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项血清标志物在胃癌患者术前术后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康运凯 吴学炜 +5 位作者 史小芹 苗拥军 鲁清月 渠海 付光宇 王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242、CA50和PGⅠ、PGR(PGⅠ/PGⅡ)7项血清标志物在胃癌术前术后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诊治的41例胃癌初诊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胃癌组),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242、CA50和PGⅠ、PGR(PGⅠ/PGⅡ)7项血清标志物在胃癌术前术后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诊治的41例胃癌初诊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胃癌组),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另选择健康对照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仪检测41例胃癌术前术后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CEA、CA72-4、CA50、CA19-9、CA242和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术前CEA、CA19-9、CA72-4、CA242、CA50、PGI、PGⅡ、PGR中位数分别为:3.79ng/ml、17.85U/ml、3.50U/ml、14.52U/ml、17.62U/ml、32.81ng/ml、11.48ng/ml、3.35;胃癌组术后分别为:1.67ng/ml、7.76U/ml、1.73U/ml、6.30U/ml、7.57U/ml、20.56ng/ml、5.71ng/ml、2.94;对照组:1.53ng/ml、7.59U/ml、1.47U/ml、6.08U/ml、5.68U/ml、90.86ng/ml、14.85ng/ml、6.67;不同组间的血清CEA、CA19-9、CA72-4、CA242、CA50、PGⅠ、PGⅡ、PG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分别为79.108、20.678、20.374、7.252、56.73、131.212、20.38、86.37,P〈0.05),进一步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两两比较可知,胃癌术前亚组血清中的CEA、CA19-9、CA72-4、CA242和CA5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8.598、-4.425、-4.365、-2.000、-7.420,P〈0.05),胃癌术后亚组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亚组(Z值分别为-4.641、-2.383、-2.459、-2.399、-2.903,P〈0.05);胃癌术前亚组血清中的PGⅠ、PGⅡ和PG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10.309、-2.695、8.637,P〈0.05),术后亚组患者的PGⅠ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109,P〈0.05);术后亚组的PGⅡ、PGR水平虽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标志物 术后监测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赖海燕 韦宇宁 +3 位作者 卢桂花 黄惠桥 秦丽平 陈亚波 《中国临床护理》 201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护理;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路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护理。比较2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护理;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路径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护理。比较2组术后监护期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路径组入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8.185,P〈0.01;t=9.054,P〈0.01;t=16.856,P〈0.01;χ^2=4.971,P〈0.05;χ^2=7.017,P〈0.01);患者对监护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20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术后监护期中的合理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医患双方的沟通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垂体肿瘤 垂体切除术 手术后监护
下载PDF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监护16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伟英 沈秀群 张婷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 术后并发症 病情监护 围手术期 肺功能 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功能
原文传递
Ramsay镇静评分法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中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群 张雪 许月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Ramsay镇静评分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护干预,试验组的监护干预采... 目的探讨Ramsay镇静评分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78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护干预,试验组的监护干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比较两组各项镇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动过缓、心动过快、低血压、人机对抗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Ramsay镇静评分法干预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中,可改善心动过缓或过速,低血压和人机对抗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SAY镇静评分 心脏病 先天性 术后监护
下载PDF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监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冬 陈传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已达到95%左右,但仍有少数病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导致移植失败。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对血管危象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探查,是确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的前提是准...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已达到95%左右,但仍有少数病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导致移植失败。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对血管危象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探查,是确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的前提是准确评估游离组织瓣的血循状况。作者对近年来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后血管危象监测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移植 血管危象 监测
下载PDF
D-二聚体、糖类抗原19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监测和生存期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曹军丽 王欣 +3 位作者 郑磊 徐红梅 陈兰兰 高立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474-480,共7页
目的评估D-二聚体、糖类抗原199(CA19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监测和生存期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可手术切除的119例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胶乳增强免疫... 目的评估D-二聚体、糖类抗原199(CA19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监测和生存期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可手术切除的119例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时D-二聚体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99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GFBP2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者和40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为对照。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CA199、IGFBP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CA199、IGFBP2均高于两对照组(均P<0.01)。与术后疾病稳定期相比,胰腺癌患者疾病进展后血清D-二聚体、CA199和IGFBP2水平均升高[1496.0 ng/ml(590.0 ng/ml,2280.4 ng/ml)比578.1 ng/ml(381.7 ng/ml,671.5 ng/ml),207.0 U/ml(54.5 U/ml,736.5 U/ml)比31.9 U/ml(14.1 U/ml,44.0 U/ml),(435±107)ng/ml比(249±83)ng/ml,均P<0.01]。