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几个焦点问题 被引量:30
1
作者 曹君 陈亚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3-716,共4页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之一,让未来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较晚期巨大肝癌病人重获手术切除的机会。但目前该术式仍存在风险和难点,并且其所带来的长期存活获益尚无定论,故其发展一直伴随着争议。在...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之一,让未来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较晚期巨大肝癌病人重获手术切除的机会。但目前该术式仍存在风险和难点,并且其所带来的长期存活获益尚无定论,故其发展一直伴随着争议。在充分评估未来剩余肝脏扩增能力的前提下,个体化选择恰当的第2步手术时机,遵循损伤控制的理念和无瘤原则等,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使ALPPS在选择性病人中安全可行。ALPPS并未改变肝癌的整体治疗格局,随着其理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逐步开展,ALPPS必将成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晚期肝癌整体疗效的提高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结扎 二步肝切除 未来剩余肝脏体积 姑息治疗 损伤控制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治疗余肝体积不足肝癌及胆管癌3例报告 被引量:17
2
作者 洪德飞 范小明 +8 位作者 罗祖炎 张远标 彭淑牖 黄东胜 沈国樑 卢毅 陈军法 成剑 韩方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planned hepatectomy,PAPEP)替代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planned hepatectomy,PAPEP)替代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em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治疗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不足肝癌和胆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应用PAPEP治疗FLR不足的2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分隔预留侧和切除侧肝实质(pere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liver partition,PMA),PMA后1~3d行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PVE后10~13d测量FLR,术前系统评估后限期肝切除术:2例肝癌分别行肝右三叶和右尾叶切除术、扩大右半肝切除术,l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肝右三叶和尾叶切除、肝肠内引流术。结果PMA前3例标准全肝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分别为1231.2mL、1202.9mL、1217.1mL,FLR分别为355.6mL、383.4mL、385.0mL,FLR/SLV分别为28.9%、31.9%、31.6%。PMA时间118~132min,PVE时间158—180min,PMA或PVE术后病人低热经对症处理好转,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MA+PVE后10~13dFLR分别为502.1mL、527.4mL、476.3mL,较术前分别增大41.2%、37.6%、23.7%。肝切除术时间230~440min,术中出血120~1800mL。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膈下脓肿,经穿刺后治愈;1例肝癌术后并发腹水、黄疸,经内科治疗后治愈,术后住院时间15~40d。结论PAPEP有望代替ALPPS治疗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肝癌或肝门部胆管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门部胆管癌 门静脉栓塞 门静脉结扎 剩余肝脏体积 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余肝不足肝癌手术治疗争议与共识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俭 彭远飞 王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手术切除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肝脏外科进展迅速,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肝脏解剖复杂性和手术操作已不再是肝脏外科发展的障碍,剩余肝足够与否成为限制肝脏手术的瓶颈。目前,人工肝支持技术尚不成熟,余肝不足肝... 手术切除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肝脏外科进展迅速,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肝脏解剖复杂性和手术操作已不再是肝脏外科发展的障碍,剩余肝足够与否成为限制肝脏手术的瓶颈。目前,人工肝支持技术尚不成熟,余肝不足肝癌手术的主要策略是诱导余肝增生然后再切除肿瘤的二步切除法,以及针对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降期或转化治疗。二步切除的主要方法目前仍为门静脉栓塞(PVE)或门静脉结扎(PVL)的二步肝切除术。对于肝细胞肝癌,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近年来,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出现为余肝不足的肝癌手术带来新的突破。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诱导显著的肝脏增生,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较高,在手术安全性及肿瘤转归方面尚有争议。近年来原发或转移性肝癌的降期或转化治疗伴随着非手术技术的进步,亦有很大进展,已使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手术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余肝 门静脉栓塞 门静脉结扎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肝脏离断联合门静脉结扎两步肝切除术治疗复杂肝门部肿瘤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焕伟 邓斐文 +2 位作者 王峰杰 胡健垣 甄作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2-535,共4页
肝脏离断联合患侧门静脉结扎二期肝切除术是一种全新的肝切除术(ALPPS).我们于2013年8月对1例68岁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男性患者实施了该手术.因为患者左肝外叶体积不足标准肝体积的40%(只有33.91%),我们第1步先行右侧... 肝脏离断联合患侧门静脉结扎二期肝切除术是一种全新的肝切除术(ALPPS).我们于2013年8月对1例68岁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男性患者实施了该手术.因为患者左肝外叶体积不足标准肝体积的40%(只有33.91%),我们第1步先行右侧门静脉结扎+原位离断左肝内叶和左肝外叶交界处肝组织以及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8天复查CT显示左肝外叶肝体积增加了32%,占标准肝体积的41.55%,术后第12天我们再行扩大右三叶切除+左肝管-空肠内引流术.术后三周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脏离断 门静脉结扎 二步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董科 俞小炯 +2 位作者 熊伟 龚军 古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154)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cm^3,较术前(331±68)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栓塞 门静脉结扎 腹腔镜检查 二期手术
