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穗发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原亚萍 陈孝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国内外育种家和生物化学家对此都很重视,1975~2001年先后举行了9次国际谷物收获前穗发芽研讨会,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综述了小麦穗发芽发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影响穗发芽的α-淀粉酶、...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害,国内外育种家和生物化学家对此都很重视,1975~2001年先后举行了9次国际谷物收获前穗发芽研讨会,促进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综述了小麦穗发芽发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影响穗发芽的α-淀粉酶、α-淀粉酶抑制蛋白以及小麦抗穗发芽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原因分析 发生机理 Α-淀粉酶 α-淀粉酶抑制蛋白 抗性育种
下载PDF
白皮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及品种抗性机制探讨 被引量:42
2
作者 蒋国梁 陈兆夏 +1 位作者 刘世家 肖世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3-798,共6页
对48个白皮小麦种质及2个红皮小麦种质连续3年测定结果,品种间收获前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及收获后种子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穗发芽敏感性因年份和种子发育时期而异,开花后35~40天较敏感,品种间差异大。休眠期长短与穗发芽率间呈极显著... 对48个白皮小麦种质及2个红皮小麦种质连续3年测定结果,品种间收获前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及收获后种子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穗发芽敏感性因年份和种子发育时期而异,开花后35~40天较敏感,品种间差异大。休眠期长短与穗发芽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2=0.6170)。收获后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与穗发芽率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2=0.4609)和极显著负相关(r^2=0.3014)。种子吸水率与穗发芽率间相关显著,但程度较低。颖壳浸提液对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以浸种24小时较显著且品种间差异大。相对而言,抗穗发芽品种的抑制作用多大于敏感品种,但有的抗性品种没有明显的颖壳抑制作用。表明,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性是复杂的,休眠特性是其主要机制,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及颖壳内含物亦有一定作用,不同品种其抗性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皮种质 穗发芽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燕 张春利 +1 位作者 何中虎 夏兰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种子自身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剂、迟熟α-淀粉酶活性、种皮颜色、颖壳抑制物以及穗部形态等,均是影响小麦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子粒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位于...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种子自身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剂、迟熟α-淀粉酶活性、种皮颜色、颖壳抑制物以及穗部形态等,均是影响小麦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子粒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位于第3染色体组上的R基因、休眠基因以及4AL上的Phs基因均与小麦穗发芽密切相关。已开发出一些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位于第3部分同源群的三重R基因和位于3B染色体的STS标记Vp1B3,以及位于3A染色体的主效QTL位点QPhs.ccsu-3A.1均可直接用于穗发芽抗性的筛选。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今后如何提高小麦穗发芽抗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脱落酸(ABA)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黄益洪 汤日圣 +1 位作者 叶晓青 童红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3-507,共5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源ABA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白粒小麦宁麦1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ABA浸种处理研究了微生物源ABA对小麦籽粒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0~100mg/L的ABA溶液浸种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均... 为了研究微生物源ABA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白粒小麦宁麦1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ABA浸种处理研究了微生物源ABA对小麦籽粒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0~100mg/L的ABA溶液浸种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ABA浓度愈高籽粒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愈强。当ABA浓度为80~100mg/L时,能延缓白粒小麦萌发2d以上;ABA浸种处理后5d龄的幼苗,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上升,SOD酶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同时抗坏血酸(As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这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逆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粒小麦 脱落酸(ABA) 穗发芽 种子萌发 抗逆
下载PDF
四个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抗性标记有效性的验证与评价 被引量:25
5
作者 杨燕 赵献林 +4 位作者 张勇 陈新民 何中虎 于卓 夏兰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4,共8页
