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压直喷汽油机超级爆震现象与初步试验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志福 舒歌群 +3 位作者 梁兴雨 刘国庆 杨万里 王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6,共5页
在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发现了与普通爆震不同的异常燃烧模式——超级爆震,阐述了超级爆震的特征,对比分析了超级爆震与常规爆震和正常燃烧的基本不同.发生超级爆震时,最大爆压达到正常燃烧的2倍以上,并且通过推迟点火角不能抑制超级爆... 在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发现了与普通爆震不同的异常燃烧模式——超级爆震,阐述了超级爆震的特征,对比分析了超级爆震与常规爆震和正常燃烧的基本不同.发生超级爆震时,最大爆压达到正常燃烧的2倍以上,并且通过推迟点火角不能抑制超级爆震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冷却水温度、进气温度、进气相位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对超级爆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冷却水温度,优化进气相位,可以一定程度抑制超级爆震;降低进气温度、改变过量空气系数,对超级爆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 缸内直喷 超级爆震 预燃
下载PDF
增压汽油机中早燃和超级爆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志 龙岩 王建昕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7-29,共13页
增压直喷是实现汽油机节能的有效手段,而超级爆震是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的主要障碍。超级爆震和早燃是两种不同的燃烧现象。超级爆震是高功率密度内燃机中的一种强烈的敲缸现象,常发生在低速、大负荷工况,具有随机性、偶发性和破坏性。... 增压直喷是实现汽油机节能的有效手段,而超级爆震是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的主要障碍。超级爆震和早燃是两种不同的燃烧现象。超级爆震是高功率密度内燃机中的一种强烈的敲缸现象,常发生在低速、大负荷工况,具有随机性、偶发性和破坏性。早燃是火花点火内燃机中点火前出现着火的异常燃烧现象。早燃不一定导致超级爆震,但超级爆震前一定发生了早燃。抑制超级爆震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杜绝早燃。早燃的诱发源主要有机油液滴和颗粒物。燃油和机油的组分与物理化学性质对超级爆震发生频次也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汽油机 超级爆震 早燃 机油液滴 颗粒物
下载PDF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铝碳质耐火材料中的多种组分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珺 刘伟 +2 位作者 戴学谦 任维萍 张瑞霖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5,共7页
采用混合氧化剂氧化熔融制样,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铝碳质耐火材料中的Al2O3、SiO2、CaO、MgO、Fe2O3、Cr2O3、TiO2等组分的方法,讨论了混合氧化剂配比、氧化时间、熔剂及稀释比、脱模剂、灼烧减量等因素对制样及分析结果的影响。通... 采用混合氧化剂氧化熔融制样,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铝碳质耐火材料中的Al2O3、SiO2、CaO、MgO、Fe2O3、Cr2O3、TiO2等组分的方法,讨论了混合氧化剂配比、氧化时间、熔剂及稀释比、脱模剂、灼烧减量等因素对制样及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预氧化条件为:Na2O2加入量与试样量比为4∶1、NaNO3加入量与试样量比为2∶1,预氧化时间为90min;使用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混合熔剂(质量比67∶33)做熔剂,稀释比30∶1,碘化铵做脱模剂,熔制出的熔片效果最理想;对于存在较大灼烧减量的样品,可先灼烧后测定,并通过灼烧减量值和测定值计算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经验证,该法分析精密度较好,各组分相对标准偏差(n=9)在0.29%~2.9%之间,分析结果与化学值能够很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质耐火材料 X射线荧光光谱 熔融制样 预氧化 正交试验 灼烧减量
下载PDF
缸内直喷汽油机应用现状及问题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远丽 《内燃机》 2014年第1期1-4,13,共5页
缸内直喷汽油机以高动力、低油耗、低排放、高功率质量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普及,大众几乎全系列车型安装TSI直喷发动机,其它合资车企在售车型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装有直喷发动机,但这些直喷发动机普遍集中在中高端车型上。目前... 缸内直喷汽油机以高动力、低油耗、低排放、高功率质量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普及,大众几乎全系列车型安装TSI直喷发动机,其它合资车企在售车型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装有直喷发动机,但这些直喷发动机普遍集中在中高端车型上。目前直喷发动机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自主车企直喷发动机的推出,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直喷发动机将覆盖各细分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 应用现状 预燃 超级爆震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Automotive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Engine Technology 被引量:8
5
