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生态因子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金送笛 李永函 王永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5-302,共8页
本文研究了光照、pH、温度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菹草的净产氧量与一定范围的光照强度呈直线相关。菹草的光补偿点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在菹草自然生活的环境中,温度低于30℃时,升温有利于菹草的光合作用。高pH(PH>... 本文研究了光照、pH、温度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菹草的净产氧量与一定范围的光照强度呈直线相关。菹草的光补偿点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在菹草自然生活的环境中,温度低于30℃时,升温有利于菹草的光合作用。高pH(PH>10.0)下碳源缺乏对菹草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高pH与强光照射的协同作用严重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水温与氮、磷营养盐不足并非夏季自然水体中菹草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不良光照(水表层光抑制,中、下层光饥饿)和高pH下缺乏光合碳源的协同作用便可能导致菹草夏季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光合作用 生态因子 水生植物
下载PDF
水体浊度对菹草萌发及萌发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强 王国祥 +2 位作者 潘国权 王文林 马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94-3601,共8页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NTU和90 NTU的混浊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石芽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测定萌发率和萌发苗的株高、叶片数,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萌发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NTU和90 NTU的混浊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石芽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测定萌发率和萌发苗的株高、叶片数,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萌发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水体浊度对石芽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发速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浊度的升高萌发苗株高和叶片数均显著降低(p<0.05);菹草萌发苗的有效荧光产量Yield也随水体浊度升高而降低,表明在高浊度水体中萌发苗天线色素吸收光子供给PSII反应中心的效率下降;高浊度导致萌发苗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第23天时90NTU水体中的qP为对照的91.4%;水体浊度上升导致qN显著升高,表明在高浊度、低光照胁迫下,萌发苗接收的光能更多的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了,以避免光系统PSⅡ受到过剩光能的伤害;浊度升高引起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第23天时在30、60NTU和90NTU水体中ETR分别为对照的93.3%8、8.5%、75.8%,导致参与CO2固定的电子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快速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萌发苗ETRmax和最小饱和光照强度随水体浊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光响应能力随水体浊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特别是在90NTU水体中萌发苗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显著。因此,在浅而混浊的水体中(水深70cm,浊度低于90NTU),菹草石芽均能萌发,但是,水体浊度对萌发苗光合作用、生长速率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 菹草 石芽 萌发苗 光合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东平湖菹草腐烂分解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菊 邓焕广 +2 位作者 吴爱琴 陈诗越 王东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90-2596,共7页
于2011年6月—7月在现场采用网袋法研究了东平湖沉水植物菹草的分解失重和营养元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菹草在0~14d腐烂分解较快,40d可分解约80%的生物量,年残留率为5.0%,与一次指数模型相比,二次指数模型Wt/W0=0.785e-0.386t+0.215e-... 于2011年6月—7月在现场采用网袋法研究了东平湖沉水植物菹草的分解失重和营养元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菹草在0~14d腐烂分解较快,40d可分解约80%的生物量,年残留率为5.0%,与一次指数模型相比,二次指数模型Wt/W0=0.785e-0.386t+0.215e-0.004t(R2=0.876)能更好的描述菹草分解失重动态.菹草残留物中各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衰减不同步,C、N、S含量在1~20d内表现为上升,20~30d显著下降,30~40d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P含量在1~6d显著下降,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菹草各营养元素的累积释放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14d和25d达到峰值,在腐烂初期(0~8d)表现为P>S>C>N,8d后(10~40d)表现为P>C>S>N.各营养元素的释放主要集中在菹草腐烂分解的前期(0~14d),初步估算东平湖内该期间C、N、S、P的释放量约为12510t、1187t、147t和235t,相当于水中C、N、S、P分别增加约29.9、2.84、0.35、0.56mg·L-1,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东平湖菹草年残留量约为2090t(干重),约占东平湖沉积通量的0.6%,对湖泊的填平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腐烂分解 营养元素 环境影响 东平湖