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灾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利用已报道的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即STS标记MST101、STMS标记wmc104、QTL位点Xgwm155与Vp1B3,结合穗发芽率分析,对95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 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灾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利用已报道的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即STS标记MST101、STMS标记wmc104、QTL位点Xgwm155与Vp1B3,结合穗发芽率分析,对95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筛选,旨在从中筛选出抗穗发芽品种,并对这4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筛选出可用于种质资源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高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Vp1B3和Xgwm155与穗发芽抗性相关,而MST101和wmc104与穗发芽抗性无关。比较而言,Vp1B3更能有效地用于筛选穗发芽抗性品种,但将Vp1B3和Xgwm155结合起来筛选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会提高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Vp1B3 Xgwm155 MST101 wmc104
下载PDF
利用外源ABA控制杂交水稻穗萌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王小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1期21-23,29,共4页
利用外源ABA对水稻不育系岗 4 6A在不同喷施时期下进行不同浓度的喷施处理。结果表明 ,在各个喷施时期下 ,喷施ABA均显著降低了岗 4 6A的穗芽率 ,并且喷期不同要求ABA的有效浓度也不相同 ,早喷 (授粉末期 )要求ABA浓度较高 (90mg L) ,迟... 利用外源ABA对水稻不育系岗 4 6A在不同喷施时期下进行不同浓度的喷施处理。结果表明 ,在各个喷施时期下 ,喷施ABA均显著降低了岗 4 6A的穗芽率 ,并且喷期不同要求ABA的有效浓度也不相同 ,早喷 (授粉末期 )要求ABA浓度较高 (90mg L) ,迟喷 (灌浆中期或乳熟末期 )要求ABA浓度较低 (5 0mg L)。此外喷施ABA还影响了结实率与千粒重。处理后的种子经贮藏 ,未发现其种子活力下降。并且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灌浆中期喷施 5 0mg L的ABA是防治穗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ABA 杂交水稻 穗萌 制种 抑制效应
下载PDF
水稻种子穗发芽与休眠性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静 林泽川 +1 位作者 曹立勇 沈希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6-1142,共7页
水稻穗发芽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降低稻谷的质量和品质,选育抗穗发芽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穗发芽最有效的途径。文章综述了影响水稻穗发芽和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种子成熟度、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温度、湿度等;总结... 水稻穗发芽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降低稻谷的质量和品质,选育抗穗发芽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穗发芽最有效的途径。文章综述了影响水稻穗发芽和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种子成熟度、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温度、湿度等;总结分析了水稻穗发芽和种子休眠相关QTL定位情况,以期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种子休眠 数量性状座位
下载PDF
春小麦α-淀粉酶及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新生 胡汉桥 杨德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用降落值法和SDS-PAGE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31个春小麦品种的降落值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的降落值与穗发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是造成穗发芽的主要原因。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与α-淀... 用降落值法和SDS-PAGE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31个春小麦品种的降落值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的降落值与穗发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是造成穗发芽的主要原因。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与α-淀粉酶及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它不能抑制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不能影响小麦的穗发芽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Α-淀粉酶 α-淀粉酶抑制蛋白 穗发芽 降落值法 SDS-PAGE薄层扫描法 抗性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兆萍 周丽敏 +2 位作者 宋晓朋 连俊方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为筛选出抗穗发芽小麦种质及可用于种质评价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高效分子标记,以41份黄淮南片区试品系和309份中外小麦品种为材料,选用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即STS标记Vp1B3和MST101、STMS标记wmc104及SSR标记Xgwm155,结合整穗发... 为筛选出抗穗发芽小麦种质及可用于种质评价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高效分子标记,以41份黄淮南片区试品系和309份中外小麦品种为材料,选用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即STS标记Vp1B3和MST101、STMS标记wmc104及SSR标记Xgwm155,结合整穗发芽鉴定试验,评价筛选抗穗发芽小麦种质,同时对上述4个分子标记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标记Vp1B3和wmc104可有效用于小麦穗发芽抗性筛选,而标记Xgwm155和MST101与穗发芽抗性不相关;350份供试材料中41份国家区试材料的整穗发芽率普遍偏高,均值达到43.94%;而另外309份材料中,淮麦20、轮选987、长旱58等18份材料为高抗穗发芽品种,平均整穗发芽率为2.56%,是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重要抗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鉴定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我国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果忠 游光霞 +5 位作者 孙京燕 张秀英 武淑祯 苑菲 王海波 肖世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培育抗穗发芽品种,对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份的75个品种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同时利用3个分子标记Vp1B3、Xbarc310和Barc294对上述品种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明显差异。Vp1基因的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 为了培育抗穗发芽品种,对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份的75个品种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同时利用3个分子标记Vp1B3、Xbarc310和Barc294对上述品种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明显差异。Vp1基因的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关系不密切,Vp1B3标记难以用于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筛选。主效QTL(QPhs-3AS)与种子休眠关系密切,Xbarc310和Barc294可作为穗发芽抗性选择的重要参考,且Barc294较Xbarc310的选择效果好。上述结果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改良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水稻穗上发芽生理生化及颖壳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蔡建秀 陈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207-211,共5页
