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流行强度分析及其对内镜筛查的启示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立玮 温登瑰 +10 位作者 王士杰 李英赛 于卫芳 王晓玲 王俊和 李素平 李永伟 王顺平 尔立绵 丛庆文 马彩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涉县等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的流行强度,明确其防治任务,探讨具体控制途径。方法对比分析涉县、林县、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内镜筛查6233例40~69岁人群三种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目的分析涉县等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的流行强度,明确其防治任务,探讨具体控制途径。方法对比分析涉县、林县、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内镜筛查6233例40~69岁人群三种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太行山南麓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合计占到全身恶性肿瘤的70%~80%。涉县2000~2004年贲门癌发病率男女性分别为69.9/10万和41.5/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为54.3/10万和33.2/10万。高发区运用内镜碘染色指导活检技术筛查,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高,但贲门和胃腺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结论太行山南部食管癌高发区存在贲门癌和胃癌共同高发的现象,要想通过早诊早治从整体上降低该地区上消化道癌的死亡率,必须加强内镜对贲门和胃腺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检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高发区 贲门癌 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筛查
下载PDF
胃镜在健康体检人群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2
作者 管鑫 李俊垚 +1 位作者 王明慧 姜相君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7期34-41,共8页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的发病趋势及特点,探讨健康人群行胃镜检查的重要性,为将来制定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的筛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1281例于该院胃镜健康查体人群的镜下及病理结果,并选取同时期内...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的发病趋势及特点,探讨健康人群行胃镜检查的重要性,为将来制定胃早癌及癌前疾病的筛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1281例于该院胃镜健康查体人群的镜下及病理结果,并选取同时期内因消化道症状到消化科门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81例作为对照.结果体检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胃癌检出率分别为5.62%、5.85%、8.20%和0.16%,其中胃早癌2例.门诊组检出相应疾病率分别为9.84%、8.04%、8.82%及0.86%,其中胃早癌1例,两组检出疾病比较,差异除胃息肉外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检出胃溃疡、胃癌均以男性为主,胃息肉以女性居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体检组中以男性为主,但在门诊组中以女性居多(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检出率随着受检者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胃息肉及胃癌检出与年龄增长无明显相关,但随着年龄升高,疾病检出亦呈增高趋势.两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40~50岁和51~60岁中检出率差异明显,胃溃疡在>60岁中检出率差异明显.两组胃息肉检出年龄高峰段为51~60岁及>60岁,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高发于6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检组萎缩程度明显轻于门诊组,而肠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溃疡中萎缩及肠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体检人群年龄大于40岁的胃癌及癌前疾病检出率相对较高,有必要针对性开展胃镜体检筛查;健康人群胃镜体检可明显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组织活检对于疾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早癌 健康体检 胃镜 癌前疾病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前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马汉伟 张含花 +4 位作者 郭晓燕 董蕾 鲁晓岚 史海涛 姜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48,25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陕西省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因素,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月至6月间通过胃镜联合胃黏膜活检的方法筛查出胃癌前疾病患者415例,在同一地区随机选择802名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照。取得知... 目的探讨影响陕西省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的相关因素,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月至6月间通过胃镜联合胃黏膜活检的方法筛查出胃癌前疾病患者415例,在同一地区随机选择802名非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照。取得知情同意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统一的问卷调查。采用成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OR值和95%CI。结果年龄大于40岁(OR=4.617,95%CI:1.516~14.061)、进餐时间不规律(OR=7.133,95%CI:1.290~39.446)、进食腌制食物(OR=25.540,95%CI:1.439~453.217)、常有紧张感或易激动(OR=3.753,95%CI:1.464~9.621)、睡眠质量差(OR=18.402,95%CI:2.444~138.569)和Hp感染(OR=12.145,95%CI:1.904~77.464)等因素会增加胃癌前疾病的患病风险,而经常进食新鲜果蔬(OR=0.012,95%CI:0.000~0.435)、有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OR=0.049,95%CI:0.011~0.221)则能降低患病风险。结论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状况及Hp感染可能是影响安塞县居民胃癌前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适当干预,有助于降低胃癌前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疾病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裕宣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活检检测及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H.P.检出率越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胃镜精检在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凯 徐萍 +5 位作者 陶元生 张黎 马睿锐 杨静 于海滨 吴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窄带成像(NBI)及高频超声微探头对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再次胃镜精检的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7月,对该科首次胃镜病理发现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窄带成像(NBI)及高频超声微探头对首次胃镜提示胃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再次胃镜精检的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7月,对该科首次胃镜病理发现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患者进行电话召回,应用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和NBI等进行胃镜精检,发现有可疑病灶时进行高频超声微探头检查以判断浸润深度。