原文传递
ALPP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力善 翟博 +3 位作者 方泰石 金鑫 谷越 冯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265-272,共8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 4年4月1 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累及右三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施行ALPPS治疗,并对围手术期指标...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 4年4月1 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累及右三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施行ALPPS治疗,并对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第一阶段离断肝周韧带,裸化肝十二指肠韧带,结扎门静脉右支及肝短血管,标记肝右静脉后离断左外叶与左内叶间肝组织.术后第8日,切除右三叶.结果:术前残肝体积(左外叶)为769.28 m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26.5%;第一阶段术后6d残肝明显增大达1157.84m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37.1%,增加50%.第一阶段手术历时300 min,出血200 mL;第二阶段手术历时150 min,出血600 mL.第一阶段手术后出现胆漏,辅助肝(右半及第Ⅳ段肝脏)每日引出250~700 mL胆汁.第二阶段手术后恢复顺利.结论:ALPPS为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二步肝切除术 剩余肝脏体积 门静脉结扎
下载PDF
门静脉主干缩窄法制备SD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时最佳口径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保荣 李宗芳 +3 位作者 周蕊 蒋安 张澍 王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探讨缩窄门静脉主干法制备SD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时的最佳缩窄口径。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行假手术。各实验组分别按照5、6、7、8、9、12号针头的缩窄口径行门静脉主干缩窄术。观察各组... 目的探讨缩窄门静脉主干法制备SD大鼠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时的最佳缩窄口径。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行假手术。各实验组分别按照5、6、7、8、9、12号针头的缩窄口径行门静脉主干缩窄术。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累积死亡率,术后状态,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周时的门静脉压力,术后2周时的食管组织学变化和脾指数。结果5、6、7、8、9、12号针头缩窄组术后3d时大鼠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80%、70%、20%、10%、0%,与缩窄程度正相关。8、9、12号组的大鼠存活状态明显好于5、6、7号组。5、6、7、8、9、12号组术后即刻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836±0.275)、(4、557±0.419)、(3.856±0.576)、(3.343±0.433)、(2.708±0.309)、(1.957±0.358)kPa,7、8、9、12号组术后2周时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163±0.424)、(1.956±0.172)、(1.841±0.202)、(1.232±0.154)kPa,均较正常(0.881±0.165)kPa显著升高(P〈0.05)。术后2周,7、8、9、12号组大鼠食管下段黏膜下层平均血管数目分别为:(3.94±0.83)、(3.58±0.63)、(3、14±0.64)、(2、02±0.62)个,与正常组(1.65±0.62)个比较,除12号组外均有增多(P〈0.01);固有层平均血管数目分别为:(2.24±0.64)、(2.05±0.29)、(1.52±0.28)、(0.93±0.19)个,与正常组(0.82±0.18)比较,除第12组外均增多(P〈0.01);黏膜下层血管口径分别为:(4.52±1.51)、(4.05±1.23)、(3.75±1.11)、(2.03±0.86)μm,除第12组外均增大(P〈0.01);脾指数分别为:(4.21±0.93)、(4.06±0.68)、(3.84±0.71)、(3.31±0.69)除12号组外也较正常增加(P〈0.01)。结论缩窄门静脉主干可成功制成大鼠门静脉高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静脉结扎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Outcomes of staged hepatectomies for liver malignancy 被引量:3
8
作者 Naif A Albati Ali A Korairi +2 位作者 Ibrahim Al Hasan Helayel K Almodhaiberi Abdullah A Algarni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9年第6期513-521,共9页
Liver malignancies are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Surgical intervention with curative inten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liver tumors as it provides long-term survival.However,only 20%of patient... Liver malignancies are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worldwide.Surgical intervention with curative inten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liver tumors as it provides long-term survival.However,only 20%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liver lesions can be managed by curative liver resection.In most of the cases,hepatectomy is not feasible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future liver remnant(FLR).Two-stage hepatectomy is advocated to achieve liver resection in a patient who is considered to not be a candidate for resection.Procedures of staged hepatectomy include conventional two-stage hepatectomy,portal vein embolization,and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a staged hepatectomy.Technical success is high for each of these procedures but variable