原文传递
重金属镉、锌在菹草叶细胞中的超微定位观察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杜开和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1-244,共4页
The ultrastructural localization of Cd and Zn in leaf cells of Potamogeton crispus Linn.was studied with modified sulfide silver method.Observation showed that Cd and Zn appeared in cell wall,cell membrane and tonopla... The ultrastructural localization of Cd and Zn in leaf cells of Potamogeton crispus Linn.was studied with modified sulfide silver method.Observation showed that Cd and Zn appeared in cell wall,cell membrane and tonoplast.Silver grains were also observed in chloroplast and certain vacuoles.The toxic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s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菹草 叶细胞 超微定位观察 水污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态习性和在京密引水渠的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任久长 乔建荣 +1 位作者 董巍 戴长亮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49-755,共7页
菹草是两年生、喜低温的沉水植物,近年来在京密引水渠大发生阻碍水流。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菹草的生态习性和在引水渠发生规律进行研究,表明菹草在北京地区是芽殖体越夏、幼苗越冬、春末夏初呈指数增长,生物量累积曲线为S型... 菹草是两年生、喜低温的沉水植物,近年来在京密引水渠大发生阻碍水流。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菹草的生态习性和在引水渠发生规律进行研究,表明菹草在北京地区是芽殖体越夏、幼苗越冬、春末夏初呈指数增长,生物量累积曲线为S型。在京密引水渠的各个断面均有菹草发生,但大发生位于下游的中富营养渠段,发生期为5~6月中。提出菹草的控制措施及其控制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菹草 引水渠 水生生态
下载PDF
水深、基质、光和去苗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简永兴 王建波 +1 位作者 何国庆 陈家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29,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 ,研究了水深对菹草石芽萌发率的影响 ,比较了梁子湖与湖北省其他四个不同水深的湖泊间菹草石芽萌发率月动态 ;并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基质、光和去苗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 :无光环境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较有光下的... 通过野外调查 ,研究了水深对菹草石芽萌发率的影响 ,比较了梁子湖与湖北省其他四个不同水深的湖泊间菹草石芽萌发率月动态 ;并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基质、光和去苗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 :无光环境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较有光下的小 ,基质的有无及其类型对萌发率影响不大 ,去苗能使其萌发第二苗和第三苗的百分率分别从自然状况下的3.2 %和 1 .0 %提高至 96.8%和 64.0 % ( 1 2月初 ) ;五个湖泊的石芽均于 7月初即开始萌发 ,相同月份不同湖泊石芽的平均萌发率基本与其平均水深成负相关关系 ,但 1 2月初各湖泊的平均萌发率相近 ( >95% ) ;同一湖泊水深越大 ,相同月份的萌发率越低 ,水深的增加能显著推迟萌发起始时间 ,但不改变其最终萌发率 ( 1 2月初 >95% )。菹草石芽高萌发率的特征和极高的萌发第二、第三苗的潜力可能是其成为许多湖泊优势种的两个极其重要的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梯度 基质 去苗 菹草 石芽 萌发 水草 沉水植物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联芳 朱伟 莫妙兴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值发生较小的变化即可促进系统中氮的去除。试验条件下,生物量越大,则对氮的去除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PH值 脱氮 伊乐藻 菹草
下载PDF
东湖围隔中菹草与藻类生化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邱东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4,共4页
关键词 围隔 菹草 斜生栅藻 生化他感 生物测试 抑制效应 湖泊 富营养化 污染
下载PDF