作者 Shijin Shuai Xiao Ma +2 位作者 Yanfei Li Yunliang Qi Hongming Xu 《Automotive Innovation》 EI 2018年第2期95-113,共19页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engines are currently the dominant powertrains for passenger cars.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reasingly stringent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regulationsworldwide,GDI engines are faci...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engines are currently the dominant powertrains for passenger cars.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reasingly stringent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regulationsworldwide,GDI engines are facing challenges owing to high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and a tendency to knock,leading to a change i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R&D)issue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regarding GDI engine technologi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focusing on combustion system configurations,and also highlights common issues in GDI R&D,including pre-ignition and deto-knock,soot formation and PM emissions,injector deposits and 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GCI).First,an over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as driven by regulations is provided,following which progress in injection and combustion systems is examined.Third,the review addresses the occurrence and mechanism of deto-knock and considers means of suppressing this phenomenon.The fourth section discusses soot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DI engines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after-treatment.The subsequent section summarizes studies regarding injector deposit formation,as well as pioneering research into GCI combustion modes.Finally,a summary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GDI engine technologies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oline directioninjection Combustionsystem pre-ignition PARTICULATEMATTER Injector deposit 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
原文传递
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抑制预燃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志福 梁兴雨 +3 位作者 刘国庆 王志 杨万里 王建军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预燃是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与普通爆震不同的异常燃烧模式,通过阐述预燃的特征,对比分析了预燃与常规爆震和正常燃烧的基本不同.通过初步分析预燃产生机理,指出了可能抑制预燃的主要手段,试验研究了冷却水温度、点火角、进气相位等对... 预燃是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上与普通爆震不同的异常燃烧模式,通过阐述预燃的特征,对比分析了预燃与常规爆震和正常燃烧的基本不同.通过初步分析预燃产生机理,指出了可能抑制预燃的主要手段,试验研究了冷却水温度、点火角、进气相位等对预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冷却水温度,优化进气相位,可以一定程度抑制预燃;提前点火角,发生轻微常规爆震,但未出现预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 缸内直喷 预燃 爆震
下载PDF
氨/氢燃料射流点火船用发动机燃烧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魏胜利 张绍邦 +2 位作者 严书哲 张志成 倪士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为突破氨在发动机中的燃烧局限性,促进氨燃料高效快速燃烧,提出了一种利用氢气射流火焰点燃氨燃料的方案。通过向主动式预燃室供给氢气,进气道内预混氨/氢燃料,实现氨在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上的稳定高效燃烧。基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在改进... 为突破氨在发动机中的燃烧局限性,促进氨燃料高效快速燃烧,提出了一种利用氢气射流火焰点燃氨燃料的方案。通过向主动式预燃室供给氢气,进气道内预混氨/氢燃料,实现氨在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上的稳定高效燃烧。基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在改进了Otomo氨/氢机理基础上,探究了进气温度、掺混氢气的质量分数和主燃室当量比对氨/氢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流火焰可以在主燃烧室形成燃烧所需的热力学环境和高活性热射流。在当量比为0.4、不掺混氢气的条件下,450 K进气温度可以实现氨燃料发动机的稀薄燃烧,在掺混氢气的质量分数较低时,射流点火对火焰发展促进作用更显著;掺混氢气的质量分数提高至10.0%可以使燃烧相位提前18°,但爆震风险增加;在进气温度为320 K和掺混氢气的质量分数为2.5%条件下,主燃室在当量比最小为0.45时可正常着火,但随着更接近理论空燃比的燃烧,指示热效率略有提升,主动预燃室氢射流点火的燃烧模式在实现氨发动机高效快速燃烧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燃料 船用发动机 预燃室 射流点火 燃烧特性
下载PDF
UDMH/NTO富氧燃气发生器预点火过程模型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管杰 刘上 +1 位作者 李斌 王鹏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32,共8页
