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9
1
作者 朱茂旭 蒋新 +2 位作者 杨杰文 季国亮 王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 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 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 H...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 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 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是由于土壤表面 Fe— OH、 Al— OH的质子化造成的。因此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能力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密切相关,从而可变电荷土壤中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贡献比恒电荷土壤中的大。 H+转化为可溶性铝的能力与土壤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随着 H+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铝的含量也增加。可变电荷土壤中可溶性铝增加的顺序为红壤 >赤红壤 >铁质砖红壤。在 H+的加入量小于 15 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当 H+的加入量大于约 15 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略小于赤红壤。棕壤的可溶性铝明显小于红壤和赤红壤,但比铁质砖红壤高。恒电荷土壤的可交换性酸量明显大于可变电荷土壤。但从总的看来, H+加入量的变化对可交换性酸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恒电荷土壤 表面正电荷 可溶性铝 交换性酸 氢离子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雷州半岛典型铁铝土剖面土壤的表面电荷特征及其可变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仁扣 赵安珍 +1 位作者 姜军 张甘霖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4-777,共4页
用采自广东省徐闻县的一个铁铝土剖面研究了不同层次土壤的表面电荷特征及电荷的可变性。结果表明,该剖面C层以下土壤的CEC小于88 mmol kg^-1,土壤游离氧化铁在140.9-220.3 g kg^-1之间,为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土壤表面正电荷的数量及pH... 用采自广东省徐闻县的一个铁铝土剖面研究了不同层次土壤的表面电荷特征及电荷的可变性。结果表明,该剖面C层以下土壤的CEC小于88 mmol kg^-1,土壤游离氧化铁在140.9-220.3 g kg^-1之间,为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土壤表面正电荷的数量及pH改变一个单位时表面正电荷的变化量均随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pH〈4.0时,土壤氧化铁对表面负电荷的贡献很小;但有机质的增加会使这一pH范围内土壤表面负电荷的可变性增加。该剖面土壤的PZSE高于PZNC,但两者均随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铝土 表面正电荷 表面负电荷 电荷的可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