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脊柱矫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解京明 李韬 +7 位作者 王迎松 赵智 张颖 毕尼 施志约 刘洲 陆秦楠 史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脊柱矫形手术 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氨甲环酸 失血 输血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田华 汤逊 +4 位作者 苏踊跃 王毅 黄游 殴校冉 徐永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17例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9~40岁,平均23.6岁。病程16~122个月,平均37.5个月,其中2例病例既往有经肋横突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史。病灶累及1~2个椎体8例,≥3个椎体9例。后凸畸形顶椎位于胸椎(T5~T10)5例,胸腰段(T11~L1)10例,腰椎2例。术前Cobb角60°~90°者13例,>90°者4例,最大为102°,平均81.3°±12.8°。所有患者均可见驼背畸形,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30~450min,平均364min;术中出血量1600~2500ml,平均2218ml;术中输血1000~2000ml,平均1863ml。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及时予以修补,经观察未发现气胸或血气胸。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内固定未见松动,未见神经功能加重者。术后Cobb角矫正至10°~28°,平均17.3°±3.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8.7±6.5)%;术后随访13~34个月,平均18.7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10°~32°,平均20.6°±3.9°,较术后平均丢失3.3°(P>0.05),但与术前相比仍有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6.5个月;术前神经功能为D级的5例患者,4例恢复到E级,另1例仍为D级,但后凸畸形及局部疼痛已明显好转。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结核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 截骨术
下载PDF
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锴 高延征 +4 位作者 邢帅 曹臣 赵亮 王耀斌 陈书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8-715,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5~70岁,平均38.2岁.损伤及截骨节段:T111例,T124例,L16例,L27例.5例有神经损害症状,按Frankel分级为D级.均行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Suk标准评价截骨融合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手术时间160~285min[(190.0±42.6)min],术中出血量500~800ml[(610.0±134.3)ml].术后半年Cobb角[(5.5±1.6)°]与术前[(40.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6.2±1.5)°]较术后半年无明显丢失(P>0.05).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VAS[(3.1±1.3)分、(2.7±0.7)分]和ODI(7.5±5.1、6.4±2.5)较术前[(7.6±2.4)分、68.7±10.4]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面均达到骨性融合.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评分均改善至E级.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2例,胸腔积液1例,未出现神经损害、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异位骨化发生.结论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既可达到伤椎与相邻椎体的骨性融合又避免脊柱短缩,能够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后路全椎体截骨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紫房 杨军林 +5 位作者 李佛保 杨靖凡 陈裕光 邓耀龙 谢超凡 王其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评估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其中侧凸1例,后凸7例,侧后凸28例,平均年龄20.9(10-66)岁,平... [目的]评估后路全椎体截骨矫形(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矫形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其中侧凸1例,后凸7例,侧后凸28例,平均年龄20.9(10-66)岁,平均随访66.7(42-107)个月。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病历记录和术前术后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病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参数包括:术前术后侧凸和后凸Cobb角、侧凸和后凸矫正率、主弯柔韧度、C_7-CSVL、C_7-SSVL、双肩高度差、截骨节段数、置钉数及是否放支撑物。[结果]所有患者共截骨37例次,其中胸椎截骨30例次,腰椎截骨7例次,平均截骨1.3(1-3)个节段,置入钛网10枚,Cage 6枚,平均融合13.1(5-17)个节段,平均置钉16.6枚,主弯从术前平均Cobb角120.5°矫正至术后平均58.8°(52.2%),末次随访平均61.5°(48.1%),术前主弯柔韧度平均为15.4%,术前后凸平均112.6°,术后矫正至平均48.7°(57.1%),末次随访平均为51.2°(53%),冠状面、矢状面和双肩高度差都获得良好的平衡,术中平均出血量2 909(800-8 200)ml,平均手术时间534.4(364-885)min。36例患者出现16例次并发症,其中6例发生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后路全椎体截骨矫正重度脊柱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可提高脊髓神经安全性,多科室合作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全椎体截骨 重度 脊柱畸形
原文传递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3,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固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袁磊 刘寅昊 +5 位作者 曾岩 陈仲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手术矫正青少年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
8
作者 李雅南 李殿国 +5 位作者 吴东进 曹光庆 孙小刚 徐加龙 张振华 刘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601,共6页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后路全椎体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椎弓钉-棒系统矫正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2...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后路全椎体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椎弓钉-棒系统矫正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重度AI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椎弓钉置入(机器人组);15例采用徒手椎弓钉置入(徒手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共切除28个椎体;机器人组共置入242枚螺钉,徒手组置入311枚。术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虽然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徒手组[(760.3±43.8)min vs(637.3±37.9)min,P<0.001],但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徒手组[(10±1.7)次vs(18.8±1.5)次,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术后患者躯干平衡显著改善,身高和坐高显著增加,生活与运动能力改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畸形矫正明显丢失,均无手术翻修。影像方面,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5.1±2.1)%vs(85.6±3.3)%,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C7PL-CSVL、SVA均明显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CR对重度AIS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术中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螺钉的精准度,但由于学习曲线处于初级阶段,手术时间可能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后路全椎体截骨术 椎弓钉置入 机器人辅助手术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6
9