各临床病理因素分层胰腺癌患者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A199和IGFBP2水平升高者比例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均P<0.05),其他因素与二者表达水平是否升高均无关(均P>0.05)。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生存(OS)时间均短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10.6±1.2)个月比(20.4±2.4)个月,(18.9±1.9)个月比(29.2±2.6)个月,均P<0.01]。当CA199以37 U/ml为分界值时,术前CA199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无相关性(均P>0.05);当分界值分别为253.8 U/ml(入组时CA199中位数)和1000 U/ml时,CA199水平升高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短于CA199水平正常者[253.8 U/ml:(11.5±1.5)个月比(21.0±2.6)个月,(19.9±2.1)个月比(29.0±2.7)个月,均P<0.01;1000 U/ml:(8.9±1.9)个月比(19.1±1.9)个月,(15.5±2.3)个月比(28.0±2.0)个月,均P<0.01]。当IGFBP2以339.1 ng/ml为分界值时,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D-二聚体 糖类抗原19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 术后监测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门诊随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凤姣 张小艳 +3 位作者 胡秋兰 彭伟 汪晓东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门诊随访的因素,以期为提高随访效率和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于我院胃肠外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53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其术后半...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门诊随访的因素,以期为提高随访效率和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于我院胃肠外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53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其术后半年内门诊随访日期和随访次数,计算随访率,分析可能影响随访次数和随访率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总体随访率为84.2%(213/253),随访次数(4.08±0.03)次/人(0~24次/人)。随访次数方面:本市内患者高于本市外患者,有内科合并症者高于无内科合并症者,有术后并发症者高于无术后并发症者,造口患者低于非造口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率方面:根治术患者高于非根治术者,造口患者低于非造口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因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门诊随访情况尚不容乐观,可能影响其随访率或随访次数的因素包括患者居住地与就医地点的距离、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术后并发症、是否行根治术以及是否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门诊随访 术后监测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CA15-3、CA125、CK19、CEA、AFP和CA199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范海燕 孟凡云 +2 位作者 章阳 魏仲香 关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及76例无复发患者的血...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4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及76例无复发患者的血清CA15-3、CA125、CK19、CEA、AFP、CA199水平,通过组间均值比较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指标,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在术后复发转移判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其中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K19和CEA入选Logistic回归方程,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4、0.922、0.91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4%、73.5%和64.7%。结论:肿瘤标志物CA15-3、CK19、CEA在术后复发或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乳腺癌术后监测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肿瘤标志 CA15-3 CK19 CEA 术后监测
下载PDF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血清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轩胤 吴晓玲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2-204,2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癌手术前后的变化。方法: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组)、107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癌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正常... 目的:观察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癌手术前后的变化。方法: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组)、107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癌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正常对照组体检时、宫颈癌患者入院和手术后不同时间(1、2及3月)血清SCC-Ag浓度,比较正常对照组、CIN组及宫颈癌组入院时血清SCC-Ag水平及阳性率,入院时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SCC-Ag水平及阳性率,宫颈癌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3月)SCC-Ag水平及阳性率。结果:3组被检者血清SCC-Ag水平及阳性率比较,正常对照组<CIN组<宫颈鳞癌组,SCC-Ag水平仅CIN组与宫颈鳞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被检者SC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入院时SCC-Ag水平及阳性率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SCC-Ag值及阳性率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上升SCC-Ag水平升高,血清SCC-Ag在宫颈鳞癌诊断、治疗及术后复发监测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病变 宫颈癌 术后监测
下载PDF
探讨颅内压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尚战芳 洪国新 陈水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临床监测中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高血压脑出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参考组共30例,术后行常规临床监护及治疗;试验组共30例,术后在参考组治疗...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临床监测中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患高血压脑出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参考组共30例,术后行常规临床监护及治疗;试验组共30例,术后在参考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颅内压监护仪开展监测。两组术后均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与参考组开展对照分析发现,试验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更高,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监测中应用颅内压监护仪可有效改善其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故颅内压监护仪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监测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仪 术后监测 预后 并发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肿瘤检测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探索与思考——评早期肺癌头对头对比MRD检测策略的MEDAL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松涛 陈椿 张嘉涛 《循证医学》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1文献来源Chen K,Yang F,Shen H,et al.Individualized tumor⁃informed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alysis for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ancer Cell,2023,41(10):1749-1762.e6.