对易萌和不易萌水稻(Oryzasativassp.japonica)品种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穗上发芽1 ̄4d水稻的α-淀粉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易萌品种穗上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较高;I-AA、GA1+3、ZR含量也高于不易萌的品种;而ABA含量低... 对易萌和不易萌水稻(Oryzasativassp.japonica)品种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穗上发芽1 ̄4d水稻的α-淀粉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易萌品种穗上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较高;I-AA、GA1+3、ZR含量也高于不易萌的品种;而ABA含量低于不易萌品种。GA1+3/ABA比值含量的变化与GA1+3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易萌品种水稻颖壳外表面细胞排列疏松,茸毛较多且孔洞大,萌发孔也大,体现其机械阻力小,易吸水。说明水稻穗上发芽与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及颖壳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稳上发芽 Α-淀粉酶 内源激素 颖壳结构
下载PDF
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义文 代旭冉 +7 位作者 刘宏伟 杨丽 买春艳 于立强 刘朝辉 李洪杰 周阳 张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和分子基础,有助于穗发芽抗性改良。本文从穗发芽抗性QTL发掘、功能标记开发、穗发芽主要抗源以及抗穗发芽分子育种几方面对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和分子基础,有助于穗发芽抗性改良。本文从穗发芽抗性QTL发掘、功能标记开发、穗发芽主要抗源以及抗穗发芽分子育种几方面对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小麦穗发芽抗性研究重点及育种思路进行讨论,以期为小麦穗发芽遗传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数量性状位点 功能标记 分子育种
下载PDF
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及其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马文洁 张传量 +3 位作者 宋晓朋 冯洁 崔紫霞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9-1274,共6页
为探究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其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235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2个能够有效用于穗发芽抗性筛选的分子标记Vp1B3和WMC104,结合整穗发芽试验,对各麦... 为探究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其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235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2个能够有效用于穗发芽抗性筛选的分子标记Vp1B3和WMC104,结合整穗发芽试验,对各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并分析穗发芽抗性与穗部及籽粒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穗发芽抗性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麦区,其供试小麦品种60%以上达到抗性等级,其余三个麦区中达到抗性等级的品种均不超过30%;供试品种中,扬麦10号、荆麦103、川农16等15个品种为高抗穗发芽品种,发芽率均值为4.85%,是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重要抗性资源。整穗发芽率与穗部及籽粒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穗发芽率与籽粒颜色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密度、千粒重、籽粒宽度等显著正相关。在育种过程中,可将籽粒颜色、小穗密度、千粒重及籽粒宽度等作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鉴定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穗发芽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廖泳祥 黄静 +5 位作者 高梅 李东 薛晶晶 张红宇 徐培洲 吴先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4-867,共4页
利用易于穗发芽和不易穗发芽的水稻不育系D69A和D23A分别与蜀恢527配合制种,比较研究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F0)穗发芽过程中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制种组合D69A/蜀恢527的F0种子穗发芽率为44.84%,比D23A/蜀恢527(穗发芽率为5.59%)易于穗发... 利用易于穗发芽和不易穗发芽的水稻不育系D69A和D23A分别与蜀恢527配合制种,比较研究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F0)穗发芽过程中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制种组合D69A/蜀恢527的F0种子穗发芽率为44.84%,比D23A/蜀恢527(穗发芽率为5.59%)易于穗发芽;在授粉后15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经10d穗发芽诱导处理过程中,D69A/蜀恢527的F0种子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D23A/蜀恢527;同时D69A/蜀恢527F0种子ABA/GA含量比呈抛物线趋势变化,而D23A/蜀恢527F0种子ABA/GA含量比基本呈反抛物线趋势变化。这表明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内源激素组成中的GA含量优势和高水平的淀粉酶活性是穗发芽主要的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穗发芽 生理特性 淀粉酶活性 赤霉素 脱落酸
