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童志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方法:从DR摄影系统和传统X线摄影系统所摄得的图片中,分析图像质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以及二者功能使用特点等方... 目的:探讨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方法:从DR摄影系统和传统X线摄影系统所摄得的图片中,分析图像质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医院效益以及二者功能使用特点等方面的的优势。结果:DR摄影技术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检查和发报告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DR摄影较传统X线摄影更具优势。结论:DR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DR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质量控制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明汛 龚明福 +1 位作者 张冬 戴书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胸部增强CT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其中叶内型16例(89%),叶外型2例(11%);14例位于左下肺(78%),4例位于右肺(22%);实性肿块3例,囊...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胸部增强CT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其中叶内型16例(89%),叶外型2例(11%);14例位于左下肺(78%),4例位于右肺(22%);实性肿块3例,囊实性肿块11例,囊性病灶1例,血管增粗及条索影3例;供血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6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其中多支供血动脉3例,单支供血动脉15例,16例引流至同侧肺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1例为双重静脉引流(肺静脉、奇静脉);18例均能完整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全貌。结论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该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增强CT 后处理技术
原文传递
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满 张景峰 《微创医学》 2017年第1期39-41,63,共4页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肛瘘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肛瘘患者,分别采用直肠腔内B超、MRI平扫、LAVA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肛瘘内口、瘘管路径、脓肿位置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技术的符合率。结果直肠腔...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肛瘘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肛瘘患者,分别采用直肠腔内B超、MRI平扫、LAVA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对肛瘘内口、瘘管路径、脓肿位置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技术的符合率。结果直肠腔内B超对肛瘘内口位置的检出符合率最高,为92.11%;其次是LAVA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为50.00%,MRI平扫检出率为2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A增强扫描对瘘管路径和数目的检出率为97.67%,明显高于直肠腔内B超的76.74%和MRI平扫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A增强、MRI平扫对脓肿位置和数目的检测率均为100%,明显高于直肠腔内B超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肛瘘能够提高瘘管路径和数目以及对肛瘘分型的术后符合率,而对肛瘘内口位置和数目检测与直肠腔内B超比较处于劣势。在对肛瘘的诊断中应用LAVA增强扫描结合直肠腔内B超优势互补,以满足手术方案的设计,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VA动态增强扫描 后处理技术 诊断肛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小儿结核性胸膜炎MSCT诊断价值(附36例分析)
4
作者 葛海兰 张荃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8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MSCT对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6例小儿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CT表现主要分为四型:单纯渗出性胸膜炎24例,单纯性局限性胸膜炎4例,渗出及局... 目的探讨MSCT对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实验室检查证实的36例小儿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CT表现主要分为四型:单纯渗出性胸膜炎24例,单纯性局限性胸膜炎4例,渗出及局限胸膜病变共存5例,慢性胸膜病变3例,合并肺结核5例。36例中胸腔积液左侧15例,右侧10例,双侧4例。积液量:大量游离积液者4例,中等量16例,少量5例,局限包裹性积液4例。结论 MSCT检查对小儿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疗效评价和转归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结核性胸膜炎 MSCT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余元新 梁长虹 +3 位作者 张忠林 谢淑飞 刘于宝 唐向周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与同期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51例患者中包括肾动脉变异12例、肾动脉狭窄27例、肾动脉瘤3例、肾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夹层6例。3例经手术证实,29例经DSA检查证实,19例经MRA等其他相关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51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变异的肾动脉、副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特异度100%,灵敏度100%。29例患者与同期DSA图像对比,肾动脉的变异情况、病灶的部位、范围完全一致。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难以完整显示血管的解剖学全貌,但能清晰显示肾动脉钙化、狭窄、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肾内梗塞灶。MIP既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清晰显示不同病灶。VR能完整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发现副肾动脉和对重叠血管、动脉瘤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SSD可显示复杂的血管解剖学形态,但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CPR可将迂曲的肾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应用来测量肾动脉狭窄处的截面积。结论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及病变。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及病变显示最佳;MPR及SSD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后处理技术 多层螺旋CT 成像 肾动脉变异 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解剖学形态 螺旋CTA检查 肾动脉狭窄 临床应用价值 副肾动脉 肾动脉栓塞 DSA检查 肾动脉病变 DSA图像 MSCTA MIP 重建图像 方法分析 检查结果 肾动脉瘤 动脉夹层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轴位与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6
作者 谢宇飞 赵宏伟 +1 位作者 刘志春 徐来成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1-112,共2页
目的 分析层螺旋CT轴位与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入住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组别设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 目的 分析层螺旋CT轴位与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入住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肋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组别设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观察组在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的基础上加入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两组检验准确率以及检验各项指标。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组检验准确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0.05;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组骨折不同部位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其他损伤检出率为87.50%,较对照组检出率55.56%得到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图像处理时间、诊断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肋骨骨折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率,可以对骨折类型进行判断,但是对于隐匿性骨折检验的准确率不足,因此加入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通过VR、SSD三维重建,对图像进行更加科学的处理,提升诊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轴位扫描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准确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梁锦发 黄益 +4 位作者 李亮 郭真真 陈汉威 何卓南 郭冬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肾动脉变异及异常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并对其行血管重组,方法包括MPR、MIP、VR、CPR。结果 62例患者中包括副肾动脉22例、肾动脉狭窄31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肾动脉变异及异常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并对其行血管重组,方法包括MPR、MIP、VR、CPR。结果 62例患者中包括副肾动脉22例、肾动脉狭窄31例、肾动脉栓塞3例及肾动脉夹层6例。6例经手术证实,20例经DSA检查证实,36例经MRA等其他相关检查和随访证实。62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副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能清晰显示肾动脉钙化、狭窄、栓塞、夹层等,但难以完整显示血管的解剖学全貌。MIP既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清晰显示不同病灶。VR能完整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CPR可将迂曲的肾动脉伸展,并可应用来测量肾动脉狭窄处的截面积。结论 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及其病变,对临床进一步治疗有确切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肾动脉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