然 姚康 +2 位作者 王平 陆健斐 郑清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分析50岁以下绝经与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0岁以下女性患者154例,其中绝经组46例和未绝经组108例。对比分析2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未绝经... 目的分析50岁以下绝经与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0岁以下女性患者154例,其中绝经组46例和未绝经组108例。对比分析2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未绝经组既往有糖尿病者少于绝经组,吸烟和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多于绝经组,未绝经组三酰甘油低于绝经组,未绝经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而绝经组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疾病在未绝经妇女中并不罕见,发病率增加,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被低估,故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绝经前期 绝经期
下载PDF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16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方旖骅 周猷伟 颜士杰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比较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搜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住入院的经手术—病理分期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66例,分为绝经前组76例(45.78%)和绝经后组90例(54.22%),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和病... 目的比较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搜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住入院的经手术—病理分期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66例,分为绝经前组76例(45.78%)和绝经后组90例(54.22%),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和病理特点。结果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临床表现均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两组在孕次、产次、未产人数、肥胖人数、合并高血压、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脉管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膜癌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宫颈受累、附件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前患者中的发生率增高,其发生与雌激素关系更密切。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较少,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恶性程度低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如早期诊断并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绝经前 绝经后 临床表现 发病相关因素 病理特点
下载PDF
Acupoints selection pattern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from 2007 to 2016 被引量:10
13
作者 Zhu Li-li Zhang Yi-ying +1 位作者 Cao Yu Wang Hong-bi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6期403-409,共7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cupoints selection pattern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 from 2007 to 2016. Methods: Clinical literatures related to PM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m...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cupoints selection pattern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 from 2007 to 2016. Methods: Clinical literatures related to PM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moxibustion published from 2007 to 2016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 Chongqing VIP Database(CQVIP),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and Wanfang Academic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Wanfang). The retrieved data underwent descriptive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association pattern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acupoints selection principle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MS. Results: The top five acupoints used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PMS were Sanyinjiao(SP 6), Shenshu(BL 23), Guanyuan(CV 4), Baihui(GV 20), and Shenmen(HT 7). The leading 4 meridians were Bladder Meridian, Conception Vessel, Spleen Meridian, and Governor Vessel.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5 core acupoint groups were:(1) Sanyinjiao(SP 6);(2) Shenshu(BL 23) and Guanyuan(CV 4);(3) Baihui(GV 20), Shenmen(HT 7), Zusanli(ST 36), Ganshu(BL 18) and Taichong(LR 3);(4) Taixi(KI 3), Pishu(BL 20), Xinshu(BL 15), Qihai(CV 6) and Neiguan(PC 6);(5) Sishencong(EX-HN 1), Zhongwan(CV 12), Hegu(LI 4), Yintang(GV 29), Fengchi(GB 20), Zhongji(CV 3) and Feishu(BL 13). The three most significant acupoints were Sanyinjiao(SP 6), Shenshu(BL 23) and Guanyuan(CV 4). Acupoint group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cluded:(1) Hegu(LI 4), Zhongwan(CV 12) and Sishencong(EX-HN 1);(2) Feishu(BL 13), Zhongji(CV 3), Fengchi(GB 20) and Yintang(GV 29);(3) Xinshu(BL 15), Pishu(BL 20), Qihai(CV 6), Neiguan(PC 6) and Taixi(KI 3);(4) Ganshu(BL 18), Zusanli(ST 36), Shenmen(HT 7), Taichong(LR 3) and Baihui(GV 20). The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pattern e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Point Sanyinjiao (SP 6) Point Shenshu (BL 23) Point Guanyuan (CV 4) premenopause CLIMACTERIC Data Mining Point Selection
原文传递
不同方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六计 余海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55-256,25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归脾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时间、控制周期及随访治疗6个月后的复发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归脾丸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药物疗法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炔雌醇/治疗应用
下载PDF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6
15
作者 DOU Ke-fei XU Bo YANG Yue-jin Lü Rong QIU Hong YANG Wei-xian MU Zhao-wei GAO Run-lin GAO Zhan CHEN Ji-lin QIAO Shu-bin LI Jian-jun QIN Xue-wen LIU Hai-bo WU Yong-jian CHEN Jue YAO Min YOU Shi-jie YUAN Jin-qing DAI J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392-2396,共5页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a disease of middle-aged men.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risk for CAD of premenopausal women is low because of hormone protection. Based on our...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a disease of middle-aged men.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risk for CAD of premenopausal women is low because of hormone protection. Based o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more and more premenopausal women suffer from angin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adequate concern. Even now,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detailed data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and prognosis of premenopausal CAD patients. This article aim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AD. Methods A total of 565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721 postmenopausal women (56-60 years old)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pril 2004 to December 2007 were enrolled. The clinical data and coronary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resence, localization, length and sever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CAD groups. Results Premenopausal CAD patients presented less frequently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dyslipidemia compared with postmenopausal CAD patients (55.0% vs 66.0%, 15.0% vs 