对富氧燃气发生器中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UDMH/NTO)推进剂的自燃点火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点火初期能量低,燃气温度缓慢爬升。基于实验结果和化学机理分析,构建了描述UDMH/NTO自燃推进剂在富氧环境下预点火过程的热力... 对富氧燃气发生器中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UDMH/NTO)推进剂的自燃点火特性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点火初期能量低,燃气温度缓慢爬升。基于实验结果和化学机理分析,构建了描述UDMH/NTO自燃推进剂在富氧环境下预点火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实验系统的系统级仿真模型中。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动态相对误差小于15%,主要差异在于燃气发生器压力“平台段”的仿真值偏低。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参数变化明显影响点火初期的性能参数爬升特性,其中延长点火时差至2倍、将入口压力降低0.05 MPa或者将推进剂温度降低15℃均会导致发动机起动加速性降低25~50 ms,而提高入口压力和缩短点火时差可以减轻推进剂温度变化对性能参数爬升特性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UDMH/NTO 预点火 点火实验 热力学模型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模拟早燃引起的汽油机爆震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齐运亮 徐雅齐 +1 位作者 王志 王建昕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7-1231,共5页
在一台压缩比为14的汽油机上,使用火花塞提前点火模拟早燃的方法,研究了低转速时点火位置、空燃比以及冷却水温对早燃以及爆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早燃所引起的爆震具有超级爆震的特征,且发生在气缸边缘处的早燃比发生在气缸... 在一台压缩比为14的汽油机上,使用火花塞提前点火模拟早燃的方法,研究了低转速时点火位置、空燃比以及冷却水温对早燃以及爆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早燃所引起的爆震具有超级爆震的特征,且发生在气缸边缘处的早燃比发生在气缸中心处的能产生更为强烈的爆震;降低混合气浓度可以抑制爆震强度,而加浓混合气则无明显效果;当点火时刻较早时,降低冷却水温不能有效抑制爆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前点火 早燃 爆震
原文传递
Characteristics of a pre-combustion plasma jet igniter
10
作者 Jinlu YU Baowen ZHANG +2 位作者 Yang YU Bingbing ZHAO Lei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78-189,共12页
Plasma ignition technology has delivered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In this study, a pre-combustion plasma jet igniter was designe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morph... Plasma ignition technology has delivered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In this study, a pre-combustion plasma jet igniter was designe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morphology, temperature,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ignition. Images of the OH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n OH 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OH-PLIF) experimental system.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plasma jet had a higher OH concentration, longer length, and larger area than those of a traditional igniter. The stability of discharge of the igniter was improved as the equivalence ratio φ was increased, and reducing gas flow reduced the pulsation of the plasma jet. When the input current was increased from 15A to 35 A, the highest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5127 K to 7987 K. An increase in the equivalence ratio reduced the region of arc ionization, but expanded the regions of the core combustion reaction and the outer flame. Herein, this study has obtain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jet and ignition law and developed a new ide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lasma in the ignition field.A pre-combustion plasma jet ignit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gnition and shorten the ignition process compared with a traditional ign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ombustion plasma igniter PLASMA Jet temperature field ignition process ARC FLAME
原文传递
基于射流点火和气道喷水技术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勇 吴威龙 +3 位作者 李钰怀 陈泓 张宗澜 杜家坤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在一台4缸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基础上,增加预燃室和进气道喷水系统,在最佳油耗工况附近(转速2500 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0.8~1.2 MPa)开展了试验,研究和分析了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以及射流点火和进气道喷水技术对稀薄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在一台4缸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基础上,增加预燃室和进气道喷水系统,在最佳油耗工况附近(转速2500 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0.8~1.2 MPa)开展了试验,研究和分析了汽油机稀薄燃烧特性,以及射流点火和进气道喷水技术对稀薄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薄燃烧可以将有效热效率从当量燃烧的39.5%提高到42.4%左右,但是当过量空气系数超过1.4以后,燃烧稳定性和碳氢排放变差。采用射流点火技术可以将稳定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拓展到1.7以上,热效率增加至43.0%以上,燃烧持续期最大缩短37.6%,循环波动不超过1.3%。在此基础上增加进气道喷水,对于平均有效压力在1.1 MPa以上的负荷,抑制爆震效果明显,喷水脉宽达到4 ms时,爆震限制的燃烧重心可以提前到活塞上止点后8°左右,同时最大热效率超过44%,循环波动不超过3%;但是对于平均有效压力低于1.1 MPa的负荷,爆震现象不严重,喷水反而会降低燃烧速率和热效率,同时燃烧稳定性和未燃碳氢排放也随之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稀薄燃烧 预燃室 射流点火 喷水
