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PET/CT全身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辛军 赵周社 +3 位作者 李红 陆喆 吴文凯 郭启勇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提高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CT性能模型测量CT值准确度和噪声,对模型进行两次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 kV、120 mA和120 kV、300 mA.另随机选取行PET/CT扫描的受检者30例... 目的 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提高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CT性能模型测量CT值准确度和噪声,对模型进行两次扫描,扫描条件分别为:120 kV、120 mA和120 kV、300 mA.另随机选取行PET/CT扫描的受检者30例,按体重静脉注射18F-FDG 3.70 MBq,PET/CT全身扫描条件为:PET采用三维+飞行时间+点扩展函数重建技术,1.5 min/床位;CT采用螺旋扫描,120 kV,自动曝光控制技术(30~210 mA,噪声指数25).模型图像和患者全身扫描CT图像分别按照常规方法和40% ASiR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SiR方法获得的模型CT值标准差较常规CT图像重建方法降低了33.0%(t=27.76,P<0.01),正常组织(脑、肺、纵隔、肝脏和椎体)和病灶(脑、肺、纵隔、肝脏和椎体)CT值标准差平均分别降低了21.08%(t=23.35,P<0.01)和24.43%(t=16.15,P<0.01),而肝脏正常组织和肝脏病灶分别降低了51.33%(t=34.21,P<0.01)和49.54%(t=15.21,P<0.01).结论 采用ASiR技术明显降低了PET/CT全身扫描低剂量CT图像的噪音,提高了CT图像质量,使其适用于定量分析研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原文传递
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18F—FDG摄取不均匀性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其勇 陈建伟 +4 位作者 张清波 李天女 丁重阳 孙晋 施海彬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68-171,185,共5页
目的观察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对18F—FDG的摄取是否均匀,分析摄取不均匀性的特点,并探讨其是否有助于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F—FDGPET/CT检查的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患者60例,测量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 目的观察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对18F—FDG的摄取是否均匀,分析摄取不均匀性的特点,并探讨其是否有助于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F—FDGPET/CT检查的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患者60例,测量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由2名有丰富经验的医师目测分析病灶对18F—FDG摄取不均匀性的特点,将不均匀形态分为不规则形摄取、部分不摄取、中心结节状摄取和边缘环状摄取,并分别作记录。同时观察指标还包括病灶部位、是否与邻近胸膜广基底粘连。结果60例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单独以SUVmax≥2.5作为鉴别诊断标准时,误诊率为56.7%,PET/CT综合性诊断的误诊率为38.3%。其中40例18F—FDG摄取不均匀,包括不规则形摄取15例,部分不摄取17例,中心结节状摄取5例,边缘环状摄取3例。14例结核病变中,有10例病灶部位位于两肺上叶尖后段。24例病灶与邻近胸膜广基底粘连,在感染性病变中的比例更高(14/21)。结论肺部良性结节样病变出现18F—FDG摄取不均匀的比例较高,在鉴别诊断时可以作为观察指标之一。病灶存在胸膜广基底粘连时应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 F18 摄取形态
原文传递
^(18)F-FDG PET在探查临床“不明原因发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培勇 江旭峰 +5 位作者 张立颖 管梁 陈素芸 姜磊 瞿毓敏 朱承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分析18F-FDGPET显像在临床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进行18F-FDGPET全身显像,结果提供给临床,帮助作病因诊断。结果:24例病人可分为3种情况:①18F-FDGPET显像阴性或... 目的:分析18F-FDGPET显像在临床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进行18F-FDGPET全身显像,结果提供给临床,帮助作病因诊断。结果:24例病人可分为3种情况:①18F-FDGPET显像阴性或不能提供临床诊断有效信息;②显像结果提供了有效信息,帮助临床诊断;③18F-FDGPET显像高度怀疑为恶性病灶。18F-FDGPET显像有助于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的阳性率可达58.3%(14?24),其中明确为恶性病变的占71.4%(10?14),包括淋巴瘤3例,白血病2例。良性病变28.6%(4?14),以感染和炎症为主。结论:18F-FDGPET显像有助于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非暴力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PET/CT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党凡 杨以理 李林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对非暴力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非暴力因素所致脊柱骨折的PET/CT表现,SUV>2.5定为放射性摄取增高,并分别对比MRI、单独CT图像,分析其对脊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和病因的判断。随访时间为6~30... 目的:探讨PET/CT对非暴力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非暴力因素所致脊柱骨折的PET/CT表现,SUV>2.5定为放射性摄取增高,并分别对比MRI、单独CT图像,分析其对脊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和病因的判断。随访时间为6~30个月。结果:有完整资料的25例脊柱骨折患者,PET/CT检出病变椎体39个,其中单发骨折17例,多发骨折8例,仅涉及椎体24例,同时涉及椎体及附件1例,其中椎体破坏4例,38个病变椎体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压缩性改变,病变处放射性摄取增高10例。PET/CT诊断脊柱陈旧性骨折15例,新近单纯压缩性骨折6例,病理性骨折4例。MRI检出病变部位36处,诊断陈旧性骨折15例,新近单纯压缩性骨折5例,病理性骨折5例。单独CT检出病变部位38处,诊断陈旧性骨折17例,新近单纯压缩性骨折3例,病理性骨折5例。PET/CT灵敏度98.9%、特异性95.6%、准确率98.2%,MRI分别为94.4%、82.2%、91.9%,单独CT为87.1%、68.9%、83.4%。结论:PET/CT在诊断非暴力性脊柱骨折性质较MRI及单独CT更全面,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3.0T磁共振多b值全身类PET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立山 郭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7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在多个b值下的类PET表现特点;比较MM在不同b值下的类PET表现差异性;选取较好的b值。