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1
作者 王晓颖 高强 +5 位作者 朱晓东 马思宁 朱凯 丁光宇 周俭 樊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ICG荧光染色行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患者26例。收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及门静脉分支流域分析;术中腹腔镜超声定位肿瘤及目标肝段门静脉;腹腔镜超声结合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下门静脉穿刺染色;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门静脉穿刺成功率、目标肝段、染色效果、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中转开腹情况、肿瘤直径和距肿瘤最小切缘。(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Clavien-Dindo分级为标准)、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获得随访的患者例数,随访时间,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成功率达100.0%(26/26),穿刺肝段S8段7例、S7段6例、S2段4例、S3段3例、S6段3例、S5段2例、S4段1例。26例患者门静脉注射ICG荧光染色效果:22例ICG荧光染色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4.6%(22/26);4例未达到预期效果,染色不均匀2例,目标肝段部分区域未覆盖1例,相邻肝段染色致无法确定边界1例。26例患者术中注射ICG无过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84min(60—31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7mL(10-400mL),无术中输血和中转开腹患者。26例患者平均肿瘤直径为3.2cm(1.2—10.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介入性超声 三维可视化技术 门静脉造影术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ASIR技术对MSCT增强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友元 李亮 +4 位作者 邢栋 龚威 林苑 刘昌盛 查云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成人肝脏CT增强扫描的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68例受试者在64排128层螺旋CT上行肝脏CT增强检查。图像重建分别采用FBP和100%ASIR两种方法。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成人肝脏CT增强扫描的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68例受试者在64排128层螺旋CT上行肝脏CT增强检查。图像重建分别采用FBP和100%ASIR两种方法。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FBP和ASIR重建出的肝脏门静脉期VR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分别手工记录肝实质、门静脉的CT值。计算门静脉对比噪声比(CNR)。对于图像质量的主观分析采用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方法,对于分析所需时间及CNR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结果:对肝脏增强CT门静脉期VR图像的主观评分,FBP为1.81±0.64,ASIR为2.50±0.83(P<0.05)。两种方法的门静脉CT值及肝实质CT值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背景噪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BP为18.4±2.5,ASIR为6.9±2.3,P<0.05)。ASIR重建的图像的CNR高于FBP重建的图像(分别为5.56±1.91、1.99±0.51)(P<0.05)。结论:ASIR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肝脏增强CT检查门静脉成像的CNR及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门静脉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规范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振峰 王丽英 +1 位作者 赵琼惠 陈天武 《西部医学》 2017年第4期474-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强化达峰时间范围,及以其为基础的规范化门静脉成像系统管径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验专用健康中国小型猪16只,建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疾病模型,造模开始后第0、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强化达峰时间范围,及以其为基础的规范化门静脉成像系统管径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验专用健康中国小型猪16只,建立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疾病模型,造模开始后第0、5、9、16及21周分别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测量门静脉强化达峰时间(TTP),以此时间规范门静脉成像时间窗,在规范后的门静脉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M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PV)管径。分析用于规范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成像的TTP范围,以及MPV、SMV、SPV管径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门静脉TTP、门静脉系统管径与疾病阶段的相关性:从肝正常到肝纤维化再到肝硬化过程中,动态增强扫描门静脉TTP逐渐延长(r=0.714);MPV(r=0.402)、SMV(r=0.33)、SPV(r=0.644)管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TTP和SPV管径递增最为明显(各P<0.05)。(2)诊断性分析:用于规范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门静脉成像的TTP临界点分别为34.45s、39.15s。用MPV、SMV和SPV管径分别诊断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96、0.711和0.848,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3、0.631和0.861,其中SPV管径曲线下面积最大(各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规范MR门静脉成像扫描时间窗,规范化MR门静脉成像SPV管径对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门静脉成像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