between them.All the procedures have been reported as being effective in achieving a satisfactory FLR and completing the second-stage resection.Moreover,the overall surviva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r patients who were otherwise considered nonresectable;yet,an in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has been observed.We suggest that this type of procedure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high-flow centers and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An experienced surgeon is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ose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ged HEPATECTOMY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portal vein ligatio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下载PDF
同期结肠癌根治+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巨大肝转移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睿锐 陶元生 +1 位作者 刘蕾 王从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右季肋区疼痛3个月余,于2017年1月29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区持续隐痛不适,伴右侧肩背部放射痛,逐渐加重,尚能忍受,伴恶心,无呕吐、发热、反酸、嗳气、咳嗽、咳痰、血便、柏油样粪便...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右季肋区疼痛3个月余,于2017年1月29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区持续隐痛不适,伴右侧肩背部放射痛,逐渐加重,尚能忍受,伴恶心,无呕吐、发热、反酸、嗳气、咳嗽、咳痰、血便、柏油样粪便,偶有深褐色粪便;食欲略有下降,无乏力,睡眠尚可;既往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手术史;余病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肠癌肝转移 肝脏离断 门静脉结扎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向前 郑虹 +2 位作者 曹顺琪 张全胜 王政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对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 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 ALPPS组)。分别于术后1、3、7、10、14天检测各组右中叶肝...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对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 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 ALPPS组)。分别于术后1、3、7、10、14天检测各组右中叶肝再生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IL-6、HGF和VEGF表达水平,肝组织IL-6、HGF、TNF-α、TGF-βmRNA表达及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标记表达数量。结果与PVL组比较,ALPPS组术后第3、7、10、14天右中肝叶明显增生(P<0.05),血清ALT和AST浓度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5),血清IL-6、HGF和VEGF表达水平于术后第1、3天明显增高,IL-6分别为(70.7±14.6) pg/ml、(134.2±31.4) pg/ml, HGF分别为(0.70±0.04)ng/ml、(0.74±0.02)ng/ml,VEGF分别为(82.1±12.6)pg/ml、(103.5±14.7)pg/ml(P<0.05)。肝组织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及PCNA阳性表达数于术后第1、3天均明显增高( P<0.05)。 PVL和ALPPS两组术后各指标均高于S组( P<0.05)。结论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可显著促进肝再生。其再生机制可能与肝实质离断造成的肝脏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以及促使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增高有关,尤其是IL-6、HGF和TNF-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离断 门静脉结扎 分阶段肝切除术 肝再生 剩余肝体积
原文传递
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骋 郑进方 +4 位作者 覃伶伶 张震生 孙启刚 刘俊 李灼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对比门静脉栓塞与结扎后大鼠纤维化肝再生的差异.方法 肝纤维化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术前对照,另外40只随机分为:肝纤维化门静脉栓塞组(A1,n=20)、肝纤维化门静脉结扎组(A2,n=20),分别栓塞或结扎门静脉右支.术前及术后各观... 目的 对比门静脉栓塞与结扎后大鼠纤维化肝再生的差异.方法 肝纤维化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术前对照,另外40只随机分为:肝纤维化门静脉栓塞组(A1,n=20)、肝纤维化门静脉结扎组(A2,n=20),分别栓塞或结扎门静脉右支.术前及术后各观察时点取外周血检测血清ALT、AST.称取各叶肝脏及全肝重量,计算术后不同时间未栓塞及未结扎肝叶占整个肝脏的百分比.分别取大鼠栓塞、结扎侧肝叶及未栓塞、未结扎侧肝叶行HE染色观察肝脏显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的表达.结果 A1、A2两组大鼠术后ALT、AST呈一过性升高.门静脉栓塞及结扎术后第1天ALT、AST较术前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ALT,A1组(66.5±6.3)U/L比(491.5 ±48.0) U/L,A2组(62.8±5.7) U/L比(433.7±41.0)U/L;AST,A1组(113.4±12.5) U/L比(685.2 ±65.7) U/L,A2组(110.4±11.1) U/L比(623.9±75.2) U/L,P<0.05],第3天开始下降,第14天时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大鼠未栓塞及未结扎侧肝重/全肝重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术后1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天(A1组,50.2±5.0、57.7 ±5.7、61.8 ±6.6;A2组,49.6±3.5、55.7 ±6.9、63.0±5.1)较术前(A1组,34.4 ±4.0;A2组,34.4±4.0)明显增加(P<0.05).A1与A2组各时点未栓塞叶肝重/全肝重、未结扎叶肝重/全肝重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术后未栓塞及未结扎侧肝叶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于术后第3天达高峰(P<0.05).以后缓慢下降,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A1与A2两组PC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后对侧肝脏均有再生能力.门静脉栓塞与结扎两者均能有效诱导纤维化肝脏再生,增生程度无明显差异.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诱导纤维化肝脏再生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门静脉结扎 纤维化 肝再生