关键词 分子残留病灶 循环肿瘤DNA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监测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术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刘鹏英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9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前评估、术后监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术(AVF术)的患者,共计115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成功组...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前评估、术后监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术(AVF术)的患者,共计115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成功组,93例)和B组(失败组,22例)。研究对象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术前,A组与B组患者在桡动脉内径和头静脉内径方面存在差异,其中B组患者的头静脉内径较小;在桡动脉血流量和头静脉血流量方面,B组患者亦较低。术后3个月的随访期间,在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方面,B组患者的头静脉内径较A组小;在桡动脉血流量、头静脉血流量以及峰值血流速度(PSV)方面,B组患者较A组低;而在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方面,B组患者较A组快;在阻力指数(RI)方面,B组患者较A组高(P<0.05)。结论AVF术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前及术后血管情况效果较好,可有效监测患者术前术后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量情况,对临床评估AVF术后患者内瘘通道成功情况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术前评估 术后监测
下载PDF
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丽春 陈茂顺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行全胃切除术者29例,为胃癌全胃切除术组,同时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2例作为对照组,以胶... 目的:探讨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行全胃切除术者29例,为胃癌全胃切除术组,同时选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2例作为对照组,以胶乳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血清PG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和PGⅠ/PGⅡ比值远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全胃切除术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远低于胃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含量远高于术后未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检测对胃癌早期筛查具一定指导作用,同时也可对胃癌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监测,具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G检测 胃癌 术后监测
下载PDF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婉花 《南方护理学报》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通过对我院PICU 1998年8月~2002年5月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进行总结,认为术后监护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暖,防止硬肿症;固定好胃管防松脱;加强营养;注意补液的量和速度;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止术... 通过对我院PICU 1998年8月~2002年5月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进行总结,认为术后监护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暖,防止硬肿症;固定好胃管防松脱;加强营养;注意补液的量和速度;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对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 新生儿 术后监护 呼吸道管理 补液 术后并发症 气管食管瘘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尿液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林 熊波 +3 位作者 罗军 王洪志 张成果 文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58例术后病检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肾癌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采用RT-PCR技术检测KLF4 mRNA的表达率,Wes...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58例术后病检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肾癌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采用RT-PCR技术检测KLF4 mRNA的表达率,Western blot检测KLF4蛋白的表达率;分析KLF4因子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KLF4表达明显下调,肾透明细胞癌组KLF4表达阴性率为87.9%(51/58),表达阳性率仅12.1%;而对照组KLF4表达阴性率为7.50%(3/40),表达阳性率为92.5%,2组表达阴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癌患者中KLF4表达下调与患者年龄(χ2=0.369,P=0.544)、性别(χ2=0.705,P=0.401)、肿瘤大小(χ2=3.481,P=0.062)、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χ2=0.762,P=0.859)、组织分化程度(χ2=0.064,P=0.996)、淋巴结转移(χ2=0.301,P=0.583)均无关。结论:检测尿液KLF4因子可能有助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及术后监测。RT-PCR为临床可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Krüppel样转录因子类 早期诊断 术后监测 RT-PCR
下载PDF