萎缩性胃炎及肠化但未合并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未纳入本研究。共65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入选,初次胃镜提示LGIN 56例、HGIN 9例。结果 65例患者最终证实胃癌14例,首诊为LGIN 7例,HGIN 7例。14例胃癌患者中9例于该院治疗[5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4例手术],其中早期胃癌8例(6例黏膜内癌、2例浸润黏膜下层),1例进展期癌(浸润至浅肌层),另5例均呈早癌内镜表现,但因拒绝于该院治疗,无法确诊分期。结论胃镜检查发现上皮内瘤变时,往往提示存在早期癌变的可能,对该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胃镜精检有助于发现之前遗漏的早癌病灶,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胃癌 癌前病变 诊断
下载PDF
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薛辉 辛凤池 +3 位作者 穆素恩 杨俭 赵树巧 范红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5期2896-28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包括41例胃炎、34例胃溃疡、25例胃息肉(癌前病变组),...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1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包括41例胃炎、34例胃溃疡、25例胃息肉(癌前病变组),并于同期随机选择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三组的血清Hcy,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胃癌组血清Hcy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Hcy水平高于Ⅰ+Ⅱ期,进展期患者Hcy水平高于早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cy水平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表达与性别、年龄、病变位置以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12的表达在胃癌患者中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病变位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在胃癌患者中呈高水平表达,而叶酸及维生素B12呈低水平表达,联合检测三种指标有助于早期区分胃癌及癌前病变,同时血清Hcy还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cy、叶酸及维生素B12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胃癌 癌前疾病
原文传递
EPIDEMIC STRENGTH OF CARDIA AND DISTANT STOMACH CANCER IN THE HIGH RISK REG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THEIR IMPLICATION TO EDOSCOPIC SCREENING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立玮 温登瑰 +10 位作者 李英赛 于卫芳 王顺平 尔立绵 丛庆文 王俊和 李素平 李永伟 马彩芬 单宝恩 王士杰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pidemic strength of cardia and distant stomach cancers in the high risk reg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along the south Taihang mountain such as in Shexian, Linxian, and Cixian Counties, and to...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pidemic strength of cardia and distant stomach cancers in the high risk reg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along the south Taihang mountain such as in Shexian, Linxian, and Cixian Counties, and to clarify the tasks for the control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 as a whole in the region. Methods: Comparison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esophageal, cardia and stomach cancers were made between Cixian, Linxian and Shexian Counties with reference to detection rates of cancer in situ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the thre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by endoscopic screening. The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from 1999 through 2004 in the three adjacent counties including a total of 6233 local residents aged 40 to 69 years ol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for cardia cancer for the male and female from 2000 through 2004 were 69.9 and 41.5, and the mortality rates were 54.3 and 33.2 respectively in Shexian County. Esophageal, cardia, and stomach cancers constitute about 70~80 percent of all malignant disease by incidence or mortality rates. Endoscopic survey with iodine staining can effectively detect squamous cell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the esophagus, but the method is inadequate for the detection of adeno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the cardia and stomach. Conclusion: The south Taihang mountain region is a high risk area not only for esophagus cancer, but also for cardia and stomach cancers. To contro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s as a whole in the region,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trol of cardia and stomach cancers. Presently, to find effective screening methods for detecting cardia and stomach precancerous lesion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isk reg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Cardia cancer Stomach cancer precancerous disease Endoscopic screening
下载PDF
