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会军 王罡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0-93,共4页
继路德之后,加尔文进一步发展了新教伦理。他主张:个人的命运为上帝所预定,人能以信仰直面上帝;上帝召唤着个人成就其世俗事业,个人尽其天职归根结底是为了荣耀上帝,但它又是以服务于人性最深层的需要为中介的;惟有个人结伴共创神圣共同... 继路德之后,加尔文进一步发展了新教伦理。他主张:个人的命运为上帝所预定,人能以信仰直面上帝;上帝召唤着个人成就其世俗事业,个人尽其天职归根结底是为了荣耀上帝,但它又是以服务于人性最深层的需要为中介的;惟有个人结伴共创神圣共同体,方可完成这样的服务。加尔文正是以他的新教伦理传达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启蒙精神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伦理 启蒙 预定论 天职
下载PDF
两个性格 两种命运——简·爱和苔丝的形象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侯秀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5-87,共3页
 简·爱和苔丝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两个人的不同命运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同样经历了痛苦、磨难、反抗和追求的心灵历程,但最终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另一个则在不幸的挣扎...  简·爱和苔丝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两个人的不同命运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同样经历了痛苦、磨难、反抗和追求的心灵历程,但最终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另一个则在不幸的挣扎中遭到毁灭。从她们的言行中,我们注意到,两个人的性格是决定她们各自命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简·爱》 《德伯家的苔丝》 女性形象 性格 命运
下载PDF
The Ethical Foundation Underlying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x Weber and Yu Yingshi
3
作者 连晨佳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x Weber's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Yu Yingshi's The Confucion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erchants,in order to conclude the similarities in 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x Weber's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Yu Yingshi's The Confucion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erchants,in order to conclude the similarities in the two ethic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STANT ETHIC CONFUCIAN ETHIC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heavenly principles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Innate knowing
下载PDF
试论《三国演义》在“天命”和“人事”之间的两难抉择
4
作者 戴承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88-91,共4页
《三国演义》一方面流露出较浓厚的“天命”色彩 ,认为“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另一方面 ,又认为“天道变易不常 ,岂可拘执 ?”从而积极肯定“人事”,热情歌颂人的主观努力 ,赞扬建功立业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 《三国演义》一方面流露出较浓厚的“天命”色彩 ,认为“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另一方面 ,又认为“天道变易不常 ,岂可拘执 ?”从而积极肯定“人事”,热情歌颂人的主观努力 ,赞扬建功立业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这种矛盾建构 ,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哲学虽有重“天命”、“天理”、“天道”的一面 ,但同时又主张“权变”,赞扬“人”的崇高 ,认为“人”才是天地的核心。这种矛盾建构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的 ,它统一于“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天命 人事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试述加尔文“先定论”的产生及其积极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玲 《黄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加尔文是十六世纪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宗教改革家和教会政治家。他的以“先定论”为核心的宗教学说和政治思想,对西欧、北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诸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加尔文 宗教改革 先定论
下载PDF
弥尔顿作品中的清教主义元素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兰红梅 李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弥尔顿继承了清教徒重视教育的理念并加以发扬,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主张实用教育。受命定论的影响,弥尔顿心目中的上帝代表着人的精神的制高点,人类服从上帝是必要的,是得到自由的唯一途径。同时上帝也是理性和良知... 弥尔顿继承了清教徒重视教育的理念并加以发扬,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主张实用教育。受命定论的影响,弥尔顿心目中的上帝代表着人的精神的制高点,人类服从上帝是必要的,是得到自由的唯一途径。同时上帝也是理性和良知的化身,代表着永恒的理智和克制的价值原则。人只有使自己的欲望服从于理智才能自我得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主义 清教教育观 命定论 清教理性主义
下载PDF
深渊的火,独自灿烂——从骆一禾诗歌生涯的几个关键词谈起
7
作者 吴昊 《荆楚学刊》 2022年第3期40-46,共7页