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正勇 王国祥 +3 位作者 吴晓东 王立志 徐伟伟 俞振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2-948,共7页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 用盆栽试验方法,将菹草石芽种植在水下0.5、1.0、1.5、2.0、2.5、3.0、3.5、4.0 m的花盆内,研究了水深梯度对菹草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菹草的能量分配适应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未影响菹草石芽的萌发,水深0.5-4 m各实验组,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各实验组之间石芽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菹草株高与水深显著相关,菹草生长的适宜水深范围为0.5-2.5 m,在水深0.5 m处,菹草的生物量与单颗石芽克隆数最多,在水深1.5 m处,菹草的植株高度最大;菹草对于不同的水深适应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菹草的株高、生物量在不同的水深中形态差异显著,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的减弱,菹草不断将更多的能量用于增加株高以获取更多的光能,这就导致了植株分配给生殖器官的能量逐渐减少,最终达到耗-益的最大获取;菹草除了形成不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光照胁迫外,还可以改变叶绿素含量进一步应对不同水深下的光照胁迫,在水深3.0 m以下,菹草的叶绿素显著增加,以最大效率利用光能,从而在快速光响应曲线上,3.0-4.0 m实验组菹草光响应能力并未低于其余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水深 能量分配 株高
下载PDF
菹草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郭长城 喻国华 王国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1,117,共5页
利用冬春季沉水植物菹草构建的阶梯式水生植物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由菹草构成的生态物理模型系统对挟沙水体氮、磷负荷以及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菹草系统前后总氮负荷分别为0.746 m... 利用冬春季沉水植物菹草构建的阶梯式水生植物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由菹草构成的生态物理模型系统对挟沙水体氮、磷负荷以及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菹草系统前后总氮负荷分别为0.746 mg/L和0.622 mg/L,去除率为16.57%,其中菹草净化率占6.67%;停留时间分别为24 h和48 h时,菹草系统对总磷的净化百分率分别为18.52%和22.22%,其中菹草对总磷的净化作用分别占10.83%和6.84%,因此,菹草系统对挟沙水体中氮、磷的净化,包括自身营养需求对氮、磷的吸收利用和菹草促使泥沙沉积和吸附过程中泥沙对氮、磷的携带作用两个方面。菹草系统对经过它的挟沙水体的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对平均粒径及10~25μm范围泥沙颗粒改善效果较明显。出水口挟沙水体总磷变化与悬浮泥沙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一致性(R=0.96),说明在挟沙水体的总磷净化过程中,泥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挟沙水体 泥沙
下载PDF
Cd^(2+)处理对菹草叶片保护酶活性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2 位作者 杜开和 张小兰 曾晓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4-589,共6页
以不同浓度Cd2 +处理 5d的菹草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叶片SOD ,POD ,CAT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d2 +对叶细胞超微结构 ,尤其是对叶绿体 ,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 :SOD活性 ,叶绿素含量随Cd2 +处理浓度的增... 以不同浓度Cd2 +处理 5d的菹草为实验材料 ,测定了叶片SOD ,POD ,CAT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d2 +对叶细胞超微结构 ,尤其是对叶绿体 ,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 :SOD活性 ,叶绿素含量随Cd2 +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而CAT和POD活性都是在 1mg L浓度下达到峰值 ,而后降低。SOD对Cd2 +毒害最敏感 ,其次为POD和CAT。电镜观察发现 :随Cd2 +浓度的增加 ,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加剧。表现为叶绿体膨大 ,被膜断裂、消失和叶绿体解体 ;线粒体变形 ,脊突膨大和空泡化 ;细胞核核仁分散 ,核膜断裂 ,核空泡化。并探讨了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菹草 保护酶 超微结构 植物 毒害机制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菹草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洪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2-159,共8页
本文报道了水温、光照度、水的pH值和植株密度对菹草生产力影响的实验结果,以及植株不同部位上的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值。在光照度8000lx和水温20—28℃的条件下,经51次测定,菹草顶枝的毛产量(P_G)在0.80—1.06毫克氧·小时/0.... 本文报道了水温、光照度、水的pH值和植株密度对菹草生产力影响的实验结果,以及植株不同部位上的生产力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值。在光照度8000lx和水温20—28℃的条件下,经51次测定,菹草顶枝的毛产量(P_G)在0.80—1.06毫克氧·小时/0.5克鲜重植物范围,平均值为0.92毫克氧·小时/0.5克;净产量(P_N)在0.44—0.79毫克氧·小时/0.5克范围,平均值为0.61毫克氧·小时/0.5克。1小时的平均净光合率为1.11%,1小时的平均呼吸率为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生产力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几种生态因子对菹草鳞枝形成和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永函 金送笛 +1 位作者 史进禄 秦懿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1-9,共9页