原文传递
Massive hepatic necrosis with toxic liver syndrome following portal vein lig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Aurélien Dupré Johan Gagnière +4 位作者 Lucie Tixier David Da Ines Sébastien Perbet Denis Pezet Emmanuel Buc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8期2826-2829,共4页
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is a safe and widespread procedure to induce controlateral liver hypertrophy for the treatment of biloba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a 60-year-old man treated by ... Right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is a safe and widespread procedure to induce controlateral liver hypertrophy for the treatment of biloba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a 60-year-old man treated by both right PVL and ligation of the glissonian branches of segment 4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surrounding the right and median hepatic veins.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developed massive hepatic necrosis with secondary pulmonary and renal insufficiency requiring transfer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is so-called toxic liver syndrome finally regressed after hemofiltration and positive oxygen therapy. Diagnosis of acute congestion of the ligated lobe was suspected. The mechanism suspected was an increase in arterial inflow secondary to portal vein ligation concomitant with a decrease in venous outflow due to liver metastases encircling the right and median hepatic vein.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toxic liver syndrome in a non-cirrhotic patient with favorable issue, and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portal vein ligation LIVER failure TOXIC LIVER SYNDROME HEMOFILTRATION
下载PDF
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俊 陈骋 +4 位作者 郑进方 覃伶伶 张震生 孙启刚 李灼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10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前对照组、门静脉栓塞组(A1组)、门静脉结扎组(A2组)、门静脉栓... 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及结扎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100只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前对照组、门静脉栓塞组(A1组)、门静脉结扎组(A2组)、门静脉栓塞+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1组)和门静脉结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B2组),每组20只。除术前对照组外以上各组栓塞或结扎大鼠门静脉右支。每组于术前及术后1、3、7及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次5只,检测各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称取各叶肝脏及全肝重量,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非栓塞及非结扎肝叶占整个肝脏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Ki-67的表达。结果术后各组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改变,表现为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B1与B2组术后第1、3、7天ALT及AST峰值分别较A1与A2组低(P<0.05)。各组大鼠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重/全肝重百分比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第7、14天B1组非栓塞叶肝重/全肝重较A1组高,B2组非结扎叶肝重/全肝重较A2组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改变:A1与A2组、B1与B2组术后非栓塞及非结扎侧肝叶PCNA与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于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缓慢下降,第14天A1与A2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B1与B2组较术前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选择性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后对侧肝脏均有再生能力;外源性HGF能明显提高肝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 门静脉结扎 肝细胞生长因子 纤维化 肝再生
原文传递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向前 张鲁洲 +1 位作者 曹顺琪 郑虹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6-839,共4页