方法对19例经骨髓穿刺或临床综合资料确诊的MM患者采用Siemens3.0T磁共振进行全身类PET检查,b值分别选... 目的探讨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在多个b值下的类PET表现特点;比较MM在不同b值下的类PET表现差异性;选取较好的b值。方法对19例经骨髓穿刺或临床综合资料确诊的MM患者采用Siemens3.0T磁共振进行全身类PET检查,b值分别选取50s/mm2、400s/mm2、700s/mm2,观察MM在不同b值下的类PET表现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M病灶信号与正常椎间盘信号存在差异性,b值为700s/mm2时MM病灶为稍低信号,图像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降低,但对MM病灶检测敏感性增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认为MM病灶和正常椎间盘在三组不同b值下的类PET信号强度差别以及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的多b值类PET检查,700s/mm2为较好的b值,其可以提高MM病灶检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b值 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8)F-FDG最大摄取值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健 张林 +3 位作者 张振江 陈景寒 孟龙 姚树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最大摄取值(SUV)在判断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82例NSCLC患者的术前SUV值(以11为分界点)与术后2 a无瘤生存率(DES)、总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NMⅠ...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最大摄取值(SUV)在判断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82例NSCLC患者的术前SUV值(以11为分界点)与术后2 a无瘤生存率(DES)、总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NMⅠ期和Ⅱ期术前原发灶SUV高值组术后DES显著低于低值组,I期SUV高值组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值组。结论SUV测定在筛选TNM各期高危NSCLC患者及指导辅助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下载PDF
联合显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不同时间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7
作者 陆国秀 郝珊瑚 +3 位作者 王治国 张彤 王辉山 张国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 探讨PET/CT、CAG、CMRI联合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术后不同时间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47~72岁... 目的 探讨PET/CT、CAG、CMRI联合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术后不同时间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47~72岁),分别在冠脉搭桥术后0~3 d(组1,18例),4~14 d(组2,13例)及15~30 d(组3,12例)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依次接受CMRI、门控13N-NH3&#183;H2O/18F-FDG PET/CT及CAG检查.按照AHA推荐的17节段模型法,比较受累冠脉狭窄程度、LVEF、梗死百分比(PSI)、心肌灌注/代谢异常节段数及放射性分布评分K值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 PET/CT诊断病理性心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40/566)、87.3%(144/165)、96.3%(540/561)及84.7%(144/170).3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明显[(69.1±9.5)%;F=12.854, P<0.05],较治疗前冠脉血管扩张[(74.8±7.9)%;t=3.074,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LVEF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906、0.298和0.059,均P>0.05).组2患者治疗后12个月PSI明显下降[(35.70±12.59)%;F=3.792,t值:-2.916~4.059,均P<0.05),治疗后1及12个月放射性评分K值较治疗前明显减低(11.79±1.87、12.39±2.35及14.05±2.15;F=4.212, t值:-4.619和-0.989,均P<0.05),治疗后1个月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节段数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个月[(10.17±0.66)、(12.92±0.99)和(14.17±1.21)个;F=3.543, t值:-2.146和-2.898,均P<0.05].组1和组3患者治疗前后PSI、K值及不匹配节段数放射性分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F值:0.093~1.364,均P>0.05).结论 PET/CT、CAG联合CMRI显像可以提高病理性心肌的检出率;冠脉搭桥术后4~14 d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短期内提高存活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干细胞移植 移植 自体 冠状动脉分流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建 程超 +6 位作者 汪建华 孙高峰 左长京 董爱生 刘庆华 崔斌 孔令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AIP诊断及全身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PET-CT常规及胰腺延迟扫描。结果 5例AI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AIP诊断及全身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PET-CT常规及胰腺延迟扫描。结果 5例AI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54.2岁。4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为节段性肿大,病变部位FDG条状摄取增高,SUVmax平均4.38±1.05,延迟扫描后SUVmax进一步升高SUVmax平均5.31±1.26,3例可见胰周少量炎性渗出。5例患者发现有胰腺外的病灶:4例出现淋巴结肿大,其中3例肿大淋巴结伴FDG摄取增高;合并涎腺肿大伴代谢增高者3例;合并胆管炎改变者3例;合并间质性肺炎者3例;4例患者前列腺出现不均匀FDG摄取增高。结论 AIP是一种系统性疾病,18F-FDG PET-CT在显示胰腺病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现胰外器官受累,在AIP的诊断和全身情况评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对脑葡萄糖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绪德 陈蕾 +7 位作者 徐礼鲜 张惠 柴伟 张贵和 高昌俊 韩丽春 于代华 杨永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吸人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健康志愿者脑内葡萄糖能量代谢(CMGlu)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在人脑可能的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人分别做三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二、三次分别吸... 