鳞枝是菹草抵御不良生境的一种延存器官。当环境中的pH、光照、营养盐等偏离正常值时,均可促进鳞枝的形成,但高pH的作用特别突出。 刚形成的鳞枝都有一个自发休眠期。休眠时间的长短依水温、光照而不同,在水温22~25℃有光照的条件下约... 鳞枝是菹草抵御不良生境的一种延存器官。当环境中的pH、光照、营养盐等偏离正常值时,均可促进鳞枝的形成,但高pH的作用特别突出。 刚形成的鳞枝都有一个自发休眠期。休眠时间的长短依水温、光照而不同,在水温22~25℃有光照的条件下约为50天;高温(>30℃)、无光会延长其休眠期,低温(13℃)和红光刺激可使休眠期缩短。休眠期已满的鳞枝在水温2~35℃、pH3~10、盐度<11‰的环境中,无论光照条件如何均可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鳞枝 形成 萌发 生态因子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沉水植物菹草叶表型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永宏 于丹 耿显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对菹草 (Potamogetoncrispus)叶在高CO2 (1 0 0 0± 50 μmol·mol-1 )和对照浓度 (约 380 μmol·mol-1 )下的表型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明显地改变了菹草叶的表型特征 ,外形更为粗短 ... 对菹草 (Potamogetoncrispus)叶在高CO2 (1 0 0 0± 50 μmol·mol-1 )和对照浓度 (约 380 μmol·mol-1 )下的表型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明显地改变了菹草叶的表型特征 ,外形更为粗短 ,叶宽、单叶面积、单株总叶面积、叶面积率、叶重比明显增加 ,但特殊叶面积和叶长增加不明显。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单株总叶面积和植株大小密切相关。异速生长分析表明叶面积的变化不是可塑性反应 ,而是受植株大小所制约。此外 ,CO2 浓度升高后植物的色素含量和一些化学物质含量明显改变。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 ,且叶绿素a b也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而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CO2浓度 菹草 表型可塑性 生理生化特征
下载PDF
菹草对Hg^(2+)胁迫的生理和结构应答反应 被引量:23
15
作者 计汪栋 施国新 +3 位作者 张慧 徐勤松 许晔 杜开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56-2863,共8页
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Hg2+对菹草叶片矿质营养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2+浓度的增加,(1)菹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含... 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Hg2+对菹草叶片矿质营养吸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2+浓度的增加,(1)菹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谷胱甘肽含量则先升后降;(2)Hg2+对菹草的矿质营养吸收也产生了影响,主要是促进对Ca2+、Fe3+、Mg2+、Zn2+的吸收,降低对大量元素P、K+的吸收;(3)SDS-PAGE蛋白电泳图的条带随Hg2+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亮度也随之减弱,并且在5mg/L和7mg/LHg2+时导致了分子量为83.6kDa和51.3kDa多肽明显丢失;(4)电镜观察发现:随Hg2+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也加剧,表现为被膜断裂、消失和叶绿体膨大、解体。Hg2+破坏了菹草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和离子平衡,并造成功能紊乱。这些都是Hg2+对菹草产生毒害的重要原因。Hg2+对菹草的致死浓度范围应在1~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超微结构 HG^2+ 胁迫
下载PDF
南京花神湖3种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凯辉 张松贺 +3 位作者 吕小央 郭川 韩冰 周为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系统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其了解仍不清楚.南京市花神湖是一个城市湖泊,沉水植物生长区域面积占湖面面积的40%左右.尽管花神湖的氮、磷营养盐水平很高,但最近未发生过藻类水华现象.本文以南京市花... 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系统是水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其了解仍不清楚.南京市花神湖是一个城市湖泊,沉水植物生长区域面积占湖面面积的40%左右.尽管花神湖的氮、磷营养盐水平很高,但最近未发生过藻类水华现象.本文以南京市花神湖中自然生长的优势种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叶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测定了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的密度及附生藻类的种类、密度和优势种群,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水生植物之间附生藻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表面微生物群落的分布与物种和叶龄有关.3种沉水植物中,菹草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微生境最为丰富.底部老叶片上面附着较多的微生物且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密度大小顺序为:菹草〉金鱼藻〉伊乐藻;植物表面附生藻类密度大小顺序为:菹草〉金鱼藻〉伊乐藻.总体来讲,沉水植物表面微生物总量大概比藻类数量高1~2个数量级.这为深入研究沉水植物及其表面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 附生藻类 微生境 花神湖 菹草 伊乐藻 金鱼藻
下载PDF
菹草伊乐藻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文林 王国祥 +1 位作者 李强 马婷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在富营养化湖泊内的围隔中,引种菹草、伊乐藻,分别构建菹草-伊乐藻群落(围区A)与单一菹草群落(围区B),跟踪观测水草恢复生长情况,调查两类群落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发现:菹草-伊乐藻群落不仅能在春季保持对水体营养盐较高的去除效... 在富营养化湖泊内的围隔中,引种菹草、伊乐藻,分别构建菹草-伊乐藻群落(围区A)与单一菹草群落(围区B),跟踪观测水草恢复生长情况,调查两类群落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发现:菹草-伊乐藻群落不仅能在春季保持对水体营养盐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在春末初夏时有效缓解菹草死亡给水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菹草旺盛生长期(阶段Ⅰ),与对照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相比,菹草-伊乐藻群落对TN、NH4+-N、TP、Chla的去除率达50·7%、83·2%、32·0%、38·3%,单一菹草群落对TN、NH4+-N、TP、Chla的去除率也达到47·3%、72·5%、32·4%、45·2%;而在菹草开始衰亡后这一时期(阶段Ⅱ)菹草-伊乐藻群落对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7·1%、69·4%、11·2%,而围区B内TN、NH4+-N浓度则与对照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N=9),TP浓度甚至上升了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伊乐藻 群落 水体营养盐