目的建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ALPPS)大鼠模型并观察术后肝功能变化。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LPPS组)和对照组(PVL组)。对照组单纯行大鼠肝左叶、左中叶、乳突叶、右叶门静脉分支结扎,保... 目的建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期肝切除术(ALPPS)大鼠模型并观察术后肝功能变化。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LPPS组)和对照组(PVL组)。对照组单纯行大鼠肝左叶、左中叶、乳突叶、右叶门静脉分支结扎,保留肝右中叶分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行左右中叶肝实质离断。分别于术后1、3、7、10、14天处死5只大鼠,称取大鼠体重及肝右叶重量,收集外周血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肝叶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两组大鼠术后体重均出现先递减后递增趋势,术后第1天开始降低,第3天达到最低值。PVL组于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体重,ALPPS组仍低于术前体重,分别为(3.7±2.7)%和(-3.0±1.9)%(P〈0.05)。术后第3、7、10、14天,ALPPS组右叶增生明显快于PVL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大鼠血清ALT、AST均急剧升高,且ALPPS组明显高于PVL组(P〈0.05),随后均逐渐下降。其他时间点两组大鼠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天,ALPPS组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PVL组,分别为(25.4±1.7)g/L比(31.4±1.5)g/L(P〈0.05)和(25.0±2.0)g/L比(31.8±1.5)g/L(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肝脏病理表现:ALPPS组术后第1天左中叶出现大量灶状坏死,明显多于PVL组。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大鼠ALPPS术式模型,且证实ALPPS术后剩余肝体积(FLR)快速增生及术后早期肝细胞损伤加重。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ALPPS术后增生机制、肿瘤复发以及探讨ALPPS术后不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推动ALPPS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肝切除术 肝脏分割 门静脉结扎 肝切除 肝再生 大鼠
原文传递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远达 崔云龙 +5 位作者 李慧锴 周洪渊 张倜 郑鹏 王华琦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我院采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1例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本文报道该病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ALPPS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2014年5月入院.术前三维重建评估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 我院采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治疗1例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本文报道该病临床诊治经验,特别是ALPPS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2014年5月入院.术前三维重建评估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23.11%.采用开腹ALPPS方案,第1步手术后12天再次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34.8%.于第1步手术后13天行第2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大量腹水,予以充分引流及补充白蛋白后痊愈.1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ALPPS治疗CRLM患者安全可行,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 肝脏分割 门静脉结扎 分阶段肝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Portal vein ligation accelerates tumor growth in ligated,but not contralateral lobes 被引量:1
16
作者 Nozomu Sakai Callisia N Clarke +4 位作者 Rebecca Schuster John Blanchard Amit D Tevar Michael J Edwards Alex B Lentsc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0期3816-3826,共11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liver growth and atrophy after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and its effects on tumor growth. METHODS: Mice were subjected to PVL, partial hepatectomy, or sham surgery. The morpholog...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liver growth and atrophy after portal vein ligation (PVL) and its effects on tumor growth. METHODS: Mice were subjected to PVL, partial hepatectomy, or sham surgery. The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and growth factors involved in liver regeneration were evaluated. In a separate set of experiments, murine colorectal carcinoma cells were injected via the portal vein and the effect of each operation on liver tumor growth was studied. RESULTS: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VL and partial hepatectomy were very similar. In ligated lobes, various cytokines,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regulatory factors were signifi cantly upregulated compared to nonligated lobes after PVL. Atrophy in ligated lobes was a result of early necrosis followed by later apoptosis. Tumor growth was signifi cantly accelerated in ligated compared to non-ligated lobes.CONCLUSION: Tumor growth was accelerated in ligated liver lobes and appeared to be a result of increased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al vein ligation Tumor GROWTH GROWTH factor ATROPHY Apoptosis
下载PDF
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秀东 王双佳 +5 位作者 李志民 周彦明 苏旭 许东辉 陈景熙 李滨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6-440,共5页