下载PDF
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丹青 于锦禄 +2 位作者 王思博 李沁远 何立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68-3075,共8页
常用的电火花点火器对飞机空中点火包线的扩展能力有限,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能量大,能显著扩大发动机点火边界,但耗电功率大,射流刚度不足。为提高点火器点火能量,降低所需驱动功率,本文使用甲烷/空气混合气作为放电介质,设计了预燃式等... 常用的电火花点火器对飞机空中点火包线的扩展能力有限,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能量大,能显著扩大发动机点火边界,但耗电功率大,射流刚度不足。为提高点火器点火能量,降低所需驱动功率,本文使用甲烷/空气混合气作为放电介质,设计了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通过实验研究了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的射流特性、放电特性及光谱特性,发现增加甲烷/空气质量流量比R能显著增加射流长度,最大增幅超过160%,增加驱动电流不能有效增加射流长度,但能够产生大量CH、CN等活性粒子,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助于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预燃 点火 射流 甲烷
下载PDF
预燃室射流点火对汽油发动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占文锋 罗亨波 +2 位作者 陈泓 李钰怀 杜家坤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基于一台单缸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主动预燃室系统,试验了预燃室混合气状态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点火能量的火花塞点火和预燃室点火,明确预燃室射流点火对燃烧过程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预燃室内喷油量的增加,颗粒物数量(PN)... 基于一台单缸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主动预燃室系统,试验了预燃室混合气状态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点火能量的火花塞点火和预燃室点火,明确预燃室射流点火对燃烧过程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预燃室内喷油量的增加,颗粒物数量(PN)排放增加;预燃室内浓混合气能改善燃烧相位、加快燃烧速度,提高点火性能,但预燃室内当量比附近的混合气有更大的节油潜力.当全局过量空气系数φ_(global)小于1.4时,预燃室点火燃油消耗率恶化;当φ_(global)大于1.4时,预燃室改善热效率的能力开始凸显.当预燃室中燃油量占总循环油量的分数为2%时,预燃室点火能将稀燃极限扩展至φ_(global)为2.1,在φ_(global)为1.8时总指示热效率达到48.5%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发动机 预燃室 射流点火 点火能量 稀燃
下载PDF
基于EGView的SR20飞机的发动机爆震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现召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16年第7期75-77,共3页
基于EGView软件对SR20飞机出现的多起发动机CHT异常升高故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现了早燃引发的爆震,进一步对爆震发生的几率以及如何减小爆震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并就该机型在运行中减少爆震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SR20飞机 早燃 爆震 EGView FDR数据 燃油流量
原文传递
机油元素组分对低速早燃与超级爆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天宝 范亚东 +1 位作者 李雪松 许敏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7,共6页
随着发动机的逐步强化,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工况下爆震倾向增加,而非正常着火的低速早燃现象是超级爆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通过一台增压直喷发动机的台架试验,得出了早燃发生时刻的提前程度与缸压振荡峰峰值和最大缸压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早... 随着发动机的逐步强化,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工况下爆震倾向增加,而非正常着火的低速早燃现象是超级爆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通过一台增压直喷发动机的台架试验,得出了早燃发生时刻的提前程度与缸压振荡峰峰值和最大缸压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早燃发生时刻与其发展结果之间的关联;探讨了不同元素组分的机油添加剂对早燃发生频次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机油添加剂中镁元素的作用,同时分析了钙元素对早燃发展为超级爆震发生的次数、概率以及超级爆震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汽油机 早燃 爆震 机油 元素组分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机油液滴蒸发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费舒波 齐运亮 +2 位作者 李雁飞 张会强 王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建立了高温高压环境下双组分单液滴的一维非稳态蒸发模型.该模型可描述气/液两相质量及能量平衡、液相传热传质和相变过程.使用所建立的液滴蒸发模型,以正二十四烷(C_(24)H_(50))和正三十烷(C_(30)H_(62))作为机油的表征组分,分析了双... 建立了高温高压环境下双组分单液滴的一维非稳态蒸发模型.该模型可描述气/液两相质量及能量平衡、液相传热传质和相变过程.使用所建立的液滴蒸发模型,以正二十四烷(C_(24)H_(50))和正三十烷(C_(30)H_(62))作为机油的表征组分,分析了双组分机油液滴蒸发过程中液滴温度和组分摩尔分数分布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相同环境条件下机油与异辛烷液滴的不同蒸发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环境压力、环境温度和液滴初始半径对机油液滴寿命、液滴蒸发百分数、液滴温度和组分摩尔分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机油液滴能够留存较长时间,形成缸内高温早燃源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机油单液滴 高温高压 蒸发特性 双组分模型 早燃