31.5%, 23.9% vs 37.4%, respectively; all P 〈0.05). Although we found more frequent involvement of single vessel in premenopausal CAD (43.2% vs 26.9%, P=0), and triple vessels in postmenopausal (56-60 years old) CAD patients (33.8% vs 20.4%, P=0), much more severe lesions (z90%) at left main (2.9% vs 1.1%, P=0.048) and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28.2% vs 16.6%, P=0) in the premenopausal CAD group were found. Conclusio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hest discomfort are always found to have obvious atherosclerosis, more .inclined to be located at the left main and proximal LAD, which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an adverse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remenopause coronary angiography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绝经前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对月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关竞红 马淼 +1 位作者 孙强 陈蓉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乳腺外科门诊随诊的216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资料。探讨不同的术后辅助治疗(仅接受化疗、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化疗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对月经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乳腺外科门诊随诊的216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资料。探讨不同的术后辅助治疗(仅接受化疗、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化疗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对月经状态的影响,并对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超过半数(58.3%)出现闭经;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极少(3.6%)出现闭经,但近半数(43.9%)出现月经不规律;化疗诱导闭经的发生与年龄、化疗方案及是否同时接受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年龄>40岁、蒽环为主的化疗方案及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均增加化疗诱导闭经的发生率(P<0.05);月经能否恢复与年龄有关(P<0.05),年龄>40岁增加化疗诱导长期性闭经的发生率(P<0.05),而与化疗方案、是否接受他莫昔芬治疗无关(P>0.05);短暂性闭经患者月经恢复时间平均为(8.0±2.5)个月,超过12.9月者几乎不再恢复月经。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可能导致闭经,年龄越大、蒽环为主化疗及同时接受他莫昔芬治疗者越容易发生;仅接受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患者极少出现闭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辅助治疗 绝经前 月经状态
下载PDF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65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佳佳 李文红 +1 位作者 费军伟 程艳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根据是否绝经将医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1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并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 目的: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根据是否绝经将医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1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并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组患者阴道大量出血,合并肥胖、不孕不育及子宫腺肌症与绝经后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表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化、肌层浸润程度及免疫组化ER、P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以I期为主,浸润浅肌层,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免疫组化ER、PE阳性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 绝经后 子宫内膜癌 病理类型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_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BMD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金山 罗良平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观察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67例绝经前期健康女性进行第(1~4)腰椎(L1-4)、左、右髋部(股骨近段+股骨颈)的BMD测定,并根据BMD测定结果... 目的:观察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67例绝经前期健康女性进行第(1~4)腰椎(L1-4)、左、右髋部(股骨近段+股骨颈)的BMD测定,并根据BMD测定结果分为BMD正常组和BMD降低组。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分析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19例出现BMD降低(28.4%),两组间腰椎及左、右髋部BMD差异显著(P<0.01);②BMD减低组的PINP和ICTP[分别为(56.9±18.2)μg/L和(3.78±0.83)μg/L]高于BMD正常组[分别为(43.8±15.1)μg/L和(3.45±0.98)μg/L],其中PINP差异显著(P<0.05),25-OH-VitD3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5.6±7.8)ng/ml和(27.4±9.2)ng/ml,P>0.05];③PINP与L1-4、左股骨近段、左股骨颈的BMD呈正相关(r=0.274~0.402,P<0.05),ICTP及25-OH-VitD3与BMD无明显相关性(r=-0.226~0.083,P>0.05),PINP与25-OH-VitD3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395,P<0.05)。结论:绝经前期妇女有骨转换增高趋势,BMD检查联合骨转换标志物测定有利于识别绝经前期高风险发生骨质疏松的妇女,以指导OP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骨密度 骨转换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 25-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血清性激素六项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永斌 邓智勇 +1 位作者 洪涛 黄燕妮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142-145,153,共5页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性激素6项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评价化疗导致卵巢损伤提供检验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分析39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性激素6项化疗前和化疗后各时期的水平变化。结果化疗后各周期性激...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性激素6项的影响,为临床早期评价化疗导致卵巢损伤提供检验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分析39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性激素6项化疗前和化疗后各时期的水平变化。结果化疗后各周期性激素6项与化疗前比较发现:FSH、LH在第一次化疗后就开始升高,FSH、LH在第二次化疗后结果分别为:39.9(9.19~102.1)mIU/mL,14.8(3.12~42.1)mIU/mL,与化疗前7.67(3.04~31.7)mIU/mL,4.31(1.91~22.8)m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持续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E2和P在第一次化疗后开始降低,E2在第二次化疗为:27.48(8.09~117.1)pg/mL与化疗前的51.1(15.38~363.5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第三次化疗后为0.61(0.11~1.44)ng/mL与化疗前的1.57(0.27~23.2)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持续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T和PRL则在化疗前后及各化疗周期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前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血清FSH、LH、E2、P均有显著变化,可暂将血清E2<27.48 pg/mL,FSH>39.9 mIU/mL,LH>14.8 mIU/mL,P<0.61 ng/mL作为判断化疗后卵巢损伤的启动点,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性激素 绝经前
下载PDF
绝经前健康妇女的身体组成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建民 赵红燕 +3 位作者 宁光 张连珍 许曼音 陈家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fatmass和leanmass对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在绝经前的健康妇女中,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mass和leanmass,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腰... 目的探讨fatmass和leanmass对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在绝经前的健康妇女中,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以及fatmass和leanmass,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和腰臀比。结果fatmass是决定BMI的主要因素;BMI和leanmas与L2~4、股骨近端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P值均=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anmass才是决定L2~(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82,P=0.000)、股骨近端(β=0.336,P=0.000)和全身骨密度(β=0.361,P=0.000)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控制年龄因素的基础上控制fatmass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提高,而控制leanmass后,BM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减弱,甚至消失。结论leanmass是决定绝经前健康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组成成分 骨密度 绝经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