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7
1
作者 罗从风 陈健 孙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介绍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讨论二=三柱理论在决定后侧平台骨折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间,共收治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36例,均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单纯后侧入路20例,其中... 目的介绍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骨折类型、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讨论二=三柱理论在决定后侧平台骨折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间,共收治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36例,均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单纯后侧入路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9~52岁(平均38.5岁)。前后联合入路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7~49岁(平均37.3岁)。结果经12~15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36例全部愈合。平均x线愈合时间为15.7周(11~16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7.6周(13~21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8~92分,平均83.4分。1例患者术中内侧腓肠肌膝下内侧血管损伤,术后1例出现切口裂开,1例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的F和P值分别为1.186,0.169;4.923,0.536;1.931,0.2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胫骨平台CT水平面三柱结构决定骨折类型后,单纯后侧或前后联合人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后柱 后侧入路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锡阳 魏伟强 +3 位作者 李伟伟 李洪波 庞晓阳 周炳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9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0.4±20.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60.7±146.2ml,住院天数平均为13.6±3.2d;B组分别为231.4±27.3min、1023.8±197.9ml和18.7±3.6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7~34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1例出现结核脓肿复发,经前路脓肿清除后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出现。神经功能ASIA分级A组中术前有障碍者25例,术后24例改善明显;B组中术前有障碍者18例,术后15例改善明显。Cobb角A组由术前的32.5°±13.2°减小到术后的15.3°±8.2°;B组由术前的35.2°±14.3°,减小到术后的15.8°±8.7°。ESR值A组由术前的36.2±5.6mm/h,减小到术后的20.5±4.3mm/h;B组由术前的38.5±6.1mm/h,减小到术后的19.6±4.1mm/h。两组的ASIA、Cobb角及ESR值变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内固定 植骨 后路
下载PDF
下腹正中小切口修补双侧腹股沟疝 被引量:46
3
作者 陈双 杨斌 +2 位作者 周军 赖东明 江志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9-370,共2页
在2006年笔者完成了“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的对照研究”后又开展了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我们发现TEP与后进路修补在理念和手术层面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后者的切口较大,且仅为单侧修补。但TEP手术须全麻,费用较高,对嵌... 在2006年笔者完成了“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的对照研究”后又开展了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我们发现TEP与后进路修补在理念和手术层面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后者的切口较大,且仅为单侧修补。但TEP手术须全麻,费用较高,对嵌顿疝或巨大滑疝等不适宜,且其学习曲线也较长。因此,能否在直视下小切口、在腰麻甚至局麻下完成双侧疝手术成为我们研究的目标。笔者对下腹正中后进路小切口修补双侧腹股沟疝的方法进行了不断完善。临床实践表明,本方法简明、快捷,疗效确切,对手术器械要求不高,经过规范的技术培训后,易于掌握。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双侧 疝修补术 后进路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子琦 王春生 +2 位作者 杨佩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及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7年5月,行PA或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及后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7年5月,行PA或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采用PA(PA组),35例采用DAA(DA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4个月,平均30.2个月。DAA组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DAA组手术时间较PA组明显延长(P<0.05),但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术后首次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及首次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均优于PA组(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1个月,DA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A组(P<0.05),但3、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4 d、1周及2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PA组(P<0.05)。结论选择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该手术入路具有学习曲线较长、适应证较窄、需要特殊手术器械等不足,需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入路 早期康复
原文传递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43
5
作者 梁文清 徐国建 +4 位作者 周国芳 翁东 谢明华 赵晓峰 钱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7-01—2010—12收治的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组(A组)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组(B组),采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7-01—2010—12收治的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组(A组)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组(B组),采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组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时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内固定术 短节段 后路 经伤椎
原文传递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仲飙 张弛 +2 位作者 孙辉 杨光 王竞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观察后外侧联合后内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即刻、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11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采用... 目的观察后外侧联合后内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后即刻、12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11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12—2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73~92分,平均(82.4±6.8)分,ROM平均为(121.6±1.2)。术后即刻与12个月TPA、PA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联合后外侧人路可治疗广泛而复杂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双切1551对于后内侧和后外侧骨折复位和固定都较充分.对软组织创伤较小,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后柱骨折 后侧入路
原文传递
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被引量:32
7
作者 任斌 蔡林 +3 位作者 王建平 邓洲铭 陈志龙 杨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人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人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椎管 后路手术 椎板切除 疗效
下载PDF