下载PDF
白洋淀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总磷的净化 被引量:24
18
作者 任文君 胡晓波 +3 位作者 刘霞 宁国辉 田在锋 谢建治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3-1058,共6页
利用白洋淀区域鲥鯸淀、王家寨和小淀3个淀区的水体、底泥和菹草组成室内静态的模拟生长体系,研究白洋淀菹草在不同水体及底泥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鲥鯸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 利用白洋淀区域鲥鯸淀、王家寨和小淀3个淀区的水体、底泥和菹草组成室内静态的模拟生长体系,研究白洋淀菹草在不同水体及底泥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鲥鯸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净化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为87.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为2.2%;王家寨和小淀菹草生长体系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7.4%和76.9%,单位生物量对水体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0.9%和1.4%.3个菹草生长体系的底泥对水体总磷吸附的最大百分比分别为9.1%、7.4%和7.7%.菹草生长体系的TP-t和v-t拟合方程表明,水体中总磷浓度及其去除速率随时间的延长以负指数形式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白洋淀 富营养化水体 总磷 净化
原文传递
光和基质对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小峰 陈开宁 +2 位作者 肖月娥 张守栋 王庆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13-1418,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基质和光照对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不同光照对菹草生长后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和缺乏基质的条件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提高.基质的存在促进了根的生长,而光对根的生长并未起到促进...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基质和光照对菹草石芽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不同光照对菹草生长后期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和缺乏基质的条件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提高.基质的存在促进了根的生长,而光对根的生长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在无光条件下,菹草幼苗节间长度明显大于有光处理.在暗处理中,菹草叶片的质膜透性显著增加.在有光照条件下,有无基质对菹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以及Chla/Chlb比值的影响为Chla、Chlb的含量增高,Chla/Chlb比值在3·5上下波动;Chla/Chlb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有基质时分别为4·4和2·8,无基质时为4·2和2·7.但对幼苗处理40d时,暗处理的叶片质膜透性与有光有基质、有光无基质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光照处理(自然光、50%自然光、20%自然光和10%自然光)的光合特性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菹草生长后期,在自然光下菹草叶片的Fv/Fm和Fv/Fo的比值与其它3个遮光处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3个遮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进一步比较Fv/Fm、Fv/Fo、ETR、qP、qN和ΦPSⅡ等荧光参数值的结果显示,在生长的后期,一定程度的弱光会起到促进菹草的光合效率、延缓菹草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石芽萌发 幼苗生长 光合效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菹草型水体的理化因子和水生生物状况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永函 金送笛 刘国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报道了菹草型水体的理化因子(水温、光照度、pH、溶氧、营养盐)和水生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附着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状况,又分别与无草水体进行了比较。作者还根据有关生态因子讨论了菹草夏季死亡的原因,并对菹草型水体的鱼产... 本文报道了菹草型水体的理化因子(水温、光照度、pH、溶氧、营养盐)和水生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附着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状况,又分别与无草水体进行了比较。作者还根据有关生态因子讨论了菹草夏季死亡的原因,并对菹草型水体的鱼产力进行了初步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理化因子 水生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