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PetCO_(2)监测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宇宁 蔡晗 +3 位作者 张洁 夏玉中 杨建军 袁静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分为鼻咽通气道组(P组)和鼻氧管组(N组),每组60例。吸入氧流量为0 L/min时,采集两组患者的PetCO_(2)和动脉血二氧... 目的:评价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全麻术后拔管患者分为鼻咽通气道组(P组)和鼻氧管组(N组),每组60例。吸入氧流量为0 L/min时,采集两组患者的PetC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据,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调节吸入氧流量至2、4、6 L/min,采集两组患者不同氧流量下的PetCO_(2)数据。结果:氧流量为0 L/min时,两组患者PetCO_(2)和PaCO_(2)均呈正相关(P组:r=0.846,P<0.001;N组:r=0.794,P<0.001);P组PaCO_(2)和PetCO_(2)差值为(0.89±0.31)kPa,95%一致性界限为0.29~1.49 kPa;N组PaCO_(2)和PetCO_(2)差值为(0.95±0.33)kPa,95%一致性界限为0.30~1.60 kPa。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随着氧流量由0 L/min增至6 L/min,P组PetCO_(2)无变化,N组PetCO_(2)逐渐降低(P<0.001)。结论:改良鼻咽通气道用于全麻术后拔管患者PetCO_(2)监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术后监测 术后并发症 鼻咽通气道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永存动脉干的术后监护16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萍萍 傅丽娟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16,共2页
永存动脉干是一种严重的少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989~2001年我院收治永存动脉干患儿16例,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永存动脉干 肺高压危象 术后监护
原文传递
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术后监护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云霞 时成英 +2 位作者 荣春芳 高振双 刘建新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8月行OPCAB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呼吸系统监护、出入量、电解质及术后恢...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术后监护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5年8月行OPCAB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呼吸系统监护、出入量、电解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9例全部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未用升压药。心绞痛缓解率100%。结论:OPCAB术后可在常规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监护原则的基础上早期行康复活动,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监护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在皮瓣移植术后的监测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锦龙 辛明 +4 位作者 樊琳琳 张峰 员琳 韩笑笑 杨濠琨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5,共5页
皮下组织血氧参量是反映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存活状况的重要依据。为了无创、连续、实时地监测皮肤组织氧饱和度,采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电流-电压(I-V)转换思路并搭建了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稳定性验... 皮下组织血氧参量是反映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存活状况的重要依据。为了无创、连续、实时地监测皮肤组织氧饱和度,采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电流-电压(I-V)转换思路并搭建了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稳定性验证实验、前臂静脉阻断模拟皮瓣血管栓塞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氧饱和度存在微小差异,差异幅度均在0.05左右;静脉阻断下系统组织氧参量发生显著改变,最大降幅0.25。该系统具有较高灵敏度,能够连续测量组织氧饱和度参量、反映组织氧变化趋势,可以为临床检测术后皮瓣血氧运输状态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组织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 皮瓣移植 术后监测
下载PDF
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ICU阶段临床路径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雪玉 赵继军 +2 位作者 王丽惠 王虹 刘玉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7期7-9,38,共4页
目的探索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ICU阶段应用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12月间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小儿33例为对照组,对2007年5-12月间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目的探索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ICU阶段应用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2006年1-12月间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小儿33例为对照组,对2007年5-12月间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34例小儿实施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有3例因术后发生变异而中途退出,其余31例小儿作为试验组,实施ICU阶段的临床路径。两组均符合临床路径的准入、退出标准。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侵入性管路拔除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数据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ICU阶段应用临床路径对降低术后住院天数、增加床位周转率、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贯彻"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康复有着明显的效果,符合我国"低成本、广覆盖"的卫生改革政策。因此,CP在小儿TOF根治术后ICU阶段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小儿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术后监护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