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48
1
作者 戴杰 周永 +2 位作者 李新玲 凌卓敏 丁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响后循环脑梗死(PCCI)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给83例急性PCCI患者阿司匹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口服,连续7d,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美国国立... 目的 研究影响后循环脑梗死(PCCI)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给83例急性PCCI患者阿司匹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口服,连续7d,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生化检测.统计14 d内发生颅内出血的例数.治疗90 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的预后;统计脑卒中复发、死亡的例数.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43例(51.8%),预后不良40例(48.2%),死亡11例(13.3%);脑梗死复发1例(1.2%);治疗14 d内发生颅内出血1例(1.2%).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血糖水平、血压、开始治疗的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低(OR=1.608,95% CI:1.401~1.879;P<0.01)、血糖水平低(OR=1.201,95% CI:1.011 ~1.322;P <0.05)是PCCI患者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CCI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糖水平是影响其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吴钢 许映雪 胡志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排除标准去除218例,然后收集患者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排除标准去除218例,然后收集患者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既往使用降糖药、既往使用胰岛素、冠心病、房颤、吸烟、既往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脑梗死家族史、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纤维蛋白原、梗死类型等20项因素的资料,再次剔除410例数据资料不全病例,最终人组的908例患者依据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后循环脑梗死组431例和前循环脑梗死组477例,并对相关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人院时Barthel指数将后循环脑梗死组分成可能预后良好组140例与可能预后不良组291例,同样对相关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8.5%(OR=1.919,P=0.004,95%CI:1.230~2.993)、既往使用胰岛素(OR=2.108,p=0.089,95%CI:0.892~4.982)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OR=0.655,P=0.028,95%CI:0.449~0.955)为前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8.5%(OR=2.502,P=0.013,95%CI:1.217-5.147)、纤维蛋白原(OR=2.318,P=0.001,95%CI:1.381-3.891)、发病时间(OR=2.120,P=0.011,95%CI:1.191~3.7721、年龄(OR=I.022,P=0.015,95%CI:1.004~1.039)为可能影响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论在脑卒中预防中可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判断脑卒中风险和干预效果的临床生物学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柳春雨 武建宏 杨晓丹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常规治...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应用阿加曲班+常规治疗,两组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等差异.治疗期间,治疗组行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阿加曲班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红细胞比容(Hct)和全血相对切变率指数(高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切变率(高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Hct、血浆黏度、全血相对切变率指数(高切)、全血黏度切变率(高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MBI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阿加曲班用药60mg/d时,治疗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阿加曲班用药30mg/d和停药2d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APTT均显著缩短;不同时间点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用药60mg/d时,治疗组凝血综合指数明显降低,凝血因子活性明显提高,而在阿加曲班用药30mg/d和停药2d时,复查凝血综合指数和凝血因子活性均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曲班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冯湧 于学超 +1 位作者 孟虹媛 张同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92-239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脑组织缺血范围分为前循环(缺血)组60例、后循环(缺血)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 目的:研究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根据脑组织缺血范围分为前循环(缺血)组60例、后循环(缺血)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组6例。3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于病情加重当天及第2天采用阿加曲班60 mg/d静脉持续泵入,病情缓解后的第5天减量为10 mg经静脉持续泵入治疗,3 h/次,bid,7 d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3组患者NIHSS、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时,3组患者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腔隙性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时,3组患者APTT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加曲班治疗不同脑组织缺血范围的进展性脑卒中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尤其是针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显效快、抗凝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腔隙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对患者血液流变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金泉伟 邹兴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25-228,232,共5页
目的: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9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患者予... 目的: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9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程度(CD 62p、CD 63阳性表达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他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小板CD 62p、CD 63阳性表达率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MCP-1、ICAM-1、VCAM-1、HI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IGF-1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血液黏度,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短期内神经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奥扎格雷钠 后循环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通栓活络汤联合针刺补救治疗对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庞海英 杜宗攀 +1 位作者 李杰 谢秀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观察通栓活络汤联合针刺补救治疗对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后循环脑梗死(PO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PO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通栓活络汤联合针刺补救治疗对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后循环脑梗死(PO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PO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补救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栓活络汤联合针刺补救治疗,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学指标、脑氧代谢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构音障碍、肢体偏瘫、头晕眩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面瘫、眼震、恶性呕吐、肢体麻木评分和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3 d、7 d、14 d 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AVDO_2)、脑氧摄取率(ERO_2)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量(Q)、管腔直径(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乳酸(Lca)水平及椎基底动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级、评分、预后良好率及Barthel指数分级和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栓活络汤联合针刺补救治疗可显著改善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POCI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日常独立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栓活络汤 针刺疗法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后循环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俊 高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炎症反应指标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诊断为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PAF、炎症反应指标、脂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PAF、HMGB1、FKN、CD40L、IL-18、HCY、DKK1、LDL-C、Vaspin、Resistin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Visfati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高PAF含量患者血清中HMGB1、FKN、CD40L、IL-18、HCY、DKK1、LDL-C、Vaspin、Resistin的含量显著高于低PAF含量患者,Visfatin的含量显著低于低PAF含量患者。