“苦难”与“博爱”、“美神”与“还乡”以及“祭祀”与“宿命”是骆一禾诗歌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三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管窥和阐明,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为了“道说”生命本真的灵性之光,为了铸就诗歌本源的永恒天体,骆一禾始终以... “苦难”与“博爱”、“美神”与“还乡”以及“祭祀”与“宿命”是骆一禾诗歌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三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管窥和阐明,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为了“道说”生命本真的灵性之光,为了铸就诗歌本源的永恒天体,骆一禾始终以一个播撒“无因之爱”的圣徒、一个追蹑着美神,开启灵魂还乡之旅的诗人、以及一个为人类的存在和幸福祈祷哀悼的祭司三位一体的精神身份,来进行诗歌创作和诗学演绎。他用血和泪演奏出了爱与美的绝唱,浇灌出了自由与修远的诗魂,当我们聆听到这些绝唱、走近他的诗魂之时,其幽暗隐微的诗歌生涯也得以浮出历史的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一禾 苦难 博爱 美神 还乡 祭祀 宿命
下载PDF
重解韦伯命题的内在逻辑——兼论本土方法学和韦伯的思想关联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化斗 《社会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47-61,共15页
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所提出的"韦伯命题",学界长期以来实际并没有一种一致的解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韦伯研究中出现的新变化更使得重回韦伯文本成为必要。通过重新解读可以发现,在韦伯推理的关键部分存在以预... 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所提出的"韦伯命题",学界长期以来实际并没有一种一致的解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韦伯研究中出现的新变化更使得重回韦伯文本成为必要。通过重新解读可以发现,在韦伯推理的关键部分存在以预定论为中心和以实践为中心两种逻辑的张力,同时也可能是韦伯的写作意图与实际论述之间的张力,这正是造成此书歧义的重要根源。这一张力特别是实践问题的浮现提供了反思韦伯世界宗教研究的新视角,也使得韦伯思想与本土方法学之间的确存在勾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新教伦理 预定论 实践 本土方法学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精神生成的伦理动因探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亮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9-103,共5页
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围绕"新教伦理"这一核心概念,从考察路德教派的天职观入手,进而演进到对加尔文宗预定论的分析。通过这种历史与逻辑的考察相结合,... 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围绕"新教伦理"这一核心概念,从考察路德教派的天职观入手,进而演进到对加尔文宗预定论的分析。通过这种历史与逻辑的考察相结合,论证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成与新教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职 预定论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
下载PDF
《百年孤独》的“导语式”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7-89,共3页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设计了多处“导语”,通过“导语”的引领,《百年孤独》那看似混乱的时序就显示出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导语”式的结构方式也让作品更强烈地表现出了诗性的情感张力和宿命的韵外之致。
关键词 导语 诗性 宿命
下载PDF
宿命论与虚无主义之下绮丽颓靡——论安妮宝贝的创作风格
11
作者 何英 《南平师专学报》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安妮宝贝的作品以冷漠的却具有召唤性的独特语言,诠释了在城市物欲与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一部分年轻的孤独人群对现有道德模式的反叛,在宿命与自由之间挣扎的矛盾生存状态,体现出独特的绮丽颓靡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 宿命 虚无 自恋 绮丽 颓靡
下载PDF
试论松尾芭蕉俳句中“道家休闲”智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1-35,共5页
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由、自在、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就道家的休闲传统思想资源考察,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与境界。这些休闲智慧也... 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由、自在、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就道家的休闲传统思想资源考察,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与境界。这些休闲智慧也深深地融入于松尾芭蕉俳句创作之中,由于作者始终如一地坚持"随顺造化""物我一如"的超凡之心和休闲意识,为"蕉风"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道家 造化 无心
下载PDF
谈《新教伦理》与儒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业成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对《新教伦理》主旨的探讨,指出那种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生成关系的观点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错误,但肯定了基督教的文化性。资本主义不能在中国生成,责任不能强加于儒学。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因一段耻辱的历史而予以... 通过对《新教伦理》主旨的探讨,指出那种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生成关系的观点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错误,但肯定了基督教的文化性。资本主义不能在中国生成,责任不能强加于儒学。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因一段耻辱的历史而予以全盘否定。相反,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 因信称义 先定 理性
下载PDF
《红字》中的宿命论
14
作者 李卫荣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在霍桑的《红字》中,清教徒的宿命论观点自始自终影响并决定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但同时,霍桑又把浪漫主义带入小说中。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宿命论 小说 浪漫主义 人物 清教徒 观点 性格 命运
下载PDF
觉悟·机缘·审美——禅宗自然审美之发生
15
