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与人口集聚——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智勇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5,共1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与集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影响人口集聚的原因和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理解人口流动和集聚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疏解大都市区人口以及建设新城区。在流动人口大军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与集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影响人口集聚的原因和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理解人口流动和集聚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疏解大都市区人口以及建设新城区。在流动人口大军中,教育迁移的比例不断提高,教育迁移成为人口集聚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1989-2010年期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提出基础教育与人口集聚之间先后呈现倒U型和U型关系,表明基础教育规模显著影响了人口集聚,而教育迁移成为促进人口集聚的一个新动力,特别是在2005年以来,教育迁移加速了人口集聚的趋势。因而,在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大都市疏解人口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引导作用,促成人口集聚与疏导人口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人口集聚 地级市面板数据
下载PDF
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对威廉姆森假说的一个检验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智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9,共10页
人口的集聚是否会持续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如何能够吸纳人口?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当前中国的人口集聚处于何种阶段?在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应当采取何种城市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新型... 人口的集聚是否会持续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如何能够吸纳人口?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当前中国的人口集聚处于何种阶段?在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应当采取何种城市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文章基于1989-2015年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验证了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对地级市全市域和市辖区而言,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还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在区域和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区域而言,对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影响,而对城市来说,对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影响。不过在2005以后,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不显著。对大中城市而言,应采取措施积极推动郊区化,充分发挥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而言,应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驱动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地级市面板数据 威廉姆森假说
原文传递
市场化、重工业化与“新东北现象”——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智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102,127,128,共15页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第二产业的相对扩张和增长,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则相对萎缩;振兴东北系列专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东北工业化的持续扩张,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第二产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东北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阻碍了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然而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为了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东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市场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现象 重工业化 市场化 城镇化 地级市面板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