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PAF含量升高与炎症反应激活、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炎症反应 脂代谢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志明 周广怡 +2 位作者 卢婷婷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86-988,共3页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的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结构有无区别,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所有后循环缺血并进行...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的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结构有无区别,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所有后循环缺血并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397名患者,分析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中,脑血管造影发现后循环血管病变304例,共435处血管。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后循环血管病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没有明确风险因素的78例患者中,椎动脉发育不全或后循环血管变异25例。结论后循环缺血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率较高,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在无风险因素的患者中以椎动脉发育不全或后循环血管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后循环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丹 刘伟 +2 位作者 胡月新 黄芩 韦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中,椎动脉颅外段狭窄(OR=1.982,95%CI:1.120-3.989)、椎动脉颅内段狭窄(OR=2.241,95%CI:1.102-4.890)和大脑后动脉狭窄(OR=1.902,95%CI:1.104-3.531)与后循环脑梗死相关(P〈0.15)。结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可能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椎动脉颅外段狭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基底动脉狭窄 大脑后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俊湖 卓军 +1 位作者 巩利 张立攀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PCCI患者100例,依据椎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分为不稳定性斑...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PCCI患者100例,依据椎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UP组,n=30)、稳定性斑块组(SP组,n=50)、无斑块组(NP组,n=20)。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神经细胞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神经功能、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症状、后循环缺血及预后情况。结果UP组患者的血清YKL-40、VCAM-1、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的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SP组、NP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SP组、NP组,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低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的头晕、双肢乏力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SP组、NP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显著高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后循环脑梗死 炎性因子 神经细胞因子 斑块形成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形态及结构改变与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世松 李禄卿 +2 位作者 丁欣 王洪涛 宋文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7期681-682,共2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形态与结构的改变与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2日至2016年4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患者2341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椎动脉优势情况分组。整理三组观察对象的资料与...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形态与结构的改变与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2日至2016年4月31日前来我院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患者2341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椎动脉优势情况分组。整理三组观察对象的资料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左侧椎动脉优势组发生脑梗死445例(44.2%),右侧椎动脉优势组241例(49.5%),双侧等粗组326例(38.3%),左侧椎动脉优势组与右侧椎动脉优势组均高于双侧等粗组。结论:存在优势动脉的患者更易造成血管走向与结构的改变,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形态与结构改变会引发后循环脑缺血不足,增加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磁共振 后循环 脑梗死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倪健强 赵红如 +5 位作者 何萍 段晓宇 王辉 徐敏 方琪 董万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比较发病后21 d内合并SIRS与无SIRS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后循环脑梗... 目的: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比较发病后21 d内合并SIRS与无SIRS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后循环脑梗死诱发SIRS的若干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进一步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合并 SIRS 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9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1 d内出现SIRS。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脑干受累、入院时 NIHSS 评分和吞咽困难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 NIHSS 评分(OR=1.132,95%CI 1.011~1.269,P=0.032)、脑干受累(OR=4.044,95%CI 1.129~14.494,P=0.032)为影响后循环脑梗死诱发 SIRS 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OR=1.552,95%CI 1.060~2.272,P=0.024)是后循环脑梗死合并SIR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是否累及脑干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了合并SIRS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与前循环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培丽 刘迎梅 +1 位作者 江玲玲 郭晓静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695-698,共4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I)和前循环梗死(ACI)的责任动脉和危险因素,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年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住院的资料完整的89例经MRI确诊的PCI或ACI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脑卒中的责...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I)和前循环梗死(ACI)的责任动脉和危险因素,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年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住院的资料完整的89例经MRI确诊的PCI或ACI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脑卒中的责任动脉分类根据TOAST分型的诊断标准。结果共入组89例,其中ACI 46例(53.5%), PCI 43例(46.5%)。两种梗死类型最常见的责任动脉是小动脉闭塞(49.4%),发生在PCI患者的65.1%和ACI患者的23.9%。在PCI组,最常见的是小动脉闭塞(65.1%);在ACI组,最常见的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50.0%)。PCI组与A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引起的梗死患者在PCI(4.6%)中所占比例少于ACI患者(10.9%)比率,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危险因素频率分析显示,PCI组的糖尿病和吸烟比例(51.2%&55.8%)明显较ACI组(33.3%&42.2%)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PCI组和ACI组责任动脉有所不同,危险因素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梗死 前循环梗死 病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峥 陈艳 +2 位作者 程琼 李永坤 汪银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2期2769-2771,共3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丁苯酞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丁苯酞组第1~14天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每次25 mg,每日2次,第15~90天...