目的研究吸人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健康志愿者脑内葡萄糖能量代谢(CMGlu)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在人脑可能的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人分别做三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二、三次分别吸人0.5MAC和1.0MAC七氟醚。结果(1)与清醒状态比较,镇静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BIS)明显降低(P〈0.05),MAP、RR和HR等指标无显著改变;而意识消失状态下,MAP、BIS显著降低,呼吸抑制,PgrCO2升高(P〈0.05)。(2)清醒时全脑内CMGlu计数为2268.3±91.2,吸入0.5MAC七氟醚麻醉后CMGlu计数降低至1875.9±86.2(P〈0.05),降低17%;吸入1.0MAC七氟醚后CMGlu计数降低至1556.3±80.4(P〈0.01)。与清醒时比较,吸入0.5MAC麻醉后脑内各区CMGlu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以丘脑、楔叶、楔前叶和扣带回cMGlu计数降低更为显著(P〈0.01),分别降低46%、41%、42%和40%;吸人1.0MAC麻醉后,全脑及脑内各区CMGlu计数均进一步降低8%~11%(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可明显降低全脑及脑内各区葡萄糖代谢,且程度与吸入七氟醚的浓度相关。丘脑、楔叶、楔前叶和扣带回对吸入七氟醚麻醉更为敏感,可能是七氟醚麻醉在脑内作用的主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代谢 葡萄糖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严汉民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第8期1-2,12,共3页
γ相机和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 ,PET和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 ,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 ,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 ,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 ,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 ,提... γ相机和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 ,PET和双探头SPECT符合显像系统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 ,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 ,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 ,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数据的可靠性 ,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 ,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PET和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影像设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下载PDF
肺腺癌和鳞癌FDG摄取与临床分期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明焕 于金明 +3 位作者 刘宁波 张品良 付政 杨国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5-487,共3页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二者原发灶大小(最大径表示)和FDG摄取(SUVmax)的差异,再进一步按照不同分期分组,分析腺、鳞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肿瘤大小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原发灶的最大径大于腺癌(3.87±1.83cmVs3.08±1.56cm,P=0.004);鳞癌原发灶的SUVmax也大于腺癌(11.32±5.59Vs9.22±4.73,P=0.012),鳞癌和腺癌的大小都与SUVmax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87,0.652;P均=0.000),腺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662),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0,P=0.000),鳞癌SUVmax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0.083,P=0.509)。结论:肺癌FDG摄取受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影响,肺腺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正相关而肺鳞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癌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双江 董江华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7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PET-CT)联合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采取PET-CT与MRI检查,比较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对直肠...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PET-CT)联合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采取PET-CT与MRI检查,比较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非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检查方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PET-CT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最小标准摄取值(SUV_(min))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MRI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DC_(standard))、最慢表观弥散系数(ADC_(slow))、最快表观弥散系数(ADC_(fast))均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PET-CT联合MRI检查显示,转移淋巴结长径、短径均明显长于非转移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85.00%(68/80),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77.50%(62/80),PET-CT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95.00%(76/80)。PET-CT联合MR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PET-CT或MRI单独检查。