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0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 A PRELIMINARY RESULT 被引量:98
1
作者 PATS Collaborating Group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9期72-79,共8页
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 (PATS) wa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hich aimed at determining whether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fatal and nonfata... 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 (PATS) wa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hich aimed at determining whether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fatal and nonfatal stroke incidence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LA). 5 665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by a sealed envelope syste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ranged from 80 to 280 mm Hg and diastolic (DBP) from 50 to 150 mmHg. The average SBP was 154 mmHg and average DBP 93 mmHg. The mean age was 60 years. Among the patients, women accounted for 28%. In 71% the latest stroke was ischemic. Average follow-up approximated to 2 years. The three-year average SBP was 149 mmHg for the placebo group and 144 mmHg for the indapamid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three-year DBP was 89 mmHg and 87 mmHg respectively. The three-year first incidence of fatal and nonfatal stroke was 12.3 per 100 patients placebo treatment and 9.4 per 100 with indapamide. The relative risk by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0.71 (P=0.0009). For deaths from all causes, the relative risk was 0.91. (P>0.05). The findings of this trial indicate that in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stroke or TLA,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of 5 / 2 mmHg with 2.5 mg indapamide reduced the first incidence of fatal and nonfatal stroke by 29%, with three-year absolute benefit of 29 events per 1000 partici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post-stroke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STUDY A PRELIMINARY RESULT THAN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3
2
作者 王朴 郭毅 +4 位作者 张君梅 赵磊 崔晓晨 廖维靖 岳光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529-539,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MEDLINE、EMbase、PEDro、OpenSIGLE、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NTIS)、CNKI、VlP、万方数据库和CBM...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MEDLINE、EMbase、PEDro、OpenSIGLE、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NTIS)、CNKI、Vl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关于运动想象疗法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0年10月。由3名研究者根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25软件和GRAEDpro ler 3.2.2软件。结果共纳入16个RCT。Meta分析四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Fur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持续8周、6周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训练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与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13.89(4.53,23.25)、9.45(3.67,15.23)和7.81(1.96,13.65)],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持续6周的运动想象疗法训练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与其他脑卒中后康复治疗方法(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比较,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MD=5.70,95%CI(3.17,8.22),P=0.30]。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等级。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且副作用甚小,操作简便,与脑卒中后其他康复治疗方法相比成本较低,临床医生可将实施运动想象疗法作为强推荐。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各研究评价方法变异性较大,并且存在评价时间的不同,故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方式与方法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期 运动想象疗法 康复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高雁鸿 李建梅 +1 位作者 粟茂 李燕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比较疏肝调气配穴针刺与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果糖组,每组30例。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 目的:比较疏肝调气配穴针刺与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风后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果糖组,每组30例。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穴取膻中、气海、天枢、内关、公孙、太冲,每天1次;乳果糖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每次20~30mL,晨起顿服,每日1次。本研究共11周,包括基线评估1周,治疗6周,随访4周。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结束至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以及相关胃肠激素水平如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随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至首次排便时间针刺组为(30.18±16.14)h,乳果糖组为(43.22±28.4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与随访时两组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均优于乳果糖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升高血浆MTL、SP水平(均P<0.05),降低SS、VIP水平(均P<0.05),且变化程度针刺组优于乳果糖组(均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调气配穴针刺较乳果糖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有取效快、疗效优、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与升高兴奋性调节肽、降低抑制性调节肽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慢传输型便秘 针刺 疏肝调气法 乳果糖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鸿杰 钟宝亮 +1 位作者 范银萍 胡洪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目前重性抑郁发作的脑卒中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针刺治疗,穴取百会...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目前重性抑郁发作的脑卒中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等,并口服安慰剂;对照组行非穴点(取位于观察组穴位旁5mm处)浅刺,并口服氟西汀,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评分、针刺不良反应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3.9%(17/23)和80.0%(16/2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治疗后ASES评分,对照组治疗后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组ASE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3/23)和15.0%(3/20),均为一过性,对症处理后未再出现。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没有明显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中风后 针刺疗法 氟西汀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5
作者 秦宏 马丹 +1 位作者 罗峰 祁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9-1152,1160,共5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疼痛肿胀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扎。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周、3周...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疼痛肿胀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扎。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周、3周后进行VAS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评定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3周后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手肿胀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周及3周后手部肿胀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治疗3周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肌内效贴布能快速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偏瘫侧手部的肿胀及疼痛,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布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疼痛 肿胀