下载PDF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陶龙兴 王熹 +4 位作者 谈惠娟 陈海生 杨长登 庄杰云 郑康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8-733,共6页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芽 生理分析 杂交稻种子F1 淀粉酶活性 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的穗发芽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旭东 单军祥 +2 位作者 方洪民 陈红旗 闵绍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选择 8份早籼稻品种在开花后不同天数取穗子进行保湿培养 ,观察其抗穗发芽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处理以开花后 2 2d左右的穗子保湿培养 6d考查穗发芽 ,就能较好地比较出品种之间的差异。以 3种... 选择 8份早籼稻品种在开花后不同天数取穗子进行保湿培养 ,观察其抗穗发芽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处理以开花后 2 2d左右的穗子保湿培养 6d考查穗发芽 ,就能较好地比较出品种之间的差异。以 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 )和脱落酸 (ABA)进行溶液培养 ,30mg/kg的赤霉素有明显促进穗发芽的效果 ,脱落酸抑制穗发芽的效果在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穗发芽 外源激素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与籽粒内可溶性糖和α-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江萍 陈焕丽 +4 位作者 王振云 尹钧 李永春 牛洪斌 宋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潜在穗发芽能力存在的差异,分别对豫麦34、豫麦18、豫麦70和豫麦49等4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后期的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品种在开花20d后均有一定的发芽...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潜在穗发芽能力存在的差异,分别对豫麦34、豫麦18、豫麦70和豫麦49等4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后期的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品种在开花20d后均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其中豫麦34潜在发芽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参试品种;②豫麦34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而豫麦18最低,且4个品种在花后20d的可溶性糖含量都略有升高的趋势,而在花后25~30d又开始下降;③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大体呈一致趋势;④穗发芽率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豫麦34和豫麦49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小麦穗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可溶性糖 Α-淀粉酶活性
下载PDF
长江上游小麦新品种(系)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伍玲 董亚超 +2 位作者 戴常军 李式昭 朱华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454,共11页
为了解长江上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及其基因型,以2012-2018年长江上游国家级品种试验109个小麦品种(系)在试验中的品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品种(系)的籽粒分级、品质分析样品的混合点率、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 为了解长江上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及其基因型,以2012-2018年长江上游国家级品种试验109个小麦品种(系)在试验中的品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品种(系)的籽粒分级、品质分析样品的混合点率、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间等性状;利用KASP标记检测了这些品种(系)的部分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穗发芽抗性基因、粒重及籽粒大小基因、籽粒硬度基因和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等20个位点的基因型。发现穗发芽抗性差、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指标不均衡是影响长江上游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该麦区的品质改良应以提高品种穗发芽抗性和改良稳定时间为主要目标;这些品种(系)在20个位点基因型的差别不足以解释其品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KASP标记 穗发芽 稳定时间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生理及调控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美荣 张如标 +2 位作者 王蓓蓓 李春燕 朱新开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9-5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小麦穗发芽过程中不同种类α-淀粉酶(-αAmy-1、-αAmy-2、-αAmy-3、LM A等)活性、脱支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激素含量变化的遗传、生理特征及其与穗发芽之间的关系,并从遗传学、栽培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小麦穗发芽调控途径... 综述了近年来小麦穗发芽过程中不同种类α-淀粉酶(-αAmy-1、-αAmy-2、-αAmy-3、LM A等)活性、脱支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激素含量变化的遗传、生理特征及其与穗发芽之间的关系,并从遗传学、栽培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小麦穗发芽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遗传生理 调控
下载PDF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莉 王海庆 陈志国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共6页
穗发芽对小麦的生产、加工和消费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小麦穗发芽受自身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子粒本身的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联系紧密。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小麦穗发芽发展迅速,已鉴定出大量... 穗发芽对小麦的生产、加工和消费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小麦穗发芽受自身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子粒本身的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联系紧密。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小麦穗发芽发展迅速,已鉴定出大量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定位到不同的染色体上。本文从穗发芽的危害、抗性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阐述了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机制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