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宏其 唐明星 +5 位作者 郭超峰 刘少华 王昱翔 邓盎 刘金洋 吴建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角度26°~55°,平均37°。结核病灶累及范围:T1~T2 1例,T2~T3 4例,T3~T4 5例,T4 2例,T4~T5 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95min,术中失血量300~2500ml,平均850ml。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1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者ASIA分级改善1~2级。术后后凸角度6°~18°,平均10°,平均矫正2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73.0%,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上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间植骨 内固定 后路
下载PDF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 被引量:27
9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5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昌耘冰 权日 张余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22例复杂下颈椎损伤在全麻下行前后路一期手术,先后路减压复位侧块钢板内固定,再前路减压植骨;或者先后路单开门减压,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22例复杂下颈椎损伤在全麻下行前后路一期手术,先后路减压复位侧块钢板内固定,再前路减压植骨;或者先后路单开门减压,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8例脱位者达完全复位,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无断裂,植骨后4个月均骨性融合,无血管、神经、食道、气管损伤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发生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是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损伤 内固定 手术入路 脊髓功能 适应证
原文传递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9
10
作者 楚磊 陈亮 +4 位作者 汪洋 柯珍勇 陈富 程昀 邓忠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7节段6例。单节段22例,双节段1例。相应症状均表现为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在直径6.3 mm经皮内窥镜直视下,采用磨钻去除相应节段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及部分椎板,呈"钥匙孔"样显露,去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记录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分别为(7.35±1.05)、(2.87±0.84)、(1.85±0.42)、(1.72±0.64)、(1.40±0.75)、(0.75±1.58)、(0.77±1.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 髓核摘取术 颈椎病 后路
下载PDF
颈椎后路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11
作者 周非非 韩彬 +19 位作者 刘楠 苑垒 田晶 李莉 蔡思逸 陈峰 孙浩林 张志成 郭航 毛海青 丁琛 殷国勇 孙宇 贺宝荣 刘浩 杨惠林 李淳德 沈建雄 孙天胜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98-508,共11页
颈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脊髓病和(或)神经根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在《... 颈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脊髓病和(或)神经根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颈椎后路手术自身特点,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颈椎后路手术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供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朱旻宇 滕红林 +4 位作者 黄克伦 王宇 林超伟 吴诗阳 王建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8-495,共8页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 目的 :评价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0月,共有43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选,随机分入两个手术组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其中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23例,随访时间23.1±5.9个月;采用PPECD治疗20例,随访时间25.6±8.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点(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创口疼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时ACDF组及PPECD组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13±1.78分、1.02±2.24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较术前的7.13±1.25分、7.28±1.30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d时PPECD组的创口疼痛VAS评分为1.91±0.58分,显著小于ACDF组的3.87±1.19分(P<0.05),但术后1周后随访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PPECD组在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小于ACDF组(P<0.05)。ACDF组和PPECD组术后1年时颈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13.7°±6.9°和8.2°±4.8°,较术前的4.3°±11.3°、4.7°±8.9°均有显著增大(P<0.05),且ACDF组的平均增幅显著大于PPECD组(P<0.05)。术后1年时PPECD组的颈椎活动度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DF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NDI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及Macnab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ACDF相当,但前者手术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经皮 脊柱内镜 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应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临床报告 被引量:24
13
作者 段婉茹 刘振磊 +7 位作者 关键 夏之远 赵兴华 菅强 兰海涛 赵宗茂 菅凤增 陈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2-787,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单纯后路方式松解前方软组织,复位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6月诊治的37例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单纯后路方式松解前方软组织,复位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6月诊治的37例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42.3±12.3)岁(范围:18~69岁)。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良等先天性骨发育异常。术中通过后路寰枢椎关节间撑开松解前方软组织,在侧方关节间植入高度适宜的融合器,并利用悬梁臂技术进行复位和融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指标主要包括寰齿间距,齿状突尖距钱氏线的距离,斜坡枢椎角及脊髓空洞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影像学指标。结果37例患者的JOA评分由术前的10.5分增至术后1年的14.4分(t=14.3,P=0.00);34例患者在术后获得了寰枢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平均斜坡枢椎角由术前的(118.0±6.5)°增至术后的(143.7±5.0)°(t=6.2,P=0.00)。33例患者术前合并脊髓空洞,24例术后1周出现脊髓空洞缩小,共3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脊髓空洞缩小。28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了骨性融合,全部患者在术后12个月出现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短暂头晕,诊断为单侧椎动脉闭塞,2周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术后颈部疼痛,1个月后症状消失。无植入物失败、融合器沉降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融合器置入和悬臂技术能够在多数病例中实现满意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颅底凹陷 后路
原文传递