下载PDF
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6
作者 高佳秀 周鸿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针刺风池穴的即刻效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针刺风池穴的即刻效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项丛刺疗法,穴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每日1次,并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每周2次。两组均每次治疗30min,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采用吞咽超声诊断仪及表面肌电图(s EMG)观察针刺风池穴即刻对吞咽相关肌肉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提高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振幅(P<0.05),减少颏舌骨肌运动时间、增大颏舌骨肌位移(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项丛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影响吞咽相关肌肉,提高肌肉振幅并减少吞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针刺 项丛刺 风池 即刻效应 吞咽超声诊断仪 表面肌电图 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倢 梁伟雄 +2 位作者 刘琼 秦劭晨 黑赏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07-614,共8页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外文数据库如Pub ...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外文数据库如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从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2月)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涉及76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对于恢复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内科常规治疗或内科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高于不联合治疗组(P<0.01);(2)对于急性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不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无差别(P=0.05);(3)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肺部并发症作用尚不确定。【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内科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时机、疗程、并发症等的疗效评估等仍然需要设计合理、报告规范的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改善的Meta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周歆 任路 +1 位作者 高媛媛 吴维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75-2879,共5页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13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前后HAMD积分变化情况说明在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及降低血清中5-HT的再摄取方面针刺治疗优于抗抑郁药物对照组[SMD=-0.45,95%CI(-0.71,-0.19),Z=3.38(P=0.000 7)]。(2)在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针灸疗法疗效尚不明确。意义:治疗前后HAMD量表积分变化提示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抗抑郁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过程中,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抗抑郁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但各亚组间结论不明确,今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 抑郁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晓燕 王升旭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进行针刺;对照组选用照海、申脉、神门、印...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进行针刺;对照组选用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穴常规针刺。两组同时选取辨证配穴。每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0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阿森斯(AIS)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睡眠率改善程度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进行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伴睡眠倒错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纳甲法 脑卒中 睡眠倒错 针刺治疗
下载PDF
传统功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轻度抑郁、焦虑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杜仁仁 孙文江 +2 位作者 蔡珍珍 宋磊 朱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52-160,共9页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功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轻度抑郁、焦虑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出现轻度抑郁、焦虑的群体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改善其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功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轻度抑郁、焦虑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出现轻度抑郁、焦虑的群体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改善其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法选取60例有抑郁、焦虑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进行每天1次、每次20 min的传统功法(放松功)训练,连续训练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巴塞尔指数(Barthel),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AMD、HAMA量表减分率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HAMD量表中的"抑郁情绪、早醒、工作兴趣减退感、现实解体、全身性症状、能力减退感、绝望感"项目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HAMA量表中的"焦虑体验、紧张感、失眠"项目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传统功法(放松功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效且效果比单纯的康复治疗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焦虑 放松疗法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春雨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适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用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一次,每周5次,4周后分析比较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在目测类比评分(VAS)、肢体肿胀评分、Fugl-Meyer评分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疼痛及肿胀症状,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活动,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温针灸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心理干预及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娄建伟 梁临平 +1 位作者 贺燕 郭洪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口服帕罗西汀合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8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口服帕罗西汀合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8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对脑卒中后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和心理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6周末进行评测。结果181例患者中发生情感障碍81例(44.75%),其中66.67%(54例)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P<0.05~0.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6周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抑郁 焦虑 帕罗西汀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红霞 王彦华 +4 位作者 刘向哲 王伟民 张燕平 路永坤 杨国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192,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右佐匹克隆+安眠补脑口服液,治疗组口服右佐匹克隆+黄连阿胶汤加减,疗程均为2个...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右佐匹克隆+安眠补脑口服液,治疗组口服右佐匹克隆+黄连阿胶汤加减,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神经功能症状缺损评定量表(NDS)和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辨证阴虚火旺证量表(中医证候)的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多巴胺(DA)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比较两组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过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8.7%,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治疗组PSQI,Barthel,NDS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IL-6,CGRP,DA和LPO的含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PSQI,Barthel,NDS,中医证候的评分及血清IL-6,CGRP,DA,LPO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阿胶汤加减 脑卒中 失眠 阴虚火旺证