复合因素诱发大鼠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石宇 李连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建立实用有效的动物模型 ,探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的过程及机制。方法 :采用符合国人引起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多种因素 (化学致癌剂MNNG、酒精、胆汁等 )进行组合诱发多组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 ,研究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GED)、肠化... 目的 :建立实用有效的动物模型 ,探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的过程及机制。方法 :采用符合国人引起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多种因素 (化学致癌剂MNNG、酒精、胆汁等 )进行组合诱发多组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 ,研究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GED)、肠化生 (IM)及胃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诱发 2例腺胃腺癌 (均为 45周的MNNG普通组 ) ,33例腺胃GED ,4例十二指肠及小肠腺癌 (MNNG加强组 3只 ,MNNG乙醇组 1只 )等 ;腺胃GED全部是胃型 ,发生于幽门腺区 2 7例 ,胃底腺区 6例 ;各组均未观察到IM。结论 :(1)建立的动物模型成功地诱发出胃癌及癌前病变 ;(2 )MNNG诱发大鼠的胃腺癌及GED均来源于胃型上皮 ,在癌变及演进过程中 ,逐渐显示肠型特点 ,为肿瘤异质性表现 ,证明胃癌前病变亦具有异质性 ;(3)IM可能不是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癌前病变 疾病模型 复合因素
下载PDF
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孔繁静 赵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7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伴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同时行碳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伴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同时行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分别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度。结果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HP检出率呈正相关;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自噬因子 LC3B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肝郁证雌性大鼠乳腺组织癌前因子的表达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梦 谢鸣 +2 位作者 张媛凤 刘碧原 李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398-1405,共8页
【目的】探讨肝郁证雌性大鼠乳腺组织癌前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动情周期稳定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雌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成功复制肝郁证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胡疏肝散... 【目的】探讨肝郁证雌性大鼠乳腺组织癌前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动情周期稳定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雌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成功复制肝郁证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组和柴胡疏肝散小剂量组,每组10只。柴胡疏肝散大、小剂量组分别按1.24、0.31g·kg^-1·d^-1给予柴胡疏肝散汤液灌胃,连续2周。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定时记录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变化。造模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乳腺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和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血浆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三叶因子1(TFF1)、三叶因子3(TFF3)和乳腺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存活素(Survivin)含量。【结果】(1)肝郁证相关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4周外观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CRH,血中ACTH、CORT、E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中5-HT、NE、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组大鼠第3~4周外观行为评分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CRH、血中ACTH和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中5-HT、NE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柴胡疏肝散小剂量组大鼠1~4周外观行为评分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中CORT含量降低(P<0.05),NE、DA含量明显升高(P<0.01)。(2)乳腺及相关癌前因子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腺腺泡形状不规则,腺导管管腔扩张,导管内分泌物增加,乳腺Survivin和TIMP-2表达明显升高(P<0.01),血清TFF1、TFF3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组大鼠乳腺腺泡形状趋于规则,间见不规则腺泡,导管内分泌物较少,乳腺Surv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证 柴胡疏肝散 乳腺增生 癌前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光定 江伟河 黄海深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门诊初诊为胃病的89例患者为实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胃功能四项[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目的探讨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门诊初诊为胃病的89例患者为实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胃功能四项[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值)],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检出率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功能四项在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中可作为重要的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功能四项 胃癌 胃部疾病 早期筛查 胃癌前疾病
原文传递