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陶杰 杭栋华 +4 位作者 王秋根 高伟 朱力波 吴小峰 高堪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63-186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采用改良的侧后方“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3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人路自胭肌和比目鱼... [目的]探讨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采用改良的侧后方“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3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人路自胭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内与后外侧髁。骨折块直视下复位,用3.5mm“T型”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半月板与韧带损伤均I期修复。[结果]13例患者全部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1个月80°-130°,平均105°;术后3个月90°-135°,平均115.3°;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115°-135°,平均125.1°。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无1例发生手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结论]本组所采用的改良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减少前方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和固定骨折块可以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方骨折 侧方入路 膝关节功能 钢板固定
下载PDF
不同方式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2
15
作者 芦浩 徐海林 +2 位作者 姜保国 付中国 张殿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观察2种方式的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的19例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2例,女7例;年龄21~61岁,平均37.4岁。均采用切开复... 目的观察2种方式的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的19例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2例,女7例;年龄21~61岁,平均37.4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采用后内侧直切口11例,后内侧弧形切口8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并发症、术后感染、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10.7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后内侧直切口患者的VAS评分为0—3分,平均1.1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3~100分,平均90.8分。采用后内侧弧形切口患者的VAS评分为0~3分,平均1.3分;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为80.100分,平均90.1分。1例采用后内侧弧形切口的患者后内侧伤口不愈合,经过4个月的换药治疗后伤口瘢痕愈合。结论后内侧入路无论是直切口还是弧形切口,均可以为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后pilon 入路
原文传递
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尹庆水 张余 +3 位作者 刘景发 曹正霖 夏虹 权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下颈椎侧块的解剖特点 ,评估Axis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16具成人正常下颈椎防腐标本 ,观察解剖特点 ,探查并测量改良Magerl法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深度以及与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应用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 目的 :研究下颈椎侧块的解剖特点 ,评估Axis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16具成人正常下颈椎防腐标本 ,观察解剖特点 ,探查并测量改良Magerl法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深度以及与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应用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 18例。结果 :改良Magerl法进针点选在术中可视侧块中点内下 1~ 2mm处 ,深度13 2~ 16 4mm ,进针角度分别为矢状面角度 45° ,水平面角度 2 9°。距动脉和神经根的距离分别约为 4 1mm和1 9mm。临床应用 18例 ,平均随访 8个月 ,无并发症 ,15例获骨性融合 ,脊髓功能除 1例无改善外 ,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改良进针法更适合于国人。Axis系统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需后路减压的下颈椎不稳。侧块固定有一定风险 ,但只要熟悉解剖特点 ,规范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不稳 颈椎侧块 后入路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永进 李甲 +2 位作者 綦珂 薛晨晨 徐卫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髋臼假体位置、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AA组与PA组年龄[(58.0±11.9)岁vs.(61.0±10.4)岁]、体重指数(25.1±3.7 vs.24.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A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76.0±17.4)min vs.(71.0±14.3)min,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8±1.7)d vs.(4.9±2.3)d,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238.0±55.3)m L vs.(387.0±61.2)m L,P<0.05]。髋臼位置方面,DAA组和PA组髋臼前倾角(17.3°±5.3°vs.18.6°±5.1°)、髋臼外展角(38.5°±5.7°vs.37.7°±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使用助行器时间明显缩短[(24.6±7.8)d vs.(31.7±10.2)d,P<0.05],术后6周随访时DAA组Harris评分更高[85.7±5.4 vs.81.3±6.1,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7 vs.92.3±5.3,P>0.05)。DAA组出现1例(2.2%)大转子骨折,1例(2.2%)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未出现脱位病例;PA组出现1例(2.1%)髋关节后脱位,1例(2.1%)腹股沟区疼痛。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明显比后外侧入路疼痛轻、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假体位置更佳,短期效果肯定,可获得快速康复及良好的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邓险峰 张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入路在解除脊髓受压、恢复脊髓稳定性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用前路手术入...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入路在解除脊髓受压、恢复脊髓稳定性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用前路手术入路法,对照组60例采用后路手术入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且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但是观察组的术后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采用前路手术入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后路 手术入路 胸腰段 脊柱 骨折
下载PDF
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56例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陆浩 龙仁平 +2 位作者 李启荣 韦华 潘常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8-489,共2页
无张力疝修补术方式多样,修补材料品种繁多,手术效果及治疗费用差别较大。如何更加简单而有效地治疗此类病人,同时又能较好地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是每个外科医生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后入路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原文传递
后入路后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徐鹏 王远涛 +1 位作者 肖平 安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探讨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中心收治的35例行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21例;年龄15 ~70岁,平均45.8岁.术前均行肾上腺高分辨CT平扫确定肿瘤... 目的 探讨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中心收治的35例行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21例;年龄15 ~70岁,平均45.8岁.术前均行肾上腺高分辨CT平扫确定肿瘤大小、形态及位置.肿瘤直径10 ~ 60 mm,平均31 mm.结果 35例均成功通过后入路途径完成肾上腺或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38 ~ 138 min,平均70.1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0~5d,平均2.1d,术后住院2~6d,平均3.7d.总住院费用14 789 ~31 992元,平均21 239元.围手术期无术后出血、肺栓塞、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后腹腔解剖层次清晰,安全、有效.为临床肾上腺肿瘤的治疗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后腹腔镜 微创 后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