结论PET-CT联合MRI具有较高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也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重要依据,可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MRI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乳腺癌术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东博 于丽娟 +1 位作者 陆佩欧 李迎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659-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60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进行PET/CT检查,在PET/CT工作站上,测量腋窝淋巴结SUVmax(SUV-LN)和原发灶SUVmax(SUV-PT),并计算二者之比值LN/PT,利用ROC曲线计算S...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60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进行PET/CT检查,在PET/CT工作站上,测量腋窝淋巴结SUVmax(SUV-LN)和原发灶SUVmax(SUV-PT),并计算二者之比值LN/PT,利用ROC曲线计算SUV-LN及LN/PT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并比较二者诊断效能。此外,比较LN/PT和SUV-LN相结合的综合PET/CT分析法、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结果 LN/PT和SUV-LN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27(敏感性91%,特异性80%)和1.7(敏感性82%,特异性64%)。LN/PT和SUV-LN的两者AUC分别为0.86和0.79,无统计学差异。以LN/PT≥0.27且SUV-LN≥1.7为标准的综合PET/CT分析法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3%,而使用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准确率分别为63%、61%。综合PET/CT分析法的准确率高于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P<0.05)。结论 LN/PT及SUV-LN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结合LN/PT和SUV-LN的综合PET/CT分析法对腋窝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对T_(1~2)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佳 黄颖 +1 位作者 廖恺 程刚 《癌症进展》 2022年第9期918-921,926,共5页
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相关参数及临床资料在T_(1~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纵... 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相关参数及临床资料在T_(1~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T_(1~2)期NSCL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发生OLM分为OLM阴性组(n=94)和OLM阳性组(n=3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M的影响因素。结果OLM阴性组患者原发灶最大径小于OLM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M阴性组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异质因子(HF)值均低于OLM阳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G有最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其预测T_(1~2)期NSCLC OLM的灵敏度为70.97%,特异度为79.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LG﹥19.31是T_(1~2)期NSCLC OLM的危险因素(OR=4.429,95%CI:1.200~16.344,P﹤0.05)。结论对于T_(1~2)期NSCLC患者,TLG是OLM的独立预测因子,当肿瘤原发灶TLG﹥19.31时,应重点评估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最大标准摄取值
下载PDF
精准医学时代的核医学分子影像 被引量:8
15
作者 庞小溪 霍焱 王荣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119-1122,1133,共5页
2015年初,美国正式推出"精确医学计划",随后我国也启动了"精准医学"计划。临床研究已经发现核医学分子影像使得许多疾患的临床诊治工作更加精准,尤其在肿瘤、神经等领域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本文旨在通过二者进行梳理... 2015年初,美国正式推出"精确医学计划",随后我国也启动了"精准医学"计划。临床研究已经发现核医学分子影像使得许多疾患的临床诊治工作更加精准,尤其在肿瘤、神经等领域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本文旨在通过二者进行梳理,分析核医学分子影像在精准医学中的实际应用,寄希望于核医学分子影像能够在我国精准医学中的发挥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分子影像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娟 刘宏斌 +6 位作者 智光 尹大一 王晶 盖泾兢 谢雷星 刘家金 张雄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985,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应用PET/CT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活性,整体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1个斑块进行斑块内新生血管...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应用PET/CT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活性,整体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1个斑块进行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混合斑组(14个)和硬斑+钙化斑组(7个),比较组间斑块相对管腔的最大增强强度(IMAX)及最大增强密度(DMAX)。同期行颈部PET/CT检查,比较组间相应位置颈动脉斑块处反映18F-FDG摄取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并对超声造影与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DMAX值(4.26±3.65)明显高于硬斑+钙化斑组(1.41±1.47)(P<0.05)。