下载PDF
用PIC单片机控制点火提前角的点火系统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敏 陶俊卫 任立环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数字点火方式具有适时性好、响应快、控制点火时刻更为精确等其他点火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一种用PIC单片机实现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系统,可灵活调整提前角角度,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作转速范围内均能够达到最佳性能,实现了提前角的数字... 数字点火方式具有适时性好、响应快、控制点火时刻更为精确等其他点火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一种用PIC单片机实现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系统,可灵活调整提前角角度,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作转速范围内均能够达到最佳性能,实现了提前角的数字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点火提前角 PIC单片机
下载PDF
预燃室氢射流火焰引燃氨预混气火焰发展及着火特性数值研究
18
作者 王罗玺 任飞 +5 位作者 李卓航 程小钢 李金泽 高展 朱磊 黄震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2,共9页
基于计算流体平台CONVERGE,对化学当量比下H_(2)射流火焰引燃NH_(3)、空气预混气过程中射流火焰的发展历程、射流特性及主/预燃室物质场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射流火焰发展历程可分为射流阶段、过渡阶段和热射流阶段三个阶段;... 基于计算流体平台CONVERGE,对化学当量比下H_(2)射流火焰引燃NH_(3)、空气预混气过程中射流火焰的发展历程、射流特性及主/预燃室物质场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射流火焰发展历程可分为射流阶段、过渡阶段和热射流阶段三个阶段;射流火焰的前锋面移动距离的增长率受NH_(3)火焰传播速度的制约而逐渐下降;随着射流引燃的进行,射流火焰温度场和物质浓度场呈现明显分层现象,NH_(2)高浓度区经分离后分布在射流头部的NH_(3)燃烧区及射流尾部的H_(2)射流火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燃室 射流点火 射流特性
下载PDF
基于离子电流与LSTM神经网络的汽油机早燃判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伟奇 王金秋 +3 位作者 胡宗杰 李明龙 董光宇 李理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通过一台1.5 L的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快速建立积碳工况,从而引发早燃,对比了正常工况和早燃工况的离子电流信号波形特征.并利用Python和TensorFlow建立了基于离子电流信号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早燃检测模型,以转速为15... 通过一台1.5 L的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快速建立积碳工况,从而引发早燃,对比了正常工况和早燃工况的离子电流信号波形特征.并利用Python和TensorFlow建立了基于离子电流信号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早燃检测模型,以转速为1500 r/min、负荷为72%工况下的早燃判断为例,在离线分析中模拟在线采集过程,采用K折交叉验证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8.50%,同时在CA 10前能够准确判别出早燃的概率为76.09%.与前馈(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相比,具有更小的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更好的判别提前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对3种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进行对比,LSTM模型曲线下面积更大,是性能更优的分类模型;与传统的阈值判别法相比,准确性更高,是一种兼顾准确性和提前性的判别模型,符合基于离子电流信号判断早燃的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早燃 离子电流 长短期记忆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早燃现象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乔佳伟 王义夫 +3 位作者 王继波 马少康 乔闯 袁凌峰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4年第6期44-47,共4页
低速大负荷早燃现象是制约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低速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早燃易导致发动机火花塞烧蚀、活塞熔顶等质量问题,所以在发动机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早燃问题加以优化改善。阐述了早燃产生的机理,更换不同机油、改变压缩比... 低速大负荷早燃现象是制约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低速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早燃易导致发动机火花塞烧蚀、活塞熔顶等质量问题,所以在发动机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早燃问题加以优化改善。阐述了早燃产生的机理,更换不同机油、改变压缩比以及空燃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更换机油以及改变空燃比能够降低早燃频次,改变压缩比对早燃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燃 压缩比 空燃比 机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