作者 邹建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中国禅宗继承印度空观学派的观点,认为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因此把一切现象包括自然万物都看“空”,但这种“空”并非“无记空”,而是“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自然万物虽然没有“自性”,但禅师们却可以“即烦恼而... 中国禅宗继承印度空观学派的观点,认为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因此把一切现象包括自然万物都看“空”,但这种“空”并非“无记空”,而是“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自然万物虽然没有“自性”,但禅师们却可以“即烦恼而菩提”,通过自然万物而得契真如,因此自然万物对禅师而言实际上也是达到“涅槃”境界的一种“机缘”。这种机缘具有绝对的个体性、不可重复性和顿然性,禅师们通过机缘达到的境界,既是一种禅的境界,也是一种审美的境界,禅师们的自然审美因而得以产生。禅师们为了表达对禅的领悟,或者接引学人弟子而不得不作的“绕路说禅”,从客观上则成为了禅师们得契真如、了悟禅境后自由自在、无所依傍的心灵跃动,以及对这种心灵跃动的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觉悟 机缘 自然审美
下载PDF
落下闳学术中的易学因素
16
作者 金生杨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1-15,共5页
落下闳是"天数在蜀"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巴蜀天数学传统,身逢汉武帝大兴儒学,参与"改正朔"的大事,制定了《太初历》。落下闳将律吕阴阳九六与爻象结合起来,在制定历法时充分借鉴和运用《周易》观象治历、治历明时的... 落下闳是"天数在蜀"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巴蜀天数学传统,身逢汉武帝大兴儒学,参与"改正朔"的大事,制定了《太初历》。落下闳将律吕阴阳九六与爻象结合起来,在制定历法时充分借鉴和运用《周易》观象治历、治历明时的思想和方法。他造员仪以考历度,以二十八宿定赤道星度,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兼涉了观天、治历两个方面,而观天实为治历。同时,他又深刻领会《周易》观天象以明人事的基本原则,注重制历以为生产生活服务,而预言八百岁后《太初历》差一日。落下闳对易学的领悟与运用,体现了深厚的巴蜀易学传统,其天文历法对后世的易学带来了更深且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下闳 易学 天数
下载PDF
哈姆莱特为何不能放下也不能掮起?——从新教预定论解读哈姆莱特的性格“软弱性”
17
作者 金涛 王宏民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5-79,共5页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文学史上一个解不开的谜。从对文本的细读发现老哈姆莱特的鬼魂出现、哈姆莱特受鬼魂之托复仇雪恨一事具有强烈的新教预定论色彩,“重整乾坤”便成为哈姆莱特命定的使命。然而一方面“重整乾坤”和哈姆莱特个人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肮脏、混乱、虚无的现实使他找寻不到重整乾坤的希望和生存的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迫使哈姆莱特将自我流放到疯狂、自杀的边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性格“软弱性” 新教预定论
下载PDF
Insight into the poetr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The revelation of Tess's predestination
18
作者 LU Sh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7期60-62,共3页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ritten by Hardy is well-known in China. This paper departs from such traditional subjects as the insight into the reason of Tess's tragic en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protagonist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ritten by Hardy is well-known in China. This paper departs from such traditional subjects as the insight into the reason of Tess's tragic en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protagonists--Tess, Angel and Alec; or by dissect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it represents the research by way of quoting several poems, expressing the meaning of the poem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ems and Tess's tragedy. It is concluded that poems cited by Hardy are the same as prophets' prophecies that indicate Tess's love tragedy: charming poems not only describe the short happy times of Tess, but also make a big contrast with her later unfortunate life; while the glooming poems appearing when Tess fell into plight, have their aims to increase the tragic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 POETRY predestination
下载PDF
对话者——从人物设定看余华《难逃劫数》
19
作者 王若拙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余华早期创作中,《难逃劫数》所包含的阴谋、死亡与宿命等暴力叙事手法在令读者心惊的同时代表着余华一个创作时期的成熟。而由作品人物、读者与作者共同承担起的对话者形象将作品中弥漫的逃无可逃的宿命感解读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基础... 在余华早期创作中,《难逃劫数》所包含的阴谋、死亡与宿命等暴力叙事手法在令读者心惊的同时代表着余华一个创作时期的成熟。而由作品人物、读者与作者共同承担起的对话者形象将作品中弥漫的逃无可逃的宿命感解读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性的真实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逃劫数》 对话者 命运 人性
下载PDF
奥古斯丁预定论的哲学辩护:以雅各伯的拣选为例
20
作者 吴天岳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2期1-31,共31页
提当代学界少有人从哲学立场直面上帝的行动对人的自由所造成的威胁。本文将接受这一挑战,通过重建奥古斯丁的相关洞见,在当代哲学语境中正面阐释神圣预定如何能与我们的道德直觉相容。本研究以《罗马书》中所提及的雅各伯(雅各)的拣选... 提当代学界少有人从哲学立场直面上帝的行动对人的自由所造成的威胁。本文将接受这一挑战,通过重建奥古斯丁的相关洞见,在当代哲学语境中正面阐释神圣预定如何能与我们的道德直觉相容。本研究以《罗马书》中所提及的雅各伯(雅各)的拣选为例,扼要展示奥古斯丁晚期预定论的基本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虚构一个“法兰克福式案例”(Frankfurt-style case)为之进行初步辩护。我们还将考查当代不相容论者基于“操纵论证”(Manipulation Argument)对法兰克福式案例提出的尖锐批评,在此图景中揭示奥古斯丁预定论中的一个重要洞见,即道德责任的非对称性结构。它将为我们回应“操纵论证”,使当下有关自由意愿的论战摆脱立场之争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定论 自由意愿 操纵论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