某些外生殖器表皮肿瘤皮损中HPVDNA的检测和分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蔓小红 王家璧 +3 位作者 刘跃华 马东来 刘方 左亚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生殖器部位表皮增生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通用型引物PCR方法对151例外生殖器表皮增殖性病变进行HPVDNA的检测,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进行HPVDNA分型。结果30例尖锐湿疣HPV...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生殖器部位表皮增生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通用型引物PCR方法对151例外生殖器表皮增殖性病变进行HPVDNA的检测,应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进行HPVDNA分型。结果30例尖锐湿疣HPVDNA全部阳性,其中HPV6占60%,HPV11占26.7%;40例Bowen样丘疹病、5例生殖器部位Bowen病、6例Queyrat增生性红斑HP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100%、33.3%,主要型别为HPV16;18例外生殖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HPVDNA的阳性率为27.8%,均为HPV16;32例黏膜白斑和20例乳房外Paget病HPVDNA均为阴性。结论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其次由HPV11感染所致;Bowen样丘疹病、表皮原位癌包括Bowen病、Queyrat增生性红斑的发生可能与HPV16感染有密切关系;外生殖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HPV16感染可能是多种致癌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外生殖器部位黏膜白斑和乳房外Paget病的发病可能与HPV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殖器表皮肿瘤 HPV DNA 检测 分型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中山市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莹 米贤军 +7 位作者 沈铿 余艳红 肖琳 徐秀梅 孪峰 钟守军 段立锋 陈昂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5256-5259,共4页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 936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AGC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CIN及以上病变列为...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 936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AGC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CIN及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病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4 936例涂片中,细胞阳性病例1 413例,总检出率3.14%,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2例(0.4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8例(占0.28%),鳞状细胞癌(SCC)4例(占0.09‰),腺癌(AC)1例(占0.02‰),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19例(占0.27%),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19例(占2.05%),不典型腺细胞(AGC)40例(占0.09%)。对其中761例行病理学检查,并与细胞学结果比较,TCT的病理学阳性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100.00%(1/1),HSIL 90.40%(66/73),LSIL47.27%(52/110),ASC-H 67.69%(44/65),ASCUS16.32%(79/484),AGC 41.66%(10/24)。TCT的病理学准确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 100.00%(1/1),HSIL 60.01%(46/73),LSIL 37.20%(41/110)。结论:TCT检查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TBS系统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病理学检查
原文传递
原位杂交HPV16/18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晓杰 崔满华 +1 位作者 左宇 祝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液基细胞检测法(TCT)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651例细胞学检查异常者,均采用原位杂交检测高危型HPVDNA,对其中194例同时采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原位杂交HP...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液基细胞检测法(TCT)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651例细胞学检查异常者,均采用原位杂交检测高危型HPVDNA,对其中194例同时采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原位杂交HPVDNA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作用。结果1)651例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HPV感染率为39.6%,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HPV检出率为28.7%。HPVDNA检出率随宫颈TCT检查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升高。2)在TCT检测基础上,HPV检测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70.4%。结论HPVDNA检测在宫颈TCT检测基础上,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率,为轻度细胞学异常患者是否进一步采用阴道镜病理检查提供依据。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感染者的治疗及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原位杂交
下载PDF
2018-2019年南昌市城市居民胃癌前疾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熊文艳 范义兵 +3 位作者 冯小武 朱晓琳 晏清华 魏清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856-1861,共6页
目的探讨南昌市城市居民胃癌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2019年南昌市城市居民胃镜筛查出的144例胃癌前疾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88名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南昌市城市居民胃癌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2019年南昌市城市居民胃镜筛查出的144例胃癌前疾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88名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4.0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害物质职业接触、不吃水果、畜肉摄入>7两/周、不吃粗粮、饮食烫、饮食干、饮食稀、饮食口味重盐、饮食油脂高、经常吃腌制品、吸烟、居住环境有人吸烟、饮酒、经常饮茶、精神创伤、精神压抑、高血压和高血脂为胃癌前疾病的危险因素;水果摄入≥2.5斤/周、饮食冷热适中、饮食干稀适中、饮食咸淡适中、饮食油脂适中、偶尔吃腌制品、从不吸烟、从不饮酒、不饮茶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胃癌前疾病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害物质职业接触(农药、煤尘、粉尘,橡胶、石棉等)(OR=6.213,95%CI:2.015~19.160)、饮食烫(OR=8.437,95%CI:2.728~26.090)、经常吃腌制品(OR=10.968,95%CI:2.891~41.620)、饮酒(OR=3.259,95%CI:1.127~9.421)、精神压抑(OR=4.659,95%CI:1.401~15.495)和高血脂(OR=4.285,95%CI:1.588~11.562)为胃癌前疾病的危险因素;饮食干稀适中(OR=0.365,95%CI:0.140~0.954)、饮食油脂适中(OR=0.403,95%CI:0.173~0.943)和从不吸烟(OR=0.287,95%CI:0.100~0.821)为胃癌前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前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饮食烫、经常吃腌制品、饮酒、精神压抑及高血脂是胃癌前疾病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 饮食 精神压抑 吸烟
原文传递