原文传递
高压氧辅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殷雪婧 王妮娜 +1 位作者 卢豪忠 王培嵩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结合珠蛋白(Hp)、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PSD患者...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结合珠蛋白(Hp)、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60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抑郁及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p及RBP4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9.84±1.08)vs.(31.48±4.06)分]及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10.86±2.06)vs.(23.76±3.87)分]显著降低,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p及RBP4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BO辅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患者,主要通过提高患者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炎症因子及血清Hp、血清RBP4水平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卒中 抑郁症 艾司西太普兰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白虎摇头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于学平 曹洪涛 马慧慧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白虎摇头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虎摇头针法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采用白虎摇头针法针刺肩髃、肩髎、曲池、合谷,其余腧穴平补平泻法;... 目的:比较白虎摇头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虎摇头针法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采用白虎摇头针法针刺肩髃、肩髎、曲池、合谷,其余腧穴平补平泻法;对照组所有腧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及肿胀程度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5.52%,优于对照组的2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Fugl-Meyer及肿胀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虎摇头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摇头针法 针刺疗法 中风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Meta analysi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光彩 符文彬 +5 位作者 许能贵 刘健华 朱晓平 梁兆辉 黄叶飞 陈远芳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METHODS:The internet was used to retrieve the Wanfang Medical Data System,Chinese Periodical Net,the Weipu Informa...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METHODS:The internet was used to retrieve the Wanfang Medical Data System,Chinese Periodical Net,the Weipu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PubMed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Relevant articles,up to September 2010,were manually retrieved.These papers included studies that had performed random and semi-random control trials for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PSD.Fifteen random control tests involving 109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individual cases,interventional measures and curative effects were extracted from this research.Grad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eta-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se studies.RESULTS: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for the curative rate on PSD revealed an OR of 1.48,95% CI = [1.11 1.97] and P=0.008.Comparison of obviously effective rate shows that OR=1.39,95% CI=[1.08 1.80] and P=0.01.Comparison of effective rate showsthatOR=0.83,95%CI=[0.631.09]andP=0.18.CONCLUSION:Comparison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in treating PSD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urative rate and remarkably effective rate,but no difference in effectiv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stroke depression ACUPUNCTURE Random control test Meta analysis.
原文传递
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曲梅 宋建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85-186,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针内关、足三里等穴,针后双膈俞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12复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两组均治疗3d,...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针内关、足三里等穴,针后双膈俞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及维生素B12复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两组均治疗3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顽固性呃逆 针刺 穴位注射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韩翠 罗永梅 李保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量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101例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生存质量的...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量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101例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康复训练、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和恢复自评得分,上述4个因素共解释了总体生存质量得分51.9%的变化(R2=0.519,P<0.05).结论 SIS量表评定脑卒中后1个月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可靠的信度和应答率;在脑卒中患者康复初期给予专业康复训练,及时心理干预患者抑郁状态和对疾病认知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脑卒中后 SIS 临床护理研究
原文传递
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志杰 刘朝晖 +1 位作者 杨敏 刘睿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每日25 mL,早餐时一次口服,连续服... 目的观察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每日25 mL,早餐时一次口服,连续服用10 d。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治疗结束后至首次排便所需要的时间)、便秘评分(治疗后、随访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89.19%,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为(28.56±14.13)h,优于对照组的(45.07±23.28)h(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随访时的便秘评分为(3.68±2.35)分和(5.13±1.65)分,优于对照组的(5.08±1.62)分和(7.22±1.97)分(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奇穴结合辨证选穴能较好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比较,具有见效快、疗效优、效果持续时间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针刺 董氏奇穴 平衡针奇穴 辨证选穴
下载PDF
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界兴 杨端卓 +2 位作者 王波 申军 康萍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447-3450,3454,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状态、神经递质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PSD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状态、神经递质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PSD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此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及匹斯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水平。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χ^2=4.242,P=0.039)。治疗后,2组HAMD评分、NFD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2组血清5-HT、NE及D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甘麦大枣汤联合黛力新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PS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减轻,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加味甘麦大枣汤 黛力新 抑郁状态 神经递质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