作者 欧阳超 陈志明 +2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陈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凸Cobb角85°~150°,平均1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36~48mm,平均30.4mm,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随访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记录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1.4min (24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96.7ml (1200~4000ml),随访时间平均28.0个月(20~35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平均42.4°,末次随访时平均44.5°,矫正率为64.1%,丢失率为6.0%; 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10.4mm,末次随访时平均7.8mm,矫正率为66.0%;末次随访时除1例Frankel分级D级患者加重为A级外,余病例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次并发症,其中神经并发症3例次,除1例神经完全损伤无恢复外,余2例经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包括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无移位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全脊椎截骨在矫形的同时有效解除了顶点区脊髓压迫,促进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有加重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解京明 王迎松 +4 位作者 施志约 赵智 李韬 张颖 毕尼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6期461-466,共6页
背景: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曾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其手术治疗充满挑战与风险。目的:分析总结本中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 背景: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曾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禁区,其手术治疗充满挑战与风险。目的:分析总结本中心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连续的105例采用PVCR治疗的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58例,年龄10~45岁,平均年龄18.9岁。所有患者主弯柔韧度〈10%。12例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150°,术前接受4周持续颅-股骨牵引治疗。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信息,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2±132)min,术中失血量(4694±1794)ml。主弯侧凸:术前站立位108.9°±25.5°,术后36.6°±15.7°。节段性后凸:术前88.8°±31.1°,术后29.9°±14.1°。12例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150°患者,术前站立位主弯侧凸为152.5°±14.3°,牵引术前仰卧位141.8°±16.3°,牵引4周时仰卧位93.4°±14.0°,牵引4周时较牵引前仰卧位主弯侧凸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为47.2°±7.2°。节段性后凸:术前站立位109.3°±42.3°,牵引术前仰卧位98.9°±40.0°,牵引满4周仰卧位67.3°±22.2°,牵引满4周较牵引前仰卧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站立位32.2°±9.5°。7例患者发生暂时性神经并发症,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病例。24例患者发生了31项主要非神经并发症事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随访49例,患者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PVCR术是治疗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有效手段之一,但因其应用过程面临着诸多风险,不应作为大多数脊柱畸形治疗的首选。PVCR是对术者手术技巧的全面考验和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挑战,有赖于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严密的手术策略及紧密协作的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严重 僵硬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并截瘫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豇 王跃 +4 位作者 刘仲前 唐六一 万仑 张耀明 邓俊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5°)并截瘫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联合病灶清除矫正后凸畸形、前方钛网支撑植骨、后方...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5°)并截瘫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联合病灶清除矫正后凸畸形、前方钛网支撑植骨、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3例重度后凸畸形并截瘫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14~49岁,平均23.5岁。病程13~3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后凸Cobb角为(65.23±7.9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38±0.31)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7例、D级5例。病灶累及2个椎体7例,T8、91例,T11、12例,T12、L14例;3个椎体4例,T10~12 2例,T9~11 1例,T11~L1 1例;4个椎体2例,T4-7 1例,T6~9 1例。10例伴椎旁脓肿。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出现3例脊髓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7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均降至正常。x线片及CT示术后10~20个月,平均14个月截骨处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断裂等发生:术前结核症状、体征均消失,未见结核病灶复发征象。术后1周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10例、D级2例,末次随访时为D级1例、E级12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角分别为(22.38±1.76)°和(22.15±1.8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4.08±0.76)分和(0.62±0.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PVCR联合病灶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脊柱后凸畸形 截瘫 一期手术 后路全脊椎切除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光彪 李明 +4 位作者 刘传康 康权 罗聪 郑超 杨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儿童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李伟 童国军 +3 位作者 周国飞 蔡兵兵 王灿峰 全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8.5±8.9)岁(范围:17~46岁)。其中先天畸形性角状后凸15例,结核性角状后凸5例,后凸角度为(107.1±12.9)°(范围:93.2°~131.4°),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后凸顶点位于T9~T12节段。在手术导航下于患者后凸畸形顶点近端和远端相邻的3或4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行顶椎区截骨,并植入钛网或人工椎体,并以此为支点闭合截骨面完成截骨矫形。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行脊柱X线检查,并测量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参数,Cobb角,后凸节段前、后方椎体高度,截骨区脊髓长度等,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人工椎体11例、双钛网9例,术后随访时间(28.2±2.3)个月(范围:26~31个月)。患者矢状面平衡(C_(7)铅垂线与S_(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由术前的(46.9±13.7)mm(范围:21.7~75.7 mm)降至术后即刻的(10.7±5.5)mm(范围:3.6~28.1 mm),末次随访时为(11.0±5.7)mm(范围:3.6~29.3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107.1±12.9)°(范围:93.2°~131.4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0.6±8.5)°(范围:20.0°~47.8°),末次随访时为(32.1±8.7)°(范围:18.2°~50.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前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4.2±2.9)mm(范围:11.0~23.6 mm)升至术后即刻的(45.3±7.5)mm(范围:29.4~56.5 mm),末次随访时为(44.3±6.8)mm(范围:29.6~56.0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脊髓长度