巨大肝癌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阻断一侧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使肿瘤降低分期,增加对侧术后剩余肝脏体积,成为目前切除巨大肝癌的方法之一.2013年3-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右半肝巨大肝癌患... 巨大肝癌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阻断一侧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使肿瘤降低分期,增加对侧术后剩余肝脏体积,成为目前切除巨大肝癌的方法之一.2013年3-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右半肝巨大肝癌患者,因肝脏剩余体积不足,术者一期行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术后,序贯二期行肝切除术.患者2次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期行门静脉右支及肝右动脉结扎术,术后肝肿瘤体积缩小,剩余左半肝代偿性增生良好,肝脏体积由术前488 mL增加到术后1个月689 mL.一期手术后33 d顺利实施二期巨大肝癌肝切除术,2次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剩余肝脏未见肿瘤复发,AFP由术前425 mg/L降至26×10^-3mg/L.因此,选择性门静脉及肝动脉结扎后序贯二步法肝切除术可能是传统手术无法切除的巨大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门静脉结扎 肝动脉结扎
原文传递
去胆管及去门脉肝组织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华波 黄志强 +5 位作者 梁平 刘锋 王鸿丽 王大东 杜俊东 李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蛋白质组变化,探讨去胆管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5组:BL组,单纯栓塞并结扎右叶胆管观察1个月;PL组,单纯结扎方叶门静脉观察1个月;BPL组,栓塞结扎肝右叶胆管,同时结扎方叶门静脉,并分为2... 目的观察大鼠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蛋白质组变化,探讨去胆管肝叶的保留价值。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5组:BL组,单纯栓塞并结扎右叶胆管观察1个月;PL组,单纯结扎方叶门静脉观察1个月;BPL组,栓塞结扎肝右叶胆管,同时结扎方叶门静脉,并分为2周、1个月和2个月观察组。提取大鼠去胆管及去门静脉肝叶肝组织总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及质谱鉴定分析,比较自身对照两肝叶白蛋白、载脂蛋白A1、磷酸丙糖异构酶、Z蛋白和Y蛋白5种代谢相关性蛋白质变化的差异。结果双向电泳凝胶图像分析每块胶平均识别蛋白点1 496±150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质点达到87.2±31.2个。自身两个对照肝叶平均匹配率达57.6%左右。去胆管肝叶白蛋白、载脂蛋白A1、磷酸丙糖异构酶表达无明显降低,生物转化功能蛋白Z蛋白和Y蛋白明显降低;去门脉肝叶表现正好相反。结论在去胆管和去门脉条件下,肝细胞存在明显的功能分化现象;去胆管肝叶保留了大部分蛋白合成分泌及营养物质代谢功能,更具有保留价值。本实验为临床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某些良性胆道疾病仅处理胆管而保留相应肝叶肝脏组织)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栓塞结扎 门静脉结扎 蛋白质组
下载PDF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向前 郑虹 +3 位作者 贾莉莉 王菲 曹顺琪 王宏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5-2128,共4页
目的采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方法将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ALPPS组),比较PVL组和AL... 目的采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后大鼠肝储备功能。方法将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组(ALPPS组),比较PVL组和ALPPS组术后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比较各组术后肝再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PVL组和ALPPS组术后各时间右中叶重量均明显增大,且ALPPS组术后第3、7、10、14天明显高于PVL组,分别为[(135.05±6.75)%比(118.15±10.66)%,t=2.990,P=0.017、(164.00±6.52)%比(132.59±6.23)%,t=7.790,P=0.000、(171.56±9.34)%比(143.39±8.69)%,t=4.940,P=0.001、(181.36±14.34)%比(150.68±11.99)%,t=3.670,P=0.006];PVL组和ALPPS组术后第1天血清ALT、AST均急剧升高,且ALPPS组明显高于PVL组,分别为[(817.70±198.10) U/L比(405.60±112.40) U/L,t=4.050,P=0.004、(1 472.00±406.20) U/L比(877.50±129.90) U/L,t=3.120,P=0.014]。两组术后第1、3天ALB浓度均明显降低,且ALPPS组明显低于PVL组,为[(25.44±1.71) μmol/L比(31.42±1.51) μmol/L,t=5.860,P=0.000、(25.00±1.96) μmol/L比(30.76±1.49) μmol/L,t=5.230,P=0.000]。两组术后血清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0、14天,PVL组和ALPPS组ICGR15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术显著促进了肝脏再生,但肝储备功能并不伴随着相应地快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离断 门静脉结扎 肝再生 吲哚菁绿 大鼠
原文传递
建立一种加速剩余肝脏再生的大鼠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勇 杨军 +5 位作者 丁亮 李向农 庄磊 安华松 汪源 韩亚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加速剩余肝脏(future liver remnaut volume,FLR)再生的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化数字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每组32只,即: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组(LP+PVL组)、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建立一种加速剩余肝脏(future liver remnaut volume,FLR)再生的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化数字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每组32只,即: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组(LP+PVL组)、门静脉结扎组(PVL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评估术后24 h、72 h、7 d和10 d时各组FLR再生率、FLR重量/总肝重、肝功能变化和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24 h、72 h、7 d和10 d时,LP+PVL组的FLR再生率分别为(29.97±8.86)%、(76.67±9.58)%、(108.61±2.65)%和(117.21±2.66)%,明显高于PVL组(P<0.05),FLR重量/总肝重也显示类似变化。LP+PVL组和PVL组的术后肝功能和剩余肝脏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有一定损害,且以LP+PVL组明显;但两组均于术后10d恢复正常。结论肝脏离断加门静脉结扎能有效促进剩余肝脏再生,术后10 d FLR再生率可达117%、FLR重量/总肝重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离断 门静脉结扎 肝再生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