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丁苯酞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丁苯酞组第1~14天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每次25 mg,每日2次,第15~90天口服丁苯酞胶囊0.2 g/次,每日3次。应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治疗后不同随访期进行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评估。结果丁苯酞组14 d和90 d的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降低(P〈0.05),对照组仅有90 d的NIHSS评分均较入组时降低(P〈0.05),丁苯酞组14 d和9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14 d和90 d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90 d随访丁苯酞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后循环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脑梗死 丁苯酞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科 李强 +4 位作者 贾叶华 李爽 胡岩芳 王丽云 王文胜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3539-354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是否与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19例住院3 d内发生的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CTA或DSA行头颈...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是否与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19例住院3 d内发生的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CTA或DSA行头颈部血管检查,计算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CysC水平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219例患者(平均年龄70.2岁),有大动脉粥样硬化78例(35.6%)。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部位分别是颅外段椎动脉28例,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35例(椎动脉8例,基底动脉25例,椎动脉+基底动脉2例)和串联狭窄15例(包括颅内段和颅外段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颅外段狭窄患者CysC水平更高(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CysC与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Cys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高水平的CysC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后循环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段 颅外段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特点及影像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志勇 焦劲松 +2 位作者 薛爽 田朝晖 刘尊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3313-3317,共5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经磁共振确诊的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5例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经磁共振确诊的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临床特点:经研究本组患者以后循环缺血(84%)为主,临床表现以不间程度头晕(40%)最常见.(2)影像分析:头颅CT漏诊2例(8%).头颅MRI及MRA诊断率100%.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及基底动脉侧向偏移均以2级(Smoker分级法)最常见(分别占60%及68%),且基底动脉以右侧移位多见(60%).延髓受压变形常见(40%).基底动脉钙化占(12%)及并发脑积水(4%)少见.另外,VBD常合并后循环颅内血管动脉硬化性斑块(40%以上).(3)随访结果:随访期(0.5~1.5年)内3例(12%)患者发生严重的脑干梗死,其中2例(8%)死亡.均为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及侧向偏移程度3级者.结论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临床表现多样,但表现为后循环缺血并不少见,尤其是高龄患者.因其致死及致残率较高,我们必须及早诊断,磁共振对明确诊断及评价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后循环 脑缺血 脑梗死 影像学
原文传递
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与静脉溶栓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范百亚 康静 +1 位作者 贺亚龙 马世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术后即刻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用尿激酶行责任血管动脉溶栓的患者39例为动脉溶栓组(IAT组),回顾2010年7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采用rt-PA行静脉溶栓的患者34例为...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术后即刻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用尿激酶行责任血管动脉溶栓的患者39例为动脉溶栓组(IAT组),回顾2010年7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采用rt-PA行静脉溶栓的患者34例为静脉溶栓组(IVT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以及3 m后NIH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IVT组和IAT组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3 m NIHSS评分均显著减低;与治疗后即刻比较,两组治疗后3 m NIHSS评分均显著减低。与IVT组比较,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3 m IAT组NIHSS评分均显著减低。IVT组34例患者中16例(47.1%)于3 m内死亡,IAT组39例患者中7例(17.9%)于3 m内死亡,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8)。IVT组并发出血4例(10.3%),IAT组3例(8.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36)。结论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后病死率、溶栓后即刻及3 m后神经功能评估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脑梗死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泽鑫 郑宾 郭海强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306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周。比较两组凝血指标、血脂、疗效、治疗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及Barthe...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306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周。比较两组凝血指标、血脂、疗效、治疗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而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P<0.01)。研究组的疗效、m R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凝状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后循环脑梗死
下载PDF
CTA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田德名 朱玉胜 +1 位作者 周逢春 张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318-3321,3326,共5页
目的:研究CTA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因椎基底动脉狭窄在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就诊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 目的:研究CTA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因椎基底动脉狭窄在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就诊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采用CTA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炎症反应相关分子、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分子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后循环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TIA组且不稳定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于TIA组;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患者血清中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的含量均高于TIA组;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纤维斑块患者血清中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的含量均高于钙化斑块患者,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中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的含量均高于纤维斑块患者。结论:CTA能够准确评估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且与神经损伤程度、斑块性质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椎基底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汝旺 梁红斌 +6 位作者 陈捷 黄小燕 李炯泰 陈静妮 周钊江 庞小敏 徐孟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894-897,共4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PCCI患者142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PCCI患者142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状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PCCI患者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稳定凝血功能,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超时间窗 后循环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