原文传递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涛 陶惠人 +4 位作者 黄景辉 李涛 陈向波 杨卫周 刘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97-300,324,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 SEP 监测,...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 SEP 监测,男性47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17.8±8.2)岁(6~4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9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结核后凸 1例。SEP 监测异常的标准为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分析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与手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术中 SEP 监测异常,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为假阳性病例;1例患者术中 SEP 未见异常,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为假阴性病例。本组资料中 SEP 监测敏感性达90.9%,特异性97.7%,假阳性率2.3%,假阴性率9.1%。手术时间、出血百分比、固定节段与术中 SEP 监测波幅的下降率存在直线相关(P =0.000,P =0.000,P =0.000),出血百分比影响最大。结论SEP 监测敏感性较高,但影响因素多、单独使用SEP 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合理的联合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并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神经系统并发症防治措施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莞锋 仉建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42-445,449,共5页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近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度僵硬脊柱畸形。但文献报道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术中有效的监护、及时合理的处理、合适的动...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近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度僵硬脊柱畸形。但文献报道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术中有效的监护、及时合理的处理、合适的动脉压、恰当的坚强固定以及卫星棒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减少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后路全椎体切除并脊柱重建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瑶 解京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827-2829,共3页
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 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的对PVCR的具体手术操作,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的研究也愈发广泛,其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截骨术 脊柱畸形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明 马华松 +4 位作者 吴继功 谭荣 赵福江 沙鑫 赵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58岁,平均28.6岁。所有入选患...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瞻性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技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58岁,平均28.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trunk shift,TS)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相关参数。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其临床疗效,使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情况,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68.9±108.3)min(312~7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 173.7±1 226.6)mL(800~5 100mL),随访时间平均22.5个月(12~40个月),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124±20.4)°(91°~160°),侧凸Cobb角平均(87.2±45.2)°(0°~156°);术后后凸角平均(46.8±21.5)°(10°~120°),侧凸角平均(49.1±26.9)°(0°~109°),矫正率分别为62.3%和45.2%;末次随访时后凸、侧凸Cobb角有轻度丢失,但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由术前的(38.6±17.2)mm减少至(11.5±11.2)mm,SVA由术前(33.5±11.4)mm减少到术后(9.6±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VAS、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14例次(37.8%)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0.8%),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次(27%),包括胸腔积液2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消化系统并发症3例;螺钉松动拔出1例,螺帽脱落1例。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梯次矫形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应充分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下载PDF
PVCR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俊 徐建广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策略及安全性。方法 2007-01-2012-10,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策略及安全性。方法 2007-01-2012-10,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手术治疗18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s角,并评估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250~460 min,平均318 min;术中出血量1600~2600 ml,平均2120 ml,术后Cobb’s角平均10~21°,平均16.6°,矫正率77.8%,术中及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6.8月,复查X线,后凸矫形无丢失,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钛网无移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柱切除联合前方钛网支撑治疗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是较可靠的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柱切除术 截骨术.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段结核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奇 廖雄 +4 位作者 杨铁军 唐国军 陈亮元 陈小明 唐晓军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6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12例胸腰段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2.4岁。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隔1年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并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5h,术中出血平均2410ml;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平均随访25.3个月,术前、术后测得后凸Cobb角分别为49.9°±12.5°、18.3°±3.4°,平均矫正31.7°±10.9°,矫正率为62.8%±5.8%。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5例,FrankelC级3例、D级2例,术后FrankelD级1例,神经功能改善率80%。围手术期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各1例,发生率为16.7%;随访期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发生率为8.3%。术前VAS评分平均7.8分,术后平均2.9分,改善率62.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植骨节段全部骨性融合。结论一期PVCR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矫正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 截骨术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舒冬平 李绍刚 +3 位作者 王艳芳 邓汉华 彭勇骏 马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方法对35例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根据X线检查将畸形主弯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主弯下段,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主弯各段Cobb角,计算主弯各段贡献率,并统计主...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方法对35例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根据X线检查将畸形主弯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主弯下段,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主弯各段Cobb角,计算主弯各段贡献率,并统计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主弯及主弯各段Cobb角均显著降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主弯中段矫正度、贡献率均显著高于主弯上段和主弯下段(P<0.001),主弯上段和主弯下段矫正度、贡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在切除脊椎相邻上下椎至少置入1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患者主弯中段矫正度为37.4°±9.7°,18例未置钉患者主弯中段矫正度为20.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主弯中段对脊柱畸形矫正的贡献率最大,在切除脊椎的相邻上下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畸形的矫正、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矫形效果 主弯 COBB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