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球多传感器网络信息的潜在滑坡判识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孔纪名 韩培锋 张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97-102,共6页
潜在滑坡的判识是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关键问题,潜在滑坡早期判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基于滑坡灾害诱发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地球多源时空信息和多传感器网络,遥感监测潜在滑坡体,利用监测设备获取滑坡岩性、坡体结构、地貌形态、活动... 潜在滑坡的判识是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关键问题,潜在滑坡早期判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基于滑坡灾害诱发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地球多源时空信息和多传感器网络,遥感监测潜在滑坡体,利用监测设备获取滑坡岩性、坡体结构、地貌形态、活动迹象等关键控制信息,从中选取滑坡灾害诱发的主要控制要素作为判识指标,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潜在滑坡多因素判识模型;特别是根据滑坡的成灾规律,分析潜在滑坡孕育过程中地貌形态改变、成灾条件变化与滑坡发生的临滑诱发条件,建立基于不同信息源的滑坡控制因素判识模型。最后,通过汶川地震灾区垮梁子滑坡体实例分析,验证潜在滑坡综合判识模型并进行优化,从而为滑坡灾害的早期判识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滑坡 多传感器网络 判识指标 综合判识模型 诱发因素 地震灾区
下载PDF
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体系框架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庆国 韩文峰 +1 位作者 李雪峰 李德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4,共12页
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是造成极震区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根本原因。汶川地震中因此而导致的交通工程结构损坏、中断和次生崩滑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不仅加剧了灾害损失,并给震后的灾区恢复重建和对外交通遗留了较多的安全... 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是造成极震区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根本原因。汶川地震中因此而导致的交通工程结构损坏、中断和次生崩滑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不仅加剧了灾害损失,并给震后的灾区恢复重建和对外交通遗留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从岩体稳定、山体稳定和区域稳定的层次,分别对有关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讨论,构建了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极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以期明晰概念,理清思路,为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震区 岩体地震动力破坏 潜在震源区 研究体系框架
原文传递
Discussion 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Estimating the Maximum Potential Earthquakes in Low Seismicity Areas
3
作者 Chen Jiageng, Yan Jiaquan, Xu Guangyin and Hao Yuqin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SB, Beijing 100081,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0年第2期89-99,共11页
Fiv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potential earthquakesin low seismicity areas,and their applicabilities are discussed,taking Sichuan basin as asample area.The proposed principles and... Fiv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potential earthquakesin low seismicity areas,and their applicabilities are discussed,taking Sichuan basin as asample area.The propose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not only on the grounds of thegeological tectonics but also considered fully the mutual complementation between geologicaland seismological methods.They will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seismology andthe assessment of designing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in low seismicit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SEISMICITY area MAXIMUM potential earthquake CAUSATIVE TECTONICS Diffusive earthquake
下载PDF
宁波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简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于震平 彭一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论述了宁波盆地附近区域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宁波地区地震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区历史地震的时空分析划分了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采用地震点源扩散模型计算了宁波市的地震危险性,得到了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 本文论述了宁波盆地附近区域构造的活动性及其对宁波地区地震的影响,并通过对该区历史地震的时空分析划分了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采用地震点源扩散模型计算了宁波市的地震危险性,得到了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的超越概率。从而由地质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两方面评估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可作为各类工程建设规划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潜在震源区 地震 危险性 宁波地区
下载PDF
弱震地区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探讨——以宁波弱震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于震平 彭一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39-48,共10页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是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首要问题。本文采用地震地质法与模式识别法对宁波弱震区进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结果表明:在弱震地区用模式识别法确定Ms≥4 3/4的地震危险区是可行的,据此划分的潜在震源区与按地震地质法划分的...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是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首要问题。本文采用地震地质法与模式识别法对宁波弱震区进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结果表明:在弱震地区用模式识别法确定Ms≥4 3/4的地震危险区是可行的,据此划分的潜在震源区与按地震地质法划分的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震区 潜在震源区 地震地质 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