关键词式健康教育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丹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8期2292-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关键词式健康教育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90例行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 [目的]探讨关键词式健康教育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90例行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关键词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康复效果、治疗依从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键词式健康教育可提高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人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关键词式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胃镜在无症状体检者癌前疾病及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7
作者 鞠昕丽 张洪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体检者癌前疾病及胃癌的患病情况,探讨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5例无症状体检者的胃镜下及病理检查结果,对体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3055例体检者胃镜筛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313例... 目的研究无症状体检者癌前疾病及胃癌的患病情况,探讨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55例无症状体检者的胃镜下及病理检查结果,对体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3055例体检者胃镜筛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313例(10.25%)、胃息肉848例(27.76%)、残胃炎14例(0.46%)、胃溃疡69例(2.26%)及胃癌13例(0.43%),其中胃早癌8例(0.26%)。共1257例受检者检出癌前疾病及胃癌,男女比例1‥1.94。男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息肉占比低于女性,残胃炎、胃溃疡、胃癌占比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癌前疾病及胃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癌占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对可疑病灶取活检,病理组织学分析。黏膜组织萎缩、肠化生均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非萎缩、肠化生黏膜组织常见于胃息肉、胃溃疡,不同胃黏膜组织萎缩、肠化生情况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31、486.775,P<0.05)。结论通过胃镜筛查,可使得癌前疾病及胃癌筛查效果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体检 胃镜 筛查 癌前疾病 胃癌
下载PDF
普通型外阴上皮内瘤变19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顾宇 朱兰 +1 位作者 冯瑞娥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按照国际外阴疾病学会(ISSVD)2004年新分类标准对原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Ⅱ级及以上级别以及鲍温病、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判读的结果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调阅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至2006年入院手术的全部VINⅡ... 目的探讨按照国际外阴疾病学会(ISSVD)2004年新分类标准对原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Ⅱ级及以上级别以及鲍温病、鲍温样丘疹病的病理切片进行重新判读的结果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调阅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至2006年入院手术的全部VINⅡ及以上级别患者、鲍温病及鲍温样丘疹病患者共19例的手术病理切片,请病理医师根据ISSVD2004新分类标准重新阅片分类,并总结其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根据ISSVD2004分类标准,所有19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均符合普通型VIN。进一步区分亚型,惟一1例鲍温病患者的两处病灶中,1处符合疣型VIN,另1处符合基底细胞型VIN,其余患者的病灶均符合疣型VIN。患者初次手术切除的治愈率为89%(17/19);术后随访中有2例出现复发,但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病灶的病理均符合疣型VIN。结论原V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以及鲍温病、鲍温样丘疹病按ISSVD2004分类标准以普通型VIN(疣型)为主,新的分类标准使VIN的病理诊断明显简化。手术切除治疗普通型VIN效果满意,但术后密切随访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癌前状态 BOWEN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胃泌素17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建超 王颖 +2 位作者 苏连明 胡勤敏 梁思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5期807-810,共4页
胃癌是常见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传统诊断依靠胃镜和病理检查,受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自身因素限制,依从性差。近年来以胃泌素17为代表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法凭借其操作简单快捷、准确率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医疗工作者关注。本文主要探讨血... 胃癌是常见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传统诊断依靠胃镜和病理检查,受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自身因素限制,依从性差。近年来以胃泌素17为代表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法凭借其操作简单快捷、准确率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医疗工作者关注。本文主要探讨血清胃泌素17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为胃癌及癌前疾病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17 胃肿瘤 癌前疾病 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阴阳与基因调控关系辨治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葳葳 孙志文 +1 位作者 谢晶日 李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危险。阳主动,阴主静,文章基于阴阳理论,衷中参西,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以阴阳消长失调和基因调控紊乱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周期紊乱和细胞异常...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胃癌的危险。阳主动,阴主静,文章基于阴阳理论,衷中参西,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以阴阳消长失调和基因调控紊乱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周期紊乱和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是阴阳消长失衡在细胞基因调控水平上的体现,进而探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过程,为中医药治疗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丰富治疗该病的临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癌前病变 阴阳理论 基因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