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IMAX值(26.83±19.61)高于硬斑+钙化斑组(24.73±29.85),软斑+混合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PET/CT检查的SUVmean值(1.70±0.45)高于硬斑+钙化斑组(1.47±0.12),但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的IMAX、DMAX结果与PET的定量指标SUVmean间无关联(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增强情况,PET/CT可以显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程度,两种影像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颈动脉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18)F-FDG 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淼 陈刚 +5 位作者 王超 胡佳佳 张敏 徐昊平 鲍昭芳 李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88例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PET/CT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88例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PET/CT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PET/CT检查前无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共有45例病例入选,将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88例被检者中意外发现胃肠道高代谢灶45例(1.1%),失访5例,经病理证实异常者40例。其中恶性病变23例(57.5%),良性病变(癌前病变)2例(5%),炎性病变15例(37.5%)。胃肠道肿瘤组的SUVmax值为(9.8±4.5),高于炎症病变组的SUVmax值(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PET/CT意外发现的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 胃肠道 肿瘤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F-FDG PET/CT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绍波 吴湖炳 +4 位作者 王全师 周文兰 董烨 季云海 吕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6-739,共4页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F-FDG PET/CT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到2014年12月间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AIP患者胰腺内均显示^(18)FFDG高摄取病灶,其中6例为全胰腺弥漫性^(1...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18)F-FDG PET/CT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到2014年12月间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AIP患者胰腺内均显示^(18)FFDG高摄取病灶,其中6例为全胰腺弥漫性^(18)F-FDG摄取;3例为局灶性FDG摄取;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为7.0±2.3(4.0~10.2)。8例患者在同机CT平扫上呈现全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呈现胰头局限性增大。所有患者胰腺病灶内均未见液化坏死及钙化表现,均未出现周围血管包埋改变及胰腺周围液体渗出。2例显示胰腺周围包膜样结构。3例患者出现胰腺外受累,包括前列腺受累3例,右肾受累1例,双侧颌下腺受累1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受累2例。7例患者伴有胆道梗阻。结论 AIP在^(18)F-FDG PET/CT显像有其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及代谢变化,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AIP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正电子发射体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婷婷 尹信 张杨勇 《癌症进展》 2022年第8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增强CT和PET/CT检查,比较增强CT检查和PET/CT检查诊断食管癌患者的TNM分期、大体肿瘤靶区(G...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增强CT和PET/CT检查,比较增强CT检查和PET/CT检查诊断食管癌患者的TNM分期、大体肿瘤靶区(GTV)和检查费用。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食管癌患者TNM分期中,T_(1)、T_(2)、T_(3)、T_(4)分期分别为6、42、24、8例,N_(1)、N_(2)、N_(3)分期分别为4、34、42例,M_(0)、M_(1)分期分别18、62例。PET/CT检查诊断食管癌患者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95.00%、97.50%、95.00%,分别高于CT检查的57.50%、70.00%、65.00%(P﹤0.05)。PET/CT检查在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勾画靶区中的GTV均明显小于CT检查(P﹤0.05)。PET/CT检查的费用高于增强CT检查(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能够明确诊断食管癌患者的TNM分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放疗靶区勾画的准确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大体肿瘤靶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锋 王云飞 郑婷婷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4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放疗时影像学定位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定位扫描,观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8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放疗时影像学定位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定位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PET/CT定位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区(PTV)、放疗疗效、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GTV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PTV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放疗总有效率为75.68%,与对照组患者的70.97%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查显示,37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UV_(max)为(7.39±1.0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7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SUV_(max)诊断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45(95%CI:0.720~0.970),最佳截断值为6.34,此时的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773。随访结束,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75.68%,与对照组患者的61.2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ET/CT检查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乳腺癌靶区勾画和调整放疗方案,减轻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